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是我从业二十周年了,要写个程序庆祝下。
我的第一个老板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在我辞职6年之后,他们不知用什么方式辗转拿到了我的手机号:“你的那个系统我们现在找不到人维护……你走后先是xxx,后是yyy,然后是zzz……都接不下……然后一直是小M维护的,他水平不行,很多问题一直没解决……去年小M觉得压力太大,辞职了……现在一年多了,还没人能接手”……
这个项目当年在六家公司手里辗转两年半,没一点眉目。后来由我和另一位同事给搞定了。
之后给用户试用,发现原始需求/设计有很多问题。我和用户沟通之后总结了40多条意见,独自负责制定方案并完成“二期工程”后,这才通过验收。
这套软件在国家xx部一炮打响,至今十几年了,公司简介里仍称其为“XX行业最先进的软件……占有全国30%以上的市场”。
项目成功并与国家XX部搭上关系后,公司雇了某211高校的一教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来“设计协议”,大概想要借此“为国家xx行业制定标准”然后“一流公司卖标准”。
这位教授只会天天拉人开会,技术方面嘛……极简单个小问题,他折腾三天都搞不定;我随口说可以如何如何做……于是第二天就被排挤出去,到某地和之前突然消失的那些同事们一起“修bug”去了。
那里没暖气,一个冬天右脚5根脚趾有3根冻成了萝卜;所以到第二年就辞职了。这个公司后来怎样就不知道了。
不过从后来那个电话看,似乎不仅没能卖上标准,就连能接手维护的人都没找到——最好的一个也不过是“干了几年积了一堆问题压力太大辞职了”。
嗯,我当然没回去。因为当时拿的薪水已经让他们当场沉默了,几年后又翻了次倍……
PS:我这人很“书呆子”。当时公司压根没文档这一说,我仍然坚持“先设计后编码”;编码时也严格遵循各种编码规范;所以留下那个项目文档齐全,注释详尽——哪怕按现在的眼光看,很多公司的文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当然,用现在的标准看,那个项目做的并不怎么好;但相比于“维护了三四年问题越来越多”的,恐怕还是高了那么一点点。
——前面说过,这个项目是先收集40多条意见大修后才通过验收的。然后实践中又提出了不少新需求;代码质量嘛……反正后面有接近一年,都是客户上午提意见、我下午出补丁包,然后测试组不测,直接给客户安装。先后打过若干个补丁,客户才逐渐不提意见了。期间一直保持0 bug(所以测试组才不测)。可见这个项目并不是那么难维护的(嗯,这可能也是那位可怜的小M一直“压力很大”的原因之一)。
至于那些“只会写三年代码”的“大部分程序员”,我以为他们比起那位小M,可能还要低上那么一点点——恐怕这也正是他们“只会写三年代码”的真实原因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