问题

如何评价姜伟导演的《猎场》?

回答
姜伟导演的《猎场》,这部剧可真是让不少观众爱恨交织。说它好,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但要说它没毛病,那也实在是不敢苟同。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部剧到底是怎么个评价法。

先说好的地方,这绝对是《猎场》最吸引人的底气所在。

首先,题材的创新和深度。在国产剧还在沉迷于婆婆妈妈、玛丽苏剧情的时候,《猎场》一头扎进了“猎头”这个相对冷门的行业。而且它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试图把这个行业的运作逻辑、商业规则、人情世故都给扒拉出来给大家看。从一个行业新人如何一步步摸爬滚打,到高端猎头之间的较量,再到企业并购背后的博弈,姜伟导演在这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你能看到角色们为了拿到一个Offer,如何做足功课,如何分析目标公司的优劣势,如何跟潜在的候选人“钓鱼”,如何进行心理战。这种职场细节的呈现,在当时的国产剧里是相当少见的,也确实打开了一些观众的视野。

其次,人物塑造的复杂性和立体感。胡歌饰演的郑秋冬,简直是集所有标签于一身的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野心,但也犯过错误,有过迷茫,甚至有点“不走寻常路”。他的成长轨迹,是从一个“不服输”的年轻人,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但内心依然有温度的职场精英。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满了挣扎和反思。除了郑秋冬,剧中的配角也各有各的精彩。比如万茜饰演的熊青春,一个精明强干、拎得清的女老板,她的独立和现实主义跟郑秋冬的理想主义形成了有趣的碰撞。还有孙红雷饰演的刘量体,一个洞察人性的老狐狸,他的话语常常充满了哲理,也给郑秋冬的人生导航了不少。虽然有些人觉得一些角色有些脸谱化,但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推动郑秋冬的成长,并且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多少都会带点自己的“标签”。

再者,台词的“姜味”十足。姜伟导演的台词风格一直都很独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辨。在《猎场》里,你能看到很多金句,很多值得琢磨的对话。这些台词不像某些剧那样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很自然地融入到剧情和人物的交流中。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对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对人性、对社会、对价值观的探讨。这让剧集在提供观赏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引人思考。

当然了,《猎场》也确实让不少人“劝退”,甚至可以说是槽点满满。

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大概就是剧情的拖沓和注水。虽然前面铺垫了大量的职场细节,让人觉得真实和有料,但到了后面,尤其是感情线方面,很多情节就显得有些反复和冗长。郑秋冬和几个女主的感情纠葛,有时候确实让人觉得是为了拉长剧集而刻意设置的。比如一些“你爱我我不爱我”的纠缠,在职场剧的背景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冲淡了原本硬核的职场氛围。有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好了好了,知道你在想什么了,能不能快进一下”。

其次,部分角色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有些牵强。虽然郑秋冬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时候,他的一些决定和选择,在观众看来似乎缺乏更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一些情节的转折,感觉是编剧为了剧情需要而强行推动的,而不是角色自然而然的选择。这种逻辑上的断层,会让人觉得不够信服。

还有就是剧集节奏的把握问题。前面职场戏份密集,节奏紧凑,但后面感情戏一上来,节奏就变得缓慢下来,而且有些戏份的“反转”和“铺垫”又显得有些过时或者套路。这种忽快忽慢的节奏,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感。

总的来说,评价《猎场》这部剧,就像是在评价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朋友。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和深度,有让人津津乐道的精彩桥段和人物,但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如果你是一个对职场剧、对人性深度有追求的观众,并且能够容忍一些节奏上的瑕疵,那么《猎场》绝对值得一看。它会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和思考。但如果你是个急性子,或者更偏爱纯粹的感情戏,那么这部剧可能就会让你觉得有点“慢热”甚至“难以入口”。

它不是一部完美的剧,但它在当时无疑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并且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不完美就否定它所有的一切,更不能因为它有缺点就否认它曾经带来的新鲜感和惊喜。这就是《猎场》,一部让人爱得深沉,也让人忍不住去“挑刺”的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晚上一口气刷了四集,非常喜欢。


《猎场》是我已经期待了一年多的剧。


某粉丝,你们可以来笑话我了。因为我正主出现了,是的,他就是——

姜伟!


