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病毒防控策略除了「清零」和「共存」还有其它方式吗?

回答
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除了我们熟知的“清零”和“共存”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极端选项,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更广阔的、更具弹性的中间地带。这中间地带并非简单地将两者叠加,而是根据病毒的变异情况、人群免疫力、医疗资源承受能力、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动态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的一种“渐进式”、“多层次”的策略。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清零”和“共存”的本质。

“清零” 是一种追求将病毒传播链条彻底斩断的策略,目标是实现本土零新增病例。它的核心在于高强度的社会面管控,包括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密接隔离、区域封锁甚至城市封城等。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在病毒株致病性强、疫苗接种率不高、医疗系统脆弱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民众生命健康,防止医疗挤兑,为后续更有效的干预(如疫苗研发、药物储备)争取时间。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对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影响日常生活,且随着病毒变异和传播能力的增强,实现和维持“清零”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共存” 则是承认病毒长期存在的现实,将防控目标从“清零”转向“最小化危害”,即降低重症率、死亡率和对医疗系统的冲击。这通常依赖于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加强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及对重点人群的保护。其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减少防控措施对民生的影响。但风险在于,病毒的持续传播仍可能导致大量感染,对医疗系统造成压力,并可能出现新的高危变异株,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那么,除了这两种极端的策略,还有哪些更为细致和现实的路径呢?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动态优化”、“差异化管控”、“强化个体防护”相结合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精准”和“弹性”。

1. 动态优化与精准防控:

这是一种不断审视疫情发展和防控效果的策略。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调整。

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 放弃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封锁模式,而是根据风险区域的等级(例如,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实施差异化的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可以包括:
封控(Lockdown): 只针对出现病例的最小单元(如楼栋、小区、特定楼层),而非整个城市。甚至可以细化到只限制人员流动,但不影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管控(Control): 要求特定区域内人员居家办公,但允许有限度的出行购买生活必需品。
防范(Precaution): 在社区内加强体温检测、扫码等措施,并鼓励居民减少聚集。
精准核酸检测: 从大规模常态化核酸转向“愿检尽检”、“应检尽检”(如就医、出行前)。同时,更侧重于对重点人群(如医务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重点场所(如医院、养老院、学校)的定期核酸检测,以快速发现和隔离潜在的传播链。
有效流调与密接管理: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流调效率,快速锁定传播链,并将隔离措施精准施加于直接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同时,可以探索非集中隔离的居家隔离方式,并加强对居家隔离者的健康监测和物资保障。

2. 强化个体防护与社会责任:

在不完全依赖强制性社会管控的情况下,将更多的责任和能力赋予个体,同时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普及疫苗接种与升级: 不仅追求高接种率,更要关注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的接种。同时,密切关注疫苗在不同变异株下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疫苗策略,甚至研发针对特定变异株的更新疫苗。
药物研发与储备: 大力投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确保有足够的、有效的治疗药物供医疗系统和个体使用,从而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建立药物的合理分级使用机制。
提升医疗系统韧性: 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包括ICU床位、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储备,以及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这意味着轻症患者在家自行恢复或由社区医疗机构管理,重症患者才能进入大医院接受集中救治,避免医疗挤兑。
公众健康教育与行为引导: 持续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倡导科学的防护习惯,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室内通风等。鼓励民众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及时检测和就医。
信息透明与风险沟通: 政府需要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政策调整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建立公众的信任。这有助于减少恐慌和不必要的猜疑,提升公众的配合度。

3. 阶段性调整与策略过渡:

这种策略承认,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情况。因此,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或“调整期”。

“有限放开”或“试点开放”: 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如疫苗接种率达到某个阈值、重症率显著下降、有足够的药物储备),可以逐步放宽部分管控措施,例如允许低风险区人员跨区域流动,或者在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下(如户外活动)取消口罩强制令。
周期性调整: 随着病毒变异或新疫情的出现,可以周期性地收紧或放松某些防控措施,形成一种“松紧结合”的模式。例如,当出现新的高传播性变异株时,可能会暂时性地收紧部分管控;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则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总结来说,除了“清零”和“共存”,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策略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智慧防控”或“精准弹性”的策略。它不是一个单一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多种工具的组合、动态的调整和对各种因素(科学、经济、社会、民生)的权衡。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

