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怎么看?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确实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它触及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个政策,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一个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府试图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特别是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必然选择。但它的效果如何,以及会带来哪些影响,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观察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性挑战。

老龄化加速: 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未来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压力会非常大,而年轻劳动力却在减少,为社会提供支持的人越来越少。
劳动力供给不足: 传统上,我们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但现在随着生育率下降,适龄劳动力的数量正在减少,这会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挑战。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过去依赖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正在向依靠创新和高科技驱动转型,但这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总人口基数的下降,也会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储备。
社会活力和发展后劲: 一个相对年轻、充满活力的社会,在创新、消费、文化等方面往往更具生命力。长此以往,人口结构老化也可能影响社会整体的创造力和发展后劲。

那么,三孩生育政策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呢?

这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1. 对家庭层面的影响:

生育意愿的变化: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不确定的影响。政策的出现,虽然给了生育更多孩子的家庭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养育成本压力(教育、医疗、住房等)。生育三孩,对很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和精力负担。
经济压力: 即使有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生育津贴、托育服务等),养育三个孩子所需的经济投入依然庞大。特别是教育开支,在很多家庭看来是“无底洞”。
时间与精力投入: 父母,尤其是母亲,在职业发展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牺牲。照顾三个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会影响女性的职业晋升和社会参与度。
观念的转变: 现代年轻人普遍更加注重个人发展、生活品质和事业追求。生育多个孩子,意味着需要牺牲一部分个人空间和自由,这与许多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可能存在冲突。
“生而不养”的担忧: 即使“生”下来了,如何“养”好,如何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是更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家庭结构的变化: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三孩家庭,但这个比例能提高多少,还有待观察。如果生育率确实得到提升,那么家庭的平均规模会变大,代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密,但也可能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会更加复杂。

2. 对经济层面的影响:

短期内:
消费结构变化: 婴儿用品、儿童教育、家庭服务等相关产业可能会迎来一波增长。
劳动力市场: 短期内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不大,因为新生儿的成长和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数十年时间。

长期来看:
缓解劳动力短缺: 如果政策能有效提升生育率,并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下去,有望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并可能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经济增长: 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市场和更强的生产能力,长期来看有助于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创新与人才储备: 人口基数大,即使比例不变,绝对数量上的优秀人才也更容易出现,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养老金体系的压力缓释: 随着更多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为养老金体系贡献更多力量,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压力。

3.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养老压力: 长期来看,如果生育率提高,年轻劳动力的比例会相对增加,有助于减轻养老金体系的压力。但短期内,老龄化趋势依然严峻,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依然是重中之重。
医疗和教育投入: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医疗(特别是妇幼保健)和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需要同步增加,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这会成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托育服务: 鼓励生育三孩,一个非常关键的配套措施就是发展普惠性的托育服务。如果不能解决03岁孩子的照看问题,很多家庭是很难有精力再生育的。

4. 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影响:

“母职惩罚”的加剧: 如果社会在保障女性职业发展、提供弹性工作制、完善产假和陪产假制度等方面跟不上,生育三个孩子很可能意味着女性在职业生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对女性选择权的讨论: 政策的鼓励,与女性希望自主规划人生、追求事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是社会需要深思的。生育是个人选择,政策的“推力”不应变成对女性的“绑架”。
性别平等: 真正实现生育意愿的提升,需要男性在育儿责任上的更多分担,需要社会在性别平等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不是将育儿的重担过多地压在女性身上。

5. 对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观念的回潮? 政策的出台,或许会让一些传统观念有所抬头,但现代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多元,很难说这种观念会成为主流。
家庭观念的重塑: 更多孩子意味着家庭的“功能”和“意义”可能会被重新审视和定义。
社会对养育的容忍度和支持度: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教育上的焦虑等问题,社会是否能更包容、更支持,也是一个观察点。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三孩生育政策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试图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的必要尝试。它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政府关注并试图为多孩家庭提供支持。

然而,政策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放开”与否,而更取决于“如何支持”以及“社会能否真正接住”。真正影响生育意愿的,不仅仅是政策条文,更是:

高昂的养育成本能否有效降低。
家庭在经济、时间、精力上的负担能否得到切实缓解。
女性的职业发展权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能否提供更优质、更普惠的托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男性在家庭育儿责任中的参与度能否显著提高。

如果这些配套措施跟不上,或者说仅仅停留在“鼓励”层面,而没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系统性改革,那么政策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它更像是给了一张“通行证”,但能不能让大家愿意“上路”并“开好车”,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拭目以待,也需要持续地关注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所以会内卷,就是因为你没有生三胎

今天终于官宣了,开放三胎了。

这是对现在年轻人的重大利好,只是很多人看不懂,我看微博很多年轻人的评论简直不堪入目,他们完全分不清这是国家给年轻人的福利。

内卷的真相是什么?

