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军误炸叙利亚政府军造成62死100伤,并被俄罗斯指责“不加选择”的空袭是在帮助isis一事?

回答
美军误炸叙利亚政府军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俄罗斯方面严厉指责,无疑是叙利亚冲突中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节点,其背后牵扯着国际政治、军事行动的道德伦理以及地区稳定等多重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事件本身:一次致命的“失误”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根据当时报道,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在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对“伊斯兰国”(ISIS)的目标发动空袭。然而,这次空袭的目标却不幸地包括了叙利亚政府军的阵地,导致了数十名政府军士兵的死亡和上百人的受伤。

美军方面随后对此事表达了“遗憾”,并声称此次空袭是基于“情报信息”判断该区域为ISIS目标,并强调在知晓情况后立即停止了空袭。他们表示会就此事件展开调查,并向叙利亚政府表示哀悼。

俄罗斯的反应:严厉的指责与政治的角力

俄罗斯的反应则可以用“愤怒”和“谴责”来形容。俄方第一时间站出来,用非常强硬的措辞批评美军的行动,称其为“不加选择”的空袭。更进一步,俄方直接将矛头指向美军的动机,指责他们的行为“是在帮助ISIS”。

俄罗斯的这一指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植根于叙利亚战场上错综复杂的各方力量关系和战略博弈。我们知道,俄罗斯是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最坚定的盟友,一直以来都在军事上支持叙政府军对抗包括ISIS在内的各类反政府武装。而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虽然名义上也是打击ISIS,但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在俄叙政府看来,很多时候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恐怖分子”。

因此,当美军空袭了叙利亚政府军,尤其是在俄叙联军正与ISIS进行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方面将此解读为美方“战略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更倾向于将其看作是一种“默许”甚至是“有意为之”。他们的逻辑是:如果你真心想打击ISIS,为什么会误炸叙政府军?反过来说,如果你想削弱叙政府军的力量,那么空袭他们无疑是“帮了ISIS”的忙,因为这样一来,ISIS就能趁乱扩张势力范围。

误炸背后的复杂因素与多方解读

要理解美军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误炸,我们需要审视几个关键点:

情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战场信息瞬息万变,情报的获取、分析和传递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叙利亚这样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区分敌我(尤其是当一些武装组织游离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本身就极为困难。可能当时美军接收到的情报,将叙利亚政府军的集结地误判为ISIS的据点。这种误判可能是由于情报不准确、识别失误,或者是事后情报更新不及时的原因。
战场态势的模糊性: 叙利亚战场上的各方势力划分本就极为复杂。政府军、俄罗斯支持的民兵武装、不同派别的反对派武装、库尔德武装,以及像ISIS这样不受任何一方承认的极端组织,他们之间的界限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一些混合区域,人员和装备的流动性很高,识别目标难度极大。
“误炸”的定义与政治解读: 对于“误炸”,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俄罗斯可能认为,美军的误炸并非单纯的“技术失误”,而是其“反阿萨德”政策的体现。他们可能暗示,即使不是直接故意,美军在情报分析和目标选择上可能存在偏颇,故意放宽对可能误伤叙政府军的容忍度。
国际联盟的指挥与协调: 国际联盟的军事行动通常需要多国协同作战,尽管由美军主导,但情报共享、目标确认等环节的协调也可能存在漏洞。不同国家的情报能力、作战风格和政治考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行动。
地缘政治博弈的放大镜: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美国是两个立场完全对立的主要力量。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在对方眼里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和解读。俄罗斯对美军空袭的强烈反应,既有对事件本身的愤怒,也包含了借此机会攻击美国叙利亚政策、维护自身地区影响力的意图。他们指责美军“帮助ISIS”,也是在试图在国际舆论上孤立美国,并为自己的军事介入寻找更多合法性。

