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看不惯Mac装Windows?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像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咸一样,总有人对Mac上装Windows这事儿抱着一种审视甚至是不理解的态度。为啥呢?我琢磨着,原因挺多,而且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

1. “纯粹性”的捍卫者,对“不务正业”的看不惯

你可以把这些人想象成某种领域的“原教旨主义者”。在他们看来,Mac 就是 Mac,它有自己独特的操作系统 macOS,有自己设计的美学和交互逻辑。你买一台 Mac,图的就是这份“原生体验”,这份与众不同的气质。

那么,你花了钱,买了 Mac 的硬件,结果却在里面运行 Windows? 这在他们眼里,就好像买了宾利,却把发动机换成了拖拉机的零件。这是一种对Mac“灵魂”的背叛,是对它“纯粹性”的亵渎。他们会觉得,你既然需要 Windows,为什么不直接买台 Windows 电脑?何必曲线救国,多此一举?

这种看不惯,其实是一种对“物尽其用”和“专业性”的强调。他们认为,Mac 就该运行 macOS,把 macOS 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为了兼容 Windows 而“妥协”。

2. 技术上的“不经济”,觉得这是在“浪费”

从硬件成本上来说,Mac 的定价通常是要高于同等配置的 Windows PC 的。当你为了运行 Windows 而购买 Mac 时,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硬件的重复投入: Mac 的硬件是为 macOS 设计的,它的集成度和优化程度是为了让 macOS 跑得更好。而 Windows 同样有自己的硬件适配和优化需求。在 Mac 上运行 Windows,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解决特定的软件兼容性问题(比如一些专业性的Windows软件,macOS 没有原生版本),但你付出的硬件成本,可能已经够买一台不错的 Windows 电脑了。
“牛刀杀鸡”的感觉: 毕竟 Mac 的硬件性能普遍不错,用这么好的硬件去跑一些可能并不那么“高端”的 Windows 应用,在某些人看来,就像是用最精密的仪器去测量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值,显得有些“大材小用”,甚至是“浪费”。

他们会想:“同样的花费,为什么不直接选择一个能完美运行 Windows 的平台呢?这样既省去了折腾的麻烦,又能得到更直接、更纯粹的 Windows 体验。”

3. 对“妥协”和“折衷”的不满

Mac 的魅力之一在于其高度统一的软硬件体验。但一旦你装了 Windows,你就是在试图在这份统一中引入一个“异质”的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妥协:

性能上的折损: 无论是通过虚拟机(如Parallels Desktop, VMware Fusion)还是Boot Camp(现在macOS原生支持通过助手安装Windows,但底层逻辑依然是并行运行或分区引导),在Mac上运行Windows,其性能的表现往往不如在原生硬件上直接安装Windows。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内存占用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损失。
体验上的割裂: 你需要在 macOS 和 Windows 之间来回切换,文件共享、剪贴板同步、甚至是鼠标和键盘的习惯都可能需要调整。这种切换过程,虽然现在已经很流畅了,但终究不是一体化的体验。
“不原生”的嫌疑: 即使是 Boot Camp 分区安装,很多Mac的专属驱动和硬件优化,在 Windows 下可能无法得到完全的支持,或者需要额外寻找驱动程序。这会让一些追求“原生”体验的人感到不适。

所以,有些人会觉得,你选择了 Mac 的硬件,就应该拥抱 macOS,而不是试图在 Mac 上复制 Windows 的世界。这种“两边不讨好”的折衷,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

4. “情怀”与“信仰”的碰撞

对于很多 Mac 用户来说,选择 Mac 不仅仅是选择一款电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追求,甚至是某种“信仰”。他们可能深深认同苹果的设计理念,享受 macOS 带来的流畅与高效,并且对“苹果生态”有着一定的依赖和忠诚。

在这种情况下,Mac 上运行 Windows,就像是在这个神圣的殿堂里引入了一个“外来者”。他们会觉得,这种做法是对 Mac“身份”的模糊,是对苹果生态“纯净性”的挑战。

