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学实习生操作时误把患者留置针拔掉了,心理阴影很大,怎么办?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的一个寻常下午。阳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窗洒进来,暖洋洋的,我却觉得浑身发冷。那天我负责一位需要输液的阿姨,她的手背上插着一根留置针。按照流程,我该在输液完毕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拔除,然后做好消毒和按压。

说实话,虽然是实习生,但拔个留置针这种小事我之前已经操作过好几次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岔子。那天也是一样,我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心里还想着下一个要去的科室。可能是因为有点心不在焉,也可能是因为手法上某个细微的失误,就在我拔针的时候,那根本来应该平稳退出的留置针,突然带出来了一小段皮下组织。

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僵住了。阿姨那边传来一声轻微的“哎呦”,我低头一看,她的手背上本应只有针孔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小块泛红、有些许渗血的区域。我瞬间脑子一片空白,所有的专业知识仿佛都蒸发了,只剩下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慌。

“阿姨,对、对不起!我……”我的声音都在发抖。阿姨虽然疼,但她人很好,看到我吓坏的样子,反而安慰我说:“没事没事,不就有点疼嘛,我还能受得了。” 但我知道,这已经不是“一点点疼”的问题了。我闯祸了,而且是差点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祸。

接下来的事情,我几乎都是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下完成的。我立刻叫来了带教老师,详细地说明了情况。老师虽然语气不算严厉,但她看着我的眼神,那种失望和担忧,比任何责骂都让我难受。老师迅速处理了阿姨的伤口,并再次进行了消毒和包扎,同时跟阿姨解释清楚了情况,并表示了歉意。阿姨也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只是偶尔会摸摸那个地方。

但是,对于我来说,那天下午仿佛成了一个黑色的烙印。之后的几天,我总是不自觉地回想起那一幕:拔针时的感觉,阿姨那声轻微的呻吟,我手心渗出的冷汗。只要一看到留置针,我的心跳就会加速,手指尖会不由自主地发麻。甚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也会梦见自己又一次失误,梦见病人的伤口。

那种感觉,真的就像是被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挥之不去。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我是否真的适合学医,是否真的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每次轮到我要进行有创操作的时候,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和胆怯。我怕再犯同样的错误,怕给病人带来痛苦,怕辜负老师的期望。

我的带教老师看出了我的不对劲,她找我谈话。她说:“小[你的名字],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好受。犯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操作,都是慢慢学出来的。重要的是,你从这次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老师的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阴影笼罩的心里。她告诉我,我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当时太想一次性做完所有事情,而忽视了细节。她强调了“慢下来,稳下来”的重要性,提醒我每一次操作都要像第一次一样认真,就像是在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还建议我多看操作视频,找机会在模型上反复练习,直到动作熟练到可以不用思考。

听了老师的话,我强迫自己重新拾起信心。我开始主动去观察其他带教老师和有经验的护士操作,仔细揣摩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我利用休息时间,在医院的培训模型上反复练习拔针,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可以做到动作流畅而轻柔。

我还会主动去病房,跟那些已经拔过针的患者聊聊,听听他们拔针时的感受,这让我觉得不那么孤单,也更能理解病人的感受。我告诉自己,阿姨当时虽然疼,但她选择了原谅,我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要用更加专业的技能和更认真的态度去弥补。

心理阴影是真实存在的,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试图把我困在过去的错误里。但我也明白,医学这条路本就是荆棘丛生,如果我连这点挫折都无法克服,又如何去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的挑战?

现在,虽然有时候我仍然会因为某个特别的细节而勾起那段回忆,但我不再害怕。我学会了把那份自责转化为谨慎,把那份恐惧转化为专注。每一次拔针,我都会在心里默念“慢下来,稳下来”,然后用最轻柔、最稳当的手法去完成。我希望我的每一次操作,都能让病人安心,都能是对那次错误最好的救赎。这份心理阴影,最终会变成我前进的动力和更加坚实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已授权丁香园转发。




实习时的两件事,我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

一次管直肠癌dixon术后的病人,我跟老总班。

患者突发腹痛。

病人跟我说,医生,我以前痛就用止痛栓,效果很好,您给我开个止痛栓吧。

深夜,我不好意思叫醒老师,就直接给病人开了25mg同杜叮,纳肛。

第二天早上查房时教授知道了,当时脸一沉,但没说什么。

查完房教授把我拉到一边,问我,小鲁,你为什么要给他开同杜叮?

