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法国沦陷后,法国有哪些人在哪些方面继续抗争?

回答
二战期间,法国在1940年被纳粹德国迅速击败并占领后,虽然法国政府(维希政府)选择了与德国合作,但法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在广阔的土地上,在海外殖民地,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法国人在各个方面继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争。

一、军事抗争

自由法国运动 (La France Libre) 和戴高乐将军:
领导者: 夏尔·戴高乐将军是法国军事抵抗最主要的象征和领导者。在法国投降后,他于1940年6月18日从伦敦发表了著名的“六一八号召”,呼吁法国人民继续战斗。
组织形式: 戴高乐将军在英国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集结了仍然忠于法国独立和抵抗的法国军队和公民。这支部队最初规模不大,但成为了法国抵抗精神的凝聚点。
军事贡献:
海外殖民地收复: 在战争初期,自由法国部队在法国海外殖民地(如非洲的法属赤道非洲、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等)争取到了许多支持,并与盟军一起解放了重要的战略据点,如达喀尔战役(虽然初期失利,但后续成功)和叙利亚黎巴嫩战役。这些胜利为自由法国赢得了国际认可和支持。
北非战役: 在1942年的北非战役中,自由法国的部队与盟军并肩作战,为盟军在北非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意大利战役: 法国远征军(Corps expéditionnaire français)在意大利战役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蒙特卡西诺战役等关键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战斗力。
解放法国: 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自由法国部队作为盟军的一部分,参与了法国本土的解放战争,例如攻占巴黎的行动。
阿尔萨斯洛林战役: 一些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出身的士兵,在解放法国后,积极投入到收复故土的战斗中,尽管他们曾被迫加入德军。
其他军事力量: 除了自由法国,还有一些未被德军彻底缴械的法国军队(如在北非的法国军队)在盟军指挥下继续作战。

抵抗运动的军事行动(内部抵抗):
组织形式: 在法国本土,各种形式的抵抗组织纷纷涌现,他们虽然分散且各自为政,但都以武装斗争为目标。这些组织包括“法兰西的剑”(Combat)、“解放南方”(LibérationSud)、“三色旗”(Tricolore)、“共产主义抵抗者”(FTP FrancsTireurs et Partisans)等。
行动内容:
破坏活动: 他们破坏德国的军事设施、铁路、电报线路,阻止德军运输物资和人员。
暗杀: 刺杀德国军官、纳粹合作者以及维希政权的官员。
情报收集: 为盟军提供关于德军部署、武器装备、交通线等重要情报,这些情报对于盟军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救援行动: 营救被捕的抵抗者、盟军飞行员和犹太人。
宣传和散发传单: 通过秘密渠道传播反纳粹信息,鼓舞士气。
武装起义: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例如诺曼底登陆后和巴黎起义时,法国内部抵抗力量的武装起义极大地配合了盟军的行动。

二、政治和外交抗争

自由法国的政治努力:
外交承认: 戴高乐将军及其领导下的自由法国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对其合法性的承认。虽然初期盟军(尤其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对戴高乐持保留态度,认为其代表性不足,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在北非取得进展后,自由法国逐渐获得了盟国的承认,并成为法国唯一合法的代表。
建立抵抗政府: 自由法国在伦敦建立了“法国国家委员会”(Comité National Français),后来发展成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Comité Français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 CFLN),并在1944年发展成为“法兰西临时政府”(Gouvernement provisoire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GPRF),为战后法国的重建奠定了政治基础。
协调海外力量: 努力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纳入抵抗阵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资源。

在维希政府内部的抵抗:
暗中破坏: 一些在维希政府中任职但内心反对纳粹合作的官员,也在暗中采取行动,例如传递信息给抵抗组织,或者在政策执行上进行阻挠。
转向抵抗: 随着战局的发展,一些维希政权的官员和军事人员也逐渐转而支持抵抗运动。

三、情报和心理抗争

情报网络: 在法国本土,建立了庞大的地下情报网络,为盟军提供宝贵的情报。例如,著名的“X乐队”(Réseau X)就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关于德国雷达站、导弹基地等信息。
宣传战: 抵抗组织通过秘密报纸、广播(如BBC的法语广播)等方式,传播真相,揭露纳粹暴行,打击德国的宣传,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和希望。

四、人道主义和救援抗争

拯救犹太人和其他受迫害者:
藏匿与疏散: 许多法国平民冒着生命危险,藏匿犹太人、抵抗者、盟军飞行员等,帮助他们逃离追捕。
地下网络: 一些组织专门负责为受迫害者提供食物、住所和逃离路线,例如“抵抗网络”(Réseaux de Résistance)中的救援部门。
伪造证件: 制作伪造的身份证件、通行证,帮助人们逃避搜查。

