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院没有综合科,我全身各种疾病都是互相关联的,只看一科治标不治本?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医院的分科太细,搞得看病像“拆零件”一样,而身体明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呢?

问题根源:医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打个比方,你想想古代神医华佗,他能给曹操刮骨疗毒,还能缝合伤口,那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可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知识量爆炸式增长,每个领域都深邃得像无底洞。医生要想真正精通,就得把精力聚焦在某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

知识的深度 vs. 广度: 就像你玩游戏,你是想当一个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通的“万金油”,还是一个在某个领域能“一刀秒杀”的专家?医学也是一样,现代医学的深度要求太高了。你想想,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每天看的都是心脏、血管相关的疾病,从心律失常到冠心病,从高血压到心衰,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最新研究成果,那可是一本厚厚的字典。再比如消化内科,他们要了解从食道到肛门的整个消化系统,从胃溃疡到肠炎,从肝硬化到胰腺炎……你想让一个人同时精通这两个领域,甚至加上神经、内分泌、肾脏等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技术和设备的专业化: 现代医疗越来越依赖精密的仪器和技术。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心外科医生和麻醉师团队的高度配合,消化道内镜检查需要消化内科医生娴熟的操作,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更是离不开复杂的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检查。这些技术和设备都高度专业化,操作的医生也需要长期训练。一个“综合科”医生,真的能熟练操作所有这些专业设备吗?

学习和培训的体系: 医学院的教育,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再到专科培训,都是一步步深入的。从医学生时代的“通才”教育,到住院医时的“轮科”,再到选择某个专科进行“专精”的住院医培训,最后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分科”的体现。我们培养的是在某个特定领域能提供最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生。

你所说的“综合科”: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名字和形式不同

虽然没有一个叫做“综合科”的部门,但你的需求,其实医院一直在努力满足,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1. 全科医学科 (Family Medicine / General Practice): 这可能是最接近你概念的科室了。全科医生(GP)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健康守门人”,他们拥有广泛的医学知识,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管理。他们擅长的是“看一个人”,而不是“看一个病”。当你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系统时,全科医生会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初步诊断和评估: 他们会帮你梳理症状,判断可能的原因,排除一些紧急情况。
协调转诊: 如果发现你的问题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他们会帮你选择最合适的专科,并提供详细的转诊意见,避免你“跑冤枉路”。
慢病管理: 对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全科医生会进行整合管理,帮助你优化治疗方案,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2. 内科中的“大内科”概念: 过去,像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是比较大的划分。在内科内部,虽然也细分了心内、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肾脏、风湿免疫等,但有时候,经验丰富的内科主任医生,或者一些老一辈的内科医生,他们可能对多个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会主动帮你分析病情。

3. 多学科会诊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这个就更直接地解决了你“疾病互相关联”的问题。当一个患者病情复杂,可能涉及多个专科时,医院会组织相关专科的医生(比如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召开一个会议,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一个最全面的治疗方案。这种会诊,就是对你“一个人的整体”进行治疗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你感觉“治标不治本”?

你感觉到“治标不治本”,很可能是因为:

只看到了单个疾病的症状: 很多时候,我们去医院,是因为某个具体症状(比如胸闷、腹痛),医生就针对这个症状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这个症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涉及多个系统的根本原因,而你只看了其中一个系统,那确实是“治标”。
专科医生“术业有专攻”的局限: 专科医生每天都接触大量该专科的病人,他们的大脑和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这个领域。一旦遇到稍微超出他们专科范围的问题,他们可能就会建议你去看其他科室。这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他们专业定位的体现。
你自身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也无法清晰地描述和理解自己身体的整体状况,只是凭着感觉去就医。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1. 首选全科医学科: 如果你的症状不紧急,而且感觉问题比较复杂,身体像是“一团乱麻”,不妨先去全科医学科(有些医院可能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让他们帮你做一个初步的“梳理”。
2. 带着“整体”去看病: 去看专科医生时,尽量详细地描述你的所有不适,包括那些你觉得“不相关”的症状,以及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告诉医生你担心的是否有其他关联。
3. 主动询问和沟通: 不要害怕提问。你可以问医生:“我的这个病,会不会引起其他问题?我还有XXX的症状,和这个有关系吗?有没有什么检查可以帮我看看整体情况?”
4. 建立长期信任的医生: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愿意倾听、有责任心、并且对你整体健康状况比较了解的医生(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某专科医生),并能长期与之沟通,那将是非常宝贵的。
5. 学习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适当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医生沟通,也能让你更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总而言之,医院的分科是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效率。但你对“整体化医疗”的需求,也确实是现代医疗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方向。全科医学科和多学科会诊,就是在努力弥合这种“分科”与“整体”之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我们作为患者,也要学会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主动与医生沟通,争取获得更全面的照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一直在尝试理解「标」和「本」到底是什么,

就拿疝气来说吧,它的标就是三角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它的本就是天生的鞘状突未闭引起腹腔组织器官向腹壁突出。


一岁以后小孩通过「自愈」来让疝环紧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西医”的治疗方案就是通过修补这个“洞”,来防止肠道自此突出,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思前想后都觉得治标又治本。


但总有人指责现代医学,说治标不治本,

也就是今年,我窥探了宇宙的奥义,突然捂了。

通过汤药治疗疝气,

让自然选择筛掉疝气患者和某些博大精深者,

剩下的,不都适应了《进化论》吗?