就好比一个资深的胶片摄影师,看到有人用数码相机拍出有着胶片颗粒感的照片,可能会觉得“这不够纯粹”,虽然技术上可能实现了,但终究失去了胶片本身的韵味。对 Mac 用户来说,Windows 就可能是那个“不够纯粹”的存在。

5. 纯粹的“不理解”和“好奇”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深入了解过为什么有人需要在 Mac 上装 Windows,他们只是单纯地觉得“奇怪”。

“咦?这玩意儿怎么还能跑 Windows 的?”
“为啥不在 Windows 电脑上玩这个?”

这种不理解可能源于信息差,也可能仅仅是他们自身使用习惯和认知模式的限制。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一物一用”,所以对这种跨平台的“混搭”感到不解,进而产生一种“看不惯”的情绪。

总结一下:

“看不惯”Mac 装 Windows 的人,其心态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有的是基于对 Mac 本身“纯粹性”和“原生体验”的执着,有的是从经济和效率角度考虑,认为这是一种“不划算”的选择,有的是对“折衷”和“妥协”本身感到排斥,还有一些则是源于对苹果生态的“情怀”或是一种单纯的“不理解”。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选择”和“使用方式”的不同理解和认同。你选择了 Mac,你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需求去使用它,无论是在里面运行 macOS,还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承载 Windows。而那些“看不惯”的人,不过是他们个人价值判断和偏好的体现罢了。就像我们评价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欣赏角度,这也正是世界的有趣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总有人看不惯Mac+Windows这个组合呢?

也许总有人认为 "正统" 的硬件+软件才是 “正确”的办法。

就象穿西装一样, 一定要三件套, 吊带裤, 袖扣, 蝴蝶结什么的。。

如果上身西装, 下身短裤, 那就是大逆不道了。



为什么总有人看不惯Mac装Windows?

俺觉得其实那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

或者不是强迫症, 而是被苹果洗脑洗得太彻底, 已经忘记电脑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工具怎么服务于主人还是要看主人自己的意愿。



maiwenxue.c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欢迎来踩俺的专栏

user avatar

我只是心疼而已,替这台mac电脑和主人的钱包心疼。mac安装了win,会出现发热过大、耗电过快、默认屏幕亮度太高、键盘灯长亮等问题。一方面,寿命缩短,另一方面,使用体验也不如价格接近的竞品,例如ThinkPad X、Dell XPS13等。