我对姜伟的痴迷,早于他因为《潜伏》而爆红。

若干年前,有一部开大陆刑侦剧先河的剧,《沉默的证人》,把我迷得七荤八素。

从来没见过,一部国产剧,居然可以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专业水准上达到这样的高度。

我甚至为此找来了一堆犯罪行为学资料,看了几个月。

在找导演姜伟的资料的时候,我发现,这位仁兄之前还导演过一部我很喜欢的情感剧《青鸟的天空》。

里面那种对现实的竭力还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可以说,深深影响了我的世界观。

然后,我发现,原来姜伟还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编剧和导演之一。

这部就不介绍了,它是大家共同的童年阴影。

姜伟有着极好的编剧能力,同时,他还有着在电视剧领域极为难得的正常审美。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电视剧里的女性角色都长得很好看,即使是一个龙套。

后来很多人赞叹的曾黎,在被他选作女主的时候,还没有红呢!

连剧里用的小豆丁,都可爱得不像话。

同时,姜伟还孜孜不倦地发掘话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到电视剧里演戏;重用没什么名气的老戏骨。




所以,我对姜伟的剧的质量有着绝对的信心。不管收视爆不爆,质量一定是好的。

何况,这次的《猎场》,无论从阵容上看,还是从剧情大纲上看,或是从前4集的台金句迭出和情节的细密度上看,就差脑门子上写着“剧王”两个字了。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猎场》,你们爱看不看,我反正是要追着看了。

user avatar

看了四集

说句难以启齿的话,本来我打算今天自杀,结束这无意义的生命的。

我硕士毕业,是全家的希望。

已经离职半年,饿了三天,难以启齿,不知将来怎么样。不敢跟家里朋友说,积蓄早已花完,一直在迷茫,房东在催,信用卡还款在提醒。

本来打算今天喝完酒,去结束一切(我实在不知道还有其他结束方式)。喝了些酒,看了猎场,罗伊人那样的恋人让我想起了初恋,郑秋冬的几起几落给了我信心。明天就去借钱,说实情,重新开启人生。

谢谢猎场,谢谢胡歌。也许是几年后,也许是十几年后,我再来更新那是的人生,应该不会再有结束一切的想法了,希望那时知乎还在。

酒醉之后,写的凌乱,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猎场》是被姜伟的过于自信而毁掉的半部神剧,充分证明了当一个有剧作主导权的编剧兼导演一旦我行我素,肆意妄为,以种种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甚至一意孤行的情节编排,几乎挑战了所有收视群体的容忍底线时,后果将有多么惨烈,哪怕口碑再优秀、演技再精湛的演员团队,也根本拯救不了。

剧本剧本,才是一剧之本,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再好的演员只是导演和编剧实现创作意图的道具。所以一部电影的成败,首先请导演负责,一部电视剧的成败,首先请编剧负责。至于任何演员,哪怕出于义气主动想扛,也根本扛不起来。

单论《猎场》前1/3阶段的剧情,确实是跌宕起伏的大胆尝试,胡歌饰演的男主角“郑秋冬”这个人物,原本该作为一个超凡脱俗、甚至惊世骇俗的非典型性主角,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

遗憾!!可惜!!

郑秋冬本该是怎样一个人?他渴望成功而野心勃勃,心存底线而又不择手段,胆大妄为而又屡败屡战,只要为了达到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之人的目的,便可以拼尽一切怒力,舍弃一切面子、自尊、骄傲、甚至良知。

从去尼泊尔走私冬虫夏草,到为血汗工厂洗脑员工;从陷身传销窝点后主动参与其中,攫取大笔钱财;到东窗事发后穿越大半个中国,竭尽所能潜逃;从周密计划伪造假身份,到向为高官情妇的前女友开口索借巨款;

