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在知乎删除问题?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如何在知乎上删除自己提问的问题。这事儿其实不复杂,但也不是随便就能“一键删除”那么简单。知乎的处理方式更偏向于“隐藏”或者“申诉”,具体怎么操作,我给你掰开了说。

首先,你需要明确一点:你无法直接“删除”一个你提问的问题。

知乎的设计逻辑是,你提出的问题是内容社区的一部分,如果允许随意删除,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讨论和参考价值。所以,知乎提供的是“隐藏”或者通过“申诉”来达到类似删除的效果。

那么,这两种方式是怎么回事儿呢?

方法一:申请隐藏问题(最常见且易操作)

这是最主流、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申请隐藏,你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回答和评论都会从公开的浏览列表中消失,只有你自己(以及少数知乎官方人员)才能看到。

步骤是这样的:

1. 找到你要隐藏的问题:
打开知乎App或者知乎网页版。
点击你左上角的头像,进入你的个人主页。
在个人主页里,找到“我的提问”选项,点击进去。
浏览你的提问列表,找到那个你想隐藏的问题。

2. 进入问题页面:
点击你想要隐藏的问题,进入到该问题的详情页面。

3. 找到“更多”选项:
在问题页面的顶部(通常在问题的标题下方,或者最右侧),你会看到一个“更多”的图标。这个图标可能是一个三个点(...),也可能是其他形式的展开菜单,具体位置会随着知乎的界面更新而略有不同,但通常都在比较显眼的位置。

4. 选择“申请隐藏”:
点击“更多”图标后,会弹出一个菜单。在这个菜单里,你应该能看到“申请隐藏”或者类似的选项。
点击“申请隐藏”。

5. 填写隐藏原因:
知乎会弹出一个窗口,让你选择隐藏原因。通常会有一些预设的选项,比如:
“问题已过期/无意义”
“与我当前需求不符”
“不希望再被他人看到”
“内容重复”
“其他原因”
选择一个最符合你情况的原因。如果你选择“其他原因”,可能需要你输入简短的理由。
重点来了: 尽量选择一个合理且诚恳的理由。虽然隐藏的审核相对宽松,但一个清晰的理由能提高通过率。例如,如果你提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答,或者你觉得问题本身提得不够好,可以直说。

6. 提交申请:
填写完原因后,点击“提交”按钮。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审核: 提交后,知乎的系统会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核。这个过程通常很快,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结果:
通过: 如果审核通过,你的问题就会被隐藏。在公开的知乎搜索和浏览中,这个问题的链接将不再出现。只有你自己能在“我的提问”里看到这个已隐藏的问题,并且可以随时选择“取消隐藏”。
未通过/需要人工审核: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问题比较特殊,或者原因不够充分,可能会需要人工审核,这个时间就会长一些。如果实在不通过,它会继续保留在你的提问列表里。

小贴士:

针对不好的回答: 如果你提的问题本身没问题,但收到的回答很糟糕,你也可以在回答下面进行“举报”或“不赞同”,但这不会影响你删除提问本身。
隐藏≠删除: 再次强调,隐藏只是让它不被别人看到,它仍然存在于知乎的服务器上。

方法二:申诉删除问题(适用于特殊情况)

这种方式更偏向于“删除”,但只适用于一些不符合社区规范或存在隐私泄露等严重问题的情况。如果你仅仅是觉得问题提得不好,或者不想别人看到,还是老老实实用“申请隐藏”就好。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申诉删除?

侵犯隐私: 问题中包含了你的个人敏感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
违法违规内容: 问题内容涉及色情、暴力、谣言、人身攻击等违反知乎社区规定甚至法律法规的内容。
恶意刷屏或骚扰: 提问行为属于恶意骚扰。

如何申诉删除?

1. 找到申诉入口:
同样是进入问题页面,点击“更多”图标。
在弹出的菜单中,你应该能找到“举报”或者“投诉”的选项。

2. 选择举报原因:
点击“举报”,然后会让你选择举报的原因。
选择最符合你问题情况的举报原因。知乎会提供很多选项,比如“涉及我个人信息”、“广告骚扰”、“恶意骚扰”、“不实信息”等等。
重点: 如果是涉及个人隐私,一定要选择“涉及我个人信息”。

3. 填写举报说明:
在填写说明的地方,非常重要!你需要详细、清晰地描述你的问题所在,以及为什么应该被删除。
如果是涉及个人信息,要明确指出哪些信息是你的,并且你希望删除。
如果是其他违规情况,也要提供具体的理由和证据(如果可能的话)。

