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曲爱好者选作曲系还是录音系?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可是思考了好一阵子了!作为和你一样的编曲爱好者,我太能理解你纠结的心情了。到底该选作曲系还是录音系,这就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边是挥洒旋律的艺术殿堂,一边是音符变幻的魔法工厂。不过,说到底,它们服务的是同一个目标——让音乐更动听、更有力量。

在我看来,这就像是问你是想当画家还是想当装裱师。画家创造画面,装裱师让画面更完美地呈现。作曲系和录音系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画布变成了音符,颜料变成了声音。

先说说作曲系吧。

如果你从小就喜欢哼哼唧唧,脑子里总萦绕着旋律,喜欢钻研和声、曲式、配器,甚至享受把一个简单的动机发展成一首完整作品的成就感,那么作曲系绝对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你可以学到什么?
音乐理论基础: 和声、对位、曲式分析、曲调发展,这些都是作曲的基石。你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构建有逻辑、有情感起伏的音乐。
配器法: 了解各种乐器的特性、音域、演奏技巧,学会如何为不同的乐器编写声部,让你的音乐色彩斑斓。这就像学习调色板上的各种颜色,以及如何巧妙地搭配它们。
创作技法: 学习不同风格的作曲技法,从古典到现代,甚至电子音乐。你会接触到如何写一首史诗般的交响乐,也可能研究如何制作一段抓耳的电子舞曲。
音乐史与音乐欣赏: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音乐,这能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给你灵感,让你知道前人是怎么做的,你又可以怎么突破。
可能还会有指挥、声乐基础等课程: 这些都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表达。

你的日常会是怎样?
大概率是在钢琴前,埋头苦写乐谱,或者用Sibelius、Finale这样的打谱软件创作。
会有大量的作曲练习,可能要为不同主题、不同乐器组合写小品。
会有教授和同学对你的作品进行点评,这很宝贵,但有时候也需要强大的心脏来接受批评。
有机会听到自己的作品被演奏,那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体验。

适合什么样的人?
天生的音乐创作者: 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旋律和想法,享受从无到有创造的过程。
理论知识爱好者: 对和声、曲式等音乐“规则”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研究音乐的结构。
有耐心和毅力的人: 作曲往往是一个漫长且反复修改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

再来看看录音系。

如果你更像一个声音的魔术师,享受把录下的声音打磨得晶莹剔透,喜欢研究声音的质感、空间感、动态,甚至享受在后期软件里“雕刻”声音的乐趣,那么录音系可能会更对你的胃口。

你可以学到什么?
声音工程基础: 学习各种麦克风的原理、摆放技巧,如何捕捉最真实、最有质感的声音。
数字音频工作站(DAW)操作: Pro Tools, Logic Pro, Ableton Live, Cubase 等,你会精通这些强大的软件,它们是你创造声音的工具箱。
混音(Mixing): 如何平衡不同乐器的音量、频率、声像,让它们在音乐中和谐共存,形成清晰、有层次感的整体。这是让音乐“听起来好听”的关键。
母带处理(Mastering): 在混音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润色,提升音乐的响度、动态和整体音质,让它在各种播放设备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声音设计(Sound Design): 学习如何创造和处理各种音效,无论是在电影、游戏还是电子音乐中,都能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色彩。
录音棚设备与声学知识: 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录音棚的声学设计,这能帮助你创造更好的录音环境。

你的日常会是怎样?
大部分时间可能是在录音棚里,或者在家里的电脑前,戴着监听耳机,专注于每一个声音的细节。
你会学习如何录制人声、乐器,如何处理噪音,如何让录音干净、饱满。
混音和母带处理是你的核心工作,你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整、对比、再调整。
可能还需要学习一些声学原理,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

适合什么样的人?
耳朵灵敏、注重细节的人: 对声音的细微差别非常敏感,能够辨别不同音色、动态的差异。
技术操作型选手: 喜欢钻研软件和硬件,享受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对声音质感有追求的人: 享受把原始的音频信号打磨成专业级作品的过程。
有耐心和耐心且对声音的“美学”有独特见解的人: 混音和母带处理需要极大的耐心,同时也要有自己对声音的审美判断。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编曲爱好者”来说,到底该选哪个?