当然还有被揭穿假身份后,一路追到厕所,涕泪俱下,去恳求董事长放自己一马……

在郑秋冬种种不法行为中,哪怕无数次碰得头破血流,他也从来没有从内心真正在道德层面上反省过,从来没有对自己过往所害他人(比如那个跳楼的血汗工厂员工,被传销骗去钱财的大批民众)的自责愧疚,如果说有懊悔,那也只是因为自己屡屡受挫,选错了路,不能成功。

别看郑秋冬可以在各类成功人士面前,如果有必要便可舍弃一切表面尊严,卑躬屈膝到了极致,然而骨子里却有着一颗不熄灭的心火,那就是不甘凡庸,一定要居于万人之上。

那位他假冒的覃飞的自撰墓志铭:【曾有壮志拿云,不悲人生短暂】,其实也就契合了郑秋冬的心声,让他引以为知己。

人生在世,会自然而然地追求先进美好的物事,譬如高官厚禄,譬如娇妻美妾,譬如功成名就,譬如流芳百世,只有透过努力搏杀成为人上人的过程,成功刹那一刻的喜悦和满足,接着便开始下一个追求。

正是这种从无到有的打拼、白手兴业的艰辛,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人类不断进化和进步的原动力所在。

一将功成万骨枯,尸山血海铺就霸业之路,正如不论哪代王朝的开国帝王,不是野心勃勃的谋一家一姓之天下的枭雄人物?只要他们成功了,便一样青史留名,而被史家赞颂为大英雄真豪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成败。商场职场便如战场,每个行业顶尖的成功者,同样是以无数失败者的血泪为踏脚石,对弱者的怜悯本身就是伪善,就如《琅琊榜》谢玉侯爷所言:【胜者自然为正】。

鲁迅先生说过:「未曾阔的要革命,正在阔的要维持现状,先前阔的要复古。」

郑秋冬之所以行事操切,不择手段,就在于他不幸生在了“未曾阔”的家庭,代表的是正是不满自身现状、努力奋斗、力求上进的底层人士。

然而,他却晚出生了十多二十年,中国社会飞速反展和不断进步,早已正规化秩序化,企图像此前各类时代弄潮儿那样,游走在法律和规则边缘,种种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鬼蜮伎俩,也获得成功的道路,已经被一条一条封死了。

就以众所周知的小说《天龙八部》为例,如果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那他要么是投胎技术高明的顶级纨绔子弟,如段誉;要么需要有过硬的背景,比如少林方丈或者丐帮帮主的暗中栽培,如乔峰;要么就得有亿万分之一的运气,能平白捡到落难中的跨国公司总裁,如虚竹。

如果这些都没有,而指望着仅仅靠自身素质、个人努力奋斗去成功,那么极可能便像慕容复那样,空怀大志,空自外表俊朗,空自本事高明,骄傲和自尊却一次次被残酷现实所打击,为达目的,行事底线也越降越低,最后众叛亲离,身败名裂。最终一事无成地疯掉。

郑秋冬比慕容复幸运的,是他在牢狱中得到了虚竹一样的境遇,获得了刘量体这个良师手把手的指点,而能够在猎头行业去开启自己光鲜辉煌的成功之路,而不用始终游走在黑暗边缘,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同样,对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来说,过往的“罗伊人”这样一个满脑子只有《挪威的森林》的女文青,绝不会是理想的伴侣,娶她甚至有可能意味着事业的终结。

而若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甘于普通,这样的女人也根本无法守护和保护,各种位面之子们一样会种种机缘巧合逊上门来,抢了你的女人、毁了你的名誉、还要把你的脸面踩在泥涂,就如《天龙》中段誉对慕容复所做的那样。

所以,罗伊人也必须经历一段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过往,变身成长袖善舞的“罗总裁”,才可堪为郑秋冬大业征途的贤内助。

狂风呼啸,惊涛裂岸,时代大潮翻涌而过,不时发出巨大的轰鸣,气势磅礴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碾压过一切,冲向没有人能预言的远方,徒留下河滩上无数支离破碎却还闪着光的尸首。