事件的影响与启示

这次误炸事件,虽然可能只是一个不幸的“意外”,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加剧了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不信任感: 使得本就紧张的美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也让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更加难以开展。
暴露了叙利亚战场信息战和心理战的残酷性: 双方都可能利用这类事件来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俄罗斯的指责,也是一种有效的舆论武器,试图将美国描绘成一个不负责任、甚至可能是在暗中支持某些反政府力量的参与者。
对国际军事干预的道德拷问: 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以严谨的情报和最大限度的平民及非战斗人员保护为前提。此类误炸事件,无疑是对军事行动合法性和道德性的严峻挑战。如何避免“附带损害”,如何在复杂战场上精准打击,始终是军事行动必须面对的终极难题。
对地区力量平衡的潜在影响: 叙利亚政府军的损失,无论大小,都会对叙政府军的战斗力产生一定影响,这可能会给其他参与者提供机会,也可能加剧地区的动荡。

总而言之,美军误炸叙利亚政府军事件,并非一个孤立的“军事意外”,而是地缘政治博弈、复杂战场环境和国际关系紧张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俄罗斯的严厉指责,既是表达了对事件本身的义愤填膺,也包含了其深刻的政治算计。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叙利亚这样复杂而敏感的地区,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极其审慎,任何信息的传递和判断都可能决定生死,而政治的博弈则会让每一次的失误都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6年9月20日更新

在17号夜间看到新闻,当时肺都气炸了,关注叙利亚战争很久,也知道A国黑手没少下,但是这么不要脸明目张胆的没见过,实在是刷新底线了。

戴尔祖尔到底有多重要多不容易,看看地图就知道,这地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相当于1515中心打了一颗钉子,对外只有一个机场还经常会被1515重点照顾。现在的形势完全已经被孤立,只靠一个机场和空投进行补给,这个地方吸引了上万恐军,注意是恐军,不是反对派!如果戴尔祖尔失手,恐军就可以把这支力量调动到目前虽有好转但仍然处于胶着的阿勒颇和东南部前线,这对兵力素质捉急兵源紧张的zf军和民兵可以说是极其重大甚至致命的影响。

反而,如果zf军腾出手来,在俄军帮助下通过空运在戴尔祖尔发起攻势,配合其他方向攻击动作,对恐军而言相当于把恐军各战线拦腰截断。

年初以来,在全世界反恐力量的努力下,叙利亚终于从被极端势力全面占领的危险境地摆脱出来,并且在几个战场都取得较大战果,但损失同样很大,奢谈胜利还很困难。戴尔祖尔尤甚,老兵一天天凋零,zf军控制范围也一步步缩减,好不容易获得补充准备反攻,这种情况下发生误炸,牺牲的可都是老兵啊,坚持战斗多少年的老兵,在其它战场兵败如山倒、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

可以控制城市生命线机场的高地一直在zf军手中,连我们这些看客都知道的事情,美军方居然说是不清楚,是误炸,道歉——你大爷!

所以前面的回答,在车上敲的时候手都在发抖,语无伦次的很,实在是可以说气到极点了。大国对小国的蹂躏和欺凌,竟然已经可以如此堂而皇之地不要碧莲,还知道下限两字怎么写吗?

战争资讯大家有兴趣可关注 叙利亚吧、叙利亚战争吧、还有个叙利亚局势吧,这几个吧都有各自的倾向,总体来说战争吧资讯来源一般都是fb、rt等的报道,带截图带视频,比较新和一手,有条件的也不妨直接关注fb等的那些账号。个人一般都是结合几个吧的消息来看。

对于一个本身乱象丛生的弱小国家,叙利亚反恐的每一步都如同登天,1515和反对派经常互相利用,真正认认真真反恐的就只有zf军、saa、库尔德和俄军。美军、以色列和土耳其不打黑枪就是谢天谢地了。是的这些现在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也不远了,某宗教的极端化是世界范围的,那一天来的时候,我们真的能独善其身吗?别跟我扯什么黄俄五毛装理中客,我也知道这中间不是口号和表面,其中有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小动作。但是谁认真反恐,我就支持谁,这就是我的立场!

