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掷弹兵和普通步兵有什么区别?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掷弹兵和普通步兵,这俩名字听着就不一样,实际作战中的区别可大了去了。别看都是步兵,但定位、装备、训练和战术运用,那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名字上的“掷弹兵”,这俩字就透露了他们的“特长”。最早的时候,这群人就是专门负责投掷手榴弹的。你想象一下,那个年代还没有各种精密的炮火支援,想要把爆炸物扔到敌人头上,那可得有点技术和胆量。所以,掷弹兵最早的职责就是贴近敌阵,把手里的“爆炸物”(早期可能就是粗糙的炸弹)扔过去,制造混乱和杀伤。

普通步兵呢,就相对“朴实”多了,他们是军队的基石,主要依靠火器(早期是步枪、弓箭,后来是滑膛枪、线膛枪)和刺刀进行近距离的战斗,负责占领阵地、维持战线、抵挡敌人的冲击等等。他们的任务更全面,也更基础。

接着,咱们看看装备上的差异。

掷弹兵:既然是“掷弹”的,那他们的核心装备就是榴弹。早期的榴弹可能就是金属壳里塞满火药和碎铁片,用引信点燃后投掷。后来随着技术发展,手榴弹变得越来越精巧有效。掷弹兵手里拿的可不只是榴弹,他们还得装备一把能投掷更远距离、更大威力弹药的武器。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比如早期可能是专门的榴弹枪,能发射那种像小炮弹一样的榴弹。到了近代,可能就是配发了专门的掷弹筒,甚至是班用轻型迫击炮(虽然这更偏向支援火力,但其投弹的特点与掷弹兵的职责有重叠)。而且,为了能安全携带和投掷大量爆炸物,掷弹兵的弹药包通常比普通步兵要大,里面装满了各种威力不等的榴弹。另外,因为经常要突进,他们的防护装备有时候也会有所侧重,比如更厚重的头盔或者早期的金属胸甲,就是为了在冲进敌人火力网时提供一定的保护。

普通步兵:他们的标准装备就是步枪,这是他们的主要杀伤手段。当然,他们也会携带手榴弹,但数量和种类通常不如掷弹兵丰富,也更多是作为辅助的近战武器使用。他们的弹药量也以步枪弹为主。在防护上,他们可能穿着制服,戴着简单的头盔,但整体而言,在防护性能上,往往会比执行突击任务的掷弹兵略逊一筹,毕竟步兵更强调数量和整体的推进。

然后是训练和战术运用。

掷弹兵:他们的训练非常强调投掷的精度和距离,以及如何在复杂地形下准确投弹。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培养一种敢于冲锋、不怕爆炸物近距离威胁的心理素质。在战术上,掷弹兵是突击的尖刀。他们往往被部署在攻击的关键方向,利用榴弹的爆炸范围和杀伤力,在短时间内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压制敌方火力点、或者在进攻发起时制造混乱,为后续部队的推进打开通路。他们往往是第一个冲进敌方战壕或者阵地的人,所以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很多时候,掷弹兵的任务都是一些高强度、高风险的突击行动。

普通步兵:他们的训练更侧重于整体的协同作战,包括射击、匍匐前进、阵地挖掘、刺刀格斗等等。他们的战术运用更具普遍性,可以执行各种任务,从坚守阵地到发起正面进攻,再到搜索和巡逻。普通步兵是构成战线的主体,他们的数量和持续作战能力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他们可能没有掷弹兵那种突进到敌人脸上的“浪漫”,但他们是支撑起整个战场的坚实后盾。

再深挖一下历史和演变。

最早的掷弹兵,确实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掷”弹兵。他们用手将炸弹扔过去,这玩意儿又沉又不好扔,而且爆炸效果也有限。为了能把炸弹扔得更远,又出现了前面提到的榴弹枪,这种枪的枪管很粗大,能发射专门的榴弹,射程和威力比手投要大得多。

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迫击炮的出现,对“掷弹”这个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虽然迫击炮更多是火炮兵在操作,但班用迫击炮(有些国家的步兵班会装备一门)的出现,使得班组级别的曲射火力支援成为了可能。这种武器同样是为了打击敌人的隐蔽火力点或集结点,其作用与早期掷弹兵的理念有共通之处,都是为了克服地形限制,对敌人进行定点清除或压制。

