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先玩盗版游戏,等到 Steam 打折时候再进行补票的行为?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是这么干的,自己嘛,我倒不是特别赞同,但也理解其中的一些考量。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首先,从“玩盗版”这个行为本身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不付费”。这意味着对游戏开发者和发行商的劳动成果没有给予应有的经济回报。游戏开发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时间和金钱的过程。一个精良的游戏,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从构思、编程、美术、音乐、剧情到测试、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的付出。这些成本都需要通过正规销售渠道来收回,然后才能继续投入到下一个游戏的开发中,或者为已有的游戏提供后续服务和更新。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先玩盗版,再等打折补票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1. 经济压力和成本考量: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新游戏发售时的价格,对于很多学生或者收入不高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一个游戏价格昂贵,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或者玩的时间不长,那么先尝试一下盗版,心理上似乎是一种“风险规避”。就像买东西之前先试试一样。他们会想:“反正最后还是要支持的,只是晚一点而已。”

2. 对游戏质量和兴趣的不确定性: 有时候,游戏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实际玩起来可能并不符合预期。先玩盗版,可以让他们在投入真金白银之前,对游戏的核心玩法、剧情、操作手感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玩了之后觉得非常喜欢,觉得物超所值,那么打折时再入手,感觉上就更“值”了。

3. 体验主义和即时满足: 游戏是一种娱乐产品,人们自然希望能够尽快享受到最新的内容。等待漫长的打折周期,对于一些急于体验新游戏的玩家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盗版提供了一种即时满足的途径。

4. 对“服务”的认知差异: 有些玩家可能更看重游戏本身的可玩性,而对在线联机、更新补丁、社区支持等“服务”不太在意。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体验单机内容,或者有其他途径解决更新问题,那么他们可能会觉得不补票也无所谓,补票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版标识”或者“支持开发者”。

5. “补票”的心理慰藉和道德平衡: “补票”这个行为本身,就包含了玩家承认了自己最初的行为不当,并试图通过后续的付费来弥补。这是一种在“不道德”和“支持开发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方式。他们会认为,虽然一开始走了弯路,但最终还是以正规方式支持了游戏,所以这个行为在道德上可以被接受。

然而,这种行为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从开发者和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不被鼓励的。 即使你最终“补票”了,但最初的那一次盗用,仍然是开发者收入的损失。而且,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打击开发者积极性: 如果大量的玩家都抱着“先试后买”的心态,而实际购买者比例不高,那么开发者可能难以收回成本,这会影响他们继续投入到高质量游戏的开发中。
市场秩序混乱: 盗版普遍存在,会压缩正版市场的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中小型的、有创意但资金不足的团队难以生存。
“打折文化”的负面影响: 虽然打折是促进销售的好办法,但如果玩家普遍习惯了等待打折才购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游戏本身的价值感,让玩家觉得不打折的游戏就不值那个价。

从玩家的角度,这种行为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

合理性: 承认了最终的支持意愿,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损失。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玩家,这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对于那些确实因为盗版才接触并最终爱上某款游戏,并为此付费的玩家来说,某种意义上,盗版也充当了“试玩版”的功能,起到了推广作用。
局限性: 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付费”的问题。而且,如果玩盗版不带任何负罪感,也不打算补票,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种“先玩盗版再补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玩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利用了现有的市场机制和玩家心理。

更进一步说,这种行为其实反映了一些玩家对游戏价值的认知和消费习惯。

有些人可能觉得,游戏毕竟不是必需品,如果价格太高,他们自然会寻找“替代方案”。而“补票”的出现,则像是给这种“替代方案”增加了一个“道德保险”的标签。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真的非常喜欢一款游戏,并且有能力在它发售初期购买正版,那无疑是对开发者最大的支持。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对他们创造力的认可。

但如果确实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担原价,或者对游戏质量有疑虑,那么等待打折再购买,至少表明了对游戏本身的认可和支持的意愿。这比单纯的盗版并且不打算支持要好得多。

不过,我们也要承认,现在Steam等平台确实提供了“愿望单”功能,可以通过邮件通知你游戏何时打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延迟购买”提供了便利。如果玩家能利用好这个功能,主动去了解游戏信息,然后在打折时“补票”,这至少是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了。