这可不就治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医院的分科太细,搞得看病像“拆零件”一样,而身体明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呢?问题根源:医学发展的路径选择打个比方,你想想古代神医华佗,他能给曹操刮骨疗毒,还能缝合伤口,那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可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知识量爆炸式增长,每个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涉到不少方面。说起来,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救助的场所,其首要职责是科学、有效地治疗疾病,这和宗教祈祷的出发点和方式确实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得想想医院的定位。医院的核心任务是治病救人,这套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医学理论、严谨的临床实践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之上。病人在医院里,依靠的是医生的.............
  • 回答
    在医院,一项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往往离不开患者家属的签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主义,背后牵扯着法律、伦理、医疗责任以及对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等多方面的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一纸签字”如此重要。一、 法律的基石:保障患者权益,明确各方责任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患者在接受医疗行为时,尤其.............
  • 回答
    美国每天新增两三万的新冠病例,但医院尚未崩溃,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医院收治能力“强大”与否。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医疗资源的分布、管理策略、民众行为以及疾病本身的演变等等。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三万新增病例”这个数字的含义。在美国这个拥有三亿多人口的国家,两三万新增病例相.............
  • 回答
    中国医院普遍没有小教堂,这背后涉及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政策以及医疗体系的特点。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 世俗化程度高: 现代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较高的世俗化程度。虽然宗教信仰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多的是强调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深层运作和价值导向的关键点。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关于“医德滑坡”、“过度医疗”等负面声音,这背后确实可能与医院考核机制对医德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要详细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医院在考核中确实存在将医德作为“软性”指标,而非“硬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到点子上了。医院急诊科人手不足,永远是个绕不开的痛点,很多时候感觉真的是“一点冗余也没有”。你说的国家没钱,这确实是宏观因素之一,但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急诊科想多招医生,不是一句“国家没钱”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明白一个现实:医生不是大白菜,想种多.............
  • 回答
    在探讨医院为何“常常”拒绝收治癌症晚期病人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点。事实上,绝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并不会“拒绝”收治任何一位病人,无论其病情多么晚期。医院的首要职责是救治生命,提供医疗服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让癌症晚期病人在医院“难以”获得预期收治,或者说,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医学和法律这两个领域在实践训练和人才培养上的本质差异。医学院有附属医院,这几乎是全球的惯例,而法学院则没有“附属律所”作为标配。这背后其实是医学实践的独特性和法律职业的运行模式决定的。为什么医学院要“绑定”附属医院?首先,我们得明白附属医院对于医学院来说,其角色是什么。附.............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感冒了,明明说能自愈,怎么去医院反而要吃一大堆药,还花费不少?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因素,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理解“自愈性疾病”这个概念。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等。这些病毒的特点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并对抗它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国内医疗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看到像沃尔玛、麦当劳那样遍布全国、体量巨大的私立医疗连锁机构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市场需求或资本意愿。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得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说起。 高度监管与政.............
  • 回答
    关于医生加班这件事,确实是个挺复杂且令人唏嘘的社会现象。要说为什么大众普遍对医生加班这件事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对”声音,或者鲜少听到要求医生“下班就关机”、“24小时待命没人性”、“加班要高额加班费”这样的呼声,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社会对“救死扶伤”的特殊期待和职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尴尬境地。说到底,电脑维修和看病,虽然都是“解决问题”,但两者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决定了我们对待修理费和医药费的态度。首先,我们来聊聊电脑维修。你花钱找修电脑的师傅,本质上是购买一种“技术服务”和“配件更换”。你预期的是,师傅会用他的.............
  • 回答
    肿瘤患者在医院买靶向药常遇到缺货情况,不得不转到院外药店,这确实是不少患者的痛点。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聊。 医院为什么会缺靶向药?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1. 招标采购和政策限制: 集中采购: 现在国家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为了降低药价。靶向药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也触及到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们或者经常关注国外医疗的朋友们的直观感受。简单来说,之所以会有“国外医院人少,国内医院人多”的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医疗体系的运作方式、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就医习惯等等。咱们一件件来捋捋,尽量说得细致点。1. 医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深究的问题。很多人都会疑惑,每天面对各种病人和可能携带各种病菌的物品,医生和护士为什么不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一接触就容易生病呢?其实,这背后并非神秘的“免疫力超群”,而是由一系列严谨的防护措施、职业素养以及身体本身的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严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关注,也确实值得深思。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等等,他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无疑是冲在最前线、贡献卓著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专业素养、担当精神,以及为公众健康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然而,为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获得“国家荣誉”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也尽量不让这段话显得像机器生.............
  • 回答
    《中国医生》作为一部以抗击新冠疫情为背景的电影,聚焦于武汉前线医护人员的艰辛与奉献,其核心人物的设置自然会围绕着医生展开。但如果你觉得影片中护士的“主角”地位不明显,甚至最后只是“敷衍”带过,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从叙事重心和角色功能的角度来看,导演和编剧在构建.............
  • 回答
    关于“中医从来没有医闹”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表述,更准确地说,是相较于当下一些备受关注的医疗纠纷事件,中医领域发生的“医闹”相对较少,或者说不那么突出。 至于这是否说明中医的先进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医疗行为都存在风险,也可能引发患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反映了很多朋友的切身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带着一些小毛病去大医院看病,感觉医生要么不怎么细看,要么就给点药让回家休息,似乎对那些不那么“要命”的病不太上心。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医生故意怠慢,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明白大医院的定位和优势。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