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CSBA关于国际核军控政策的新观点?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CSBA(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近期在国际核军控政策方面提出的新观点。要理解这些观点,首先需要明白CSBA的定位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它是一家倾向于研究和推广“战略预算”和“军事能力现代化”的智库,因此其政策建议往往会紧密结合国家安全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预算可行性。

CSBA新观点背后的宏观背景

在深入具体观点之前,理解其提出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

大国竞争重燃: 传统上以美俄核军控为核心的框架受到挑战,中国核力量的崛起和发展,以及俄罗斯在核武器和战略能力方面的重新定位,使得核态势更加复杂。
技术进步的颠覆性影响: 新兴技术,如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在指挥控制中的应用、网络战能力以及太空军事化,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核武器的生存性、战略稳定以及核冲突的爆发方式。
现有军控条约的脆弱性或失效: 《中导条约》的失效,以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未来续约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核军控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CSBA认为传统的、侧重于数量控制的核军控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挑战,需要提出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新思路。

CSBA的核心新观点及详细解读

CSBA近期在核军控政策上的新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从数量控制转向能力和意图的“态势控制”:
传统视角的问题: CSBA认为,长期以来,核军控主要聚焦于限制双方的核弹头和投送工具的数量,例如通过《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系列。这种方式在美苏冷战时期有效,因为它主要应对的是数量庞大、相对同质化的战略核力量。
新挑战的出现: 然而,当前大国间的核力量不再是简单的数量比较。例如,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其核武库,特别是其“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现代化,以及对潜射弹道导弹(SLBM)和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部署。俄罗斯也在发展非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以及新型战略投送工具(如高超音速滑翔体)。此外,新兴技术的使用模糊了战略和战术核武器之间的界限,也可能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
CSBA的建议: 因此,CSBA主张将核军控的重点从单纯的“数量限制”转向更广泛的“态势控制”。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核武器的总量,更要关注:
战略力量的构成: 例如,限制特定类型的投送工具(如具有生存性优势的部署模式、某些类型的弹头)、限制旨在削弱对手预警或指挥控制能力的技术(如太空侦察干扰、网络攻击)等。
战略稳定相关的能力: 例如,限制旨在破坏战略稳定或鼓励首发打击能力的军事部署和技术发展,如专门针对战略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精确打击能力,或能快速清除对手战略核力量的军事能力。
降低核升级的风险: 关注如何防止常规冲突意外升级为核冲突,例如通过建立更清晰的“红线”定义,或者限制可能引发误判的技术。

2. 关注“核能力的非对称性和多样性”:
理解中国崛起的影响: CSBA特别强调了中国核力量发展的独特性。与美俄相对对称的战略核力量不同,中国的核力量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相对较小的但正在快速扩大的战略核武库,同时拥有强大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正在发展的海基和空基核投送平台。它还可能拥有相当数量的战术核武器。
挑战的体现: 这种多样性和非对称性使得传统的基于数量的军控难以适用。例如,仅仅限制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其整体战略威慑能力。它还可能促使对手通过发展非战略核武器或非常规手段来寻求战略优势,从而加剧战略模糊性。
CSBA的视角: CSBA认为,军控协议需要“适应性”,能够处理这种多样化的核能力,而不是强求所有国家采用相似的核力量结构。这意味着需要更灵活的谈判策略,可能需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核能力设计不同的规则。

3. 将核军控与“非核战略能力”挂钩:
技术扩散的现实: CSBA指出,核武器并非影响战略稳定的唯一因素。近年来,常规武器的精确性、射程和打击能力有了巨大提升,例如精确制导弹药、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武器、网络攻击能力等。这些“非核战略能力”可能对核力量的生存性、预警能力以及指挥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被视为一种“首发打击优势”,从而破坏战略稳定。
新的军控领域: 因此,CSBA主张将核军控的讨论范围扩大到这些非核战略能力。例如,可以考虑限制部署在高轨道的反卫星武器,限制某些能够突破现有导弹防御系统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如果这些被认为主要用于打破战略平衡的话),或者就关键的指挥控制系统(如卫星网络、通信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讨论,防止其成为首发打击的目标。
目的与挑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战略稳定”,防止技术竞争导致一方认为能够通过非核手段大幅削弱对方的核威慑。然而,将非核能力纳入军控谈判难度巨大,因为其界定、核查和军民两用性都非常复杂。

