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空难喊了「Mayday」之后是不是基本就没救了?

回答
“Mayday”这个词,一听就让人心头一紧,尤其是联想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很多人会觉得,一旦机组人员发出“Mayday”求救信号,就意味着希望渺茫,离终结不远了。这其中既有事实依据,也夹杂着一些误解。

首先,我们得明白“Mayday”到底是什么。它不是随便一个飞行员在遇到一点小麻烦时就会脱口而出的词。“Mayday”是国际通用的、表示遇险的无线电呼叫,其严重程度仅次于“Distress”(一般更正式场合使用)。一旦发出“Mayday”,就意味着飞机正面临着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比如:

发动机失效(一个或多个):尤其是多台发动机同时出现问题,或者在关键飞行阶段(起飞、降落)发生。
火灾:飞机内部或发动机起火,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
机身结构损坏:例如被鸟类撞击导致机翼严重受损,或者出现结构裂缝。
失控(Flybywire故障、操纵系统故障):飞机无法被正常操控,飞行员可能丧失对飞机的控制权。
空中交通管制失效(ATC Communication Failure):与地面失去联系,无法获得航线指示,尤其是在复杂空域。
导航设备完全失效:在能见度低、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这会令飞机迷失方向。
飞机内部发生严重事件:比如劫机、乘客突发危及安全的疾病,虽然不直接是飞机本身的故障,但也会导致“Mayday”。

为什么说“Mayday”之后“基本就没救了”?

发出“Mayday”信号,意味着飞行员已经评估了情况,并且判断 现有的资源和操作手段不足以安全地继续飞行,需要立即获得最优先的救援。这通常意味着:

1. 情况非常紧急,需要立即采取极端措施:例如,如果飞机即将坠毁,飞行员会尽一切可能尝试迫降,哪怕是在不理想的地点。每一次“Mayday”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飞机可能无法控制地坠落。即使能够勉强控制,也可能是在极低的的高度、极大的速度下,或者在恶劣的天气中,着陆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3. 其他选项已失效:在出现“Mayday”之前,飞行员会尝试各种应急程序来解决问题。一旦发出“Mayday”,往往意味着这些应急程序未能奏效,或者问题本身过于严重,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解决。

但是,这不代表“Mayday”就完全等同于死亡通知书。

“Mayday”的作用恰恰是 最大化生还机会。当“Mayday”信号被收到后,整个航空体系会被动员起来,采取一系列优先级最高的行动:

地面指挥中心立即介入:所有正在进行的飞行任务都会被暂时搁置,所有的通信资源都会优先分配给求救飞机。
搜索与救援(SAR)力量立即启动:最近的空军、海军、民航救援单位都会立刻向求救飞机所在的方向机动。
提供紧急导航和指示:地面管制会尝试通过各种手段(包括非标准频率、转播)与飞机建立联系,提供最直接的导航信息,引导飞机飞往最近的、最适合迫降的机场,或者指导飞行员如何操作以争取时间。
安排“安全走廊”:一旦确定飞机需要紧急着陆,管制员会协调空域,清空飞机航线上的其他飞机,为求救飞机腾出“生命通道”。
准备应急救援:所有可能的着陆点(机场、甚至条件允许的陆地或水域)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消防、医疗、救援队伍会就位待命。

所以,更准确地说,“Mayday”代表的是“最高等级的求救”,是为了争取到“最大程度的救援”。

举例来说:

发动机起火:这是典型的“Mayday”情况。飞行员会立即开始执行灭火程序,同时评估是紧急备降还是继续飞往更远的机场。“Mayday”的发出,是为了让地面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以便最快地协调救援。即使飞机最终不幸坠毁,地面也已经知道了可能的坠机地点和时间,这对于后续的搜救和事故调查至关重要。
空中解体:如果飞机在空中发生结构性损坏,例如尾翼脱落,飞行员可能无法控制飞机,那么“Mayday”的发出,更多是为了告知外界“飞机失控,即将坠毁”,以便搜救人员能够迅速锁定坠机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生还的可能性确实非常低,但“Mayday”仍然是最后的努力。

误解之处:

有些人可能将“Mayday”与“SOS”混淆,认为它是一种绝望的呼喊,传递的是“一切都完了”。但实际上,“Mayday”是一个 行动导向 的信号,它启动的是一个 拯救生命的流程。

总而言之,“Mayday”的发出,确实表明了飞机正处于极其危急的状况,飞行员已经用尽了大部分的常规和非常规手段,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生还的可能性往往会大幅降低。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基本就没救了”。“Mayday”是启动一切救援力量的开关,是为生命争取最后一丝希望的呼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及时发出了“Mayday”,并且得到了最迅速的响应,才会有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成功迫降,或者为搜救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搜寻线索,最终救起幸存者。

