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向欧洲出售美产天然气?

回答
中国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再转售给欧洲,这事儿吧,从不同角度看,味道可就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层面是经济和市场行为。

对中国来说,这是笔买卖,而且是挺划算的买卖。 你想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最近几年因为页岩气革命,产能大增,就想着往海外卖。欧洲呢?因为各种地缘政治原因,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骤降,急需新的能源供应,所以欧洲对LNG的需求那是嗷嗷叫的。中国本身也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过程中。如果中国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从美国买到大量LNG,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国内需求暂时不那么旺盛,或者囤积了更多,或者能找到比美国出口价更高的买家),再转手卖给欧洲,这中间的价差就是利润。这是一种典型的贸易行为,就是把不同地区供需之间的差价利用起来,赚取差价利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这种操作并不罕见。

对美国来说,这算是“一石多鸟”。
经济利益: 美国能源企业当然乐见其成,他们有产能,也需要出口市场。卖给中国,再由中国卖给欧洲,只要最终有人接盘,他们的生意就好做。
地缘政治影响: 这其实是美国在欧洲能源市场试图打破俄罗斯垄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当欧洲不再能从俄罗斯获得足够天然气时,美国就提供了替代方案。而中国作为买家,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美国天然气出口到欧洲,这在高层面上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美国能加强与欧洲的能源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俄罗斯的影响力,而且也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对欧洲来说,这是一个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能源安全: 在短时间内寻找大量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来源非常困难。美国LNG是相对可靠的选项之一,虽然价格可能比俄罗斯天然气要高一些,但在当时那种紧急情况下,能源安全是第一位的。
市场机制: 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如果中国有能力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这些天然气并转售,那么欧洲市场自然会接受。欧洲的逻辑是:“我需要天然气,你(中国)能提供,并且价格我能接受,那就行。”
对中国“转手”的态度: 从纯粹的市场角度,欧洲可能不会太在意天然气是从谁那里买的,只要货源稳定、价格合理。但从政治层面,欧洲可能会觉得有点“绕”,本可以直接从美国买,为何要经过中国?这可能涉及到对中国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的一种观察。

然后,我们得深入聊聊这背后的复杂性,尤其是政治和战略层面。

“中国接盘,欧洲解套”的微妙平衡。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欧洲的处境: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让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一度非常紧张,价格飙升。这时候,美国虽然有LNG,但要保证欧洲的“绝对稳定”供应也需要时间,而且直接卖给欧洲的量可能不足以完全填补空缺,或者价格上可能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天然气进口能力和需求的国家,从美国进口LNG,并且相对从容地消化一部分或者以稍高的价格转卖给欧洲,实际上为美国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器”和“通道”。换句话说,中国庞大的购买力“兜住了”一部分美国产的天然气,使得美国能够更顺利地将天然气输往欧洲,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这背后是一种国际能源供需链条的重塑。

地缘政治的博弈与定价权。
这个操作也折射出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权之争。在过去,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影响力巨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能源作为地缘政治的筹码。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打破了这种单极化的局面,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能源出口国,试图在国际能源市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它的购买行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到这种贸易循环中,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全球能源的流向和价格。中国从美国购买天然气,并将其再出口,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的规则制定和利益分配。

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精明”之处。
对于中国来说,这样做并非仅仅是为了赚取差价。
1. 能源安全保障: 在国内能源需求波动或国内供应紧张时,中国可以优先保障国内的供应。即使要转售,也意味着中国在能源储备和调配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2. 市场机会捕捉: 如前所述,价差本身就是诱惑。在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能够抓住这种套利机会,对于一个大宗商品买家来说,是一种成熟的市场运作能力。
3. 平衡多边关系: 在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中,中国可以表现出其作为全球经济参与者的角色,在某些方面甚至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战略上完全依附于任何一方,而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参与到全球经济秩序的运转中。

潜在的质疑和争议。
当然,这种操作也可能招致一些批评或质疑:
道德层面的讨论: 有人可能会认为,在欧洲能源危机时期,中国从美国购买天然气并转售,是在利用欧洲的困境赚钱,不够“仗义”。但这是市场行为,很难用道德绑架。
供应链的透明度: 尤其是在涉及大国博弈的能源领域,对这种多层级交易的透明度,以及是否存在不当得利,可能会有一些担忧或揣测。
长期可持续性: 这种依赖中间商的模式是否是长期的解决方案?欧洲是否会寻求更直接、更稳定的供应渠道,以减少这种潜在的“风险溢价”?