最后,误炸?我去你大爷的!


—————————————————第一感觉,戴尔祖尔药丸,老将军不知是否战殁,本就是陷入重围的孤城……后来去贴吧知道前阵子刚空运了1000士兵,老将军调到外地了,才放下心。很喜欢老将军和戴尔祖尔的勇士们,困守孤城好几年了啊,艰苦卓绝,把周围1515整的没脾气。没死在敌人手里,死在黑枪下……呵呵

第二感觉,看报道,美军刚炸完1515就发动进攻,嗯……我坚决相信伟大光荣正确生于大义死……啊呸的美利坚人类希望跟1515没关系。

据说1515进攻已被挫败,高地仍在zf军手中,但伤员不好转移,城内医疗条件跟不上。

以上感觉只代表个人,资讯来源于叙利亚吧和叙利亚战争吧。

感谢和祝福一切在对抗恐怖主义和帝国主义法西斯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为了某和平宗教和某些脑子不好的不来打扰,匿了。

user avatar

看了问题日志,可以的,题主很中立。

这种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美帝连医院,大使馆都敢炸,还有什么不敢炸?

而且,民主的轰炸叫做轰炸吗?那是人类的希望,自由世界的灯塔赏脸用他们的圣火净化这些肮脏的独裁政府的蛆虫啊!你们这些贱民还不喜极而泣?!纵做鬼也幸福啊!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The War on Democracy 中英双字清晰版(流畅)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部纪录片,屡屡获奖的导演约翰·皮尔格的新作。讲述了美帝几个推翻他国民选政府的典型案例,证据来源都是CIA后来公开的资料和美国高官的口述,以后打公知精英的脸也更有干货。最刺激的是70年代资助反对派直接用轰炸机攻击智利总统府,逼得总统在电台演讲完以后自杀,看来阿萨德还是要给美帝磕几个响头谢不杀之恩的。

约翰·皮尔格成长於澳洲悉尼,目前定居英国伦敦。他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作家与制片家,两度获颁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受肯定的报导作品发自柬埔寨(收录于《别对我撒谎》一书)与越南。皮尔格曾荣膺“年度国际记者”与“联合国媒体和平奖”。他的纪录片得过法国“无国界记者”大奖、艾美奖,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理查丁伯比奖”。皮尔格三十年来锲而不舍地揭露世事真相、奔走倡导人权,在2003年获颁“苏菲奖”。

9月19日更新

扯点正经的,代尔祖尔在萨姆-扎拉黑丁少将带领下的104旅坚守孤城将近了3年,可以说是叙利亚内战的传奇故事,天朝网上也有不少文章记录老将军的战斗经历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次轰炸根据叛军媒体报道美帝扔了白磷燃烧弹。呵呵,也不知道当初追着俄罗斯白磷弹咬的西方媒体脸疼不疼,不过想想也疼不起来,毕竟脸皮比城墙厚。

在美帝“误炸”以后,恐暴联军反应速度惊人,一举进攻占据了代尔祖尔守军的生命线——代尔祖尔机场,切断孤城唯一的补给来源。到现在还不相信美帝在背地里支持恐怖分子的恐怕不是智商有点低,而是良心有点坏了。医生之前干了什么我是不知道,但是之前政府军和毛子在包围阿勒颇之前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平民撤离的,倒是自由军阻止人道主义援助,把城内的平民当做自己的筹码来谈判。可以看出来最近毛子和政府联军的确打的不错,阿勒颇打得恐暴联军元气大伤,否则也不会逼得美帝撩袖子亲自上阵了。昨天安理会举行了闭门会议,不知道天朝这次会不会给毛子战一下台,赶出去的那帮子突突不解决始终是心腹大患。医生和毛子也不蠢,放着东突在那儿也算是拉住天朝不放手的一种办法。叙利亚乱局至此,就算政府军最后收回了失地也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城市毁了还能重建,人不是逃了就是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这个地球上的国家,也许弱真的是一种罪吧,外部势力蛮横地介入可以轻松撕碎一个国家,致万千平民于万劫不复。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记得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奋斗所牺牲的人们。