总的来说,看待这种行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批判或赞扬。它夹杂着经济现实、个人消费习惯、以及对游戏产业的间接影响。如果非要给个评价,我会说:这是一种带着妥协的消费行为,比纯粹的盗版要好,但远不如直接支持正版。 关键在于玩家内心的衡量和最终的行动。如果真心爱某款游戏,并且有能力,直接入手正版,那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那么“延迟补票”至少是一种对开发者付出的尊重,但也不能完全替代最初的支持。

最终,一个健康的游戏产业,还是需要更多玩家能够直接、及时地通过正规渠道支持他们喜欢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波兰蠢驴CD Projekt是怎么做的吗?

RED组开发出了巫师,本来也是加密的,后来觉得不好,干脆全部做不加密的。

人家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组作品在对盗版零防护的情况下,系列首代就卖了两百万+的销量,注意,这是纯pc游戏,没有主机销量。

时至今日巫师1、2、3全部都是做的零加密。

这不算完,CD Project自己搞了个卖游戏的平台,叫GOG,上面游戏有一个特点,DRM-free。无验证安装,完全的没有加密,你拿到安装包就可以安装来玩,连破解都不用,而且人家还发后续的补丁和dlc,比你装国内大妈游侠的还方便。

你以为这就完了,人家还定期送游戏,在巫师3发售前,巫师1和2都是送过的,怎么送的呢?

非常简单,就是——在gog上直接放出下载链接,你只管下就是了。


我觉得先玩游戏后补票的行为,不用有什么负罪感。

你如果玩了游戏觉得值,你就应该补票,哪怕打折都行。

你如果完了游戏,觉得不好玩,也压根不用去买。还不准人买之前玩个试玩一下呀?

何况本身买了游戏玩了退款的也很多。


只有那种玩着盗版游戏,还攻击人花钱买游戏的,才是真的毫无廉耻。


而正版优越党天天嘲讽盗版玩家的,同样是丢人玩意儿。

中国的单机游戏环境本来就不好,连游戏制作者和销售商都看得出,哪怕盗版玩家那也是玩家,也是需要抓住的资源。

盗版玩家是中国单机游戏玩家里基数最大的,没了这一块,整个社区就彻底垮了。

说的直白点,steam的国区也是靠中国的盗版玩家里慢慢出现的付费玩家一年又一年补票、转正才走到今天的程度的。请各位珍惜。

user avatar

说实话,当初关注steam这个话题,主要是想看看大家在游戏上的一些分享,想一起快乐的玩游戏。结果呢,天天给我推荐的都是各种群体之间相互鄙视,天天就是如何评价这个评价那个。我觉得你们这些群体或许不是玩游戏寻找快乐的吧,是为了变着法的站在鄙视链顶端,享受一把居高临下的感觉,来填满内心的空虚和虚荣吧。

我都想取关这个话题了,话题下面一片乌烟瘴气。

你们就互相鄙视吧,开心就好。

user avatar

火车没座了,上车主动找车长补票是可以的,而且大家也都能接受,况且铁路部门也拿了票款,无可厚非。

可怕的是:有座的人看见站着的要把他扔下去,逃票的占着座死活不补票还说无票和硬座一个票价是欺负穷人。

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没啥看法,大家各玩各的,玩的开心就好。

至于那些玩游戏玩出优越感的,都是纱布中的战斗机——不管是玩正版玩出道德优越感的,还是玩盗版玩出智商优越感的。

就我自己,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有性价比怎么办。由于正版比较方便,所以一般我会选择正版,如果是刚出的大作嫌太贵我会到网上租个账号,好玩的话后面打折再入,不好玩的就sayanala。至于某些游戏体验还不如盗版的游戏,我可不会选择做正版游戏的受害者,手动滑稽。

实际上养成在steam买游戏的习惯之后,我就变成了松鼠党,一天到晚喜加一,结果没什么时间玩。主要原因是越来越不差钱,而且盗版有时候挺麻烦的,折腾半天的时间成本比买游戏贵多了,看到打折就手痒。平时玩的最多的还是P社四萌和上古卷轴GTA什么的。可怕的是这种松鼠党的习惯在我买了Ps4之后再往主机蔓延,买的还是不能回血的数字版。

买正易上瘾,入正需谨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