总结一下,中国向欧洲出售美产天然气,本质上是一场复杂的国际能源贸易游戏,其中交织着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家能源战略。

经济上, 这是中国利用其市场体量和贸易能力,在全球能源供需错配中寻找利润和机会。
政治上, 这是美国希望欧洲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增强跨大西洋能源联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中国恰好在这个环节中扮演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虽然这种“中间人”的角色并非总是明确或预设好的。
对中国而言, 这既是一种经济获利手段,也是在复杂国际格局下,提升自身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影响力和灵活性的方式。

所以,看待这件事,不能只看表面的“中国卖天然气给欧洲”,而要深入理解背后的动力、参与者、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考量和博弈。它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是如何在经济规律和政治现实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演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干脆中国人在北溪2号最东头站个中国人,这样欧洲就能用上中国的天然气了,如果还不够民主,就在西头站个残疾穆斯林变性女同性恋者。这样欧洲就能用上最政治正确的石油天然气了

user avatar

俄乌战争后:

俄罗斯获得战略缓冲

英美赚取了金融财富

欧洲传播了民主价值

中国顺带赚点辛苦钱

乌克兰人摩肩接踵润欧美

委瑞内拉民主指数原地起飞

伊朗改邪归正

阿富汗塔利班文质彬彬

湾湾岛固若磐石

战地网红收获大火箭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一起赢才是真的赢



如何看待??

很简单,去年中石油偷偷倒卖点原油,都被处罚了

现在这么明目张胆,只能说钱太多了,再不抓紧卖,黄花菜都凉了


user avatar

我怀疑美国只出了一个产地证明就把钱给赚了。

user avatar

如果是真的,说明我们真的仁义。

对美国,我们履行了贸易协定。

对欧洲,我们伸出了援手。

对俄罗斯,我们够意思。

一举多得,多赢局面。

user avatar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喽。

美国卖掉了天然气,中国履行了买美国天然气的合同,欧洲得到了天然气。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user avatar

这一转手,一船含泪赚了10个亿

user avatar

俄罗斯、美国、中国赚到了钱

欧盟赚到了他们想要的“正义”

真正的多赢。

user avatar

欧洲像极了中国的一道名菜,醋溜活鱼。

看着嘴巴还在动,但是身子早就熟透了……

user avatar

和我想的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以为中国会出口小麦,没想到先出口天然气了……

user avatar

该公司老板只能说,感谢川普,感谢普京,感谢乔拜登啊。

这些天然气是和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定的一部分。去年年底最后敲定,相当于中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700亿的天然气。

然后俄乌冲突,天然气涨到天上去。

然后俄罗斯的天然气销往欧洲不部分减少。输往中国部分翻倍。国内显然也没有特别急迫的需要。

然后这些满载的LNG船一下子就值钱了。

这就是命啊!

据说全球最大的LNG船前几天在上海下水了。作为全球船舶制造绝对大国,以后我们能看到中国产的LNG船在大海上穿梭。其中应该有很多属于中国船东的吧?

