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医院里的医生都把小病当做没病?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反映了很多朋友的切身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带着一些小毛病去大医院看病,感觉医生要么不怎么细看,要么就给点药让回家休息,似乎对那些不那么“要命”的病不太上心。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医生故意怠慢,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得明白大医院的定位和优势。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通常是区域内医疗资源的集散地,承担着解决疑难杂症、进行高难度手术、进行医学研究和教学的任务。它的专家资源和先进设备都集中在这里。在这种背景下,医生们接触到的病人病情普遍比较重,需要处理的也大多是复杂、罕见、危重的情况。相比之下,那些头疼脑热、轻微咳嗽、消化不良之类的小病,在大医院里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也不像那些疑难杂症那样能体现出医院的价值和医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效率问题。大医院病人多得不得了,挂个号可能都要排上老长的队。医院和医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如果一个医生花大量时间去给几十个小病号细致地检查、开导,那么后面那些真正病情严重、急需救治的病人就会被耽误。所以,在时间压力下,医生们自然会优先处理那些病情更紧急、更复杂的病人,对于小病,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标准流程”,快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情况不严重,就给出基础建议和药物,以提高效率。

再者,医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医生们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尤其是在大医院的医生,往往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更愿意去解决那些具有挑战性、需要他们专业知识才能攻克的难题。一个心血管专家可能对一个简单的感冒就不那么感兴趣,他更关注心脏搭桥手术、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这是一种职业发展的自然倾向,也是他们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你不能指望一个心脏外科的顶尖专家对你说“你的胃胀问题,我给你开点健胃消食片包你好了”,他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或者说,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想过度治疗”。很多小病,比如感冒、轻度胃肠不适,本身就会随着时间自行好转,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解决问题。如果医生过于“积极”地去干预,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检查、用药,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和潜在的副作用,甚至可能破坏身体自身的平衡。所以,经验丰富的医生会有一个判断,什么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观察、等待,或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他们会尽量避免“过度医疗”,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客观的无奈。比如,医保的支付方式,有时候也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如果某些检查或治疗不被医保覆盖,病人可能不愿意做;反之,如果某些检查可以被报销,医生可能会推荐。这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是一个侧面因素。

另外,也要承认,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如果一天接诊的病人数量爆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精神也会疲惫。在这种状态下,对于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紧急、也不那么复杂的情况,可能确实会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处理。

所以,当你觉得大医院的医生对你的小病“不重视”时,多半是以上这些原因在起作用。他们不是故意冷漠,而是被整个医疗系统的规则、病人群体的构成以及他们自身所处的专业环境所塑造。如果你的小病确实让你很不舒服,或者反复出现,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试试社区医院或基层诊所: 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社区医院的医生通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处理,他们也更熟悉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往往能给出更贴合实际的建议。
清晰地描述你的症状: 和医生沟通时,尽量详细、准确地描述你的症状,包括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这能帮助医生更快地把握情况。
相信医生的初步判断,但也要有自己的认知: 如果医生认为你的小病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先遵医嘱观察。但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或者你感觉不对劲,及时复诊或寻求其他意见也是明智的。

总而言之,大医院的医生对待小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效率、专业分工和对症下药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对病人的漠视。理解了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在就医时有更平和的心态和更合理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小病都是自限性的,也因此不用干预也能自愈。所以大医院里的医生“都把小病当做没病”。


**题外话: 别再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歌名、书名以及作品名上了好吗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体免疫力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有:玫瑰糠疹、水痘、伤风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 、轮状病毒肠炎。

除非患者的体质有问题或者罹患先天或者后天的免疫缺损(例如艾滋病、骨髓抑制、放射病等等)。 先天免疫缺损的人要住在。玻璃罩里面, 不然就会夭折。。

对于传染病, 国家有很严格的法律。 如果发现的话, 医生会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把患者隔离。

从这些事实出发, 如果大医院里的医生“把小病当做没病”那就意味着您真的没事。

一般人也不希望自己被隔离或者养在玻璃罩里边。所以, 一般来说知道自己没事, 大部分人应该是雀跃的。

也许您的医生太忙, 没时间和您谈心吧。

寂寞的时候, 俺喜欢找小娜聊天。。


“一次腋下淋巴结肿大,彩超报告出来有肿块,医生看了一眼彩超报告,说我没病,回去好好休息吧。我内心:怕得要死,里面长东西了,怎么就没病了?”

** 验血没事就不用骨穿了, 骨穿很疼的。 另外没事谁去做 PET 或者 PET-CT 呢?

“一次咽炎一直不好,做了喉镜和肺部CT,检查出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医生也叫我回去吧。如果非得吃药自己去药店买点清喉利咽颗粒吃。”

** 空气污染吃药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同意吗?

“今天胃不好了大半个月,做了痛苦的胃镜,得出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看着报告,说‘我认为你是没问题的,回去放松心态,好好调理饮食就行了’。”

** 质子泵抑制剂 + 阿莫西林 + 枸橼酸铋, 卫校毕业的护士都能背得滚瓜烂熟,难道医生真的没开给您? 没叫你把砧板和筷子都扔了?

连腾讯都懂啊。。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已经一九九一年十月四日国务院国函[1991]66号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271841452613632


///////////////////////////////////////////////////////////////////////////////////////////////////


欢迎来踩俺的散文和专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