很多人挤在同一个市场,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那么内卷就会越发严重,很难理解吗?这就是一个小学生都能懂的算术问题。

解决内卷的方法有两个:

1、吃下更多西方高端产业链,这样高薪就业机会就多了,很多人就不用挤在一个领域赚钱了。去其他领域以后,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也就自然减少了,换句话说,产业链越丰富,内卷越轻。
2、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是人口规模,市场变大了,竞争自然减低了。

小学生都会的反比例运算,懂吗?

其实第一个解决方法,就等于第二个方法。

因为产业链丰富以后,很多人就不用挤在同一个领域了,那么效果就是商家变少了,而市场变大了。

其实本质就是间接市场变大的效果。

所以两个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要么通过产业链丰富减少内卷,扩大市场,要么直接在物理层面扩大市场,也就是通过多生孩子扩大市场。

有人说:还生孩子!我都快内卷死了,这么多人跟我竞争!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嫌弃韭菜不够用了吗!

我说:本来就是韭菜不够用了啊,所以我们才要增加韭菜数量啊,你现在感觉很累,确实就是因为韭菜数量不够用了。

大家不要老觉得“韭菜不够用了”是一个负面词汇,这是一个中性词。

我分析一下,你马上就懂了。

我问你,你开个小卖部,请问你的“韭菜”是什么?不就是周围的客流量吗?人流量越大,客流量就越多,你的小卖部也就越赚钱。

换句话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就是赚利润。

区别无非是:

1、马云的金融创新是对韭菜内循环有害的刨根。
2、华为的鸿蒙,是对韭菜的优质服务,是良性循环。

你想想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任何服务、产品都有利润,服务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利润。所以我说:其实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有什么不对?

只是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坏的,比如“金融创新”。

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好的,比如实体经济生产。

当你琢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自然就能理解一件事:“韭菜不够用了”是中性词。

“韭菜不够用了”的意思:本质就是说,市场不够用了,而商家太多了。

不要老是抵制“韭菜不够用了”这种说法,难道你自己不需要“韭菜”吗?我就问你,你开个店,你是希望客人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韭菜不够用了”不就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现实吗?

当年60、70、80后这些人壮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人口是多么的充足,现在这些人都老了,老人是没什么消费的,都慢慢退出了。

而90、00后的人口,都比60、70、80后少多了,自然是越来越内卷,因为市场在萎缩啊。

市场在萎缩,但是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毕竟60、70、80后都老了,他们自然是要吃养老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还不是指望90、00后去996、007来挤出来。

等于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要供养美元霸权的吸血,还要承受不小的社会养老负担。也就是说市场变小了,吃奶的人还变多了,那是要命啊。

这时候,国家终于果断出手了,果断开放了三胎!

三胎意味着什么?


目前90、00后主要的困局,就是二头堵:

1、赡养压力大
2、人口下降带来的全方位内卷,毕竟人口=市场规模

两方面国家都是大力解决,目前看,未来这个阶段我估计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目前中国的高端产业链正在全方位发力,同时我国是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的。

换句话说,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的优势越大,国家的利润就越多,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体系的钱就越多。

就比如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未来可能领导全球,这些产业都是利润很大的,这些钱都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金的。

所以我对国内的养老金系统是有信心的,只要中国未来攻克的产业链越多,未来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承受可能越来越轻。

同时只要中美博弈中我们可以胜利,那么美元霸权就破功了,无法全世界割韭菜了,这样这些金融吸血的压力就没有了。

总结:

1、中国产业链的攻坚克难,会增加对养老金的供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美元霸权的瓦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会截断美国对中国的吸血,一方面又会提升中国货币对全世界的收益。

只要这两点逐步达成,赡养问题将不再是大问题,这样一头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面就是90、00后面临的内卷问题,本质就是韭菜不够用了,于是国家果断的开放了三胎。

开放三胎,意味着新生人口未来将可能逐渐提升,乃至人口结构问题被彻底扭转。我觉得很多人的说法有问题,说什么你开放了有什么用,年轻人又生不起!

