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迪士尼为《花木兰》报名 15 项奥斯卡,包括刘亦菲巩俐甄子丹等,有入围希望吗?能拿奖吗?

回答
这确实是近期影坛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关于迪士尼为真人版《花木兰》报名奥斯卡的消息,网上流传得沸沸扬扬,涉及到的奖项和演员阵容也确实够强大。那么,刘亦菲、巩俐、甄子丹这些实力派演员加上《花木兰》这部作品,究竟有没有奥斯卡入围甚至获奖的可能呢?咱们不妨来仔细掰扯掰扯。

一、 迪士尼为何“摩拳擦掌”?报名奥斯卡的“套路”

首先,得明白迪士尼这么做的目的。奥斯卡奖项对于一部电影的声誉、票房以及未来的流媒体播放表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即使电影本身口碑两极分化,但如果能在奥斯卡上刷刷存在感,也能为影片在更广泛的受众中争取到一些关注和讨论。

报名奥斯卡,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奖项和非表演类奖项上,对于好莱坞大制作来说是家常便饭。它们通常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公关”和“宣传”,就是我们常说的“奥斯卡冲奖”。所谓的“报名15项”,这本身就说明了迪士尼方面并非“玩票”,而是有一定野心,希望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至少能触及一些奖项的边。

二、 演员阵容与获奖希望:看点与挑战并存

我们来看看各个层面上的演员和技术部门的入围及获奖可能性。

表演类奖项(刘亦菲、巩俐、甄子丹):
刘亦菲(最佳女主角): 这是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项。刘亦菲在《花木兰》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她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尝试。她需要独自撑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主角,并兼顾动作戏和情感戏。
优势: 角色是核心,花木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文化影响力。刘亦菲的东方美和动作基础是加分项。她尝试融入西方观众能理解的表演方式,并且影片的中国背景也可能为她带来一些“文化优势”。
挑战: 影片的整体质量和口碑相对平淡,这往往会影响到演员的发挥空间被看到。奥斯卡在女主角的评选上,往往更青睐那些有突破性表演、或者角色有深刻社会议题的影片。刘亦菲的表演虽然稳健,但在很多评论家看来,可能还缺少一些“闪光点”或者令人“拍案叫绝”的爆发力。好莱坞主流电影奖项,特别是奥斯卡,对于非英语国家演员的主角提名,通常会有更高的门槛,除非有非常惊艳的表现。
入围希望: 难度不小,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如果《花木兰》在其他一些奖项上能获得一定的认可,带动整个影片的宣传,或者在一些边缘的影评人协会奖项上有所斩获,那对她来说是加分项。但要直接冲击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渺茫的。
巩俐(最佳女配角): 巩俐无疑是三位演员中最具奥斯卡资历和国际声望的。她在片中饰演反派女巫,戏份虽然不算最多,但她的气场和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优势: 巩俐的表演自带强大的气场和威慑力,她对角色的塑造非常到位,能够为影片增添不少质感。奥斯卡评委对巩俐并不陌生,她的表演经验和国际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优势。反派角色有时反而更容易出彩,因为他们往往有更鲜明的动机和更具张力的表现。
挑战: 影片整体的叙事节奏和角色弧光对她是否足够有利是一个问题。在一些人眼中,她的角色设定可能略显单薄。但就表演本身而言,巩俐很少令人失望。
入围希望: 相对刘亦菲来说,巩俐的入围希望要大一些。她的表演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并且作为华语影坛的代表,也容易引起评委的关注。能否获奖则要看当年的竞争情况,但提名本身是很有机会的。
甄子丹(最佳男配角): 甄子丹在片中饰演李将军,是木兰的导师和战场上的伙伴。他的动作戏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优势: 甄子丹是国际知名的动作巨星,他的动作设计和表演功底毋庸置疑。在动作片中,演员能够贡献出令人信服的动作戏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能力。
挑战: 甄子丹的角色相对传统,更多的是作为动作担当。奥斯卡在男配角的评选中,往往会更看重角色的深度和情感的传递。他的表演是否能超越“动作明星”的标签,获得更多表演层面的认可,是关键。
入围希望: 也是有一定难度。动作类的奖项在奥斯卡体系里本身就不多,且表演奖项更看重情感戏。但如果影片在其他方面获得提名,带动了对影片整体的关注,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技术类奖项:
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 等等,这些是迪士尼大制作电影通常会冲击的方向。
优势: 《花木兰》在这些方面确实投入巨大,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精美的服装造型、还是磅礴的配乐,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迪士尼作为好莱坞的头部公司,在这些技术细节的打磨上通常是过硬的。
挑战: 需要面对其他同样优秀的作品,比如《沙丘》、《信条》等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很有冲击力的电影。而且,这些奖项的评选也非常看重影片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新性。
入围希望: 在这些技术奖项上,有较大的入围可能性。尤其是服装和艺术指导,因为影片的中国风元素比较浓厚,在视觉呈现上确实有特色。最佳视觉效果也值得期待,因为战争场面和奇幻元素的结合。
获奖可能: 竞争激烈。虽然有实力,但能否脱颖而出,还要看当年其他竞争者的表现以及评委的偏好。