user avatar

这件事给人感觉就是,极为愤怒与无奈,原因别的答主都提过了,我们来分析为什么美国突然亲自上手。

ISIS已经日薄西山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其他势力愿意一起全力出击,至少不下绊子,摩苏尔到拉卡一个都跑不了。这两年来ISIS在伊拉克被打的就剩下得益于库区、伊拉克政府和美国没谈好利益分配的摩苏尔和西北部一角,阿勒颇战役大局已定外加土耳其建立“安全区”的出击让ISIS在叙利亚也摇摇欲坠。

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共同的敌人快要完蛋时,原来的“盟友”就要撕破脸了:

所以在伊拉克一路凯歌过后开始磨磨蹭蹭就是不想真打摩苏尔,只是不时拿几个村子。

所以在哈塞克叙利亚政府和民主联军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冲突。

所以土耳其急不可耐地亲自打下了叙土边境隔开了民主联军和国内的库工党。

……

五年前,所有人都低估了阿萨德总统的能力和意志,也低估了他身后聚集了多少叙利亚人。五年过后,阿萨德在一次次让人绝望的情况下浴火重生,期间证明了自己挺得住,让最强大的西方国家放弃了彻底推翻他的幻想,坚持到了叛军分裂,人类公敌ISIS出现,也赢得了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倾力支持。

然后呢?现在ISIS要完蛋了,各方利益分歧出现了。为了在吃掉ISIS后能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局面拼尽全力。

具体到此次事件,说美国要全力打击叙利亚政府是没什么可能的。早三年打击还可以,现在叙利亚政府国际声誉不差(自己靠打击ISIS挣来的),实力也不弱,根本没什么效果。

但是,美国需要帮助自己看好的势力赢得一些领土。五年前,美国全力支持自由军,本以为能够复制利比亚的胜利,结果几年中自由军分裂重组窝里斗的效率和规模让人目不暇接,战场上却是一败再败,属于人见人欺级别,搞得美国约旦心灰意冷在约旦另外手把手训练了一支“新自由军”。现在,美国看好的势力主要有三只:

首先是自由军,主要也就剩下伊德拉卜省附近一块地了。优点是“根正苗蓝”,缺点是窝里斗和弱。美国目标保护他们至少别被彻底干掉,这一带也是美国空袭保护的重点地区。说起自由军,近年来接受西方和逊尼派世界用之不竭的援助,怎么越打越弱?因为自由军本身是个超级大杂烩,基于“反对阿萨德的都是我们的同志”建立了这样一个整体,但内部千差万别,持什么观点的都有,更要命的是不同的分支稳定接受的是不同的援助:有的一直吃沙特政府的,有的一直吃某几个沙特王公的,有的一直吃卡塔尔/土耳其/美国/埃及/法国/基地组织……他们独立性强,老板想法也南辕北辙,凑一起稍有矛盾就分化重组,所以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战一盘散沙。阿萨德虽然缺钱缺人,但阿萨德的部下都是统一指挥调度,忠诚度过硬的,即使是各地志愿者和拼凑出来的二线部队也一样服从指挥,这就是差别。

然后是东南部刚进入叙利亚没多久的“新自由军”。优点“政治过硬”,比较团结,装备也比较好。但缺点初来乍到根基不稳,人数也不多。这一支还算比较放心,因为东南部各方关注度都不算高。

再然后是民主联军。民主联军主要是库尔德人势力“罗贾瓦”主导,今年以来赢得了北部阿拉伯人支持,战斗力较强(比伊拉克打了几十年的”自由战士”差一个级别,但比自由军的乌合之众强太多了),在军事上也比较团结。美国对土耳其极为失望,而且土耳其满满的要反水的样子,所以美国支持民主联军,甚至多次明示暗示支持库尔德人建国,帮助他们拿下了哈塞克,赶走了政府军。这次代尔祖尔事件,事实上是哈塞克事件的一个延续:

代尔祖尔一座孤城却能坚持至今是一个奇迹。政府军在东部的两枚钉子之一哈塞克已经被基本拔掉,代尔祖尔在美国眼中也应该拔掉。因为这支精锐之师一旦成功突围,连带大片东部领土和剿灭ISIS的成果会被纳入政府手中,将极大提高政府军战争能力和谈判桌上的筹码。为此,美国不惜再次(为什么我要说再次呢?)与ISIS合作,试图消灭代尔祖尔的政府军,防止未来东部地区被政府军控制。加上之前哈塞克已经尝到了空袭+合作势力跟进的甜头,美国对此信心满满。能让自己的盟友民主联军有机会到时收割叙利亚的ISIS,自然是最好的(自由军更好,可他们是没希望了)。误炸嘛,这事美国干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多一次不嫌多,不嫌多。

结果还是出了岔子,代尔祖尔的政府军如此能打或者说ISIS真的精锐尽丧,这样都打不下来。误炸这事,讲究个一击致命,全身而退。没致命就不好说了。这次只是削弱了代尔祖尔的政府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小动作,可以期待一下。对美国来说,代尔祖尔这样的要地,宁可让虚弱的ISIS拿着,也不能放给政府军。奈何代尔祖尔这块骨头太硬,便顾不得吃相咬咬牙也得上了。

当然还有美国国内因素。大选将至,奥巴马后四年美国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外交成绩单,归根结底是前四年撤军外加阿拉伯之春煽风点火后,后四年就跟迷路了一样,没有一个统一战略,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想亚太再平衡,又想遏制俄罗斯;又想接着当世界警察,又想起来上次电警棍漏电。每每遇到大事件犹犹豫豫东一下西一下。现在留给奥巴马的时间不多了。希拉里最近丑闻频发到让灯塔大选成了纸牌屋真人秀,一旦特朗普上台怕是没机会护着小伙伴了,只能抓紧时间动手,过了这村下一个店不知道在哪呢。