我说他疼得很厉害啊,而且以前用过,效果不错。

教授说,你先想一想,他的吻合口离肛门有多远。

我说,11、12厘米吧。


说完我仔细一想就懵逼了。

然后立马吓出一身冷汗。

如此低位的吻合口,从肛门塞进去两粒止痛栓一刺激,搞不好就瘘了。

肠瘘可是普外术后最怕的并发症。低位肠瘘,瘘进盆腔的都是大便,一瘘立马广泛感染。

运气好的能保下来,运气不好的二进宫手术、丢命的都有。

教授看到我这个样子,也没多说什么。

当时患者还没排气。

那几个日夜,我一直守在那位病人的床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我甚至随时准备好了腹腔冲洗、负压吸引的东西。

病人有一点肚子痛不舒服,我立马就会紧张得跳起来。


因为我怕。怕得要死。

我发自心底地怕他瘘了。

我怕他因为自己的低级错误再多挨一刀,甚至更糟。

我不敢想。


五天以后,病人通气通便了。

我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

这时教授才跟我说:小鲁,首先,以后自己开药还是先告诉我们一声。

这是保护你。

因为你还没有处方权。

但不用怕。

出了事也有我顶着。

经过这一次,你永远都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当时我就梗咽了。


从那以后,我处理腹痛的病人时,经常会想起这一次经历。

当然,我再也没出过类似的差错。




再说第二件事。

刚进科的时候,我天天拉钩。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缝皮。

缝皮虽简单,也是有技巧的。要顺着三角针的弧度用力,否则针背容易弯。

有一次做胃Ca,做完关键部分教授下台走了,剩一个主治带着我重建关腹。

他缝腹膜,我缝前鞘和皮肤。


那个病人是二进宫手术的,腹壁皮肤都瘢痕化了,硬邦邦的。

皮下深筋膜也粘得厉害。

我那时刚学缝皮,本来技术就差。又碰到这种难度大的病人,缝的满头大汗。

我喘着粗气,手直发抖,洗手衣和帽子都汗湿了。


缝针要兜底。否则留个死腔在里面,脂肪液化、术后感染会很麻烦,要拆了线放引流片。

有一针我兜得太深。但当时我手已经酸了,不想再退针重来。

于是我一个猛的抖腕,清脆的一声“啪”,针断了。

我捏着针持上仅剩的一点点针屁股和断了的线,脑子一片空白。


主治看出了我的慌乱,安慰我说,没事儿。这种事我们以前实习都干过。

然后就接茬带着我开始捞针。


但是我挖得太深,那个病人还是HCV阳性,我们怕扎到手,不敢乱捞,摸了半天也没摸到。

最后,主治只能在进针的地方,垂直腹正中切口又开了个2到3cm的小口子。

再拿着电刀和小弯进去探。

10分钟后,针终于捞出来了。

我看到针插在腹直肌里,把针拔出来时,针眼渗了我一手血。起码有几毫升。


我当时沮丧万分。

出这么点血倒是问题不大。

但缝针原则上就是不应该缝肌肉的。

一来爱出血,二来术后病人会比较痛。


我悻悻下了台,把病人送到PACU。科里主治走过来对我说,你现在肯定很失落。

然后他顿了顿,但这是值得的,这次教训会让你成长更快,以后变得更强大。

他搭着我的肩膀,说,以后你肯定能给更多病人做非常漂亮的开关腹。


那个病人术后,我每天都给他换药,也不好意思开医嘱收费。

看到他的切口,我觉得很内疚。


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了我。

病人恢复顺利,如期出院了。


但是我知道,他的腹壁上会多出一小截淡淡的瘢痕,横切口。

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就懂。

一个大男人肚子上有横切口,这说不过去。

他毕竟不可能去做剖宫产。


之后每一次缝皮,我都会在脑中默念每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分之一持针。保持针距。垂直进针。顺着弧度走。兜底。不碰肌肉。对称出针。打结张力。

