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英国海军航母甲板是如何防滑的?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航母的甲板防滑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舰载机的起降安全,甚至整个航母的战斗力。毕竟,在海面上航行,甲板上又是油污、海水、雨水和各种飞溅的燃油,稍有不慎,一架飞机可能就滑出甲板,甚至引发一场灾难。英国人对此可是下了不少心思。

首先,最基础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甲板材料的选择和表面处理。

航母甲板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厚重的钢板。但光是光滑的钢板肯定不行。为了增加摩擦力,英国海军会在甲板表面进行特殊的处理。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钢板上焊接或铆接带有凸起纹路的钢条。这些纹路可以是菱形、网格状或者简单的平行线,它们的作用就像轮胎上的胎纹一样,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可以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这些小凸起,为飞机轮胎和人员脚步提供了额外的摩擦阻力。

另外,还有一种更精细的防滑措施,那就是在甲板表面铺设防滑涂料或材料。这些涂料中会掺入一些细小的、坚硬的颗粒物,比如石英砂、碳化硅或者其他硬质矿物。这些颗粒就像微型的“钉子”,嵌入到涂料中,大大增加了表面的粗糙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有效防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磨损。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感觉就像在走在铺满了细砂的地面上,每一步都会有“沙沙”的摩擦声。

除了甲板本身的材质和处理,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也是防滑的关键。

航母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污垢”。飞机起降时轮胎会留下橡胶痕迹,发动机舱会滴漏燃油和机油,甲板上还可能沾染海水盐分。这些东西都会使甲板变得油滑不堪。所以,严格的清洁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冲洗:最基本的就是用水冲洗甲板,将油污和杂物冲走。这通常会在舰载机作业结束后进行。
清洗剂:对于顽固的油污,会使用专门的工业级清洁剂。这些清洁剂能够有效地分解和乳化油污,使其更容易被冲洗掉。可以想象,一队穿着工作服的水手,拿着高压水枪和清洁剂,一丝不苟地清洁着每一寸甲板。
擦拭和干燥:冲洗干净后,甲板需要被擦拭干净并尽可能地干燥。虽然海风会起到一部分作用,但可能还需要使用扫帚、刮板甚至是专用的吸水设备来加速干燥过程。

此外,在关键区域,比如飞机弹射区、着舰区以及人员频繁走动的通道,防滑措施会更加讲究。

防滑网:在一些需要极高抓地力的区域,比如弹射器轨道附近,可能会铺设特殊的防滑网。这些网格通常由金属或橡胶制成,表面也带有粗糙的纹理,可以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抓地力,防止飞机在弹射前或弹射过程中滑动。
警示标识:虽然不是直接的防滑手段,但醒目的防滑警示标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标识会提醒舰上人员注意甲板湿滑,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清洁作业时。

再来说说人员的装备。虽然不是甲板本身的防滑,但舰上人员的鞋子同样重要。水兵们穿的靴子底部都有深邃的纹路,而且材质也比较特殊,能够提供比普通鞋子更好的抓地力。

总而言之,二战英国海军航母甲板的防滑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结合了材料科学、精密的工艺处理、严格的清洁维护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这些措施共同作用,才确保了航母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执行任务,让那些英勇的飞行员们能够放心地起降他们的飞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工程师和水兵们的智慧与汗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象里是彻底裸奔/防滑油漆,但是效果看起来并不更好,手头缺东西,能立刻想到的只有这个:

“一团烈焰腾空而起,在30节的风中,迅速把甲板变成了了燃烧着的燃油的海洋。托尼爬出了驾驶舱,作势好像要向前跳去(这样做可能能救下他的性命),还是改变了主意向后跳去。他在甲板上滑倒了——可能是因为从破碎的油罐里漏出来的油——然后后背着地摔进了绕烧着的燃油中。他浑身着火,我们看着他站起身来,走下甲板。人们用毛毯把他包裹起来,然后送去了医疗舱。医生们保住了他的性命直到舰艇进港,但是这可怜的混蛋还是在被抬去医院船的路上死了。”
——Carrier Pilot,Norman Hanson,FAA Pilot onboard HMS Illustrious,chp 13