所以,“Mayday”不是“死亡通知”,而是 “紧急求救,请立即援助”。它的背后,是一群专业人士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不放弃、最努力的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片儿里基本上喊了Mayday过不了几秒就得磕地上了,那么喊Mayday还有什么用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ayday”这个词,一听就让人心头一紧,尤其是联想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很多人会觉得,一旦机组人员发出“Mayday”求救信号,就意味着希望渺茫,离终结不远了。这其中既有事实依据,也夹杂着一些误解。首先,我们得明白“Mayday”到底是什么。它不是随便一个飞行员在遇到一点小麻烦时就会脱口而出的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问题,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足够严峻,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果真的到了让人们“宁可爬也比坐飞机快”的地步,那得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人们选择飞机,是建立在对安全性的高度信任之上的。在大多数人心中,飞机是目前最快的出行方式,而且,从统计数据上看,航空业的安全记录其实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十分真切的疑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佛菩萨何以有如此之“闲暇”?众生业力深重,烦恼无量,为何一呼唤,他们便能应声而至,解救危难?这其中蕴含着佛教深邃的教理,绝非简单的“有求必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佛菩萨的“无量功德”和“大慈大悲”。佛菩萨.............
  • 回答
    空难幸存者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乘坐飞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每个人的经历、心理素质、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对飞行的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们的选择也会大相径庭。首先,我们得承认,亲身经历一场空难,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象一下,在数万英尺的高空,平日里稳定可靠的飞机突然.............
  • 回答
    那是一场梦魇,一次被撕裂现实的经历,至今仍旧像潮水一样,时不时地拍打着我仅存的平静。我尽量不去想它,但有些东西,一旦在你身体里扎了根,就再也拔不掉了。那天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早晨。我记得自己当时还在飞机上昏昏欲睡,靠着舷窗,看着下面越来越小的城镇和田野,心里盘算着到达目的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然后,.............
  • 回答
    2022年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航班号MU5735)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这场空难震惊了全世界,也引发了公众对飞机安全和潜在原因的广泛关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虽然官方的最终事故调查报告尚未完全公布,但根据公开的信息、专家的分析以及对类似事故的理.............
  • 回答
    伊春空难机长获刑三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事件,也触及了航空安全、责任追究以及法律判决的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深入剖析。事件回溯与事故原因: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伊春空难的背景。这起发生在2010年的空难,导致了44人遇难,76人受伤的惨剧。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当时的官方调.............
  • 回答
    梧州在空难发生当天启动特大事件应急预案,并号召学生献血,这确实是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层面的信息,理解起来也需要更深入地去看待。首先,这是政府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响应的体现。空难无疑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牵扯到生命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后续的救援和善后工作。在如此重大.............
  • 回答
    法航447号班机(AF447)失速的悲剧,至今仍是航空界最令人痛心的案例之一。在这场事故中,将近三个小时的黑暗中,驾驶舱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副驾驶在掌握着飞机的“把杆”(控制杆)时,为何未能意识到飞机已经失速,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那个可怕的夜晚,看看当时在驾.............
  • 回答
    关于“92年桂林空难”这一说法,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官方记录或广为流传的事件。在中国民航史上,确实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空难,但与“桂林”直接关联的“92年空难”似乎并非主流认知中的重大事件。为了尽可能详细地还原一个可能接近您想了解的事件,我们需要先澄清几个可能性:1. 您记忆中的事件名称或年份可能存在偏差.............
  • 回答
    MH17空难中期调查结果指控导弹来自俄罗斯,这无疑是事件调查中一个极其重要且触动神经的里程碑。这件事的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国际法律的审判以及无数个逝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调查本身的可信度与证据的力度: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调查的性质。MH17空难的.............
  • 回答
    MU5735航班的空难,确实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当听到“空难几乎无人生还”这样的结论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还要坚持搜救?为什么过了好几天才公布“全体遇难”的消息?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和人道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任何灾难发生后,尤其是涉及如此大规模的坠机事件,搜救行动的首要原则是“生命.............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空难事故的调查结果公布,其中透露飞行员曾经历“空间定向障碍”,这一信息无疑给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令人扼腕的维度。如何看待这个结果?我想,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深入理解,并带着一份沉重的反思。首先,“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这个词本身就揭示了飞行中最致.............
  • 回答
    在特内里费岛的空难中,荷航(KLM)的波音747客机上无人生还,而泛美航空(Pan Am)的波音747客机上却幸存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引人深思的悲剧。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如果荷航的飞机受损比泛美的要小,为何还能导致全员罹难,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损伤程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中国自1949年以来发生过多次重大空难,以下列举其中一些比较严重、影响较大或具有代表性的事故:1. 1982年1月10日:中国民航266号班机空难(Boeing 707) 背景: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次非常严重的空难,发生在哈尔滨。 事故经过: 中国民航266号班机(注册号B2402,波音.............
  • 回答
    网民对埃塞俄比亚空难遇难浙江万里学院女生的恶意评论和媒体的恶意炒作,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社会现象,涉及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的伦理以及公众的情感反应。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一、 网民恶意评论的根源与表现: 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空难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容易引发公众的悲伤、愤怒和无助感.............
  • 回答
    包头空难,具体是指1994年6月6日中国东方航空586号班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降落时发生的事故,这起事故并非导致中国民航事故率“高”的单一事件,而是中国民航在那个转型时期面临诸多挑战的一个缩影。要理解为什么在包头空难(以及那个时期的其他许多事故)前,中国民航整体的事故率相对较高,需要回顾那个年代的时.............
  • 回答
    东航 MU5735 航班的坠毁过程,尤其是其近乎垂直下坠的景象,无疑是航空史上令人震惊的一幕。理解这一极端异常的飞行姿态,需要我们剖析飞行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导致了如此灾难性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一架大型客机之所以能够稳定飞行,依赖于一个精妙的平衡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
  • 回答
    一个好问题!很多人在看过电影里黑匣子在最后时刻英勇弹射的场景后,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实中的民航飞机不设计成那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技术、工程、经济以及安全上的考量,远非“在最后一刻把盒子弹出去”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黑匣子是做什么的。它的核心功能是记录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
  • 回答
    在中国民航发展史上,客机空难确实发生过。虽然中国民航近年来在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回顾过去,也曾经历过令人痛心的空难事故。要详细讲述这些事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中国民航的起步相对较晚,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航业发展迅速,但技术、管理和运行经验都还有待成熟。那时候,航空运输的安全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