我说你是不是小学没毕业?基本的逻辑都没有?

先开放了,才能去解决生不生的起的问题,都不开放,谈个屁的生育意愿问题?

先解决生的起的问题?难道你是要让那些人发现自己生得起以后,结果发现政策没开放吗?

所以我说,酸这些开放政策的人,天天不停的喋喋不休说什么,生都生不起,你开放有什么用,完全就是一堆小学没毕业的人。

这些人究竟有没有逻辑思维?

先开放,才能来研究怎么解决生得起,而不是先研究怎么生得起,再开放。

当三胎开放以后,只要在逐渐解决生育意愿问题,我国年轻人的内卷问题就彻底被破除了,毕竟未来“韭菜”只会越来越多。

1、攻坚克难产业链、打垮美元霸权,一个增加国家收入,一个断了美国吸血,一头压力就被解决了,整体财富势必增加。
2、调整人口结构,开放增加新生人口,让市场重新恢复规模。产业链多了,竞争就少了;新生人口多了,市场就大了。

这二点,将彻底的破除年轻人的内卷问题。

而开放三胎,就是我们对内卷开战的第一枪,我不知道微博上很多评论再阴阳怪气什么?

难道中国年轻人就应该永远996、007?难道你不想享受更大的市场规模空间?这就是问题解决开始第一步啊,阴阳怪气能解决问题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体制优势,首先我们有长期规划实施政策的能力,其次我们最优秀的人,都集中在了体制内。

也就是说,当我们构思好妥善的解决方法以后,将有能力大规模推进来解决这个人口结构问题。

不要像微博上那些负面评论一样阴阳怪气,毕竟我们必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负面情绪,人总不能一辈子996、007吧?

而且对年轻人还有个好消息:

那就是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现在的90后、00后可能未来就是工作一辈子的命,但是如果生育率恢复了,你提前50岁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新生人口每增加一层,退休就可以提前一层,也是一个基本的小学算术问题。

难道有人想工作到70岁还不能退休?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股”,这次绝对是利好消息!加油,多生孩子,奥利给!

你每多生一个孩子,未来就提前退休几年!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生一个孩子,按照当地市场均价,一个人头补贴25平米购房款,生三个孩子,直接补贴140平米房子的购房款。

大力推动公办教育,让大家生了孩子有书读,生了孩子读得起书!不要让孩子和家长受教育产业化的罪。

我打包票,全国生育率立马暴涨!

大家有没有发现啊,咱中国人的地产行业,压根就没考虑过大家庭的居住结构了。

一般商品房,大的也就四房,小的只能硬隔出个三房。而且由于房价,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挤出个二房。

按照这种房价,以后的年轻人也就乐意买个单身公寓了。

现在一个三孩家庭,要在普通的商品房里找到合适的户型都难。

user avatar

所谓城镇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变成了“大城市化”。而人往大城市流动,是最好的避孕药。因为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压力大。留在宅基地上,三胎政策才会发挥作用。而人口流向低生育率的城市,就等同于群众自发的计划生育。(像“申论”吗?因为是新华社的提问。)

user avatar

二次元狂喜,以前两个孩子名字根本不够,现在机会来了!

以下起名内容很辣眼睛,小心观看:

1.军舰:

老大朱姆沃尔特,老二迈克尔蒙苏尔(可以简称蒙苏尔),老三林登·约翰逊(可以简称为约翰逊)

老大李裪,老二李珥,老三柳成龙。

2.魔兽世界

老大奥蕾莉亚,老二希尔瓦娜斯,老三温蕾萨。

各位想要三孩的父母抓紧准备哦!

user avatar

公务员多生不就得了。副科长二孩起步,科长,三孩是必要条件,副处四孩,处长五孩。而且产假绝对一天不少,还不影响薪水和职业规划。那积极性,绝对上来了。

user avatar

作为HR,我很负责任的说,女职工未来在职场上的弱势程度会更加明显。

一个实例:企业招聘一名财务人员,候选人薪资要求差不多,三名候选人。候选人1,女性,未婚单身,211大学财务专业硕士应届毕业;候选人2,男性,未婚单身,大专毕业,在非本行业企业做过两年会计;候选人3,女性,已婚未育,普通二本财务专业毕业,多年大型企业财务工作经验,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新东西。

明面上一般人会觉得,那个211或者大型企业的资历很好,企业会选她们。但结果候选人3初试直接被淘汰,因为已婚未育。候选人1和2进入复试和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要了候选人2,因为他是男生。