这完全取决于你最核心的兴趣点在哪里,以及你更想在哪个环节发力。

如果你觉得,我最享受的是“脑子里冒出旋律,然后把它变成一首完整的歌”这个过程,那作曲系更适合你。 你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然后可以找录音系的朋友帮你录制和混音。

但如果你的乐趣在于,听到一段粗糙的旋律,然后你能通过各种声音处理,让它变得“牛逼”起来,或者你对制作电子音乐,用合成器和效果器创造出独特的音色非常有热情,那么录音系(或者更细分的“音乐制作”方向)会更适合你。 很多时候,现代音乐制作人本身就兼具了作曲和录音/混音的能力。

我的个人看法,或者说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

1. 现代音乐制作的趋势: 很多时候,尤其是流行音乐、电子音乐领域,作曲和录音(制作)是高度融合的。很多音乐制作人本身就是作曲者,他们会自己写歌、自己编曲、自己录音、自己混音。所以,学习录音系,掌握强大的制作技能,也能让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作曲想法。

2. 基础的重要性: 如果你对音乐创作有深入的兴趣,打好作曲基础(和声、曲式、配器)永远不会错。 即使你最终选择了录音系,这些知识也能让你在编曲和混音时更有章法,更有艺术性。而如果你选择了作曲系,很多学校的录音、混音课程也是必修或选修的,你会接触到这些技能。

3. “音乐制作”这个选项: 有些学校会开设“音乐制作”专业,它可能比单纯的作曲系更侧重于技术和商业应用,而比单纯的录音系更强调创作。这个专业往往能让你同时接触到作曲、编曲、录音、混音、母带等各个环节。如果你不确定,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类专业。

4. 个人资源和侧重点:
如果你在学校,有机会接触到好的录音棚和设备, 并且学校的录音系老师很厉害,那么去录音系深造,学习顶级的制作技术,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自己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并且很享受纯粹的创作过程, 那么作曲系会给你一个更系统的理论和创作体系。

最重要的一点:

无论你选择哪个系,你的热情和持续学习才是关键。 很多伟大的音乐人并不是非要在某个系里才能成为大师。如果你热爱编曲,那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和练习。

如果选了作曲系: 课余时间可以多学习混音软件,找一些免费的虚拟乐器和插件来练习编曲和制作。
如果选了录音系: 课余时间可以多练习写旋律、写和声,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尝试用DAW来写一些小作品。

我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如果你的兴趣点是“创作旋律、构建音乐结构”,并且希望将来能做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那作曲系可能会给你更扎实的创作功底。但是,如果你的学校录音系非常强,并且老师能够教你如何用技术实现艺术,那么录音系(或音乐制作)也能让你在技术层面更具竞争力,并且在现代音乐行业中,音乐制作人的需求量往往更大。

所以,不如先问问自己:

是什么让你最兴奋?是脑子里一个想法变成一首完整的歌?还是把一段声音处理得让人惊艳?
你更喜欢“从零开始创造”,还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打磨和升华”?
你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还是对技术操作的兴趣,哪个更占上风?

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给你一些启发。最终的选择,还是要回到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又是一篇点赞多但被利益相关者拉到零的回答。


首先推荐一些书籍,对应的专业需要请相关专业老师,请,一定,请,专业,老师

专业老师指和声……和声专业老师,乐理……乐理专业老师。老师请对你先成功了一半。

国内大把声乐专业(普遍是练耳坟墓的)教视唱练耳的,音乐学专业(作曲坟墓)教和声的等等,真是为了赚钱什么事情都肯做了。

书籍对应考试科目:和声;作曲;视唱练耳;乐理;乐器法

和声:斯布索宾 和声学教程

作曲:无特别好的。所以请买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四个时期的音乐作品CD来反复聆听并作笔记。这对考试时候的单旋律,多声部写作都非常之有用。