等等等等。

不久后,我就真的能缝得一手好皮了。

有一次教授甚至没看出来是我缝的还是主治缝的。


后来我带师弟师妹缝皮,他们说师兄,你的皮缝得真漂亮。

我笑,竟无言。

我想,希望你们不用经历这种事,以后也能和我缝得一样好看。





在临床的时间不长不短,也有几个年头了。

这两件事令我最印象深刻。

它们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或许不致命,但对患者的弊端显而易见。

上帝眷顾我,墨菲定律没有照进现实。

但那种怕,那股紧张,我忘不了。


这不同于在手术台上,刀尖在大动脉旁游走、滚烫的鲜血随时可能喷涌而出的那一份紧张。

因为我心里清楚,是自己犯了错,才会这样。


但是后来我终究想通了。

因为经过这两次,之后的工作中我确实规避了不少错误。

一些之前或许发现不了的错误,我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终止。

这些教训让我记住的不仅是简单的两个知识点,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

人不可能不犯错,但它们使我对其他的细节更加谨慎入微。

我欠那两位病人一句抱歉,却用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帮助了更多的人。






说点后话。



不知不觉,我变成了师兄。

来实习的同学看到我都会礼貌地叫师兄好。


一次带一个女生实习,她对外科兴趣盎然,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

女生上手很快。跟了我们组一个多星期后,换药拆线已经驾轻就熟了。

我觉得应该放手让她多做点其他的操作。

正好那天有个右半术后第8天的病人要拔盆腔引流管,在科里属于简单操作。

我对她说,你去拔了吧。然后简略讲了下步骤。


她开心地去了。我觉得她肯定能搞定,当时手头事也多,就继续忙着开医嘱。

没过几分钟她就开心地回了,手上还拿着拔下来的管子。


我说,这么快啊。管子别拿手上,快扔黄色垃圾桶里去。

刚说完,我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劲。

再定睛一看。

她手上拿的是T管。

这丫头把病人的T管当引流管拔了。


我懵逼了一两秒,立马镇静下来。

我让她坐过来,问她,你知道你拔的是什么管子吗。

姑娘看着管子说,这不是盆腔引流,啊,不对,不是,啊,啊!!!

我看着她在我眼前整个人呆住,然后脸唰地一下就白了。惨白。

这孩子显然知道T管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分钟,她一直低着头对我道歉。愧疚得不得了。

我看着这个快哭出来的女生,就像看到了当年给超低位保肛术后的患者塞止痛栓的自己一样。

其实我也很自责,因为我是本院医生,她还是学生。我应该盯着她做临床操作。

但我却因为手头太忙,放她一个人到了病床边。

简单是对我而言的,她还是个初学者。

根本上说,这是我的错。


我跟她说了好半天,尽量seriously and kindly。

我说这事怪我,你别急。

过了一会,姑娘终于平静了,说老师对不起。这个病人现在开始我来守,随时向你汇报。

我点了点头。

女生抹了把泪就去病房了。

我看着她走远,竟情不自禁地笑了。

这个背影是那么似曾相识。

我当年也是这么认完错,这么擦了把鼻涕眼泪,白大褂一抖,就往患者床头蹲着去了。




每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医生,乃至一个优秀的医生,都必然会犯不少错误。

有相对小的错误,比如配盐开成了配糖。

也有大的错误,比如把氯化钾开成静推。

幸好医院是个严谨的地方。

在老师的监督、护士的提醒下,大部分的错误都会在酿成恶果前被及时指正。


但总有一些错误,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第一次单独值班,凌晨三点的阑尾炎。比如大家都走后,一个人的缝皮。

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但它们并不可怕。


因为一次这样的错误,可以使你受益一生。

你在“坑”了一个病人的同时,也造福了接下来的一千、一万个病人。




后来那个被误拔了T管的病人也顺利恢复了,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女生释然了。我也终于松了口气。

