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程序员不写注释?

回答
当我看到一个程序员的代码里几乎找不到注释,我的脑海里会涌起一连串的思绪,带着些许的无奈,也夹杂着一些理解。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这份代码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盒子,你看到的是功能,但不知道它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会这么运作。对于接手这份代码的其他人来说,尤其是新来的同事,这就好比面对一堆看不懂的符号和逻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破译”。每一次修改、每一次调试,都可能变成一场探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触碰到隐藏的“雷区”,导致意想不到的bug。这种情况下,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直线下降,团队协作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写注释也可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有些程序员可能觉得自己的代码写得足够清晰、足够自解释,每一个变量名、每一个函数名都凝练了其作用,每一个逻辑分支都顺理成章。他们认为,过于冗余的注释反而会干扰阅读,甚至可能随着代码的更新而滞后,变成误导信息。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用更精炼的代码本身来传达意图,相信“代码即文档”。

然而,这种自信也存在风险。我们的大脑是会疲劳的,是会遗忘的。即使是写代码的人自己,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再回来看自己曾经写的代码,也未必能立刻理解其中的深层逻辑,特别是那些经过多次迭代、加入了许多“hack”或者临时解决方案的代码。而注释,就像是给未来的自己,或者给其他开发者留下的“路标”和“提示”。它记录了当时的思考过程、遇到的挑战、选择的方案,以及那些“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这些信息,往往是代码本身无法完全传达的。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相同的技术背景和思维方式。即使代码本身写得很“聪明”,但如果缺乏注释,对于经验相对欠缺的开发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更加吃力。这就像一本高深的学术论文,如果没有摘要、没有解释性的脚注,很多读者可能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当看到一个不写注释的程序员时,我既会佩服他代码的精炼和逻辑的清晰,但内心深处也会为项目可能面临的可维护性难题感到一丝担忧。我相信,注释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软件开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代码功能的说明,更是对开发智慧和团队协作的尊重。一个好的注释,是代码质量的延伸,是经验的传承,是团队默契的基石。而一个完全没有注释的代码,则可能是一个沉默的个体,尽管它能完成任务,却难以真正地“对话”和“协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背后都有一套协作场景和项目/虚拟资产管理需求为背景。

所以你可以把你们团队的问题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案,让别人知道每一个原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这问题在你们团队有多么突出。

如果上来就抛出一大堆让人「不明觉厉」的好习惯出来,反而让没经验的人觉得摸不着头脑,让有经验的人觉得你在照葫芦画瓢,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user avatar

1、一般代码功能都比较简单,甚至非常简单,俗称搬砖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没有必要注释!