不追求绝对的“零感染”,但也要避免“躺平”式的失控。
将防控重点从“阻断传播”转向“降低重症和死亡”。
最大程度地利用科技和数据来提升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保障民生福祉。
强调个体责任与社会支持的协同。

这种策略更像是攀登一座山峰,既要避免滚落山崖(“清零”的极端高成本),也要避免因急于登顶而发生意外(“共存”的潜在风险)。它需要的是步步为营,根据地形、天气、自身体能等不断调整攀爬的节奏和方法,最终安全、稳妥地到达目标。它需要的是智慧、耐心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放这个口子可以因为科学原因,开放后大家没事而开放,但绝对不能因为经济原因:不开放会有人破产,而去开放。

在中国,人命比经济重要,这个道德原则必须遵守,这个隐形原则不容破坏,不然后果不仅仅是开放后新冠死一批人,是整个道德滑坡死一大批人。

或许开放会对某些人好,但对全体坏。

我宁可同意不开放导致一批人破产。

因为他们嘴上说着快饿死了,其实,饿不死,国家有低保,最多是丢弃了现在的生活水准,丢弃了尊严。但绝对不可能活活饿死。

但开放后,会死一批人,大多数是穷人。

中产阶级,小资本家的尊严和穷人的性命比起来。必须选择后者。

选择前者,不仅仅丢了人的命,还丢了中国道德的底线。不可能允许开这个口的,中国人命关天,整体经济永远低于人命价值,这个隐形道德原则不允许被破坏。

一旦因为经济罔顾人命,我相信死的绝对不仅仅是开放后的因为新冠而病亡的人。道德滑坡后各种用人命换钱的事绝对会死灰复燃。

没有人可以预见道德滑坡后中国人民会面临的状况,也没有人可以保证中国人的道德足够高不会滑坡。

所以,开放这个口子可以因为科学原因,开放后大家没事而开放,但绝对不能因为经济原因:不开放会有人破产,而去开放。

user avatar

看到好多答主都在做“清零”和“共存”的二分法。

还恬着脸说啥清零不科学,共存才科学。

简直看不下去了。

你们的公卫101及格了吗?对得起你们的本科一年级老师吗?


一、

来来来,老夫来给各位共存派的朋友掉掉书袋啊。

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程度,从来就不是二分法,而是有五个等级[1],分别是:

  1. Control(控制): The reduction of disease incidence, prevalence, morbidity or mortality to a locally acceptable level as a result of deliberate efforts; continu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reduction(通过人为干预,把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发病率、流行率和致死率都控制在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程度,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
  2. Elimination of disease(消除疾病): Reduction to zero of the incidence of a specified disease in a defined geographical area as a result of deliberate efforts; continu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required. Example: neonatal tetanus.(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人为干预把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降为零,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例如:七日风)
  3. Elimination of infections(消除感染): Reduction to zero of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caused by a specific agent in a defined geographical area as a result of deliberate efforts; continued measures to prevent re-establishment of transmission are required. Example: measles, poliomyelitis.(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人为干预把某种病原体的感染率降为零,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已防止重新出现感染链。例如:麻疹、脊灰)
  4. Eradication(扑灭): Permanent reduction to zero of 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caused by a specific agent as a result of deliberate efforts;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no longer needed. Example: smallpox.(通过人为干预,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将某种病原体的感染率降为零,并且不再需要保持干预。例如:天花)
  5. Extinction(灭绝): The specific infectious agent no longer exists in nature or in the laboratory. Example: none(在自然环境种和实验室里都不再存在某种病原体)


二、

掉完书袋之后,就该狠狠打醒你们了。

——首先,除了“共存”之外,明明还有四种档次的选项任君选择,各位共存派为啥一门心思把“清零”拔高到eradication的程度,然后搞全盘否定呢?

讨论问题之前复习复习教材不香吗?

清零本来就不是eradication的意思。清零顾名思义就是reduction to zero,对应的控制程度则是消除疾病或者消除感染。

这种四级层次的英语,你们也能看走眼?

来来来,再看一遍啊,这是你们CDC爸爸的原话哦:

至于清零(reduction to zero)的目标具体是感染(infection)还是发病(disease),这是一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讨论的问题,

但你们上来就把清零上升到eradication的高度,然后念叨什么人类只清零过天花这种老黄历。你们这是想浑水摸鱼吧?