4. 重视“核力量的透明度与可预测性”: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大国竞争加剧、核态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即对对手的核能力、战略意图和作战计划缺乏清晰了解)是导致误判和战略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CSBA的强调: CSBA强调,即使无法达成数量上的削减协议,也必须努力提高对手核力量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这可能包括:
数据交换和验证机制: 尽管是有限的,但在特定领域(如新型战略投送工具的部署)进行信息交换和有限的验证,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战略沟通: 建立更稳健、更频繁的战略沟通渠道,特别是关于核理论、核使用原则和潜在升级路径的沟通,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降低意外。
对新兴技术部署的预警: 例如,对部署大型新型监视或反卫星能力进行事先通报,以减少其被视为威胁的程度。

5. 考虑“多边化”的必要性,但强调“务实性”:
中国和印太地区的影响: 随着中国核力量的增长,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核武器国家的活动,任何有效的核军控框架都不能仅仅局限于美俄。
CSBA的态度: CSBA认识到多边化军控的必要性,但同时也非常务实。它明白,将所有核国家(包括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可能发展核武器的国家)纳入一个统一的、全面的核军控条约体系,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它更倾向于:
“渐进式”多边化: 优先与主要核大国(美、俄、中)建立有限但有意义的对话和信任措施,然后逐步将其他国家纳入某种形式的约束或透明化机制中。
区域性或特定领域合作: 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技术领域(如弹道导弹技术扩散)寻求多边合作。
优先关注主要战略稳定者: 尽管承认中国的重要性,但其政策建议仍然会首先围绕美俄两个主要战略稳定者(in terms of their impact on global stability)展开,但会强调如何将中国纳入进来。

总结CSBA新观点的要旨

如果用更精炼的语言来概括CSBA的这些新观点,那就是:

告别“旧思维”: 认为传统的数量导向的核军控模式已经过时,无法解决当今复杂的战略挑战。
拥抱“新现实”: 强调技术进步(高超音速、AI、网络等)和地缘政治变化(中国崛起)对核态势的颠覆性影响。
核心主张: 应该将军控的焦点从“数量”转向“能力构成”、“意图透明度”以及对“战略稳定”的更广泛理解,包括非核战略能力。
方法论: 需要更灵活、更具适应性、更注重透明度和沟通的军控策略,并承认处理多边化挑战的难度和必要性。

理解CSBA的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全球核军控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它们提供的分析框架,是围绕如何在新时代维护战略稳定,如何应对核武器和其他战略能力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我先从翻译问题讲起:“highlight challenges to extended deterrence”一句不应该翻译成“彰显了继续维持威慑面临的挑战”,因为“extended deterrence”特指“延伸威慑”,也就是核保护伞。所以应该是“彰显了维持美国延伸威慑/美国核保护伞面临的挑战”。

strategic arms control应该都译成战略军备控制,因为arms control一直是一起出现的完整词组。

“strategic warfare”也不能翻译成“总体战”,因为总体战有专门的total war;strategic warfare是跟theater warfare(战区战)对应的,一般可认为是“战略战”,冷战时期两者的使用很多,比如说战区核战(theater nuclear warfare,跟战区常规战对应),战略核战(当然冷战时期“战略”一词基本等价于“核”),我不知道国内有没有更优雅的“strategic warfare”翻译法。

最后一句应该是:如果美国想保证核禁忌不被打破(美国想维护核禁忌),就不能继续忽视第二核时代的这些挑战。(翻译后不能给人以:“美国会反受核禁忌的害”的感觉)

至于俄罗斯的“de-escalation”怎么翻译,我也不知道了。

下面来谈其内容问题。

Krepinevich是Andrew Marshall的门徒,也就是ONA(美国防部Office of Net Assessment)的遗老之一。开个CSBA,基本上还是大搞他老师那一套,当然公开发报告,影响比神神秘秘的ONA还有“仙人-贤人决策”的安德鲁·马歇尔要大;当然,被指出错误的概率也大。

