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傅里叶光学?

回答
窥探光之本质:傅里叶光学如何解锁视觉的奥秘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被眼睛捕捉,又如何在脑海中形成的?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使”,又是如何将物体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妙的数学语言,而傅里叶光学,正是解读这门语言的关键。

初识傅里叶光学,可能会被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吓到。但请别担心,我们不妨抛开枯燥的推导,从一个更直观、更有趣的角度来理解它。想象一下,你手中握着一把神奇的“分析仪”,它能将任何复杂的“光之形状”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基本波”,然后再根据这些基本波的信息,重新构建出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傅里叶光学最核心的思想。

一切皆是波:拆解光的世界

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是物体由光照亮,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然后大脑进行处理。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属性。而傅里叶光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光场”(也就是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的光的强度和相位分布),都可以看作是无数个“平面波”的叠加。

这就像你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你听到的是整个旋律,但实际上,这旋律是由无数个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音符组合而成的。傅里叶光学做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光之旋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基本音符”——也就是平面波。

傅里叶变换:从“形”到“频”的奇妙转变

傅里叶光学最强大的工具,就是傅里叶变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魔法转换器”。

从“空间域”到“频率域”: 当我们将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物体表面的各个点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射或衍射光。这些信息,也就是光在空间中的分布,我们称之为“空间域”的信息。傅里叶变换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空间域”的信息,转化成“频率域”的信息。

那么,“频率域”又是什么呢? 在光学中,我们通常将“频率”理解为“空间频率”。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光波频率(颜色),而是指在空间中,光强(或相位)变化的速度和方向。
想象一下,你在看一个栅栏。栅栏的条纹越密集,它的空间频率就越高。如果栅栏很光滑,几乎没有变化,那它的空间频率就接近于零。
傅里叶变换做的,就是告诉我们,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光之图像”中,有多少是“高频”成分(快速变化的部分,比如物体的边缘、细节),有多少是“低频”成分(缓慢变化的部分,比如平滑的背景)。

“看”见变化的速度: 简单来说,傅里叶变换就像一个“空间频率分析仪”。它会告诉你,在你观察的那个光场里,哪些方向上的变化最快(高空间频率),哪些方向上的变化最慢(低空间频率)。

逆傅里叶变换:从“频”到“形”的重塑

更神奇的是,傅里叶变换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逆傅里叶变换。它能把“频率域”的信息,重新变回“空间域”的信息。

重建图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光场的所有“基本音符”(即不同空间频率的平面波),并且知道每个“音符”的“响度”(振幅)和“调性”(相位),我们就可以用逆傅里叶变换,将它们叠加起来,重新“演奏”出那个原始的“光之旋律”,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图像。

光学中的实际应用:眼睛的秘密,相机的原理

那么,傅里叶光学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呢?它的意义深远,几乎渗透到了光学的所有领域。

1. 透镜就是傅里叶变换器: 这是傅里叶光学最经典的例子。一个理想的透镜,当光线穿过它时,会自动进行一次傅里叶变换。
想象一下,你将一个物体放在透镜的前面。透镜的后焦面上,就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傅里叶变换。也就是说,后焦面上记录的不再是物体的真实图像,而是物体空间频率的分布。
后焦面上的“频率图像”: 在后焦面上,靠近中心的位置(零频率),对应着物体中变化缓慢、平滑的部分(低频成分)。而远离中心的位置(高频率),则对应着物体中变化快速、细节丰富的部分(高频成分)。
这就像我们用眼睛看东西: 我们的眼睛,特别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以及大脑的视觉皮层,都在以某种方式进行着类似的“频率分析”。我们能够识别出物体的边缘、纹理,这都与对高频成分的处理有关。

2. 图像的滤波与增强:
既然我们能将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性地“保留”或“去除”某些频率的成分。
去除低频: 如果我们把傅里叶变换后的图像中的低频部分(靠近中心的部分)去掉,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我们会得到什么?图像中的平滑区域会被模糊掉,只剩下那些边缘和细节。这就是高通滤波,常用于边缘检测。
去除高频: 反过来,如果我们去掉高频部分(远离中心的部分),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会被模糊,只留下平滑的背景。这就是低通滤波,常用于图像去噪。
人眼也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我们的眼睛,尤其是在弱光下,对高频细节的感知能力会下降。这也可以用傅里叶光学来解释。