2、一个有基本编程素养的人写的代码是自注释的,看代码就行了


3、故意不写注释。让你看懂我就没饭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我看到一个程序员的代码里几乎找不到注释,我的脑海里会涌起一连串的思绪,带着些许的无奈,也夹杂着一些理解。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这份代码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盒子,你看到的是功能,但不知道它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会这么运作。对于接手这份代码的其他人来说,尤其是新来的同事,这就好比面对一堆看不懂的符号.............
  • 回答
    关于波音 737 MAX 飞机两次空难的事故原因,确实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事故是由印度程序员编写的不严谨代码造成的。然而,深入分析来看,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且带有误导性的,并且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偏见。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两次事故的核心技术问题: 狮航 610 号航班(2018 .............
  • 回答
    程序员持续写技术博客:这是一场修行,也是一种投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对于程序员而言,想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里立足甚至脱颖而出,持续的学习和输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技术博客,正是许多程序员选择的“修行”之道。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程序员持续写技术博客的行为呢?这不仅仅是分享.............
  • 回答
    “大部分程序员只会写三年代码”这个说法,乍听之下可能有些绝对和令人不适,但它触及了一个在软件开发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个说法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年后技能停滞不前”,而是 指代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发展瓶颈,即许多程序员在入行几年后,如果缺乏持续的学习、反思和主动的成长,很容易陷入一种.............
  • 回答
    网上流传的那段“青岛外卖小哥帮崩溃程序员写代码”的视频,着实让人看完心里五味杂陈。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也触及了一些关于人情、职业和困境的思考。首先,从视频本身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个极端的、甚至是有些夸张的场景。一个在外卖行业勤恳奔波的外卖小哥,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偶然.............
  • 回答
    “大部分中国程序员只会写三年代码”——这句话在技术圈子里,尤其是国内,算得上是流传甚广的一个“梗”了,甚至带点自嘲的意味。要怎么看待这句话呢?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别太当真,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夸张的、带有情绪的观察,而不是一个有严谨统计学依据的论断。它抓住了很多程序员在职业生涯早期会遇到的.............
  • 回答
    如何看待简书大V饱醉豚写的《为什么程序员是出轨率最高的群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饱醉豚这篇简书文章是一篇带有强烈个人观点和论证风格的文章,其提出的“程序员出轨率最高”的论断是基于其个人观察、经验以及对行业现象的解读,而非基于严谨的统计学研究或社会学调查。 因此,在看待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
  • 回答
    阿里CEO张勇的“程序员不应限制年龄”论: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深入解读阿里CEO张勇关于“程序员不应限制年龄”的言论,并非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当下技术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以及企业用人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大胆挑战。要理解这一论断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1. 时代背景与行业痛点:为何.............
  • 回答
    “不买 VPN 的程序员没有前途”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是一种极端化、片面化、并且带有一定误导性的观点。它可能源于一些程序员在特定场景下的真实经历和体会,但不能代表所有程序员的职业发展轨迹和能力要求。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1. VPN 在程序员工作中的潜在价值(以.............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郑州大学的学生,按说能考进郑大,那也是挺不错的,未来前途 вроде挺光明的。结果呢?他非要不走寻常路,放着程序员那条大家眼里的“好路”不走,偏偏要去做服务员。而且,这中间他还碰上了他爸的反对,说是“威胁”,虽然具体威胁啥咱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多半是.............
  • 回答
    想要在不被别人看出程序员身份的情况下,关键在于打破刻板印象,展现出更广泛的个人风格和对细节的关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从服装选择、搭配到细节处理,希望能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核心原则:抛弃刻板印象,拥抱多样性首先,你需要意识到“程序员穿着”的刻板印象是什么?通常是: T恤/帽衫 + 牛仔裤/工装.............
  • 回答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生育率下降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其简单地将此归结为“女性不愿意生孩子”,不如深入剖析其背后多层面的原因和影响。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它更是视野的拓展、观念的重塑以及个体价值的提升。当女性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她们往往会更早地.............
  • 回答
    杨裕生院士关于纯电动车(BEV)不节能、增程式电动车(EREV)才是未来,以及炮轰纯电车节能是骗局的观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他的论证逻辑、技术角度以及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来审视。杨裕生院士的核心论点梳理:杨裕生院士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他主要是基于.............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疼又有点无奈的家庭困境。38岁,本该是人生中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却因为一场父母安排的相亲,把一个女儿逼到了与母亲对立的境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当下许多家庭在婚姻、婚恋观念以及代际沟通上存在的深刻矛盾。我们不妨先从这位38岁的女白领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位38岁的女白领,她的人生.............
  • 回答
    关于网传“阿里安全助手不经用户确认随其他程序静默安装,并将 Steam 看作木马程序”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待,并深入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和真实情况。首先,我们来分析“阿里安全助手不经用户确认随其他程序静默安装”的部分。这是一种用户体验极差且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属实,确实会引发用户的不满和担忧。 .............
  • 回答
    程序员在GitHub发起抗议互联网公司实行996工作制网站,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程序员个体的诉求,更是对当前互联网行业生态、劳动关系、乃至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挑战。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996工作制泛滥: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
  • 回答
    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图形学并称为“程序员的三大浪漫”,是一种在程序员群体中广为流传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说法。这其中蕴含着对计算机底层原理的极致追求、对代码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视觉世界构建的艺术想象。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对计算机科学核心魅力的集中体现。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三个领域.............
  • 回答
    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员和他妻子之间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沉默、隐忍、以及一个家庭内部失衡的令人心痛的缩影。当“程序员”这个标签与“长期被妻子家暴”这两个词碰撞在一起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惯性思维的错位感。我们习惯了程序员加班加点、疲于奔命的形象,也习惯了在家庭暴力中,男性常常被视为施暴者的一方。然而,事.............
  • 回答
    程序员鼓励师这个岗位,乍一听,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可能有点奇特。它不是那种能直接写代码、修复bug、或者设计系统架构的“硬核”技术职位,而是更偏向于“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团队里的“润滑剂”和“啦啦队”。程序员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复杂项目、面对密集 Bug、或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硬性指标.............
  • 回答
    程序员内卷?这话题,简直是咱们圈子里最家常的聊资,但细想起来,又不是那么简单。你说它是个普遍现象吧,确实是,很多同行都能感同身受;你说它有多严重,那可就见仁见智了,毕竟每个人对“卷”的定义和承受度都不一样。咱们先掰扯掰扯,这“内卷”到底是个啥意思,在咱们程序员这儿又具体体现成啥样。“内卷”在程序员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