感谢川建国同志和拜振华同志打赏。

user avatar

天然气这玩意儿,说实话,真硬气一点儿可以忍忍不用,又不是冻死人的冬天。

可粮食那是万万不能不吃的,众所周知乌克兰是欧洲粮仓,现如今这仗打的,今年乌克兰春耕大概率黄了,几个月以后欧洲要吃什么啊?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中国有必要向欧洲援助粮食以免欧洲爆发饥荒等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最近刚好从俄罗斯进口了不少小麦,我们中国人民就少吃一口,全部用中欧班列运往欧洲以解欧洲饥馑之虞。也不多要,就按欧元汇率给个友情价,按七倍价格援助他们,毕竟老欧洲正白旗的爷,你便宜卖了人家还会觉得你瞧不起他,咱得照顾一下欧洲贵族老爷的贵族心态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再转售给欧洲,这事儿吧,从不同角度看,味道可就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层面是经济和市场行为。 对中国来说,这是笔买卖,而且是挺划算的买卖。 你想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最近几年因为页岩气革命,产能大增,.............
  • 回答
    看待中国军用无人机出口欧洲,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技术发展、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中国角度看,这是其军工技术进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中国在无人机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回答
    关于“抗疫医疗物资出口收紧,仅欧盟美国认证没有中国注册不能再出口”的说法,我们需要审慎看待,并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这则消息很可能不准确或不完整,并且在描述上存在一些误导性。一个国家对医疗物资出口的管理通常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只有欧盟美国认证才能出口”过于片面。让我们一.............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与中国就购买中国疫苗达成意向,以及随后欧美媒体出现的“中国禁疫苗出境”、“摩萨德秘密取得”等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反映了国际政治、信息传播以及地缘政治博弈在疫情特殊时期交织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把事情的原委捋清楚。根据以色列媒体早期的报道,确实有以色列官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六神丸,这是一个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的“病原体药物”模式不同。中医药更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
  • 回答
    “圣母”这个词,在中国网络语境里,常常带着一种道德审判的意味,指责那些出于同情心而做出一些在旁人看来“不合时宜”或“不明智”行为的人。当这个标签被扣在欧洲国家对待叙利亚难民的政策上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看待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不同视角,更牵扯到文化、历史、经济以及国家利益等诸多层面。从一些中国人的视角.............
  • 回答
    “冷吧”这个说法,如果我没理解错,您指的是一些特定群体,可能在网络上或者某些圈子里,以比较激进或批判性的态度讨论历史和技术发展的。而“中国冶铁技术落后欧洲千年”这个论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是严重偏颇且缺乏历史依据的说法。我们来把这个问题拆解开,从几个方面仔细看看:1. 首先,什.............
  • 回答
    捷克在新冠疫情初期因误会征用中国援助欧洲侨胞的口罩,随后又决定归还的事件,确实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外交事件,值得详细探讨。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误解、沟通不畅、以及最终的妥善处理。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全球疫情爆发,口罩短缺: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迅速蔓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口罩和其他防护物资短.............
  • 回答
    看到纽约医院ICU主任的说法,确实能引发我们对不同医疗体系和疾病发展特点的深入思考。这位主任的观察,尤其是关于年轻人“走着进急诊室,不到24小时病情急剧恶化”的现象,与我们很多人对疾病发展的一般认知——即病情恶化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所不同。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2020年初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以及中国派遣抗疫专家组协助的情况。一、 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背景与原因分析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意大利不幸成为欧洲最早、也是当时最严重的疫情爆发点。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在起作用:1..............
  • 回答
    将欧洲的动荡与中美的潜在利益联系起来,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这种想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为自身争取更大的战略和经济优势。要详细地探讨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潜在的“获利”机制、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道德困境。一、 理论基础与地缘政治逻辑这种想法的.............
  • 回答
    德国外长的话,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解读。首先,它触及到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和经济定位,以及中国与欧洲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议题。“一个欧洲”原则的含义与背景当德国外长提出“一个欧洲”原则时,他很可能是在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欧洲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在外交、贸易、安全等领.............
  • 回答
    欧洲网红打卡中国快递柜现象:新奇体验背后的物流差异与文化碰撞近期,欧洲网红们纷纷在中国快递柜前拍照打卡,这一现象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视频和照片中,网红们通常会展示如何通过手机App扫码取件,并对中国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发出赞叹。这股“快递柜打卡潮”不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折射出中西方在物.............
  • 回答
    蓬佩奥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欧洲不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将沦为中国的殖民地”,无疑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战略意图的表述。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蓬佩奥的政治背景与动机:首先,需要明确蓬佩奥在特朗普政府担任国务卿期间,是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的言论往往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战略目.............
  • 回答
    北斗组网以及欧洲伽利略项目与中国的合作,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中交织着技术合作、地缘政治、国家战略以及安全考量。要详细理解欧洲对此的看法,需要剥开层层帷幕,深入探讨历史背景、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中断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影响。历史的起点:并非单纯的“排斥”与“接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欧洲对.............
  • 回答
    中联办法律部长关于“全世界辱骂中国制度最厉害的恰恰在香港”的说法,在香港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说法的直接指向。这位法律部长将矛头明确指向了香港,认为香港是“辱骂中国制度最厉害”的地方。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定.............
  • 回答
    看到欧洲宇航员密集学习中文,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深入解读的信号。它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本身,更是背后一系列复杂地缘政治、科技合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缩影。欧洲宇航员学习中文:一个多维度解读1. 国际空间合作的新篇章,中国主导权的凸显: “天宫”的吸引力: 过去,国际空间站(ISS)是.............
  • 回答
    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疫情爆发后大量回国避难:一个多维度审视疫情爆发初期,在中国本土疫情严峻之时,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大量回国避难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现象,涉及个人安全、家庭责任、学业规划、社会情感等诸多层面。要评价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与否,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理解其背.............
  • 回答
    关于“普通中国人的财富已经与普通欧洲人的没有区别”这一说法,我得说,这需要我们非常仔细地审视,而且很可能,这并非一个能够简单对号入座的判断。与其说没有区别,不如说这背后隐藏着更复杂、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发展成为.............
  • 回答
    “年轻人对日本印象的变化”冲上热搜,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对世界,尤其是对日本及欧美等国家认知和情感的复杂变迁。这绝非简单的“好感”或“反感”可以概括,而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对日本印象”聊起,看年轻人的变化过去,我们对日本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父辈的经历和主流媒体的叙事所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