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院没有综合科,我全身各种疾病都是互相关联的,只看一科治标不治本?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医院的分科太细,搞得看病像“拆零件”一样,而身体明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呢?

问题根源:医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打个比方,你想想古代神医华佗,他能给曹操刮骨疗毒,还能缝合伤口,那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可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知识量爆炸式增长,每个领域都深邃得像无底洞。医生要想真正精通,就得把精力聚焦在某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

知识的深度 vs. 广度: 就像你玩游戏,你是想当一个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通的“万金油”,还是一个在某个领域能“一刀秒杀”的专家?医学也是一样,现代医学的深度要求太高了。你想想,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每天看的都是心脏、血管相关的疾病,从心律失常到冠心病,从高血压到心衰,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最新研究成果,那可是一本厚厚的字典。再比如消化内科,他们要了解从食道到肛门的整个消化系统,从胃溃疡到肠炎,从肝硬化到胰腺炎……你想让一个人同时精通这两个领域,甚至加上神经、内分泌、肾脏等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技术和设备的专业化: 现代医疗越来越依赖精密的仪器和技术。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心外科医生和麻醉师团队的高度配合,消化道内镜检查需要消化内科医生娴熟的操作,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更是离不开复杂的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检查。这些技术和设备都高度专业化,操作的医生也需要长期训练。一个“综合科”医生,真的能熟练操作所有这些专业设备吗?

学习和培训的体系: 医学院的教育,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再到专科培训,都是一步步深入的。从医学生时代的“通才”教育,到住院医时的“轮科”,再到选择某个专科进行“专精”的住院医培训,最后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分科”的体现。我们培养的是在某个特定领域能提供最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生。

你所说的“综合科”: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名字和形式不同

虽然没有一个叫做“综合科”的部门,但你的需求,其实医院一直在努力满足,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1. 全科医学科 (Family Medicine / General Practice): 这可能是最接近你概念的科室了。全科医生(GP)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健康守门人”,他们拥有广泛的医学知识,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管理。他们擅长的是“看一个人”,而不是“看一个病”。当你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系统时,全科医生会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初步诊断和评估: 他们会帮你梳理症状,判断可能的原因,排除一些紧急情况。
协调转诊: 如果发现你的问题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他们会帮你选择最合适的专科,并提供详细的转诊意见,避免你“跑冤枉路”。
慢病管理: 对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全科医生会进行整合管理,帮助你优化治疗方案,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2. 内科中的“大内科”概念: 过去,像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是比较大的划分。在内科内部,虽然也细分了心内、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肾脏、风湿免疫等,但有时候,经验丰富的内科主任医生,或者一些老一辈的内科医生,他们可能对多个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会主动帮你分析病情。

3. 多学科会诊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这个就更直接地解决了你“疾病互相关联”的问题。当一个患者病情复杂,可能涉及多个专科时,医院会组织相关专科的医生(比如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召开一个会议,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一个最全面的治疗方案。这种会诊,就是对你“一个人的整体”进行治疗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你感觉“治标不治本”?

你感觉到“治标不治本”,很可能是因为:

只看到了单个疾病的症状: 很多时候,我们去医院,是因为某个具体症状(比如胸闷、腹痛),医生就针对这个症状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这个症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涉及多个系统的根本原因,而你只看了其中一个系统,那确实是“治标”。
专科医生“术业有专攻”的局限: 专科医生每天都接触大量该专科的病人,他们的大脑和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这个领域。一旦遇到稍微超出他们专科范围的问题,他们可能就会建议你去看其他科室。这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他们专业定位的体现。
你自身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也无法清晰地描述和理解自己身体的整体状况,只是凭着感觉去就医。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1. 首选全科医学科: 如果你的症状不紧急,而且感觉问题比较复杂,身体像是“一团乱麻”,不妨先去全科医学科(有些医院可能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让他们帮你做一个初步的“梳理”。
2. 带着“整体”去看病: 去看专科医生时,尽量详细地描述你的所有不适,包括那些你觉得“不相关”的症状,以及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告诉医生你担心的是否有其他关联。
3. 主动询问和沟通: 不要害怕提问。你可以问医生:“我的这个病,会不会引起其他问题?我还有XXX的症状,和这个有关系吗?有没有什么检查可以帮我看看整体情况?”
4. 建立长期信任的医生: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愿意倾听、有责任心、并且对你整体健康状况比较了解的医生(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某专科医生),并能长期与之沟通,那将是非常宝贵的。
5. 学习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适当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医生沟通,也能让你更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总而言之,医院的分科是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效率。但你对“整体化医疗”的需求,也确实是现代医疗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方向。全科医学科和多学科会诊,就是在努力弥合这种“分科”与“整体”之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我们作为患者,也要学会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主动与医生沟通,争取获得更全面的照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一直在尝试理解「标」和「本」到底是什么,

就拿疝气来说吧,它的标就是三角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它的本就是天生的鞘状突未闭引起腹腔组织器官向腹壁突出。


一岁以后小孩通过「自愈」来让疝环紧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西医”的治疗方案就是通过修补这个“洞”,来防止肠道自此突出,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思前想后都觉得治标又治本。


但总有人指责现代医学,说治标不治本,

也就是今年,我窥探了宇宙的奥义,突然捂了。

通过汤药治疗疝气,

让自然选择筛掉疝气患者和某些博大精深者,

剩下的,不都适应了《进化论》吗?


这可不就治本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