医疗救援: 抵抗组织中的医疗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受伤的抵抗者提供治疗。

五、文化和思想抗争

保护法国文化: 抵抗者努力保护法国的文化遗产免遭纳粹的破坏和压制。
创作抵抗文学和艺术: 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在秘密条件下创作了大量充满爱国主义和反抗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精神上鼓舞了法国人民。
维护民族尊严: 通过抵制德语宣传,坚持使用法语,维护法国的民族认同和尊严。

关键人物和群体:

夏尔·戴高乐将军: 自由法国的绝对领导者,政治和军事上的灵魂人物。
让·穆兰 (Jean Moulin): 戴高乐将军派往法国本土的代表,他成功地将分散的抵抗组织联合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法国抵抗运动。
法国抵抗军(Maquis): 指的是躲藏在山区或偏远地区进行游击战的抵抗战士。他们组织严密,行动迅速,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普通法国民众: 许多普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抵抗,他们可能是提供食物、住房,传递消息,也可能是直接参与破坏活动或罢工。
教会人士: 一些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领袖和信徒也积极参与到救援和保护受迫害者的行动中。

总而言之,法国在沦陷后,其人民在军事、政治、外交、情报、人道主义以及文化思想等各个层面,都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争。这种抵抗精神不仅为盟军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战后法国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了法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舍死忘生的法国共产党员。

法国社会党员泪流满面………………
















待续……………………

user avatar

1940年6月22日,德军占领洛里昂造船厂,建造中的德格拉斯号巡洋舰随之被俘。占领当局希望利用这艘巡洋舰,强行召集了船厂工人,令其完成工程。

不愿意法国军舰被敌国利用的洛里昂造船厂工人开始了充满勇气的非暴力斗争——磨洋工。

采取的第一个借口是材料不足,尽管占领当局从别处运来各种材料,船厂始终报告材料不足,把船体建造工程拖到了1941年底。

德国海军方面又产生了将该舰改造为轻型航母的想法,船厂工人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磨洋工。他们“努力工作”,汗流浃背,然后留下各种各样的失误不得不返工,德国监工也挑不出毛病。拖到1943年,船厂遭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建造继续延期。

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巴黎解放。1945年5月,戴高乐政府在清查洛里昂船厂时发现,在德格拉斯号巡洋舰未完成的舰体内储藏着各种建材——这就是当初始终都不够用的材料,法国工人将这些数以千吨计的战略物资在敌人眼皮底下藏了四年!造船厂以本应有的极高的效率完成了建造,一年就完成了舰体建造工程。1946年9月11日,命途多舛的德格拉斯号顺利下水。

舰r中的德格拉斯形象

user avatar

1942年,贝当卖国政府同意德国人将法国的外籍犹太人遣返出境。他们当时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然而,尽管法国民众有许多不喜欢犹太人的,但在事关国家主权的时刻,他们表现出了法兰西民族的傲骨。

1942夏秋期间,两万七千名无国籍的犹太人(一万八千名来自巴黎,九千名来自维希政权下的法国南部),被遣送到奥斯维辛。接着,德国人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他们相信法国人已然对遣送犹太人习以为常,即便把法国本土犹太人算进去也不会引起任何反对,于是单纯为简化行政手续而申请遣送法国犹太人。孰料这个申请引起轩然大波。法国人坚决反对把自己国家的犹太人交给德国人。
而希姆莱在得知事情原委——不是通过艾希曼或他的手下,而是很偶然地从一个高级党卫军军官及警察头目团的人那里得知——之后,马上作出让步,并且承诺放过法国犹太人。可是为时已晚。关于“重新安置”的第一批流言已经散布到法国,法国的反犹主义者以及非反犹主义者都想看到那些外籍犹太人在别处安家,但就算反犹主义者也不想成为大屠杀的帮凶。
不久前,法国人还热血沸腾地策划对那些自1927年(或1933年)以后获得法国国籍的犹太移民取消国籍,此举可能会令大约五万多名犹太人变成符合遣送条件者。如今,他们却拒绝再向前迈出小小的一步。他们还在遣送无国籍以及外籍犹太人的问题上制造了类似的无数麻烦,确实令所有从法国撤离犹太人的雄伟计划不得不“搁浅”
成千上万的无国籍者藏匿起来,还有好几千人逃到了法国的意大利占领区蔚蓝海岸。在那里,犹太人无论是何出身、有何国籍,一律安全。1943年夏,德国宣布无犹化,盟军刚刚抵达西西里,那个时候,被遣送的犹太人不到五万两千人,少于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这些人当中,持有法国护照者不到六千人。德国的法军拘留营里,犹太战俘都不曾享受“特殊待遇”
1944年4月,盟军登陆法国两个月前,这个国家里仍然有二十五万名犹太人,他们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这说明,一旦遭遇坚决抵抗,纳粹无论在人力还是相应的意志力上,都无法保持“冷酷”。事实真相是,就连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成员,也有软化的余地。
——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user avatar

法共游击队,44年貌似有40万武装力量,当年巴顿提议重新武装国防军对苏开战被上面毙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怕法共造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