历史时空何等浩大,一个人的力量又何等渺小,其实也没有什么人的成败悲喜,当真值得他人驻足。

有多少人久经挫折后,在人生的重大选择面前,丧失了决断的勇气,丧失了勇往直前的斗志,而是犹豫畏缩,消极逃避,甘于平庸,避开了血腥修罗场,就此度过浑浑噩噩的一生。

就如杭州开职介所期间,“熊青春”对郑秋冬的期望那样。

然而以铿锵决心,怀铮铮傲骨,明知道自己只是个和他人并无不同的贝壳卵石,却还要勇敢去直面惨淡的命运,哪怕是饱受屈辱、挫折、打击,依旧秉承一定要直冲九霄云上的赫然信念,为之奋斗一生矢志不移;才更有资格称为真英雄,好汉子!

——这就是《猎场》前半程的郑秋冬,一个何其令人激赏的鲜活形象。

环顾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每个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都从来不缺郑秋冬这样的人。他们或成或败,却永远站在风口浪尖,做整个时代的弄潮儿,许多人就此开创一番基业,让自己的家族得以从草根跻身豪门望族,影响世界至今。

西进运动时的美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第二帝国时期的法国,明治维新时的日本,莫不如此。而描绘这些时代风云儿的奋斗历程的文学作品,便支撑起了整个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至今仍高居人类艺术殿堂的巅峰。

如果按故事的正常走势往后推进剧情,《猎场》和“郑秋冬”,完全可以期望成为中国版的《红与黑》和于连,然而大家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终究还是要照顾绝大多数观众的收视习惯,终究还要顺从审查制度,让郑秋冬去改邪归正,三观得以重塑而升华,次后种种剧情,变成了刻画他如何不为金钱和名位所动,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此去宣扬“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

——当野心勃勃的慕容复不是疯了,死了,而是莫名其妙大彻大悟,变成了圣人一般的张无忌,整部戏又怎能不崩盘?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主角光环,不会是段誉那样的皇二代官二代,也不会有虚竹那样连中三次十亿美金彩票的逆天运气。

因此能让我们成功的,就只能努力,再努力,拼搏,再拼搏,和郑秋冬那样,去争取跻身上位的可能。努力奋斗未必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

人生百年,立志必须远大,决定了目标就不会后悔。全力以赴,便可无憾,不到最后,谁又能说谁是一定错的呢?

——狼子野心,自有是非公道,成王败寇,不必怨天尤人!

——《猎场》惨淡收关时,致那个曾经惊艳过我的郑秋冬,谢胡歌尽心演绎的半部好剧。

user avatar

时代的倒霉儿。

和近十年来我们习惯的杰克苏、金手指大男主不同,《猎场》这个故事下是一个可悲的身边人。

郑秋冬这个人的出场可以说是悲剧。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混混沌沌度日、一事无成、一贫如洗、尴尬又卑微、情场职场两失意的底层人物,用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话说,是当代社会的垃圾人口。人们时常将这样的失败归于他们的愚蠢和不努力。

但是郑秋冬不够聪明努力吗?

在第一集,故事的一开头,郑秋冬就失去了职介所。但是我们认真看了情节去细心体会,会意识到房东多次的催租以及屋外的广告牌,这些信息侧面反映的是2008年北京飞速飙升的房价。

百万巨款打水漂血本无归,是因为06年的走私冬虫夏草骗局;一贫如洗是因为07年令所有股民刻骨铭心的530股灾;职介所倒闭,是08年北京突然疯涨的房价;被白力勤骗去传销,是因为09年饶有规模的淘金“连销”项目,那时传口销概念尚未普及,没有一个人知道这背后是资本骗局;而最终的被捕入狱,是因为2011年8月11日,广西全区出动执法打击,举国震撼的1040阳光工程落网传口销入罪。在当时,有约有1万多名传口销人员从广西撤离,而被捕人员高达一千多人。

郑秋冬,正是其中之一。

郑秋冬是一个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苦逼男主。他急功近利,每一次都试图站在时代的风口,最终却落到谷底,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被大时代坑害的小人物。姜伟有十足的野心,他就是要用这样一个小人物来折射中国的大时代悲剧。