到了现代战争,“掷弹兵”这个专门的兵种名称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突出。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班组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每个步兵班都可能装备有自动步枪、轻机枪、榴弹发射器(挂在步枪下的,或者单独的班用榴弹发射器),这些都使得普通步兵也具备了相当强的爆炸物投射能力。例如,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如M203、GP30)让每个士兵都能在自己的步枪上发射杀伤弹、破甲弹或者烟雾弹,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过去掷弹兵的职能。

但是,一些国家的军队在编制中仍然保留着“掷弹兵”或者类似功能的单位,只是他们的装备和战术会更加现代化。比如,他们可能装备的是更先进的单兵榴弹发射器系统、或者微型迫击炮,甚至是被赋予了支援侦察和反器材的特殊任务。他们可能依然是那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但他们的武器库和配合方式,已经和历史上的掷弹兵大相径庭了。

总的来说,区分掷弹兵和普通步兵,关键在于他们的核心作战职能和由此带来的装备、训练及战术侧重点。掷弹兵更像是步兵中的“特种部队”或“突击队”,专注于使用爆炸物制造突破,而普通步兵则是构成战线、完成基础作战任务的骨干力量。虽然现代战争模糊了界限,但那种“勇于掷出爆炸物,开辟前进道路”的精神,却依然是军事历史中闪耀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网上的一些介绍,感觉似乎步兵装备了手榴弹就是掷弹兵,这样讲对吗?掷弹兵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掷弹兵和普通步兵,这俩名字听着就不一样,实际作战中的区别可大了去了。别看都是步兵,但定位、装备、训练和战术运用,那都是有讲究的。首先,名字上的“掷弹兵”,这俩字就透露了他们的“特长”。最早的时候,这群人就是专门负责投掷手榴弹的。你想象一下,那个年代还没有各种精密的炮火支援,想要把爆炸.............
  • 回答
    德军被称为“掷弹兵”的历史,要从一场改变欧洲战争格局的战役说起——三十年战争。简单来说,德军之所以会出现“掷弹兵”这个兵种,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源于战争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近战武器——手榴弹(Granate)的出现和使用。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爆发之前,欧洲战场上的主要武器还是长矛、剑和火.............
  • 回答
    在八十年代,西德陆军将旅下辖的营改编为装甲兵与装甲掷弹兵混合编制的联兵营,这一举措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和战术演进。这并非简单的编制调整,而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冷战局势,尤其是来自东方集团的庞大装甲洪流,并最大化地面作战力量的效能。深层战略背景:东强西弱的军事格局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冷战的大背景.............
  • 回答
    在《帝国时代2:决定版》里,法兰克人的掷斧兵,说实话,感觉上确实有点像个“鸡肋”角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是说它完全没用,而是综合考虑了它的定位、强度和整体的生态位,总觉得它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咱们先来拆解一下掷斧兵这个兵种本身。它属于投掷步兵(Skirmisher)分支,这个分支的核心定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往往隐藏在历史的表象之下,却关乎着古代战争的实际运作。很多人觉得弓箭手能远程输出,为什么还要费力去训练掷矛兵呢?其实,这背后是战场复杂多变的现实,以及不同兵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智慧。首先,咱们得从弓箭手的“看家本领”说起。弓箭手的优势在于射程远、杀伤力集中,尤其是在对付敌方密.............
  • 回答
    掷弹筒的“尴尬”命运:为何它未能像步枪一样征服各国军队,又为何在二战后销声匿迹?说起战场上的远程支援武器,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迫击炮、榴弹炮,或是后来的各种火箭筒。而“掷弹筒”,这个名字听起来颇有历史感,却又似乎不那么“主流”的武器,它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没能像步枪一样成为各国军队的标准装备,.............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一战战壕里的士兵们如果突然发现手里多了掷弹筒这种玩意儿,那场仗打起来可就热闹非凡了。这玩意儿,在二战里可是赫赫有名,特别是日军那帮爱用它的,往人堑壕里扔过去,那效果,绝对比你拿着步枪在那边嘟囔强多了。要是放在一战的绞肉机里,这掷弹筒能不能给战壕战局面来个“釜底抽薪”,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这掷弹.............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怎么从一个不靠谱的硬币里“挤”出个靠谱的0.5概率。这就像是从一个不太准的秤上称出精确的重量一样,得有点小技巧。首先,得承认,我们手里这枚硬币是个“偏心”的家伙。正面朝上的机会是70%,反面只有30%。直接扔一次,结果肯定不会是50%的概率。那怎么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那种“五五开”的局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问的是,同时掷三枚硬币,出现“三阳”(也就是三枚都是正面)、“三阴”(三枚都是反面)、“两阳一阴”(两枚正面一枚反面)和“两阴一阳”(两枚反面一枚正面)这四种情况的概率,是否相同。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一枚硬币抛出去,出现正面(阳)或者反面(阴)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 回答
