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联储预期到2023年年底前将加息两次?

回答
美联储在2023年底前可能加息两次的预期,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考量,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的金融市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要理解这个预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联储的决策逻辑,以及可能驱动他们做出这一选择的经济信号。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其核心职责是维护物价稳定和促进充分就业。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通货膨胀是目前美联储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美国经历了显著的通胀压力,这部分是由于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强劲的消费者需求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为了抑制过高的通胀,美联储此前已经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措施。

那么,为什么在已经加息了多次之后,美联储仍然可能在2023年底前再次加息两次呢?这通常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当前的紧缩政策力度还不足以将通胀完全压制到其2%的目标水平,或者说,经济数据让他们看到了通胀可能具有粘性的迹象。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美联储的预期:

1. 持续的通胀压力:
尽管通胀率可能已经从峰值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胀(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仍然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核心通胀表现出“粘性”,即服务业通胀、工资增长等未能如预期般降温,那么美联储可能会认为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来“冷却”经济,从而打破这种粘性。他们会密切关注各项通胀指标,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

2. 劳动力市场的韧性:
一个强劲的劳动力市场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工资增长,而这又可能进一步推升服务业通胀。如果失业率继续保持在低位,招聘活动依然活跃,且工资增长速度未能显著放缓,美联储可能会将其解读为经济过热的信号,需要通过加息来“软着陆”而非“硬着陆”,但同时也要防止经济过热导致通胀卷土重来。他们会仔细审视就业报告,包括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失业率、职位空缺以及工资增长率等数据。

3. 经济增长的韧性:
如果美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超出预期的增长韧性,即使在高利率环境下,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依然保持一定活力,这也可能促使美联储考虑进一步加息。他们需要评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以判断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否足够限制总需求,使其与经济的供给能力相匹配,从而避免通胀压力。

4. 未来通胀预期的锚定:
央行非常重视公众和市场的通胀预期。如果市场普遍认为通胀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那么这可能会转化为实际的工资和价格设定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美联储通过加息以及明确的“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旨在将通胀预期牢牢锚定在2%的目标附近。如果他们认为通胀预期出现“脱锚”的风险,那么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就会增加。

5.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
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传导到实体经济。美联储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过去加息措施的累积效应,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才会完全显现。如果他们认为之前的加息效果尚未充分显现,但通胀数据显示仍有压力,那么在等待和观察的同时,也可能为未来的进一步行动预留空间。

那么,这种预期会对市场和个人产生什么影响呢?

金融市场: 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反应会非常敏感。
债券市场: 预期加息通常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尤其是短期国债。长期的债券收益率也可能因为对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而出现波动。
股票市场: 加息会增加企业的借贷成本,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并降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因此对股市可能构成压力。对利率敏感的板块(如科技股、成长股)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
汇率: 美联储加息通常会推高美元汇率,因为更高的利率吸引了国际资本流入美国。这会对其他国家的货币造成贬值压力,并可能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
个人层面:
借贷成本上升: 房贷利率、车贷利率、信用卡利率以及其他个人贷款的利率都可能随之上升,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还款负担。
储蓄回报: 对于储蓄者来说,更高的利率意味着存款和一些固定收益投资的回报可能有所提高。
消费和投资决策: 借贷成本的增加可能抑制消费者的耐用品购买(如住房、汽车),并促使一些人推迟投资计划。

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预期”是基于当前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未来的经济走向是动态的,可能出现各种超预期的变化。如果通胀出现更快的降温迹象,或者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美联储也可能调整其加息路径,甚至暂停加息或考虑降息。因此,市场和分析师会持续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每一次会议、发布的经济数据以及官员的发言,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总而言之,美联储预期到2023年底前加息两次,反映了他们对通胀的担忧和对经济韧性的判断,目的是在维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度的损害。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衡过程,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仍将充满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鲍威尔的原话说的很清楚:暂时无法加息,但是通胀确实很高,通胀是由于供给瓶颈造成的,随着就业的恢复,通胀可能会更高

翻译一下:目前的通胀无法使用货币政策来调节,需要其他手段。

联储给的通胀指标还是2%,现在近5%的通胀,明显大大超过了。

压通胀是美联储的法定职责。

能不能在不升息的前提下压低通胀?

不是没有,比如说取消关税,取消关税会打通供给瓶颈。

取消关税需要和中国进行谈判。

关税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又牵扯到如何让媒体不断的渲染+美国人对于通胀的忍受程度。

类似于法国镇压殖民地起义的时候,戴高乐给的选项:要么让殖民地独立,要么参军。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我来总结一下昨晚美联储的信息。

一、不变的。

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购债幅度保持不变,这两个几乎是肯定不会变的,目前远不是加息的时候,如果现在加息那就是这帮人傻掉了。另外根据美联储历史的操作,Taper(缩量宽松)会首先给出计划,再进行实际操作,目前连Taper的计划都没给,何来减少购债幅度?

二、出现变化的。

1、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上调至0.15%,之前为0.10%。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上调至0.05%,之前为0.00%。

超额准备金利率,是指银行存储在中央的,超出法定准备金数量的资金,所获取的利率,提高这一利率,可以吸引银行将多余的流动性存入央行,在美国就是美联储,以减少市场上泛滥的流动性。

逆回购利率提升是同样的目的。

2、 经济预测中的变动

经济预测中变动比较大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加息的路径,一个是通胀的预期。

PCE从3月份的2.4%大幅提升到6月份的3.4%,而核心PCE也从3月份的2.2%大幅提升到6月份的3%

以下是3月份通胀预期

以下是6月份通胀预期

另外就是加息路径,预测22年开始加息的人数从4位增加到了7位,预测23年加息的从7位增加到了13位,中位预期,23年底将加息两次。

3月份利率预测点阵图

6月份利率预测点阵图

受该经济预测影响,市场大幅走低,十债收益率最高升至1.592%,纳斯达克快速跳水至-1.2%,美元指数飙升0.96%,大宗商品全线下跌。

不过随后鲍威尔出面安抚大家:通胀是暂时的,目前的就业水平仍然比较低,点阵图的预测是不靠谱的,所以关于加息的讨论并没有实际意义。

随后美股开始大幅上攻,一度翻红,随后收跌至-0.24%。

总体而言,市场表现基本符合昨天文章的预测,目前市场应该关注的核心点是Taper,加息那是后面的事了,而由于市场对温和政策的预期打的太满,在看到经济预测略有波动时,资本市场就开始大幅回调,但是恢复正常。

最后,再次强调,目前市场应该关注的点是Taper的安排,而影响Taper的因素就是鲍威尔提到的新增就业,以及疫苗的注射进度,这是我之前重复提醒大家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