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没钱 真的没钱……芯片、大飞机项目当年世界一流都没钱下马了,医院同期早就明文规定自负盈亏了。
一个地方三甲医院年门诊量30万,一个好点的门诊大楼30个亿(301门诊大楼45个亿),就现在医院的收费大约,郑大一附院才人均1000多元年花费,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多少年能攒出来……
当然人家国家三甲有领导干部去,是有国家拨款数十亿的,省里也有亲儿子,不过90%的地方医院(除了基层卫生院),得自己攒出这份钱来……
就像协和这种医院,一个科一天10个号,国家不拨钱医院累死连病房也装修不起,就这有一年国家医保拒绝报销一个亿,这个元气大伤,大夫开不起支,好多人留院后工作几年借着协和的牌子找好地方安家去了。协和还过的这么皱皱巴巴的,地方医院真的呵呵了
又在想啥屁吃?
国家有没有钱关你什么事?
凭什么花钱多招医生?
来,跟我一起念经:
“不找市长找市场”。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摒弃小而全,大而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落后运营模式”。
……
自己选的嘛,偶像。
第一,从医生角度上讲,比如我,我普通门诊干的好好的,哪怕你给我把收入翻两三倍,我也不愿意去干急诊去那熬着,对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影响太大,太不值,偶尔排点班我可以当做是尽责任,你真让我盯急诊白夜下休,我会认真考虑辞职的事。这科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和同行比性价比太低,很多医生都是被迫干的。
第二,从医院和政府角度上讲,大部分医院职工的工资那可都是医院自己挣出来的,靠政府财政拨款的话那中层领导以下的职工都得喝西北风。当然这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为了增加急诊人员数量的话,政府可以在此基础上额外专项对急诊拨款增加急诊人员,不这么做的话,那肯定是相关领导层认为没必要这样做,一样是性价比问题,他们认为目前这个行业运转还可以,再拨款是不值的。
至于「一点冗余也没有」这个事,据我不成熟的观察,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做到「医疗资源冗余」,只有「匮乏」和「极度匮乏」的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