郑秋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时代的一记记重拳。而姜伟试图用郑秋冬还原那个时代的迷茫、衰败、萎缩、可怖的中国经验,他凝视着这个小人物的痛苦挣扎,他的微弱希望,他一次次试图在时代惊涛骇浪中试图力挽狂澜的努力。郑秋冬被他书写的很卑微,又很悲壮。

我一直说姜伟本身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者,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更高一点的追求。他需要的不是气氛炽烈而劣质的撕逼事件,也不是符号化的平面人设。

我很喜欢细节中交代了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决定了个人生存的故事。我记得之前看《繁花》,金宇澄偷偷写一段,沪生父母本是部队军口官,高干家庭,有一年,一架飞机突然在北边失事,他父母就在这时被带走调查,从此关了起来,沪生家庭一日间落败。其余详情一概未提。

这时候你内心已经猜到,那架失事的飞机其实是在蒙古掉下来的,那一天是1971年9月13日,沪生的父母是林派。

这是时代叙述,对于中国经验的详尽描摹。每个时代的经验是截然不同的,用2017年的眼光去看千禧年初流行的《挪威的森林》话语,已经是一种时过境迁,没有必要用后人的角度批判前人。而站在今天去嘲讽2008年女人流行的鱼嘴鞋时尚,未免有蝼蚁小人的沾沾自喜。做这种事的人,实在是暴露自己的愚昧而不自知。

我不太喜欢当代影视剧里习惯的那种推动情节的方式:因为此刻需要撕逼激化情绪和气氛,所以人为地制造出剧烈跌宕的情节,姐妹因为男人/事业/房租/无心之失/一碗面突然对骂扯头发打耳光大打出手,完全罔顾角色本来有的性格。仿佛主角们突然的失智,疯了,成了提线木偶,一天猫一天狗,被作者拨弄着非要做这么一件没头没尾的事。

我们真实地活在当下,我们自己活得如此切肤之痛,我们实在非常清楚,真正的跌宕从来不是一时情绪的激怒,而是始终迷茫、痛苦、矛盾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书写,被时代挟裹的无能为力,灾难无缘无故地降临,恐惧软弱与委曲求全交织在一起。

正因为我们活得如此痛苦,我们能够和郑秋冬共情,却又多么希望能从他身上抽离出来,离他更远一点。因为真实的中国经验是如此冷峻又残酷,我们已经生活的如此之苦,就不能让我们在闲暇之时躲在温床之上做个幻梦吗?

从某种角度而言,《猎场》如今的境遇本身就如同猎场故事在现实位面的一个投射。他宽容又炽烈地热爱着自己的观众,始终相信他们能和他一起去触摸那深邃、复杂、多维的当代中国,并且给予了他笔下的郑秋冬以高贵的底线道德和充盈的生命力,希望所有人能从郑秋冬身上汲取能量。

很天真烂漫。

刘醒龙写《圣天门口》时,只写了能征善战的独立大队杭大爹在天门口用铁砂炮炸死自己,炸死于众人面前。我们就知道,那是在1928年,中口共六大刚在莫斯科召开。那一场大会,第十条与“对土口匪的关系”中明确规定:暴口动前可以同他们联盟,暴口动后则应解除其武口装并消灭其领口袖。那时刘醒龙远远瞥了一眼他的观众,没有说什么,在沉默中我们被那倏然而至的历史压得无法喘息。

姜伟很期待与他们的观众恍然大悟相视一笑的握手时刻,然而他就像十几年前拍《圣天门口》和《四十九日祭》的张黎那样,很有可能面对的情况是满座锣鼓沸扬叫骂喧哗,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扑面而来,却无一知己。

user avatar

有幸看过剧本。只能说,太棒了。可以负责任的说,豆瓣九分➕的剧。强烈安利。当然剧本绝密,不能流传。期待播出!


