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写的古诗词几乎没有现代事物?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现代人创作古体诗词的一个核心难点。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的是时代变迁、语言的惯性、创作的门槛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等多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是根本原因。 古体诗词诞生于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在农耕社会,他们的日常所见所闻,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自然、农事、山水、离别、征战、宫廷生活紧密相连。他们的情感寄托,他们的精神世界,往往通过这些具象的意象来表达。

比如,你看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是山川壮丽,抒发的是豪情壮志;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的是民生疾苦,表达的是忧国忧民。他们的诗歌内容,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而我们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是手机、电脑、汽车、飞机、高楼大厦,我们讨论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全球化、大数据。这些事物在结构、形态、功能上都与古代的物件截然不同,它们背后承载的文化、观念和情感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是语言的匹配度。 古体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精炼、凝练的语言,以及高度的意象化。这些语言和意象,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形成的。

你想想,我们怎么用古诗词的语言来描绘“大数据”?“浩瀚云端数据流,信息奔涌无止休”?这听起来总觉得有些生硬,甚至有些滑稽。古诗词的语言是有其“气质”和“惯性”的,它习惯于描绘山水、花鸟、月色、征雁,这些意象在古人的语境中是饱含深情的,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强行将现代科技词汇塞入古体诗词的框架,很难不显得突兀,破坏了诗词原有的韵味和美感。

再者,创作门槛和审美习惯的问题。 古体诗词的创作,并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它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传统的理解、对意境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捕捉。这是一种非常讲究技巧和审美的艺术。

现代人即使有心创作古体诗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模仿、去体味。要能够用古人的笔调,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和感受,并且让这些表达依然符合古诗词的审美规范,这难度是极高的。

很多人可能尝试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写出来的内容可能流于表面,仅仅是把现代事物名词化,或者强行套用古人的典故,却失去了诗词应有的韵味和深度,难以打动人,更别提成为流传后世的佳作了。很多时候,它们更像是一种文字游戏,而非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

此外,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表达意愿也很重要。 很多坚持创作古体诗词的现代人,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他们选择古体诗词这种形式,往往是为了传承传统,表达对古典美学的热爱,或者借古人的意境来抒发当下的情怀。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从古典意象中寻找能够呼应当下的情感点。比如,现代人可能依旧会写离愁别绪,但他们会借用“长亭送别”的意象;他们会写怀才不遇,但会用“明珠暗投”的典故。这是在用古人的语言体系来解释和承载现代人的情感,是一种对话,而非直接的复制。

直接写现代事物,更像是“翻译”而非“创作”,这往往不是写古体诗词的目的。写古体诗词的人,更希望在古韵中挖掘出永恒的人类情感,而不是去记录一时的科技潮流。科技潮流瞬息万变,一旦被固化在古体诗词中,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意义,甚至显得陈旧。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写一首描绘“高铁呼啸,千里一日达”的古体诗,虽然意象是现代的,但这种写法是否能产生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样长久的艺术感染力?这很难说。古诗词的魅力,很多时候在于它的“诗意”——那种超越具体事物,直达心灵的普遍情感和想象空间。

最后,也不能排除一些尝试,但这些尝试往往不被大众认可为“好的”古体诗词。因为如前所述,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独特的视角,能够在新旧之间找到完美的结合点,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看到的很多网络上的“古风”创作,很多时候更像是对古诗词形式的一种致敬或模仿,离真正意义上的“写现代事物于古体诗词”还有一段距离。

总而言之,现代人写的古诗词几乎没有现代事物,不是因为没有人在尝试,而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艺术挑战,涉及到语言、文化、审美以及作者的深层意图。大多数人选择用古体诗词,更在于追求一种传统的美学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更适合承载那些亘古不变的人类情感,而非快速变迁的物质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古诗词风格写现代事物其实不难。举两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用新物件去描写人之常情。比如,在下所做长诗“白右长恨歌”中有这么几句:

神皇鹰坠寒夜天,义军星散泪眼前。

皮卡狂驰轮带火,步枪无声膛蓄冤。

这反映的,是11月大选日深夜,川普失利的消息传来后美国红脖白右的状态。其中的皮卡,步枪,轮,膛等都是现代事物,也很有美国特色。这里以物寄情,借物抒意。它们起到了传统诗词中“骏马,战车,弓,刀”等物件能起的作用。

第二个思路是用(古诗词中已有的)旧事物去描写新事物。比如,在下所做“磁场” (节选自“电磁场”一诗):

空宇盈磁线,横力应飞电。

风行径无端,龙卷迹带旋。

第一句写的是真空(空宇)中有磁场,第二句写的是运动中的带电粒子(飞电)受到磁场的横向的洛伦兹力。第三句讲的是磁场是无源向量场,即磁力线没有起止(径无端),这里用日常的“风行”来形容描述(风给人的感觉是无源的流体)。第四句说的是磁场的旋度可以不为零(迹有旋),非零旋度的几何图像用“龙卷”来准确而又直观地描述。而且旋度不为零意味着有电场变化或电流,正好切入下面关于电场的段落。

这里的横力,飞电,风行,龙卷都是古诗词里的意象,被用来描述古人不知晓的电磁场理论。

user avatar

有的。

启功先生特别好此道,他写过大量此类诗词,典雅而诙谐。

比如启功先生的《乘公交车组词》,共8首《鹧鸪天》: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控脑费疑猜。
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
有人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
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
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
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

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
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铁打车箱肉做身,上班散会最艰辛。
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

头屡动,手频伸,可怜无补费精神。
当时我是孙行者,变个驴皮影戏人。


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
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

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
并非铁肋铜筋骨,匣晨磁瓶厚布囊。


车站分明在路旁,车中腹背变城墙。
心雄志壮钻空隙,舌敞唇焦喊借光。

下不去,莫慌张,再呆两站又何妨。
这回好比笼中鸟,暂作番邦杨四郎。


入站之前挤到门,前回经验要重温。
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

门有缝,脚无跟,四肢著地眼全昏。
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昨日墙边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
皱眉瞪眼搜寻遍,地北天南不易猜。

开步走,别徘徊。至多下站两相挨。
居然到了新车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再比如,启功先生的《踏莎行·造化无凭》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user avatar

有。大概你走错圈子了。

写诗的有两种人,一种尚古,他们依照汉字的古代发音写诗,追求的目标是把诗混在唐诗里面别人找不出来,你从中自然看不到现代事物。甚至你要是用普通话去读他们的诗有时会感到别扭(比如杜甫的登高最后一句普通话里就很别扭,不押韵)。