——然后,拜托各位共存派,再仔细读一读CDC爸爸的原话:

麻烦各位共存派告诉老夫,清零选项下的in a defined geographical area是嘛意思?是全球大同的意思吗?

所以叫你们清零,你们只需要自扫门前三分雪就够了,至于全球其他拉胯地区,你管他们去死啊?


——再然后啊,还有那个人类只清零过天花的段子,简直有毒啊。

  • 麻疹算不算清零?
  • 脊灰(三种株型当中的两种)算不算清零?
  • 麻风算不算清零?
  • 马痘算不算清零?
  • 黄热病算不算清零?
  • 热带肉芽肿算不算清零?
  • 象皮病算不算清零?
  • 疟疾算不算清零?


三、

哦对了,还有一小撮共存派担心自然宿主回传人类的问题。

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但这个不是你们可以选择躺平的理由。

这也就是为啥CDC爸爸说了,要搞continu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鼠疫也会回传,你们怕过吗?

埃博拉也会回传,你们怕过吗?

况且怕也没用。生存的本质就是逆天改命,不挣命就活该去死。


四、

俗话说得好,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关于这次疫情,有几个小常识希望各位周知:


——小常识一: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搞清零的地方,有的成功清零,有的偶尔会有零星散发,还有的清零失败,疫情失控。

但是全世界所有不搞清零的地方,统统防疫失败,疫情失控,无一例外。


——小常识二: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出现大规模社区爆发后还能抢救回来的地方,碰巧都搞的是清零。

比如武汉、比如墨尔本、比如越南岘港/北江/北宁,比如不丹廷布。

而全世界所有不搞清零的地方,一旦大规模爆发就神仙难救,只会一轮一轮爆下去,一浪更比一浪强。

比如,请品鉴:


——小常识三: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搞清零的地方,哪怕清零失败,疫情失控,人民受到疫情的冲击仍然远远好于不搞清零的地方。

比如各位都知道,最近越南防疫(暂时)失手,疫情(一度)失控,目前的新增确诊大概是这个造型:

但各位可能没留意到,哪怕是在现在的越南,仍然有不少地方可以不受病毒的淫威压迫:

跟越南疫情程度差不多的那几家,敢不敢出来走几步?


五、

最后补充一点。

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啊,犹豫就会败北。

各位共存派的朋友还在这儿犹豫该不该清零呢,昂撒人那边已经快进到倡议全球扑灭了[2]

——请品鉴:

嘿嘿,各位不是常常自诩国内抗疫牛鼻吗?

到时候万一全球扑灭新冠运动领导者的桃子被昂撒给摘了,请问各位拖后腿的作何感想?

而且,咱先不提摘桃子这茬啊,人家昂撒学者至少装模作样地分析了扑灭新冠的可行性,并且好歹得出了个初步结论:

各位共存派的朋友连正视可能性的勇气都没有,臊不臊?

参考

  1. ^ https://www.cdc.gov/mmwr/pdf/other/mm48su01.pdf
  2. ^ https://gh.bmj.com/content/6/8/e006810
user avatar

中国在境内清零(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可能做到),其他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存。

防疫像防洪一样成为日常的工作。提供成千上万工作岗位,这些人配合后方的防护、检测等产业,将病毒拦截在国门之外。偶尔会出现疏漏,这时候居民配合停工、隔离等,将病毒再次驱逐出境。

人类文明与洪水斗争了几千年,但没听说过“因为洪水年年都会发生,无法清零”,不去筑坝抗洪,把洪水拦在河道,而是任凭洪水泛滥,欣然被淹,“与洪水共存”的。

user avatar

太搞笑了。

知乎一批为数不少的人刚刚才在俄乌战争那边说“所有生命都是无价之宝,反对一切侵略!”