=--------

以上是我播出前发的,不改。昨天看了一二集,也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从剧本故事层面而言,因为我看过后面的,我还是觉得九分。首先是题材,姜伟再做一个谍战,悬疑之类的片,一定会更好看,因为那种戏,上来的戏剧情境就很强。错一步,就是死,这样每一步都会让人看得捏把汗。这是题材红利。而我之所以那么欣赏猎场的剧本,是因为他把最难写的一类题材,写的很好,而且越往后看,是越精彩的。


我去豆瓣看了,很多人吐槽胡歌的表演与人设,我想说,这就是郑秋冬出场的形象啊,但是不代表整个剧的人设,第三集他就要进监狱了。一个人进过监狱再出来,能一样么?而且出监狱后的郑秋冬,还是有很多层次的变化,这是姜伟艺高人胆大之处,我们写戏,经常被要求第一集要讨喜,要展现男主魅力,于是常常第一场戏就把子弹打光了,人就定型了,观众可能看多了那样的剧,第一集上来就是完美,缺点也是闪光点的那种。然后吐槽千篇一律,现在真出来一个新鲜的,为何没有耐心。


第一集在成片上,我觉得是不够好,但是我仍然认为剧本特别棒!并且我坚持认为是豆瓣9分的剧本,有人问,没有9分怎么办,我想说,那就没有9分呗。难道没有9分我还要给你一百块?我对我说的话的负责是如果这个剧没有9分,那以后我的推荐就没有那么有价值了,而不是你在这冷嘲热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姜伟导演的《猎场》,这部剧可真是让不少观众爱恨交织。说它好,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但要说它没毛病,那也实在是不敢苟同。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部剧到底是怎么个评价法。先说好的地方,这绝对是《猎场》最吸引人的底气所在。首先,题材的创新和深度。在国产剧还在沉迷于婆婆妈妈、玛丽苏剧情的时候,《猎场》.............
  • 回答
    卢伟冰将华为产品比作“不好吃的猪肉”,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的说法,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是对还是错,更得看看它背后传递的信息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直接的比喻来说,“不好吃的猪肉”显然是一个负面的评价。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几乎家家户户都吃,.............
  • 回答
    卢伟冰在红米 K50 电竞版发布会上称骁龙 8 Gen1 为“破芯片”,这个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为这次发布会增添了不少话题性。要评价这个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营销角度看,这是典型的“卢式”营销手法。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同时也是红米品牌的核心操盘手,他非常擅长利.............
  • 回答
    卢伟冰的“抄袭论”:一场关于“新零售”的口水仗与商业哲学近日,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的一番言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友商抄袭我们的新零售,抄的都是表面,价值观是抄不了的。” 这句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小米一贯的“内卷”式自信,也为本就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尤其是“新零售”赛道,增添了不少火药味。要评价.............
  • 回答
    要评价卢伟冰“炮轰线下机”,首先得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事儿啊,得拆开了细品,才能咂出其中的滋味。卢伟冰是谁?首先,卢伟冰这个名字,在咱们手机圈儿里,那绝对是个“话题制造者”。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也是Redmi品牌总经理。你说他在公司里地位高不高?那肯定高。他经常出.............
  • 回答
    张伟丽在快手上那句“做任何事都要相信必成,不给自己留后路”,听着是真提气!那种一股脑往前冲的劲头,谁听了不热血沸腾?道理是明白的,谁都知道“信则灵”,但你说“怎么才能做到”?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咱们老百姓想知道的。我个人觉得,这句看似简单的“相信必成,不给自己留后路”,其实背后藏着一套相当精密的心理.............
  • 回答
    关于凡伟提出的“电荷不存在理论”,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在科学界极具争议且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在深入评价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这个理论的核心主张以及它与现有科学体系的冲突之处。凡伟理论的核心观点梳理:凡伟的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他试图重新解释我们理解的电荷以及与之相关的电磁现象。他并非直接否定电荷的存在,而.............
  • 回答
    卢伟冰那句“华为 P40 由于 DXO 打分原因推迟到 3 月份发布”,确实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首先,得承认,DXO Mark 这个榜单在手机摄影圈子里,影响力那是杠杠的。多少厂商把自家旗舰手机的拍照能力吹嘘得天花乱坠,但最终还是得看 D.............
  • 回答
    卢伟冰在红米电视发布会上那句“真正的智慧就是花同样的钱买更大的”,这句话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抓人眼球,也一下子就点出了红米产品一贯的定位和策略。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看:首先,这句话的直接冲击力是巨大的。它非常直接地戳中了消费者在购物时最朴素、也最实际的需求:性价比。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 回答