3. 全息术的原理:
全息术能够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然后重现出逼真的三维图像。这背后也离不开傅里叶光学。
在记录全息图时,我们是将物体的光波与一束参考光波干涉。这种干涉图案,本质上记录了物体光波的相位和振幅信息。
而当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时,由于全息图的记录方式,它会衍射出与原始物体光波几乎完全相同的光波,从而重建物体的三维像。这个过程,也包含了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换的数学原理。

4. 光学衍射和干涉的解释:
当光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线会沿着非直线方向传播。
当两束或多束光叠加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傅里叶光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来描述这些现象。任何衍射或干涉图案,都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空间频率的平面波的叠加。

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想象你的大脑就是一台傅里叶分析仪

为了更好地理解,让我们再回到一些更形象的类比:

调色板: 想象一个画家,他有一盒颜料,每种颜色代表一种“频率”的“光”。他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颜料,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傅里叶光学做的,就是分析出一幅画,究竟是由哪些“颜色”(频率)以何种比例(振幅)混合而成的。
乐器发声: 一把小提琴,可以拉出高亢的音,也可以拉出低沉的音。这些不同的音,就是不同频率的声波。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分析出它发出的声音中,包含了哪些频率的声波,以及它们的相对强弱。这与傅里叶光学分析光波是类似的。

为什么傅里叶光学如此重要?

因为傅里叶光学将我们从“如何产生图像”的问题,引向了“图像的本质是什么”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复杂的图像,可以被拆解成最基本的“频率”构成。这使得我们能够:

深刻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揭示了衍射、干涉等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
实现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 让我们能够对图像进行各种操作,如去噪、锐化、边缘检测等。
设计更先进的光学系统: 无论是显微镜、望远镜,还是激光系统,都离不开傅里叶光学原理的指导。
连接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 傅里叶光学是连接物理光学和信息论、信号处理的重要桥梁。

最后,请记住:

傅里叶光学并非只是深奥的数学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世界运行方式的一种独特视角。它帮助我们看到,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简洁而强大的规律。下次当你看到一张照片,或者感受一道光线时,不妨想想,在那背后,是否有一套精密的“频率分析”正在悄然进行着。这,就是傅里叶光学带给我们的,对视觉和光之本质的全新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将这本书找来读了一下,也快读晕了。

这本书写得非常数学,但是联系实际有些太少了——比较缺乏物理图像。可能适合数学基础好的人阅读。光在经过一些光学仪器后——比如透镜、光栅,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傅立叶变换。将空间域转化到了k空间,或者将频域转换到了空间域。之后就可以对光的频率或者图像做一些modification,从而实现调控。这在非线性光性领域非常常见。比如4F system经常被用来压缩光的频域,以及pulse shaper被广泛用于二维光谱学。

下面我就以一些非常实际的例子,来展示一下傅立叶光学的一些实际应用。

1、测眼力,找不同

比如下面这幅图(为何方便处理换成了黑白),请在其中找到不同的那个。这幅图可能看起来容易,但是如果是在成千上万个里面找一个不同的话,就要难得多了。我们可以注意到该图还是比较有周期性的,这时候让我们尝试一下傅里叶变换。

经过傅里叶变化后得到了如下的二维图像,可以看到有很多亮点。这是因为周期性所导致的。(注:该图是进行了求对数后所得到的,因为强度差别太大了。)

如果我将所有这些亮点去掉,而只留下比较暗的,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就会得到下图。可以看到,它告诉了我哪个位置是与其他位置不同的——它不满足周期性。这样我们就利用傅立叶变换找到了这只不同的猫咪。

然后我只将比较亮的点留下,比较暗的全部抹掉,随后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了下面的图。可以看到此时每只猫都长得一样,不过此时比较模糊,因为丢掉了太多的信息。