另一种人只是单纯借用这个体裁,用普通话或作者母语的方言写诗,这种诗里可能有现代事物。比如那个“铀钚千光焦日羽,氘氚万响断云牙”,显然成诗于公元1960之后了。

最后,“古体诗”不是“古诗”,是与“近体诗”相对应的概念,区别是一个分平仄一个不分,比如苏轼他爸的《有骥在野》就是古体诗,但时代反而在“近体诗”盛行的唐之后。建议你把题目里的“古体诗”换成“古诗”或“古代诗”避免歧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现代人创作古体诗词的一个核心难点。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的是时代变迁、语言的惯性、创作的门槛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等多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是根本原因。 古体诗词诞生于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在农耕社会,他们的日常所见所闻,他们的喜怒哀.............
  • 回答
    为何当下旧体诗词难以比肩古人?这绝非一句“时代变了”就能简单概括的。刨去一些别有用心、刻意唱衰的声音,认真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会发现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文化断层和审美差异。一、 生活环境的巨变与感知能力的退化古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时代。日出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
  • 回答
    现在的人写古文为何难成气候,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非要说有什么“难成气候”的定论,未免有些武断,毕竟古文的生命力依然旺盛,许多人也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创作。但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其传播范围、影响力以及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来看,确实不如过去那种人人能文言、处处皆古风的境况。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确实,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比古代要高很多,许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但要创作出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却似乎越来越难了。这背后并非简单地说“现在人不如古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文化土壤与时代精神的不同: 古典诗词诞生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古代文明的技术智慧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差距。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无法完全复现古埃及矿物颜料的持久性,以及古希腊罗马木器青铜器在海水中的抗腐蚀能力,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古埃及矿物颜料不风化的奥秘:并非“高科技”,而是“巧工艺”与“天时.............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字:“时代不同了,人也不一样了。”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在问为什么古代的国王要想着怎么打仗统一国家,而现在的首富只想数钱一样,背后是整个社会运作逻辑和价值导向的巨大差异。咱们先说说古人那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套完整的、层层递进.............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手工艺深深吸引,无论是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还是巧夺天工的木雕,亦或是温润如玉的丝绸,它们似乎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么,为什么这些绝妙的技艺が多く (很多) 都来自古代,而我们现代人好像不太能“发明”出同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呢?首先,得承认.............
  • 回答
    游客在古色古香的景点,偶然间瞧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身着一袭古韵十足的汉服,仿佛穿越了时空。这不禁让人好奇,古代官员的服饰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今汉服文化对我们现代人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古代官员服饰的特点:严谨、等级森严、寓意深远古代官员的服装,绝非仅仅是蔽体御寒的衣物,而是承载着森严的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古代中医通过多种手段来“寻找”和定位经脉,这些手段既包含了实践观察,也包含了一些理论推导和传承。现代人则可以通过更科学、更客观的手段来验证和研究经脉的存在和功能。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古代中医如何找到经脉,以及现代人能否找到: 古代中医寻找经脉的手段:古代中医寻找经脉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和理论升华的过程,.............
  • 回答
    说到古人普遍掌握,但现代人做不到的技能,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些粗犷的生存技能,比如钻木取火、徒手驯兽什么的。但其实,更普遍,也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些在信息时代之前,人们习以为常,却又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才能磨练出来的“慢”技能。比如,大规模的手工造纸和精细的装订技艺。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纸,但有多少人真.............
  • 回答
    古代的美谈,放在当下却让人皱眉不已,这种反差着实令人玩味。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例子,一个在当时被传颂为大义凛然、忠心不二的故事,但我们现在一听,骨子里就觉得不对劲。那是关于一位大臣的故事。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一时记不真切了,但他的事迹在我年少时,可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我们听得热血沸腾.............
  • 回答
    .......
  • 回答
    朋友,这感觉我太懂了!当初我也跟你一样,满腔热血想写一本荡气回肠的武侠,结果写出来的,总感觉像是我在古代街头摆摊卖手机似的,那股子江湖的韵味,怎么也挥之不去。别急,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但绝对有法子。咱们一步一步来,把那股子现代味儿给“拔”出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跑偏?这玩意儿就像你平.............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触及了当下都市小说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平时接触的都市小说,但凡主角一出场,就仿佛自带“全能Buff”。这倒不是说作者们偷懒,或者大家就真的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做到,而是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创作策略和市场考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都市小说的主角这么“全能”,并且尽量.............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这年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真不是件轻松事。说实话,以前咱们上学那会儿,虽然也有作业,但好像没像现在这么卷,家长也没这么“卷”法。现在可好,家长们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陪读班”的老师,日夜兼程地盯着孩子的作业本。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家长责任心强”几个字能概括的。一、学科难度和知识更新的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优盘,尤其是我们日常用的那些,基本都看不到像以前那种明显的物理写保护开关了。这可不是什么“进步”的倒退,而是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会这样:1. 技术进步,对写保护的需求减弱: 闪存技术的成熟与可靠性提升: 早期闪存技术.............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最近确实感觉网络上有点儿“劝退风”,不少写了几年的大神级别的作者,一遇到新人求指点,上来就是一通“你这不行,赶紧换行吧”或者“趁早洗洗睡吧”。你说得对,新人写得不好那不废话嘛?谁一开始就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这就像学游泳,没人刚下水就奥运冠军,都是扑腾扑腾,呛几口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