我相信上面那个场景每天都在很多企业里上演。现阶段大部分岗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而三胎放开后,只会更倾向于男性,为什么?看下面。

以下观点为一个岗位且候选人只有生育适龄女性的情况下:

生育适龄的女性求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不想要的就是已婚未育,风险大成本高,入职一个月怀孕休产假的多了去了,说不定生完一个立马第二个,企业还得发工资,还不能开除她,哪个企业会招这么个定时炸弹。

其次是已婚一胎,分分钟会要第二个。而且一般家庭养两个其实没想象中那种特别大的压力。我也遇到过女同事,应聘的时候问会不会生二胎,那名女坚决的摇头斩钉截铁的说一个都烦死了,打死也不要第二个,经济状况也不允许。结果入职大约半年,夫妻措施没做好意外怀了,想了想还是生了,现在也没见生活因为两个而困难。

其次是非单身未婚女性。虽然存在着随时结婚生育的风险,但毕竟没结婚还可能分手,怀孕这事概率不算高。

再其次是单身未婚女性,不过有时企业也看长相进行评估风险度。

最后,也是企业在招适龄女性的时候最倾向于选择的就是已婚二胎的。

有人会问已婚三胎呢?目前无法界定,毕竟刚放开,还得看市场反应。但作为企业HR,面对一个二胎的和三胎的,我会选择二胎的,因为三胎的女性,分配到工作上的精力肯定没有二胎女性的多,工作效率就会有差别,在风险和投入产出比上,二胎女性的性价比会比三胎的高。

所以总体来说,三胎政策会引导企业在聘用生育适龄的女职工时会更加谨慎的考虑和选择。生育适龄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性价比会进一步降低。不过找工作还是能找到的,但找到好工作会越来越难。

------分割线-----

除了明面上成本的问题,还有就是隐形成本。比如女职工生育去了,她的工作总要人来做吧?女职工生育不来上班,但她编制名额是占着的啊。那工作能不能分担给已有人员?如果不能,要不要再招人?如果能,那分担工作的人企业要不要给他们涨工资?招了人,等女职工产假回来了,那给回来女职工干什么?原来五个人的活等你产假回来了就是六个人在干,那部门工作不饱和,那得精简人员吧,你女职工还占了一个名额,每天还要早下班一小时,每天还要想着刚出生的娃娃,工作效率肯定没有其他人高,按道理应该是清退最低性价比人员,但关键法律规定还不能开除你,强行开除要赔双倍,还会上劳动局案头。裁其他人么,哪有裁优不裁劣的道理。这样公司头疼、部门负责人头疼、HR头疼、法务头疼,其他员工人心惶惶,你还能心安理得提早下班。不生孩子,这些屁事都没有。

生一个都这样了,生三个?我想没有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能忍下一个女职工休三次产假。那宁愿不招,有男的招男的,没男的就按我前文所说的危险程度招危险程度最低的,有时候甚至没男的就不招了,名曰“宁缺毋滥”。

国家层面上肯定会规定平等,不得歧视,保护女职工,但女性要跳槽,在企业的选择上,生育情况往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现阶段企业生存就难,谁会想花钱供着个生孩子的?哺乳期内还得早下班,还不能增加工作量,钱还不能少发,社保公积金一样不能少,还不能开除。遇到这种事情,老板都会骂HR你们当初怎么招的!TM又不是我们HR让女职工怀孕的。