2、傅立叶变换在光谱学中的应用

比如我自己是做和频振动光谱的,并且搭建了世界上第一台Fully Collinear Heterodyne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Microscopy (全共线式外差法和频振动光谱显微镜)。[1]

简单背景是这样的:

光学信号其实同时包括有强度和相位的。但是探测器都只能探测强度,从而丢失了相位的信息。如果想获得相位信息的话,可以将另一束频率相同的光同时打入检测器,并且与待测光保持一定的时间差。

这样这两束光就会在探测器上发生干涉,从而形成类似下属的信号:

很明显该信号可以看作是有一个比较宽的峰,然后在这个宽峰上有好多干涉条纹。那么如何分开它们呢?此时可以做一个傅里叶变换将其从频域转化到时域上,然后用一个filter来只选取部分内容。

然后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回到频域,这样就将它们分开啦!

3、傅里叶变化在芯片制造中的应用(光刻,Lithography)

在芯片制造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光刻了(Lithography)。简单来说,光刻就是将掩膜上的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所以就是一束光(比如ArF激光 193 nm)照射在掩膜(Mask)上,然后部分区域被挡住,部分区域通过。然后通过区域的光被透镜所会聚照射在光刻胶上,而被曝光区域的性质会与未被曝光的不同(取决于具体的光刻胶,193 nm的应该是Chemically Amplified Resist,需要post-exposure bake)。

可能你觉得我们就能一定得到掩膜上一模一样的图案,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因为掩膜上的图案过小,会发生衍射,这样就相当于做了一次傅里叶变换。之后不同级数的信号从不同的方向传播,而我们又没法用透镜收集所有的光,所以就会有一些高频信号丢失。那么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让我来做一个模拟:

我先构建了这样的初始图像(总共500*500)


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得到(这里我将零级移到中心了,并且也经过了对数处理)

如果我只取中心±5像素来做逆傅里叶变换,会得到:


可以看到有一点感觉但是很不接近。当我取了中间的±10像素时,此时更加像一些了,但是依然有些差距。

当取到±50像素时,此时已经很像了,但是依然有一些细节不同。

当取到±150像素时,更加接近了。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要取太多的级数的话,会导致可光刻的尺度变大,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可以光刻出更小的图案。所以往往会从某个角度去照射,这样可以改善可以光刻的最小尺度(分辨率)。

关于Lithography部分,可以参考

4、傅里叶变换在Pulse Shaper中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往往需要对光的波长进行调控。先通过一个光栅(grating)将光分散开——此时也是傅立叶变换。然后选择1级数的(因为0级所有的光都没有分开,而1级的则不同波长的角度不同),经过透镜后在fourier plane进行调控——可以将一些特定的光挡住,之后再经过透镜和光栅得到调控后的光。此时光栅-透镜-Fourier Plane-透镜-光栅,两两之间的距离都是透镜焦距F,所以该方法也被叫做4F system,在我的论文中也是多次被使用。[1][2][3][4]

给各位推荐一本二维红外光谱领域的权威书,其中作者之一是祖师爷。影印版有点贵,建议让学校图书馆去买……

参考

  1. ^ a b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photonics.7b00411
  2. ^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pcb.9b04928
  3. ^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38/23385.short
  4. ^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physchem-090519-05051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窥探光之本质:傅里叶光学如何解锁视觉的奥秘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被眼睛捕捉,又如何在脑海中形成的?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使”,又是如何将物体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妙的数学语言,而傅里叶光学,正是解读这门语言的关键。初识傅里叶光学,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傅里叶变换,争取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了,而且得说得像是个老朋友拉家常一样,没有半点机器的生硬感。想象一下,你正在听一首音乐。这首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段时间内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就是一个“时域”信号。你耳朵里听到的,是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的效果。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首音乐,实际上是由无数个.............
  • 回答
    “函数卷积的傅里叶变换等于傅里叶变换的乘积”,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但它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物理学等众多领域都至关重要的规律。简单来说,它描述了在两个函数进行“卷积”操作后,它的频谱(也就是傅里叶变换的结果)与分别对这两个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相乘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为了更好.............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