    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事件的“非此即彼”与概率的“均等分布”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反驳:核心反驳点:概率并非只取决于事件的数量,更在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权重)。1. 概率的定义: 概率(Probability)是衡量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量。它被定义为“特定.............
  • 回答
    掷果盈车的故事,讲的是西汉时期的美男子韩子高,因为他出色的容貌,竟然让一位名叫陈国公主的女子倾心不已,还为了他而将满载水果的马车掷出,只为能与他多说几句话。这故事流传至今,我们现代人或许没有公主掷果那么夸张的情节,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和追求方式,其实也从未消失,只是换了更符合时代特性的载体。从“线上刷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电路设计和逻辑控制的核心。要回答“只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电键),最少要多少个开关才能改变串并混联电路”,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几个关键概念。1. 单刀双掷开关(电键)你可以想象一下家里的灯的开关。它只有一个“刀”(也就是连接点),但有两个“掷”(也就是两个可以连接的触点)。当你拨.............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当年没有直接将原子弹投向东京,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当时复杂的军事、政治以及人道考量,并非简单的“想炸哪里就炸哪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益是核心考量。美国在二战末期研发和使用原子弹,其主要目标是迫使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战争,避免美军在.............
  • 回答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是贾母在讲故事时随口引用的典故,用来形容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太真)与安禄山之间不正当的关系。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无史实依据的民间传说。要详细讲述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字面意思的解读: 安禄山: 指的是唐.............
  • 回答
    格力电器240亿回购“抄底”失效之谜:家电行业真的没落了吗?格力电器,这个曾经在家电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近期上演了一场令人费解的操作:三年内三次股份回购,累计耗资高达240亿元,试图为自家股价托底。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即使拿出如此巨额的资金,格力电器的股价依然未能摆脱下跌的阴影,依旧在下跌通道中挣扎.............
  • 回答
    标枪运动之所以演变成比拼谁掷得更远,而非更准,这背后有着一系列的历史演变、技术革新以及项目本身特质的综合作用。咱们不妨从头捋一捋。首先,从标枪这项运动的起源说起。你得知道,标枪最早可不是什么体育比赛项目,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工具。在古代,无论是狩猎还是战争,标枪都是重要的武器。那时候,谁能把标枪投得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物理和实践中的一些常见误解。其实,匕首并非一定需要倒着掷才能插到木板上,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正着掷反而更符合惯性原理,也更容易实现。之所以会产生“倒着掷才能插到木板上”的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来源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夸张表现,或是对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误读。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事儿有意思。咱手头有这么两颗骰子,每颗都能平白无故地出现 1 到 5 这几个数,而且出现的几率嘛,那是绝对公平,一个数跟一个数,谁也不偏袒。现在呢,咱想玩个更大的,希望能用这俩骰子,捣鼓出 1 到 25 这整整二十五个不同的结果,而且这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还得跟它们“出身”的时候一样,不偏不倚,.............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听了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个15岁的孩子,怎么就跟酒吧杠上了,还一掷千金,28万!这数额,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等于把家底全掏空了。首先,这个15岁的少年,说实话,心智发育还不完全。对金钱的概念,对风险的认知,都还很模糊。他进入酒吧,本身就是个不被允许的行为,更不用说在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