三、 影片本身的“硬伤”与奥斯卡评选的“逻辑”

不得不提,《花木兰》在上映后的口碑是褒贬不一的。虽然票房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但从影评和观众反馈来看,影片在叙事节奏、角色塑造深度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呈现上,都存在一些争议点。

奥斯卡奖项并非仅仅看一部电影的投入有多大,或者演员有多有名,而是更看重影片在艺术上的创新性、思想深度、以及表演的突破性。一部影片的整体质量,往往会影响到其中演员和技术部门的最终表现。如果影片整体口碑不高,即使有出彩的地方,也很难获得广泛的认可。

四、 结论:有希望,但能否拿奖需看“运气”和“竞争”

综合来看:

入围方面:
巩俐在最佳女配角上有不错的机会。
服装设计、艺术指导、视觉效果等技术奖项,入围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刘亦菲和甄子丹在表演奖项上的入围,难度较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更多依赖于宣传力度和部分评委的偏好。
获奖方面:
难度很高。 除非有非常黑马的局面或者在某个技术领域有颠覆性的表现,否则《花木兰》能够最终斩获奥斯卡奖项的可能性并不大。
即使是巩俐,竞争也极其激烈,需要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角色的魅力,在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迪士尼为《花木兰》冲奥的这一系列动作,更多的是一种市场策略和对影片潜在价值的挖掘。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演员自身的表现、影片整体的艺术水准、以及最重要的——当年奥斯卡奖项的整体竞争格局和评委们的口味。目前来看,入围几项技术奖项,以及巩俐的表演获得提名,是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至于最终能否拿奖,那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单从电影质量上来讲,《花木兰》剧情涣散尴尬,镜头设计,调度,剪辑等都有些不知所云。音乐也强行煽情,音画分离。情节缺乏铺垫,所有应该下功夫的都流于表面。

如果《花木兰》真能入围奥斯卡,我感觉最有资格拿奖的要数李连杰,不过不是因为戏中表现,而是戏外采访,那演技真是爆棚。

《花木兰》要上映的时候,记者采访李连杰和他的女儿们。李连杰在国外生活的女儿一开口就谈起女权。这时候新加坡籍的李连杰眼珠子转了几下,立马意识到不对劲儿,慌忙打断女儿,强调要忠于自己的国家,想把话圆回来。也不知道他的意思是要忠于新加坡,还是中国,搞得好像花木兰是新加坡的一样。

user avatar

木兰这个烂片,在专业影评人眼里,其实并不差。烂番茄影评人评价开分81%,到现在还有73%的。比起来诺兰的《信条》只有70%,被大家奉为经典的《星际穿越》也只有72%,还不如人家木兰。

所以,送花木兰再正常不过,就算拿个大满贯大家都千万不要感到惊奇,这个片子的提名和获奖情况,应该作为好莱坞政治正确指数来观察。

话说我当初费尽功夫才好不容易理解了为啥西方那么多有名有姓的专业影评人会看好这垃圾东西好,还为此专门写过一篇分析文章,有空的小伙伴赏脸看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