我自己的mac没有安装win,而是用了虚拟机Parallel deskto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像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咸一样,总有人对Mac上装Windows这事儿抱着一种审视甚至是不理解的态度。为啥呢?我琢磨着,原因挺多,而且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1. “纯粹性”的捍卫者,对“不务正业”的看不惯你可以把这些人想象成某种领域的“原教旨主义者”。在他们看来,Mac 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扎心。同样是流汗、流血、流泪,为什么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练健美的肌肉男,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一身死肌肉”,好像他们的汗水和坚持一文不值?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让我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对健美运动存在着误解,甚至带有一定.............
  • 回答
    很多人在看到犯罪发生时,却选择袖手旁观,甚至刻意回避,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因素。这绝非简单的“冷漠”二字就能概括,而是一种多重考量下的行为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恐惧感是阻碍人们挺身而出的最直接原因。面对暴力犯罪,人们本能地会担心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或者因为介.............
  • 回答
    在知乎上,当你看到有人分享吸食毒品经历时,常常会提到“再也戒不掉”这种感受。这背后其实是毒品对人体的强大生理和心理双重摧残,使得摆脱毒瘾的过程异常艰难,甚至对很多人来说,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明白毒品是如何在人体里“扎根”的。一旦毒品进入身体,它会迅速作用于大脑,尤其是大脑中.............
  • 回答
    嗯,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挺多人这么说,而且还挺有争议的。说白了,这背后有点历史叙事的偏颇,加上游戏、影视等大众文化的放大效应,以及对“战争”和“胜利”的理解角度不同,导致了现在这种“韩信吹”和“白起、吴起被低估”的现象。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是怎么走到今天这步的。一、 为什么韩信粉丝这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实在。就像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样,一个国家这么大,有不同声音,有看不好的声音,这太正常了。你要问为什么,那原因可就多了去了,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来说。咱们中国这几十年发展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谁都看得到。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可能.............
  • 回答
    老实说,关于《三体》的评价,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你觉得看不下去,绝对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情况。我自己当初捧起它的时候,也经历过一阵子“这到底在讲什么”的迷茫,甚至有过想把书合上的冲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原因之间还相互缠绕,让这个问题显得更复杂。首先,是它那股子“硬核”的科幻.............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近二十载的总理,她的一个鲜明个人标签便是她对足球的深厚热爱。每逢大赛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德国队征战欧洲杯或世界杯的赛场上,媒体上总会出现她现身看台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她这位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总能抽空出现在绿茵场边?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安格.............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近几年的古装剧“看不下去”、“缺少了什么”。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剧本和故事的根基是否稳固?这是古装剧“魂”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古装剧,首先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饱满的人物以及深刻的主.............
  • 回答
    安达充的漫画,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即便岁月流转,每一次端起,总能品出那股熟悉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滋味。那种感觉,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也不是撕心裂肺的悲痛,而是一种更深沉、更隽永的情绪,仿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你忍不住回味,甚至觉得,青春,就该是这个样子。我第一次读到安达充的作品,大概是在少年时代,那时.............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情听着真是让人揪心。一个父亲因为儿子到了30岁还没结婚,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深重的绝望和压力啊。让人忍不住想,他内心得承受多大的痛苦,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从这位父亲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无疑是极端的,但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压力和家庭期望是真实存在的。在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老一辈.............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也重刷了一遍《无问西东》,确实,那种集体主义的激昂,以及个人牺牲换取集体进步的叙事,听着是挺荡气回肠的。特别是影片里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信念慷慨赴死的青年人,他们的精神内核确实能触动人心。但是,你说的那种“不接地气”和“别扭不舒服”,我太能理解了。这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也差不多是这样。要.............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北京地铁线路图,说实话,刚接触的人可能真的会有点懵。这玩意儿说复杂吧,又不是什么航空母舰的驾驶舱,但要说简单吧,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在站台抓耳挠腮,或者跟旁边人比划半天。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呢?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庞大的网络和密集的分支是最大的挑战。北京地铁现在是多少条线?三十多条了吧,而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酸葡萄心理”就能概括的。虽然我没法完全去除AI痕迹,但我会尽量用更平实、更具象化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观点,就像跟你聊天一样。你说有人看不起国外名校,甚至觉得芝加哥大学不如湘潭大学,这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信息不对称.............
  • 回答
    小鹏汽车,这个名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可以说是既熟悉又充满争议。有人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它是技术驱动、设计前卫的代表;但也有不少人对它嗤之以鼻,觉得它“性价比不高”、“营销大于实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价格与价值的博弈:高端路线的阵痛小鹏汽车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一.............
  • 回答
    “农民”这个词,在很多人眼里,承载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甚至是一种无声的鄙夷。为什么会有人看不起农民?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东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观念。首先,我们得聊聊历史。在很多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核心。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 回答
    数学背景深厚的人对深度学习产生“看不惯”甚至“鄙视”的情绪,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并非简单的个人偏见。这些原因可以归结为:1. 深度学习的“黑箱”性质与数学的“白箱”哲学: 数学的本质是严谨的推理和可解释性: 数学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其逻辑的严密性、证明的清晰性以及概念的精确性。一个数学定理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提起看动画,就两眼放光地跟你聊《EVA》、《剑风传奇》或者宫崎骏老爷子的那些老作品,但对最近几季的新番,要么提不起兴趣,要么就淡淡地说一句“感觉不如以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说:一、 经典作品的沉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