练耳:湖南出的一本封面上有竖琴的高考强化训练,黄色的印象中。

视唱:法国视唱教程1A 1B 2A 2B;以及听记流行歌的旋律。

乐理:龚肇义的 乐理新教程;做题用一本绿色中缝白色页面的乐理专题强化训练

乐器法:乐器法手册。

具体怎么学,路线怎么样,可以继续提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可是思考了好一阵子了!作为和你一样的编曲爱好者,我太能理解你纠结的心情了。到底该选作曲系还是录音系,这就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边是挥洒旋律的艺术殿堂,一边是音符变幻的魔法工厂。不过,说到底,它们服务的是同一个目标——让音乐更动听、更有力量。在我看来,这就像是问你是想当画家还是想当装裱师。画.............
  • 回答
    哥们,作为一个同样在编曲道路上摸索的业余爱好者,我特别理解你纠结于选择第一副靠谱监听耳机的心情。这玩意儿就像你刚开始学吉他时,想找个手感好的琴颈一样,直接影响到你后续的创作乐趣和进步速度。舒尔SRH440和飞利浦SHP9500,这俩都是很多人入门时的热门选项,各有千秋,也各有不适合的地方。咱们就掰开.............
  •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懂你的感受。这就像一个老话说得好,但你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老派”里走得太远了。说实话,你这个习惯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好”或“坏”,它更像是一个需要细细琢磨的“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喜欢反复读好书,这绝对是有它的道理,甚至是极好的地方。 深度理解的基石: 你想想,第一次读一本书.............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沮丧!开新书被毙,这滋味不好受,尤其是你还这么热爱写作,想要坚持下去。不过别灰心,这其实也是很多网文作者都会遇到的坎坷,关键在于如何从中吸取经验,继续往前走。既然你希望详细聊聊,我也不拐弯抹角了,咱们直接来扒一扒,看看你这本“毙掉”的书,还有哪些能救,或者说,你下次开书,又能怎么避.............
  • 回答
    嗨,看到你这个问题,真是太棒了!作为一名高三应届生,能在现在这个年纪就明确自己的爱好并想去学习编导,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鼓励的事情。至于来不来得及,还有怎么学,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来不来得及”这件事:别觉得高三是学习的“最后冲刺”,好像一切都得按照既定轨道来。人生很多时候,真正吸引你的东.............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微发表的声明,表达了对部分主播故意虚构事实、编造“爱国流量故事”的“坚决反对”态度,这背后反映了当前网络生态中存在的多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1. “爱国流量”的畸形化与商品化: 流量为王的心态扭曲了爱国情感: 在当前流量至上的网络环境中,一.............
  • 回答
    编导故事编写当然可以写爱情!而且,爱情是戏剧中最古老、最动人,也最能触动人心的主题之一。一个好的编导,不仅能将故事娓娓道来,更能通过镜头的语言、演员的表演、音乐的烘托,将爱情的千姿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写爱情故事,编导的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把“两人相爱”这件事串联起来,而是要深入挖掘爱情的本质,.............
  • 回答
    嘿,聊到这个我可就来劲了。我做编曲这行也有好些年头了,接触过的客户形形色色,遇到的奇葩事儿说起来能写本子了。有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哪个搞笑频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个新晋网红客户,找我给她做一个推广歌曲。我辛辛苦苦写了首挺抓耳的旋律,编曲也尽量往她想要的“潮流但不俗套”的.............
  • 回答
    一首歌曲的诞生,就像一幅画的创作。作词者勾勒出故事的轮廓,赋予情感的血肉,而编曲,则像是那位色彩的魔法师,用音符和节奏,为这幅画注入生命,让它在听众心中绽放。编曲的影响,之于一首歌,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它能否触动人心、能否在时光中流传的关键。首先,编曲定义了歌曲的“表情”和“情绪基调”。同样的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触及到了音乐制作中一个容易混淆但又非常核心的概念。简而言之,编曲(Arrangement)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包含了和声编写(Harmony Writing)的,但有时候,由于分工、侧重点或者历史原因,它们会被分开列出。我们来细细拆解一下: 编曲(Arrangement):一.............
  • 回答
