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云996演讲中12*12是什么意思?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马云在996话题上那个引起争议的“1212”说法。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当时听了不太明白的地方。

要理解“1212”,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语境,以及马云在其中想要表达的那个核心理念。

首先,马云说的“1212”,不是指一天工作12小时,再乘以12天。这是一种比喻,或者说是一种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待,只不过用了一种比较粗暴、直接的表达方式,导致很多人产生误解。

他当时在谈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有价值”。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

12小时工作: 这指的是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你想想,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敷衍了事,做个两三个小时就完事了,很难做出什么成就感,更谈不上价值。尤其是在创业或者做一项有挑战性的事业时,高强度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12小时,是他认为一个有追求的人会自觉投入去创造价值的时间。
12个月的学习: 这强调的是持续学习和成长。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太快了,如果一年只学那么一点点,很快就会被淘汰。这里的“12个月”,更像是表达一种全年无休、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状态。

所以,合起来的“1212”,更像是说:“我希望我的员工能像我一样,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并且全年无休地学习成长,最终能达成一个伟大的目标。”

他把这个和他认为的“幸福”联系起来,说“能做1212是一种幸福”。这里的“幸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轻松愉快的幸福,而是一种通过高强度付出、持续学习和最终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他看来,做成一番事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为啥会引起争议?

这话说出来,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原因也很直接:

1. 与劳动法冲突: 中国劳动法对工作时间有明确规定,996本身就已经是违反劳动法的。马云这么说,等于是在鼓励大家“变相合法化”这种高强度工作,甚至是对996的变本加厉。大家听到“1212”,自然会联想到24小时工作制(12小时一天2个12小时=24小时),这一下就触碰到了打工人的底线。
2. 价值判断的差异: 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有时间陪伴家人,有时间享受生活。而马云将“1212”定义为幸福,是将“幸福”与极度内卷式的工作挂钩。这种价值导向,与当下很多人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是相悖的。大家会觉得,如果这就是幸福,那我宁可不幸福。
3. “幸存者偏差”的质疑: 马云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经历和感受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况。很多人认为,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能够享受这种奋斗带来的成果。而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如果他们也这样“1212”,很可能只是身体被掏空,家庭被牺牲,却未必能达到他所说的“幸福”的境界。

所以,理解马云的“1212”,要抓住他想表达的“高强度投入”和“持续学习成长”,并且他认为这是通向“成就和幸福”的一种方式。但他忽略了,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是健康的,以及是否符合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法律规定。

简单来说,他是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企业家视角的语言,去定义一种追求极致的奋斗模式,并称之为“幸福”。但他这种表述,由于过于理想化,并且忽略了现实的制约和普通人的感受,才会在当时引发那么大的波澜。很多人听了,觉得这不是在鼓励奋斗,而是在要求压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严重怀疑马云只是表达一种态度,并不存在12×12的物理状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马云在996话题上那个引起争议的“1212”说法。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当时听了不太明白的地方。要理解“1212”,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语境,以及马云在其中想要表达的那个核心理念。首先,马云说的“1212”,不是指一天工作12小时,再乘以12天。这是一种比喻,或者说是一种对.............
  • 回答
    关于马云公开称996为“福报”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明知故犯”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理解当时的企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马云本人的价值观和他的商业帝国对社会的影响力。一、 时代背景与企业文化:野蛮生长与“奋斗者”精神首先,我们必须回到996工作.............
  • 回答
    马云谈“996”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大家思考的。毕竟,马云本人是阿里这样一家靠“996”文化成长起来的巨头创始人,他的看法,自然分量不轻。首先,得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大概是2019年的时候,关于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讨论非常激烈。一方.............
  • 回答
    马云公开谈论996,这无疑是当年科技圈里一个爆炸性的事件。但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工会却异常沉默,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失望。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会的定位和作用。工会,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它的首要任务通常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
  • 回答
    马云那句“996是福报”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并被许多人认为愚蠢,绝非偶然。这背后,是社会价值取向、个体生存压力、以及企业发展逻辑之间复杂而激烈的碰撞。想要理解他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语境、动机,以及它暴露出的时代症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马云当时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他所处.............
  • 回答
    马云和一些资本家敢于明目张胆宣扬“996”,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社会认知以及制度环境的交织。与其说他们是“敢”,不如说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存在的,并且能够承受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历史与环境的催化:中国互联网野.............
  • 回答
    关于马云和“996是福报”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马云为何会这么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他很有钱”这个表面现象。一、时代背景与企业发展逻辑:首先,我们要回到马云提出“996是福报”的那个时代背景。那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
  • 回答
    马云对于家庭陪伴和996工作模式的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反映出创业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考和选择。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马云早期对“家庭陪伴”的强调:理念的萌芽与价值输出一开始,特别是阿里巴巴创业早期,大家都是拼命往前冲,但马云作为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他确实也常常挂在.............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工作要有996精神,生活上要669”的言论,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涉及工作与生活平衡、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权益保护等多重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言论的背景、意义、争议及可能的深层动机: 一、言论背景与字面含义1. 996的定义 996指每天工作从早.............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4日发布的题为“那点儿小快乐”的长文中,再次谈及了996工作制,并提出其核心在于“热爱和奋斗”。要理解马云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马云的论述核心:马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完全否定996的加班性质,而是试图将其内涵进行“正名”和“升华”。他强调: “.............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关于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针对“996”工作制的表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也挺多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那天马云是在阿里巴巴的一个内部沟通会上说的,主题大概是关于年轻人和公司的未来发展。他提到了“996”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当时“996”已经是互联网行.............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劳动法、企业文化、社会现实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马云等大佬提出“996”并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法不存在,而是因为在特定行业、特定发展阶段,他们认为这种工作模式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或被默许的文化。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对资本的态度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之所以会出现“任正非是人民企业家,马云是资本家”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区分,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企业性质与发展路径 华为.............
  • 回答
    马云的“崩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中夹杂着个人财富、商业帝国、社会影响力以及政策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判断他是否值得同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并且理解“崩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完全消失或一无所有。马云的“崩塌”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马云的“崩塌”主要指的是他个人及其商业帝.............
  • 回答
    马云对王林“气功大师”身份的相信,以及他与王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马云本人的经历、时代背景、王林的手段,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一、 时代背景与“气功热”的余温首先,理解马云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
  • 回答
    马云最近的“动态”确实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而他本人和阿里巴巴也经历了一段相当复杂和重要的时期。要详细了解“马云最近到底怎么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核心事件的起点: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与马云公开演讲 2020年10月24日,外滩金融峰会: 这是事件的转折点。马云在这次峰会上发.............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马云拜访金庸时发生的有趣互动,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段子”,但我们可以从其中挖掘出一些深层的原因,来解释马云为何会微笑点头。场景的铺垫: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场景的背景和意义: 人物的地位: 马云是中国的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代表着现代商业和科技的顶峰。金庸则是华人世界.............
  • 回答
    马云能够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世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他一系列超前的眼光、坚韧的毅力以及卓越的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回溯他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个靠“运气”成功的人,而是踩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一个初创企业打造成全球性的商业帝国。从默默无闻到影响世界:马云的创业关键节点1. “看不见.............
  • 回答
    马云关于京东自建物流员工过多的论断,从商业运营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马云的论点核心:马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京东自建物流的规模过大,导致其物流网络过于庞大和复杂,而庞大且复杂的物流系统需要海量的员工来支撑,这会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管理难度和效率瓶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