对海军涂料有研究的或者,做模型的,应该更熟悉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航母的甲板防滑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舰载机的起降安全,甚至整个航母的战斗力。毕竟,在海面上航行,甲板上又是油污、海水、雨水和各种飞溅的燃油,稍有不慎,一架飞机可能就滑出甲板,甚至引发一场灾难。英国人对此可是下了不少心思。首先,最基础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甲板材料的选择和表.............
  •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海军航空母舰在甲板和机库设计上,虽然都服务于相似的航空作战目标,但在具体实现上却体现了各自国家不同的造舰理念、技术积累以及对战争实践的理解。这种差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战争进程中不断演变和调整的结果。英国航母:灵活与多用途的先行者英国海军作为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其.............
  • 回答
    关于英国海军在二战中未能充分发挥航空母舰的效能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作为第一个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英国在战时应该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一、 起步虽早,但战略定位的模糊与摇摆英国海军在航空母舰发展的早期.............
  • 回答
    二战前期,英国海军航空兵为何仍大量装备“剑鱼”这款在技术上显得有些过时的双翼飞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来概括,它背后有着英国海军发展战略、技术现实、经济考量以及战术需求的复杂 interplay。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首先,得说英国海军对航空母.............
  • 回答
    要回答日本海军是否有可能派遣一支航母战斗群远征英国,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战略考量以及技术限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首先,我们得明确“远征英国”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 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来说,远征英国意味着要跨越.............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海军的防空能力,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着艰辛、创新与妥协的史诗。要评价它,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坏”的结论,而是要深入探究其发展的脉络、遇到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黎明前的黑暗:早期防空能力的不足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海军的防空能力,坦白说,并不令人乐观。作为一支以海权为核心的海军,其传.............
  • 回答
    抛开意大利这个变量,英国与日本的隔海相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争夺,无疑会是二战中最具看点的一场海军对决。以英国当时的造舰能力和国力来看,这场海战的走向,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二战爆发时,英国海军的“老本”依然雄厚,尤其是在战列舰和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二战后英国衰落感到困惑的地方。你提到的“轻松打完”其实是个误解,二战对英国来说,并非一场“轻松”的胜利,其代价之沉重,直接种下了英国衰落的种子。咱们这就细细道来,抛开那些AI范儿的生硬论调,用更接地气的语言聊聊。首先,咱们得纠正一下那个“轻松打完”的印象。你说的法国“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后期同盟国合作的根本原因。虽然英国在战争后期兵力庞大,也获得了巨额援助,但之所以坚持与美国共同发动“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绝非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多方面考量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更好”仅仅是投入兵力,英国在人力上或许能够支撑.............
  • 回答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了无数场关键的战役和行动,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地塑造了现代英国的历史和民族认同。以下是一些最著名且影响深远的战役和行动,力求在讲述中注入历史的温度和细节,而非生硬的陈述。1. 不列颠空战(Battle of Britain,1940年夏秋)这是二战初期英.............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皇家海军在数量和吨位上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其全球部署的庞大舰队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让任何国家都望而却步。然而,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却足以让英国海军高层产生严重的担忧,甚至一度认为皇家海军在与联合舰队的直接较量中,可能难以取胜。为何英国皇家海军会产生这种顾虑?原因相当复.............
  • 回答
    想当年,英国在新加坡那场仗,确实打得让人扼腕叹息。要说为什么没能在新加坡复制敦刻尔克的奇迹,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给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看地理位置和战略背景就完全不一样。敦刻尔克在哪儿?在法国北部,离英国本土隔着英吉利海峡,就那么短短的几十海里。大撤退之所以能成,很.............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确实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很多时候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说是“弱小”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英国在多方面暴露出的困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战争初期的军事准备不足与战略误判: 对德国实力和意图的低估: 在战争爆发前,英国高层包括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如”情景,历史的走向往往是细微的差别就可能导致巨大的改变。如果二战爆发后英国没有启用温斯顿·丘吉尔,而是选择与德国进行和谈,历史的结局将会非常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推测可能的后果:一、 和谈的可能性与条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英国与德国和谈的.............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能够在与德国的空中对抗中,尤其是在不列颠空战中取得那样的“55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是双方工业实力、技术水平、军事战略、人员素质乃至国家意志的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 技术与工业的较量:谁的产品更胜一筹? 飞机设计与性能.............
  •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坦克炮弹设计思路,尤其是在穿甲弹(AP)方面,确实与一些其他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英军的实心穿甲弹(Solid Shot AP)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内装炸药。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技术、战术需求以及实战经验的反馈。一、 初期设计理念与实心穿甲弹的优势在二战初.............
  • 回答
    如果二战初期英国能够倾其全力,而不是在欧陆战场上深陷泥潭,而是将主要精力转向太平洋并全力迎战日本,那么结果将是一个极具变数且可能与历史截然不同的场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双方的优劣势,以及战略上的选择。首先,让我们审视英国的潜在优势,如果它能全力以赴: 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 英国虽然.............
  • 回答
    在二战的天空中,英国的战斗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保卫不列颠的钢铁壁垒,更是远征海外、支援盟友的空中利剑。提起二战英国战斗机,脑海中浮现的绝非单一型号,而是一个庞大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每一个成员都承载着那个时代航空技术发展的印记,以及无数飞行员的英勇故事。皇家空军的空中守护者:从开战到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没有二战,英国是否会将全球霸主地位温和地交给美国?我认为,答案可能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而且过程可能远非“温和”。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使没有战争,权力的转移也往往伴随着摩擦和调整。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和爱德华时代初期的确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其日不落帝国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