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产卖的是地和房。
中国房产卖的是合法居住权、养老权、医疗权、子女优先受教育权、婚姻权、人身尊严……房子是附赠的。
你说是不是价值更高。
在国内纯粹买房,可以去大山里的九线县城,不限购不限户口没有正经医院学校商业街、年轻姑娘都外出打工了的那种。
很便宜。
=======
有些人啊,非黑即白的蠢萌思维真是深入到骨头里了。
美国房价捆绑附加价值?当然捆绑了,别说买房子,你买瓶矿泉水还要捆绑品牌价值呢。
但你非要跟我说,美国房价里包含的那些正常的地段、基建、周边环境因素,和中国房子中裹挟的政策因素和社会成见,能一样?
是真傻,还是装傻?
中国许多城市买房落户口,不能落户则养老受限、子女无书可读,美国有户口一说?
中国绝大多数夫妻不买房就不能结婚,美国有此一说?
中国大多数青年人30岁没有自己的房产就要在社交中背负歧视,美国有此一说?
还有几个咬着学区房不松口的。
就美国不分户口、不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只要住在这里就能上学的,相邻街区略高一二十个点的,也配叫学区房?
来帝都看看,一条街房价差出50%的;东城西城,市重点和区重点能差出3倍以上的,这特么才叫学区房。
需求刚性、可替代性,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劝我去美国看看的,我还是建议你至少先去办个护照;再不济,来一二线城市转转也行。
还有说我是美分公知的。我也是服了。
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不怪你,因为我就没想让你知道;但你扣帽子之前好歹翻翻我之前的回答啊。
分不清敌人队友,疯狗一样上来就咬,难怪这些年小粉红成了贬义词,在下领教了。
烦。
无法反驳?题主,你把楼市的需求误以为是人口,人口,人口,这就是最大的错误!
实际是,货币,货币,货币!
就算你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真正的刚需族),你能对楼市形成有效需求么?
不能!因为你不持有货币!
再者,楼市因为金融投资属性强烈,早已脱离了普通供求关系的影响!
那,下面这篇是我去年写的文章了,看看你应该就懂了:
作者:笨虎
链接:揭穿中国高房价的2个谎言 真相只有一个 - 笨虎的财经评书 - 知乎专栏
谎言1:房价暴涨是由于刚需推动,供需失衡
我们以北京2004-2010年之间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6年之间北京市区的平均房价从不足5000元/平米上涨至超过3万元/平米,上涨超过6倍。
所谓刚需是相对于弹性需求而言,人口流入和新家庭的组建(结婚)是刚需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2004-2010年间,北京的常住人口余额增加了469万人,增幅约31.4%,人口规模显著提升;而年均登记结婚对数则居于12-18万对之间,无异常增高。
同期的供给端,北京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实有住宅建筑面积从2004年末的26120万平方米提高至2010年末的38454平方米,增幅47.2%。总体来看,2004-2010年北京新增供给能满足所谓“刚需”的提高,数据不支持供需失衡导致房价暴涨6倍的解释。
谎言2:高税费和地价是房价的主要推手
中国房地长行业的税费主要是以开发商的收入作为税基收取,税基越大税费收取越多。比如营业税是按照开发商销售楼盘所得收入的5%课税,企业所得税是按照开放商利润的25%课税,土地增值税是按照开发商售卖房产形成的土地溢价进行累进课税。
正确逻辑是,房价越高开发商收入和利润越高,纳税额也相应提高。而地价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中国地价平均占房价约26%,美国20-30%,韩国50-60%,日本60-75%,新加坡55-60%,香港60%(均为2013年数据)。中国地价占房价比例并非特别高。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宝国说过,“税费和房价关系不大,全国各地的税费和土地政策差别并不大,但房价差异极大”。
真相:中国高房价的推手到底是什么?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定义,需求是价格的反函数,也就是在其它条件稳定时,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那问题来了,这明显不符合中国楼市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房子是价格越高涨,买家越疯狂;楼市真下跌了,连看房的人都少的可怜。也就是说,传统的需求曲线失效了,楼市的需求反而和房屋价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下图中P代表价格,Y代表需求量。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投机)两种属性。对于消费类的商品,传统需求曲线是适用的;而一旦某种商品的投资(投机)属性高于消费属性,就会出现上图的情况。投资的本质就是钱生钱,社会上流动性越充裕,闲钱越多,投机需求越高涨。
数据也支持笨虎的这个判断。下图中我们清晰可见:2008-2012年间,中国房价增幅与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的增幅保持高度吻合,四万亿救市和信贷大跃进的2009年尤为明显。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街头流浪汉是不是最需要住房的所谓“刚需族”?但他们可以构成对楼市的有效需求吗?不能,因为他们不持有足额货币。而一个富豪,只要政策允许,可以买下整个小区只要他的钱包足够鼓;即便政策不许,也还是会有各种途径。
因此,中国高房价最大的真凶是:过多的却又严重分配不均的钱。
Note:如何识别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下周一(2017年5月22日晚上20:30分)笨虎会主办首场知乎Live重点来分享这个话题,可以戳这里了解详情:2017年如何做到安全理财?笨虎的知乎live来啦! - 知乎专栏
欢迎关注笨虎的微信公号“60秒懂金融”和我一起探索金融的真相,顺便体验下机器人为你定制专属理财方案的服务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