此文花大篇幅谈“提炼出的四个主题”:核多极化(也就是核不扩散管控失败)、非核战略武器的崛起(反导、反卫、网络、超高音速等等等等)、小核武库的崛起(其实也就是第一点/核多极化带来的)、新的危机不稳定性来源(其实也就是小核武库崛起带来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拥核国家增多了怎么办。




这“四个主题”在国际核军控学界已经有很详细的讨论了,当然是没有定论的,不过可以说Krepinevich没提出新的东西。


学界的讨论主要是两类文章:

1,pessimist-optimist大辩论,这个是应该知道的,也就是对于“进一步核扩散/小核武库的崛起”应该是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各方豪杰从量化的(危机升级与核武器的关系)、历史的(中国、英国武库建设道路)、现实的(印巴核武库与印巴危机)、理论的(萨根大战华尔兹)角度,已经谈了很多。

比如

核武器的扩散 (豆瓣)

《核武器的扩散:一场是非之辩(第2版)》 (美)萨根,(美)华尔兹

所以,学界对小核武库带来的危机不稳定性,以及小核武库的应对措施,都是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理解了,并不是“小核武库一定就会增加核武器爆炸风险”这么简单的论断。

2,研究“新兴战略技术对核武器库、核平衡的影响”的文章

美国每出一种反导技术/部署方案,就有人写,各种影响核平衡。

每出一种CPGS技术验证,又有人写,各种破坏核平衡。

一旦进行反卫星试验,又是“各种不稳定性”

无人潜水艇、网络战、无人机,又说是各种破坏战略稳定性。

从新闻评论,到学术论文,这都是很多的。而且,很幸运/很不幸的是,仍然没有定论:各个技术都有从不同角度来论证的,要相信它们都有可能“维护稳定性”。

所以,即使给CSBA足够篇幅,我也不认为Krepinevich能提出全新的突破,说服一众学者,什么才是“第二次核时代国际安全在核武器层面的根本所在”。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式的多边条约”能解决问题么?会不会成为美国政府政策?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看是藏在这篇博文提出,却没有展开的3点“对美国政策有三个主要启示”:如何在核武器领域继续争取优势?如何增强美国核保护伞?如何在非核武器领域继续争取优势?

很明显可以看出,如果你谈美国战略核武库还有什么“潜在漏洞/差距potential gaps”,我们拿着gap就会想到轰炸机差距、导弹差距、各种差距,然后就是一轮单边质量扩军的浪潮。

如果你谈如何“增强核保护伞”,那就要解决下列问题:如何帮区域盟友火中取栗,又能全身而退?还是要来一波质量扩军。

如果你要谈在(反导、反卫、网络、超高音速领域)继续保持美国优势,那还是一波质量扩军。

在这种压力下,如何推行“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式的多边条约”?

如果在核领域与先进非核领域,美国都存在巨大的单边优势,Krepinevich还想去定位“差距在哪”,如何推行一揽子多边军控呢?把单边军力优势拱手让人吗?


所以回答是:很难成为政府政策,因为一旦公开提出,会被自身军备采购政策揭穿,实质是“假裁军真扩军”、“数量裁军、质量扩军”的图谋。


-----------------------------------------------------------------------------------

接下来,一个CSBA怎么可能光出一篇小小博文呢,肯定是为新报告造势,比如说

Krepinevich当年的书《7 Deadly Scenarios》


可翻译成《7种死法》

果然他们网站上有一篇148页的报告与1个多小时的presentation

Rethinking Armageddon |


没有细看报告,但是一眼就是质量扩军:

(甚至是“数量上也不能大裁军”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CSBA(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近期在国际核军控政策方面提出的新观点。要理解这些观点,首先需要明白CSBA的定位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它是一家倾向于研究和推广“战略预算”和“军事能力现代化”的智库,因此其政.............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 回答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禅语,通常被称为“禅宗三境界”或者“悟道三阶段”,意境深远,历久弥新。它并非指代实际的山,而是用“山”这个意象来比喻一个人对事物、对真理、对自我的认知过程。理解这三层境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三层境界的含义:第一层境界: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