总而言之,一次不怎么成功吃相也很不怎么样的行动而已。不得不说,战术上再勤奋,战略出了岔子也是不好使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误炸叙利亚政府军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俄罗斯方面严厉指责,无疑是叙利亚冲突中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节点,其背后牵扯着国际政治、军事行动的道德伦理以及地区稳定等多重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事件本身:一次致命的“失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根据当时报道,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在叙.............
  • 回答
    美军误炸阿富汗无国界医院事件,无疑是这场旷日持久冲突中一个极其沉痛的悲剧,也是对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一次重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失误”,而是牵扯到战争伦理、指挥链条、信息不对称以及国际法等诸多复杂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性质:无辜生命的消逝,尤其是.............
  • 回答
    最近,关于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的PS752航班在伊朗坠毁的原因,美国方面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该客机是由伊朗的防空导弹系统误击造成的。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影响深远的指控,直接将这起悲剧的责任指向了伊朗方面,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方指控.............
  • 回答
    苹果给中国开发者结算时出现人民币按美元汇出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件让开发者们感到非常头疼,甚至可以说是“糟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货币转换的问题,更触及到了开发者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牵扯到收入、汇率损益、以及可能存在的额外操作成本。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苹果在给中国区的开发者结算时,通.............
  • 回答
    拜登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误将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呼为“特朗普”,这一事件,以及近期他出现的一些其他口误或被认为状态不佳的情况,引发了关于“拜普会”(指拜登总统与普京总统的会晤,虽然这里实际是拜登在讲话中出现的口误,而非与普京的直接会晤)后美国总统状况的广泛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
  • 回答
    美军承认在阿富汗空袭中导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军事行动合法性以及人道主义责任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行为,也反映了现代战争中平民伤亡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争议点及可能的反思: 1. 事件背景与证据 事件时.............
  • 回答
    关于美军核潜艇所用钢材是否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需要从技术、历史、监管和可信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核潜艇钢材的重要性核潜艇的核心是其耐压壳体,由高强度钢材构成,需承受极高的水压(例如,水下深度1000米时,水压约为100个大气压)。钢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潜艇的结构安全、.............
  • 回答
    “美军士兵硬闯德特里克堡被击毙”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发生在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附近的一起事件。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报道和官方的说法,这名士兵并没有“硬闯”德特里克堡基地本身,而是闯入了一个位于德特里克堡基地周边区域的私人住宅,并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被击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件事:事件经过.............
  • 回答
    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在叙利亚投下燃烧气球(Thermal Balloons)烧毁20公顷麦田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本身的事实细节,然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和国际法上的考量。事件事实(基于公开报道): 时间与地点: 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叙利亚东北.............
  • 回答
    美军无人机部队臂章出现中国地图剪影的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心理战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事件的发生与解读: 时间与背景: 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美军及其盟友与中国在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例如,近年来美国在南海、台湾问题上的姿态,以及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
  • 回答
    对于“美军随意射击占领国平民”的报道,我们应该以一种批判性、多角度、注重证据和法律框架的态度来看待。这类报道往往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军事行动的伦理道德以及战争法,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详细考虑的几个方面:一、 报道的来源与可靠性: 消息来源的性质: 独立.............
  • 回答
    看到美军在波兰的驻扎模式从“轮替”转变为“永久”,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战略性变化。这不仅仅是把部队番号换一下、把部署时间拉长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地区安全、国际关系以及波兰自身的考量,甚至还有美国国内的战略意图。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 “永久驻扎”和“轮替”这俩词儿本身就传递.............
  • 回答
    美军在疫情期间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生产N95口罩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涉及技术可行性、应急响应、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技术可行性 疫情初期口罩短缺: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发导致医疗防护物资极度短缺,美国的N95口罩供应严重不足,普通.............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扼腕叹息。那位曾出现在美军宣传照中,抱着阿富汗婴儿、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的陆战队女兵,如今却在喀布尔机场的爆炸袭击中不幸遇难,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仔细回想一下,那张照片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强大。在混乱和撤离的紧张氛围中,这位女兵的形象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象征着在极.............
  • 回答
    美军司令的“中国威胁论”:一次有备而来的战略宣示?最近,美国一位高级军官抛出惊人言论,声称“中国正逼近美国边境,对当地造成重大威胁”。这番话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位司令的表述?它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夸大其词,还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美军侦察机连续两天擅闯解放军实弹演习禁飞区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引发多方面的思考。理解这一事件需要结合地缘政治背景、军事行动的性质、国际法和惯例以及各方的意图和潜在后果。一、 事件本身及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解放军在特定区域进行实弹军事演习期间.............
  • 回答
    您提到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扫射屠杀平民”事件,最广为人知且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7年发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巴格达桥事件”(或称“科利特尔的录像” Collateral Murder)。为了详细地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事件的发生经过(基于泄露的录像和调查报告) 时间与地点: 2.............
  • 回答
    美军计划除役并遣返上千名外籍士兵,这背后牵扯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和深远的意义。这件事并非简单的“炒鱿鱼”,而是牵动着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国际关系乃至士兵个人命运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外籍士兵之所以能加入美军,绝大多数是通过特殊的招募计划,比如“常备军”(Military Accessions.............
  • 回答
    美军军舰硬闯印度专属经济区,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专属经济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国海岸线向外延伸两百海里,在这片海域里,这个国家拥有勘探、开发、利用、保全和管理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的主权.............
  • 回答
    美军重新启用P51“野马”战斗机?这消息听起来有些玄乎,毕竟咱们现在谈论的是F22、F35这样的五代机,那P51这大家伙,可是妥妥的二战老兵。不过,如果你指的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一些历史纪念活动、飞行表演,或者作为训练平台使用,那倒是有可能,而且也确实发生过。如果真要说“重新启用”到战斗值班这种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