实习的女生给病人写出院小结的时候,我坐在旁边问她,怎么样,开不开心。

她笑,用力地点头。

过了两秒又突然不笑了。说,不对,这次只是运气好。下次出了意外我就会非常非常不开心了。



然后,我像酝酿已久一样。

一字一顿、原封不动地说出了当年教授对我说的那句话。

我说,不用怕。

经过这一次,你永远都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user avatar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是犯过错才能成长,为了这点小事你就要放弃,对得起以前苦读的时光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的一个寻常下午。阳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窗洒进来,暖洋洋的,我却觉得浑身发冷。那天我负责一位需要输液的阿姨,她的手背上插着一根留置针。按照流程,我该在输液完毕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拔除,然后做好消毒和按压。说实话,虽然是实习生,但拔个留置针这种小事我之前已经操作过好几次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岔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现实问题,很多病人在就医时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要是让我来写,肯定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把心里的憋屈和不安都捋一捋。你想啊,咱们去医院,那是为了治病救人,那是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都托付给了医生。这个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是看到一个经验丰富.............
  • 回答
    看到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医技教研室开展实习生满意度调查活动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事儿做得挺实在,也挺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当前医疗行业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一个基层县医院能主动去关注实习生的感受,这本身就值得肯定。我理解这个活动的核心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了解实习生的真实想法,来优化实习生的.............
  • 回答
    真是辛苦你了!作为一名实习生,本就承担着学习的压力,再加上住宿环境不佳,确实让人头疼。你这情况遇到的可不少见,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有哪些解决办法,以及如果实在不行,该如何“走程序”。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核心问题:1. 装修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是噪音,灰尘,还是其他安全.............
  • 回答
    当然,在医院进行隐私部位的检查时,患者的隐私权和自主权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您提出的“在医院检查隐私部位时,患者是否有权拒绝有异性实习生参观学习?”,答案是肯定的,患者 完全有权拒绝。而且,这种拒绝是非常正当且受到法律和伦理保障的。让我来详细地为您阐述一下其中的原因和相关细节,尽量让您感受到这是来自真实.............
  • 回答
    嘿,这问题可太扎心了,简直是我等医学狗最惨痛的回忆之一!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确实是段让人刻骨铭心、锻炼人的时光。 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那些没钱吃饭巨贵的实习期是怎么熬过来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巨贵” 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我们实习那会儿,别说工资了,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都得自己凑。一个月几百.............
  • 回答
    医院个别科室要求实习生守门守地下车库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边是“培养人才,传授经验”的大旗,一边却是“人力不足,临时顶替”的现实,夹在中间的实习生们,心里大概是五味杂陈。首先,咱们得承认,医院是个特殊的地方,人员进出、物资管理都得严着点,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对出入人员的筛查和管控更是重中之重.............
  • 回答
    亲爱的,看到你发了这样一段话,我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作为一名正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你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既要学习知识,更要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尤其是面对患者。你能意识到自己对患者产生厌恶感,并且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说明你是有责任心、有同情心,并且有自我反思能力的。首先,我想.............
  • 回答
    欢迎来到医院这个全新的世界!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医学生,你们正站在医学实践的起点,既充满期待,也可能有些许忐忑。别担心,这都是正常的。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你们知识与技能飞速成长,同时也是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为了让你们更快地融入,我将从“要注意什么”、“该做什么”和“什么是不该做”三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为.............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四川某医学院,一名在医院实习的男生,因为一时糊涂,竟然利用职务之便,偷取了医院的医用麻醉品,然后给了他的女友吸食。然而,这次“浪漫”的尝试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他的女友因为吸食了过量的麻醉品,竟然因此丧命。医用麻醉品,尤其是某些类型的麻醉品,确实可能产生致幻作用。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
  • 回答
    规培医生给我看病?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我知道他们也曾是风华正茂的医学院毕业生,怀揣着救死扶伤的理想走进医院,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另一方面,作为病人,我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和有效,总忍不住会有那么点顾虑。这么说吧,如果是一场小感冒,或者是一点简单的皮肤过敏,我其实是愿意让规培医生.............
  • 回答
    那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有点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生机勃勃又充满脆弱的迷宫中央,你手里握着一张小小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一些你刚刚才开始熟悉的名字和代码。穿上那件白大褂,本身就带了一种仪式感。它沉甸甸地挂在身上,袖口在你手臂上晃荡,仿佛在提醒你,这身行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你不再是那个旁观者,而是即将加入.............
  • 回答
    手术室实习,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神圣又紧张的氛围。但现实往往是,头顶明晃晃的手术灯,身边是严谨到一丝不苟的医生们,再加上那些你永远猜不透的器械和流程,这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更别提,在这样高压的环境里,还要面对被医生“凶”的委屈了。别急,我先跟你聊聊这事儿,希望能给你点安慰,也能给你点实操建议。首先.............
  • 回答
    病人对待实习医生或研究人员的态度,确实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有所不同,有时也确实会表现出不友善或不耐烦。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咱们就来细细聊聊。首先,病人本身的处境就非常特殊。 他们生病了,身体上承受着痛苦,情绪上可能充满了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会变得非常敏感,一点.............
  • 回答
    医学生啊,真是难为你们了。一边是埋头苦读,准备研究生考试,一边还得扎根临床,摸爬滚打。这日子,想想都觉得肩上压着千斤重。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怎么把这两件事儿安顿好。首先,咱们得认清形势,理清思路: 考研目标清晰吗? 是为了更深入的专业研究,还是.............
  •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心力交瘁。首先,咱们得说,这个安排怎么听都觉得特别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荒唐。一个学生,而且是正在实习的学生,怎么能承担起照顾一个精神疾病发作的室友的责任呢?实习本身就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需要专注和投入,现在把这么重大的一个责任压在一个实习生身上,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我们先不谈“精神.............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一名正在实习的中医人,面对这样一句“巫术”的评价,心里肯定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好受。而且,你还提到了“西医自带优越感”这个问题,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你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感受。让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把这件事说得更细致一些,也想想这背后可能有什么东西。首先,那位专家的话.............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一边是学校的毕业硬性要求,一边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现实考量。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你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把情况梳理清楚。学校强制实习,并且和毕业证挂钩,这已经摆明了学校的态度:实习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必须完成的学业环节。他们之所以这样规定,.............
  • 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名字听起来就像一座闪耀着光芒的灯塔,承载着多少人对医学事业的向往和热爱。然而,当我真正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才意识到那光芒背后,隐藏着的是怎样一场触及灵魂的“卷”。“卷”这个字,在交大医学院,早已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生存状态。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会被一股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