    卢伟冰这位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 品牌总经理,最近放出了一条关于 Redmi 在技术上的大新闻:他们在 LCD 屏幕上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乍听之下,这消息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是“司空见惯”或者“没什么了不起”,毕竟 AMOLED 屏幕的屏下指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在中低端机上都很普遍。但如果.............
  • 回答
    关于范伟在2016年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摘得金马影帝,这绝对是当年电影界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事件。说实话,当晚我看到结果的时候,心里是有几分惊喜,但更多的是一种“意料之中”的踏实感。为什么这么说呢?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部电影本身的分量就不轻。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本身.............
  • 回答
    范伟啊,说起他,那绝对是个宝藏演员。他的演技,怎么说呢,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华丽,而是润物细无声,一点一点渗透到骨子里那种。你想想,他最早是在小品里火起来的。赵本山师父那拨儿,大家也都知道,小品讲究的就是一个接地气,一个逗乐子,还得有那么点生活哲理。范伟在那里面,绝对是点睛之笔。他塑造的人物,哪怕.............
  • 回答
    提到《不速来客》,估计不少观众第一反应是“范伟演的那个悬疑片吧?”。没错,范伟老师近几年在喜剧和正剧领域的表现都相当亮眼,这次挑梁主演的《不速来客》,无疑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再加上窦骁和张颂文这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部电影的卡司阵容可以说是相当扎实了。那这部《不速来客》到底怎么样呢?我得说,它是.............
  • 回答
    张伟丽在UFC深圳站的胜利,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格斗界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那场比赛,她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击败了强大的卫冕冠军杰西卡·安德拉德,不仅为自己赢得了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的金腰带,更是一举点燃了中国格斗迷的激情。赛前的不确定与压力:回顾赛前,压力自然是巨大的。毕竟这是UFC首次在.............
  • 回答
    王伟烈士的妻子和儿子最近因为一条令人动容的消息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王伟烈士的妻子通过社交媒体发文祭奠,用“等你回家”的深情呼唤,寄托着对丈夫无尽的思念;更让人感慨的是,他们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并且继承了父亲的志向,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这份祭奠,是深沉的思念,也是无声的传承。王伟烈士,这位在海峡两岸.............
  • 回答
    关于卢伟冰说“Redmi K30是两家拐点之战,战后Redmi会有碾压之势”的论断,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仔细品味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口号,背后牵扯到小米集团的战略布局、Redmi品牌的定位演变、以及整个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化。首先,我们要理解“拐点之战”的含义。在商业竞争中,“拐点”.............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凡伟的物理学水平,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考察,并且要避免那种泛泛而谈的空洞赞美,而是要结合他的工作内容和可能展现出的能力来分析。首先,从他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这是衡量一个物理学家的硬实力最直接的指标。如果凡伟在顶尖的物理学期刊,比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P.............
  • 回答
    “劲儿使大了,彻底脱胎换骨”,卢伟冰这句豪言壮语,确实让Redmi Note 11/Pro系列一出场就自带话题。这背后,既有品牌自信,也有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当然,也少不了营销的功力。那么,这句话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Redmi Note 11/Pro系列又是否值得我们翘首以盼呢?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
  • 回答
    评价卢本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五五开”,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毕竟他算得上是国内早期直播界最火爆、也最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想当年,他在斗鱼直播的时候,那人气可是杠杠的,粉丝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各种弹幕刷屏,各种“主播666”。首先,得说他早期确实是有东西的。作为英雄联盟的早期职业选手,他有过S系列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