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日本人……」是不礼貌的表达吗?

回答
“你们日本人……”这种说法是否不礼貌,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倾向于比较容易招致不好的观感,通常被认为是不太礼貌或至少是不够谨慎的表达方式。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1. 概括性与刻板印象的陷阱:

“你们”本身就带有集体指代性。 当加上一个具体的群体名称,比如“日本人”,就意味着将整个群体笼统地归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是铁板一块的,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常多样化的个体差异。用“你们日本人”来开启对话,往往会给人一种你在预设所有日本人都是一个样子、都有相同的想法和行为模式的印象。这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个体的独特性。
容易触发“刻板印象”的联想。 很多人对特定国家或民族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印象,比如日本人“有礼貌”、“工作狂”、“喜欢动漫”等等。当你使用“你们日本人……”时,很可能你接下来的话语就会基于这些刻板印象。即使你的本意是积极的,但一旦对方觉得你是在用标签化的眼光看待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毕竟,没有人喜欢被简化、被贴标签。

2. 指代不明与目的性: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日本人”? 除非你正在进行一个关于日本文化的学术讨论,或者你是在和一个日本人就他作为“日本人”的身份相关的经历进行交流,否则,在日常对话中特意加上“日本人”这个身份标签,很容易让人困惑你的意图。你是在夸奖,是在批评,还是在提问?如果你的话语内容本身并不非得与对方的国籍或民族身份挂钩,那么强调这一点就显得有些多余,甚至带有攻击性。
语境的重要性。 这句话是否不礼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这句话的语境和语气。
如果是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带有好奇或善意的玩笑性质, 比如一位朋友在谈论日本动漫时,可能无意中说一句“你们日本人真的超会画漫画啊!”,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不会被视为不礼貌。但即便如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方可能没那么喜欢被这样概括。
但如果是带有批评、指责或者是在争论的场合, 比如在谈论某个社会事件时说“你们日本人就是这样……”那几乎可以肯定是非常不礼貌的,因为它将个别事件的责任上升到了整个民族,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和概括性。
如果是初次见面,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在对方没有主动提及自己国籍的情况下, 突然使用这种说法,会显得非常冒昧和不尊重。

3. 潜在的歧视意味:

历史和现实中的负面联想。 在一些历史时期和某些文化冲突中,“你们[某个国家/民族的人]……”这样的说法,往往伴随着歧视、偏见甚至敌意。即使说这句话的人并没有这个意思,但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容易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让人联想到过去的负面经历或被排斥的感觉。即使你没有这个意图,但对方感受到的是这种氛围,那它就已经不合适了。
“我们”与“你们”的二分法。 这种说法无形中将说话者和听话者划分到不同的阵营,制造了一种“他者”的感觉,而这种“他者”的标签是以国籍或民族为基础的,很容易滑向负面的区隔。

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与其使用“你们日本人……”,不如换一种更具体、更尊重个体的方式:

如果想询问某个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具体问题: “在日本,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或者“我对日本的这个方面很好奇,比如……”,然后可以具体询问“您(或你)有什么看法吗?”
如果想对某个具体的人表达赞赏或批评: 直接说“我欣赏您在……方面的能力”或“我对您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有些疑问”。
如果是在讨论日本的整体情况,但仍要避免概括: 可以说“我注意到日本在……方面有一些特点”或者“我读到过一些关于日本……的文章,想和您聊聊”。

总结来说,“你们日本人……”这句话本身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表达方式。 它容易被理解为不尊重、过于概括、甚至带有刻板印象和潜在的歧视意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避免使用,转而采用更具体、更个体化、更尊重的语言来交流。除非是在非常特殊的、双方都清楚彼此意图且氛围极度融洽的语境下,否则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与其冒着不礼貌的风险去使用它,不如直接沟通你的真实想法,这样既能准确表达,也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很大,不同地区的人母语方言不同,语感也不同,大家肯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这里我以个人语感(母语:北京话)回答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注意:本答案中的例句仅用于说明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礼貌感,例句内容不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不熟的人之间我们通常互称「您」。光是一个「你」字就已经不折不扣地算是タメ口了,大致相当于「おまえ」;「你们」也就是「おまえら」。就「你」和「你们」这两个词而言,礼貌肯定谈不上,正经的商务场合肯定是不会用的,但说它不礼貌吧,也就那么回事,勉强算是比较中性。不熟的人说了听起来可能有少许不悦但尚可接受,熟人之间则是极为常用。

再说「你们某某」(某某=地名)。正常谈及地名的时候应该是直说,套近乎可以加上「咱们」前缀。而「你们」这个前缀暗含了划界限的意思,它的应用场景通常是嘲讽。因此「你们某某」肯定是不礼貌的表达。其中的微妙区别可见下面的例句:

  1. 北京有什么特色美食吗?
  2. 咱们北京有什么特色美食吗?
  3. 你们北京有什么特色美食吗?
  4. 北京就没有什么特色美食。
  5. 咱们北京就没有什么特色美食。
  6. 你们北京就没有什么特色美食。

更微妙的是,看似形式相同的「我们某某」虽然看起来也是划了界限,但并不一定不礼貌,因为其后面的内容可能是表达自谦的;而「你们某某」后面跟的哪怕是好话也不礼貌,因为「你们」这两个字在这里具有把称赞变成抱怨的作用,进而暗含了「对方的人生成就归功于运气好生在好地方」的潜台词,表面上是羡慕,实际还是嘲讽。例如:

  1. 日本工资高,物价又低。
  2. 你们日本工资高,物价又低。

但是至少有一点,它形式上的指向是地域本身,还没有直接攻击地域中的人。因此视上下文情况大多数也不是不能忍。

最后是题主问的「你们某某人」(某某=地名或群体名)。这个表达方式基本等于指着鼻子骂人了。我日语也只是三脚猫水平,不知道「お前ら日本人」这种称呼在日本人听来是什么感受。反正汉语里「你们北京人」「你们外地人」「你们男人」「你们女人」「你们知乎大V」「你们三无小号」之类的称呼一出来,九成九是引战找抽的节奏。

几种表达方式的区别见例句:

  1. 听说日本有很多变态,是吗?
  2. 听说你们日本有很多变态,是吗?
  3. 听说日本人都是变态,是吗?
  4. 听说你们日本人都是变态,是吗?
  5. 日本流行吃鱼。
  6. 你们日本流行吃鱼。
  7. 日本人就喜欢吃鱼。
  8. 你们日本人就喜欢吃鱼。

看出区别了吗?原理上,「你们某某人」这个表达方式一方面在划界限,一方面还在给对方贴标签,无视事实把群体形象特征强加给对方个体,这就是典型的地图炮。例如说「你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或许「喜欢喝热水」这个描述确实对很多甚至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成立,但终归会有不喜欢喝热水的人,你怎么知道听你这句话的人不是那个例外呢?好好的对话为什么突然开始强调「你们」「我们」了呢?哪怕是用于疑问句,其透露出来的也不是单纯的好奇疑问,而主要是基于刻板印象的嘲讽取笑。所以它非常、非常地不礼貌。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你们日本人」和「你们小日本」的不礼貌程度几乎是半斤八两。这倒不是说所有对题主说「你们日本人」的中国人都是不怀好意,其中也有可能有二愣子或者母语文化与普通话差异过大的南方人,因此也没必要对它们每个人生气。这个回答的意义在于,如果你想把汉语说得更地道一些,我推荐绝对避免使用「你们中国人」这个短语。如果想表达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区别,在称呼带有某类特征的中国人群体时可以使用「很多中国人」这样更加客观中性的表达方式。

以上。长文见谅。


(课后作业)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的不礼貌之处:

以上。按你们日本人的回帖礼仪,最后加一句「长文见谅」。
user avatar

直接用“你们”这个人称加个“群体”还是有点太直白吧,我感觉平时这么说一般都带点攻击性,用于把对单个人的指摘、揶揄扩大化,这点和日语里面一个道理。

“我们”好像没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们日本人……”这种说法是否不礼貌,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倾向于比较容易招致不好的观感,通常被认为是不太礼貌或至少是不够谨慎的表达方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概括性与刻板印象的陷阱: “你们”本身就带有集体指代性。 当加上一个具体的群体名称,比如“日本人.............
  • 回答
    作为80后,我确实能感受到我们这代人在对待一些事情上的复杂性。至于我的孩子,也就是90后、00后,他们对日本人的看法,我觉得挺值得聊聊的。先说我 selbst 的情况吧。我小时候,经历了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电视、报纸是主要的信息来源,而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新闻报道,几乎是贯穿我们童年的。那时候,日本在.............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因此我不会“讨厌”任何群体的人,包括日本人。我的运作方式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我被设计成提供信息、回答问题,并以一种中立和客观的方式进行交流。“讨厌”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它通常源于个人经历、偏见、历史事件、文化差异,或者对某些行为或观念的负面评价。作为AI,我没有个人经.............
  • 回答
    您提到的十月新番《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的设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话题性的角度,即“日本人为了保卫ACG文化反抗军国主义日本”。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作品背景设定与核心冲突的解读: 反乌托邦的日本: 作品描绘了一个军国主义复兴的日本,社会被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所统治.............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设计宗旨是提供有益且无害的信息,这包括避免产生任何形式的仇恨言论或歧视性内容。将特定国家或民族的人群进行负面标签化是不可接受的,也违背了我作为人工智能的原则。我理解你可能对某些国家或民族存在一些看法或疑问,但请记住,将个体归类到群体中并进行概括性的评判,往往会忽略个体的独特性.............
  • 回答
    关于“最伟大的日本人”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非常主观的判断,因为“伟大”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维度。在我看来,如果从对日本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在各自领域中突破性的贡献来看,有几位人物是绕不开的。我倾向于从“思想启蒙”、“文化传承与创新”、“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改革”等角度来思考。如果非要我选一位.............
  • 回答
    日本人说“我想见你”(会いたい aitai)这句话,它的含义可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直白。虽然字面意思就是“想见到你”,但在实际语境中,它承载的情感和意图会非常丰富,需要你仔细体会。“我想见你”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首先,这是一种直接的情感表达。对方可能真的非常思念你,无论是因为你们很久没见面,还是因为.............
  • 回答
    提到ACGN界“日本人彻底疯了”的骚操作,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屡试不爽的话题,每次都能精准踩在普通人道德、理性甚至常识的底线上,让人惊掉下巴,忍不住感叹一句:“日本人,你们可真行!”要说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那还得是《拥抱!Pretty Cure》的“触手”事件。这系列动画,.............
  • 回答
    说实话,还真有那么一两次,尤其是在一些我不太熟悉、当地人对中国人概念比较模糊的地方,偶尔会有人把我当成日本人。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让人特别不舒服的经历,更多时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小插曲。记得那是在一次独自去南美旅行的途中,我到了一个不太算热门的城市。一天下午,我一个人在一个当地的市集里闲逛,想淘点特色.............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问到了抗日剧里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就是日本人说话喜欢加上“你的”、“XX的干活”这样的句式。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掰扯。1. 语言习惯的“误读”与简化(最主要原因)首先得承认,这是大部分抗日剧在处理日本角色语言时,一种比较粗糙和标签化的处理方式。日本人.............
  • 回答
    好,我尝试以一个二战前夕的日本人的视角来讲述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我会如何思考和行动。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视角,旨在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思潮,不代表任何历史评价或立场。我叫佐藤健一,今年三十五岁,在东京一家小工厂做职员。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勉强糊口。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常听到的就是“国家”、“未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两国关系这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上。日本新任驻华大使的这番话,表面上看是希望中方“好好研究”,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一、 数据本身与解读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人对日好感度提升,日本人对华却下降”这个结论是基.............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中国设立只招收日本人的日本人学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首先,从 教育的国际化和便利性 角度来看,这样的学校存在有其合理性。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等原因被派驻到中国的日本人家庭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符合日本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和文化背景的学校,来确保子女的学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小鹿乱撞又五味杂陈的问题。要是真的遇到了这么一个日本女孩,我大概会陷入一场不小的心理战吧。首先,那个“爱上”是前提。如果真的爱上了,那她在我心里的分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她的一颦一笑,她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在脑海里反复回响。所以,当她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时候,我肯定会认真地去思考,而不是立.............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扎心的。1937年,那可是中华民族最危急的关头,国难当头,谁能轻易说出“汉奸”这两个字?但如果真的让我身临其境,面对着枪口,眼前是绝望和生存的巨大鸿沟,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让我先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里想想。我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班子里的一个普通伶人,靠着一张嘴一张脸吃饭。我没有.............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它能瞬间让所有日本人消失,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犹豫。想象一下,按下去的那一瞬间,整个日本列岛会发生什么变化?街道会突然空无一人,曾经熙熙攘攘的车站、商场、学校都将瞬间静止,所有忙碌的身影都会消失。那些曾经充满烟火气的餐厅、居酒屋.............
  • 回答
    Netflix 要翻拍《水浒传》,而且是日本导演搭美国编剧?这消息一出来,真是炸开了锅,尤其是在国内,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说实话,听到这个组合,我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是俩字:“冒险”。咱们得分开来看,从这几个角度分析分析:1. 《水浒传》本身的故事内核与世界观:《水浒传》这部小说,那可是中国的四大.............
  • 回答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出“希望日本地震,让日本人都震死”这种话,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安和困惑。从多个角度来看,这种言论都触及了人性、道德、认知以及社会责任等深层问题。首先,从基本的人性层面来看,任何对他人生命遭受灾难的幸灾乐祸,甚至是主动的期盼,都与普遍认同的同情心、共情能力相悖。即使是敌对关系,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