转个头就在另一边说“新冠才死那么点够干啥的,赶紧共存放开国门取消防疫措施。”

对于这些人,就之前西安出这些事件它们就已经全部沸腾了,要是“共存”开来,连医疗系统都崩溃,那就不只是几个孕妇或者病人的灾难了,它们得闹成什么样子。还是香港同胞替我们好好示范了稍微放松抗疫的后果。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最后一段用的梗,方便理解。

英美式躺平,那是冰箱断电。明白吗?冰箱不工作了。香蕉容易坏,就先坏。洋葱扛的久,过阵子还好着。这叫躺平。

——————————————————————————

最近官方和专家对于奥密克戎的描述,已经拧巴的不能再拧巴了。

从早期的大号流感,到低于流感,到上海惊雷兄昨天接受采访时说的,毒力较弱,但是对有基础疾病的…

有基础疾病的群体,就是遇见季节性流感也会很危险。但有为流感搞过大规模封控么?

奥密克戎的数据反馈和现行的防疫手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完全脱节,但依然采取最严格和极端的防御姿态。专家和官方都不知该如何表述,因为数据和应对方法的逻辑凑不到一起。

所以你能看到各种拧巴和相矛盾的描述。

我买了台冰箱。蔬菜瓜果虽然保质期短,但冷藏延长下就可以,稍有些变质问题也不大。结果冰箱一下零下十几度,给蔬菜瓜果冻了个结实。

我虽然不会修冰箱,也不会造冰箱。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把零下十几度调到零度。不过我知道蔬菜瓜果不能冻成冰疙瘩。

user avatar

看来有些人的键政提议水平还真就停在了《黑塔利亚》

还不如这部番

如果要共存,那就需要制定一个共存方案。

0.中国这么大,这个方案得因地制宜的制定吧。如何制定?

1.如何在控制疫情的情况下进行开放?

2.如何安抚民心?

3.在共存期间如何保证企业正常施工?

4.共存会对医疗系统造成多大的冲击力?

5.中国人流动性很大,春运最甚;如何防止在人口流动时不让疫情蔓延?

6.文旅行业如何在共存下发展?疫情严重的地方旅游业都不行,继而就是餐饮、住宿、电影院、剧院、戏院等行业如何发展?

7.一旦共存,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感染完14亿人的时间可能也就2-3个月,特别是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如北上广深和各大省会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感染速度会快得惊人。如何控制?

8.再结合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基础疾病的患病率,无症状感染和轻症暂时不去考虑,光是中症和重症数量会极高,不说医疗资源不足的中小城市,只说北上广深和各大省会城市,他们的医疗资源都不足以覆盖爆发的新冠患病人群的1%,如果共存;有多少医院够用?有多少医护人员够用?

9.在共存环境下,老百姓缴纳的医保费用有多少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10.而以上的一切还是在不考虑其他疾病,只考虑新冠一种病而做出的推测,如果再考虑其他的疾病,那个范围太大了。怎么办?

11.对外开放一直都在进行,不让有病的外国人进来很正常吧!当年中国控制艾滋病都已经是压倒性胜利了,结果在2011年放开对患有艾滋病外国人的限制;现在成什么样了?还有就是不让外国有病毒的货物入境,那么多货物;总不能差一个就影响经济吧?

user avatar

chyxx.com/industry/202004/855457.html

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

2019三类传染病共计死亡两万五千人以上,先假设威胁较大的乙类传染病传染能力达到和新冠类似,按美国的感染率计算 7000万/3亿,就算是20%吧,中国将会有2.8亿人感染,按死亡率1.79/220计算,中国要是放开一年由于传染病死亡也应该有两千多万。平均每个县会死5000人/年,也就是说放开后每天每个县医院会抬出10具以上尸体(当然有可能会比这个数据要小,毕竟不是 所有有传染病的患者就会去医院)。

由此可以看出就算是大号流感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是不能控制疯狂生长的病症都有可能是想象不到的灾难,所以不要想象可以和病毒共存,虽然这病毒远没有黑死病可怕。

user avatar

谁说要清零病毒了?

我们一直追求的不是清零疫情(感染病例)吗?

更何况,我们的政策明明是“动态清零”,都不知道有些人说的“长期清零”哪来的?估计是把“长期防控”跟“动态清零”搞混了吧?

至于“共存”……

病毒被圈养在培养皿里也是跟人类共存。

你躲在家里吃薯片,印度人躺在床上咳嗽也是共存。

雀斑长在别人脸上还是共存。

谁跟你说共存就必须是肉身跪迎新冠巴图鲁入关?

都不知道为毛抢着找罪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