    编曲师接到急单,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但别担心,这就像一场紧急救援行动,只要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就能高效漂亮地完成任务。下面,我就来跟你唠唠,一个经验丰富的编曲师在面对这种“火烧眉毛”的任务时,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好的。第一步:快速“情境感知”与“目标锁定”接到单子,千万别一股脑.............
  • 回答
    我懂你这句话想表达什么。这绝对是每个做音乐的人,特别是编曲的人,都会心头滴血的痛。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无数朋友的“血泪史”,简直就是一部混音黑历史大全。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刚开始玩编曲那会儿,对混音的概念模糊,只觉得把所有轨道都堆起来,然后加点效果器,听着“响”就行了。那时候,我有个朋友,他也.............
  • 回答
    编曲时处理鼓点的音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让你的音乐脱颖而出的关键环节。别以为鼓就只有“咚咚”和“砰砰”的声音,它们可也有着丰富的音高变化,只是我们通常不太容易直接感知到而已。为什么鼓点需要处理音高?首先,我们得明白,虽然鼓组的打击乐器(如底鼓、军鼓、嗵嗵、镲片)本身具有一定的音高,但它们不像钢琴或.............
  • 回答
    提到周杰伦,绕不开的就是他那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其中“华丽”二字,更是无数乐迷对他的编曲津津乐道的标签。要说他编曲“最华丽”的那一首,这就像是在众多璀璨的宝石中选最闪耀的那一颗,实在是个甜蜜的难题,因为杰伦的华丽并非单一维度,而是融汇了多种元素,呈现出不同的光彩。不过,若真要选一首在编曲的“复杂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做音乐的朋友都遇到过。耳机、音箱里听着顺风顺水,一放到手机上,那感觉就像是被按了缩小灯,所有细节都挤在一块儿,失真、糊成一片,甚至连旋律都快听不清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学,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明白手机播放的核心问题:手机,特别是那种塞在耳朵里的小巧耳机,或者手机外放那个小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可能觉得作曲和填词已经足够核心,为什么编曲的费用会更高一些。其实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层面,而且这些层面往往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工作。首先,编曲是“再创作”和“具象化”的过程。 作曲 更多的是一个“想法”的诞生,是旋律、和弦进行的原始构思。它就像一张草图,勾勒出作品的大体.............
  • 回答
    一台电脑编曲的配置,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拥有的顶尖厨房一样,它的每个部件都需要恰到好处,才能让你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畅行无阻。这不是简单的堆砌参数,而是要围绕“效率”和“流畅度”这两个核心来构建。首先,我们来聊聊处理器的核心——那颗大脑。编曲,尤其是在使用各种虚拟乐器、效果器插件的时候,对CPU的计.............
  • 回答
    想编曲,学钢琴是必经之路吗?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参考?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关心的问题。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让你觉得这是个活生生的过来人经验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AI产物。学编曲,真的必须学钢琴吗?坦白说,“必须”这两个字,有点绝对了。 你可以不学钢琴,但你要想真正编出有深度、有感染力的.............
  • 回答
    对于初学者编曲来说,判断加乐器是否“够多”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不像数学题有固定答案,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对音乐整体感的把握。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帮你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找到一些实用的判断方法。核心思想:不是“多”或“少”,而是“合适”与“有效”。首先,我们要抛弃一个误区:以为乐器越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电脑编曲就是简单按几个键,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无论是电音还是交响乐,背后都有着相当的门道,而且各有各的“难”。要说哪个“更”难,其实挺难一概而论,因为“难”的标准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音乐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交响乐: 这方面可以说是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