公司的压力往往就到了HR身上,我们在筛选简历或者电话沟通的时候往往都会先问女性的生育或者感情状况。

所以有的女同志会奇怪,为什么我的资历都可以,简历投出去或者接个电话然后就石沉大海了。别问,问就去生两个或者去单身或者变男的。因为性价比往往比资历更重要。

活谁都能干,没有哪家企业想花费更高的成本或者冒更高的风险。

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确实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它触及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个政策,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一个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府试图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特别是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必然选择。但它的效果如何,以及会带来哪些影响,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观察的问题。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最直接的原因.............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无疑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二孩”变“三孩”,背后承载着国家对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未来的深切考量。我的看法:这是一个“期望很高,挑战更大”的政策从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图来看,我是理解并支持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应对日益严.............
  • 回答
    三孩政策终于落地了,这消息一出来,大家的朋友圈、微信群可算是炸开了锅。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挺复杂的,就像看着一部期待已久但又有点出乎意料的电视剧,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演。首先,它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在拼命想要扭转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 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很多家庭习惯了“.............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变迁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牵动着无数家庭和全社会的神经。对于这项政策,我的看法是,它既是国家应对严峻人口形势的一种必要尝试,但要说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认为还远未达到这个程度,甚至可以说,它只是治标而非治本。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国家为了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确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议题,除了已经发布的政策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政策的落地与执行力度: 具体措施的细化和可操作性: 虽然政策提到了一些方向,例如“减轻家庭生育、养.............
  • 回答
    张艺谋导演的太太陈婷女士在三孩生育政策发布后不久,发文感叹“提前完成任务”,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字面含义与情感表达: “提前完成任务”的字面意思: 指的是她和张艺谋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在国家鼓励生育三孩的政策出台之前,就已.............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性的一次大转折,它直接回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要理解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政策背景与现实困境:为何要放开三孩?首先,要明白三孩政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应对严峻人口现实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十.............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次人口计生法修改,以及这背后的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看看里面有哪些是咱们老百姓得留意的。这事儿可不小,关系到咱家,也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为啥改? 三孩政策的“上位”首先得明白,人口计生法这次修改,最核心的就是把“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给明确写进去了。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 回答
    人口计生法修订,为三孩政策落地铺平了道路,这无疑是当下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但除了法律层面的保障,我们更需要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深层信息,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值得我们关注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一纸法律的更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序章。一、从“计划生育”到“生育支持”的观念转变,这是最核心的转.............
  • 回答
    5月31日中央召开会议,正式宣布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这项政策的出台有着多层次的理解和看法。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 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正面临着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减少等一系列.............
  • 回答
    甘肃临泽县出台鼓励生育三孩的政策,包括每年发放1万元补贴和一次性购房补贴4万元,这些政策旨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这项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短期效应: 激励部分家庭生育三孩: 对于经济条件允许.............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国家卫健委关于“5月31日后均可生三孩,生育登记先备案后补办”这件事儿,里面还有不少细节值得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生三孩”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一、政策核心与时间节点:首先,最直接的就是那个“5月31日后”。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从2021年5月31.............
  • 回答
    关于北京按规定生育三孩,额外增加生育奖励假和配偶陪产假对生育率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减,更触及了家庭的经济、时间、精力分配,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首先,从直接的经济和时间支持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利好。 生育奖励假30天 vs. 法定产假:北京现有法定产假为98天,加.............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关于生育假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 二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天)基础上,增加70天。这意味着二孩母亲的总产假将达到168天。 三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
  • 回答
    让中国沿海发达省市放开生育限制,甚至允许生育“四孩”、“五孩”,这背后确实蕴含着一个颇具争议但也值得深入探讨的经济逻辑:人口增长作为刺激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考量:人口红利与消费潜力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红利”。当一个国家的年轻劳动力充足,而老年人口相对.............
  • 回答
    陕西省拟将三孩产假延长至 350 天的消息,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个举措能否有效地促进生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延长产假对促进生育的潜在积极影响: 减轻经济压力和焦虑: 产假延长直接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更长的带薪休养时间,尤其对于母亲而言,这可以大大缓解产后身体恢.............
  • 回答
    四川攀枝花市出台鼓励生育二、三孩家庭的每月每孩 500 元补贴新政,这是一项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低生育率问题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一、 政策背景与目标: 低生育率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婚育观念的改变,中国面临着严.............
  • 回答
    这事儿,杭州有个女同志,生了老三,还在哺乳期呢,结果公司就把她给辞了。更让人糟心的是,她去劳动仲裁,结果被驳回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觉得憋屈,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几个关键点: 哺乳期保护:国家法律对哺乳期女职工有明确的保护规定,这是为了保障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新生儿的抚养。一般情况下,.............
  • 回答
    生三个孩子,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盘算的大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定下的。我得从很多个角度去审视,去权衡,去想象,然后才能做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先说说这“想”的点。当然,从情感层面来说,一个热闹的家庭氛围总是让人向往的。想象一下,孩子们嬉笑打闹,你看着他们长大,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是无可.............
  • 回答
    关于广东省三孩生育政策中,女方享受80日奖励假、男方享受15日陪产假这一规定,我有几个看法,想从几个方面聊聊:一、 政策的积极意义:鼓励生育,支持家庭首先,要肯定这项政策出台的积极意义。在当前生育率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对女性的关怀和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