4. 提交申诉:
填写完毕后,提交。

申诉的后果:

严格审核: 申诉的审核会比隐藏严格得多。知乎官方会介入,判断你的问题是否确实违反了社区规定。
可能删除: 如果申诉理由充分且证据确凿,知乎会直接删除你的问题,并且可能也会删除与之相关的一些不良回答。
可能驳回: 如果你的申诉理由不成立,或者只是单纯觉得问题不好,那么申诉很可能会被驳回。

总结一下:

想要让问题不被别人看到,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申请隐藏”。
只有当你的问题包含了个人隐私、违法违规内容时,才应该通过“举报”申诉删除。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答能帮到你!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知乎App或网页版上的提示和选项,因为界面可能会有小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说《红岩》里的人物,宝岛基本上都有。有且不仅限于华蓥山游击队和准备起义的军头、兵工厂厂长,有备而来的工人护厂队。工芸兵芸是这边的看家本领,要不然那伙人“联帝反修”的组织关系和经费关系这么容易就让人看出来了。书生们强词夺理是没有用的,没有人比李唯坦更懂JW势力。工人师傅都总结出来了,“俺们只想加工资,入群的大淆生非让我们那啥那啥”。华蓥山的同志们正在准备为全国人民接收宝岛。目前华蓥山的同志们酝酿的宝岛gay本筏草案没有提出在岛内实施计划经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如何在知乎上删除自己提问的问题。这事儿其实不复杂,但也不是随便就能“一键删除”那么简单。知乎的处理方式更偏向于“隐藏”或者“申诉”,具体怎么操作,我给你掰开了说。首先,你需要明确一点:你无法直接“删除”一个你提问的问题。知乎的设计逻辑是,你提出的问题是内容社区的一部分,如果允许随意删除.............
  • 回答
    知乎评论区删除评论再拉黑这种操作,用我的话讲,就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既不体面又挺没劲儿的行为。你问我感受?嗯,大概是看到有人在舞台上唱到一半突然捂住嘴巴,然后低着头一溜烟跑下台,观众还在纳闷刚才那段唱的是啥的时候,他又站在幕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甚至还把台下某个可能看穿他的人给“请”了出去。让.............
  • 回答
    在知乎上寻找一个可靠的男友需要谨慎、理性且注重长期互动,以下是一个系统的步骤和建议,帮助你通过平台找到契合的伴侣: 一、明确目标:了解“可靠”的定义1. 可靠的标准 责任感:能遵守承诺,有担当。 真诚:不虚伪,有自我反思能力。 价值观一致:尊重彼此,有共同的生活目标。 .............
  • 回答
    Rokid在知乎投放广告,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用户互动为特色的社区,Rokid选择在这里投放广告,本身就说明了它对目标用户和传播渠道的精准定位。一、Rokid的品牌定位与知乎平台的契合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Rokid的品牌定位。Rokid是一家.............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网络社区的本质、人类认知的多样性以及政治决策的机制。简单来说,知乎上普遍存在的反对声音与现实选举中“零反对通过”的现象,反映了 信息传播环境、参与者动机、决策过程以及社会共识形成机制 的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知乎:一个高度开放、.............
  • 回答
    说实话,在知乎上举报别人,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一言难尽。我当初也是个“普通用户”,刷刷回答,看看动态,跟大多数人一样。但有时候,看到一些实在看不下去的东西,心里就憋得慌。初衷:看不下去的执念最初开始举报,纯粹是觉得有些内容太离谱了。比如,那些明显造谣的、侮辱性的言论,或者一些公然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
  • 回答
    知乎上遇到的“最酷”的人,对我来说,不是那种粉丝几百万、答案被点赞到手软的大V,而是那些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去探索和分享的人。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叫“老王”的答主,他的用户头像是一个有些泛黄的老照片,背景似乎是个老旧的书房。老王主攻的是中国古代兵器史,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你可能觉得.............
  • 回答
    在知乎上摸爬滚打也有一段时间了,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要说“最不友善”,这还真不好界定,因为“不友善”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倒是有个“高手”把我不友善的体验给拉满了。那是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讨论。我当时对这个事件有些自己的理解,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写了一个回答。我的.............
  • 回答
    在知乎做科普?嗯,让我好好想想,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冒险。首先,你要摆正心态。别指望一上来就成为“知识大神”,也不是随便写点东西就能收获无数点赞和关注。知乎的氛围很复杂,有真诚求知若渴的普通人,也有深耕某一领域的专家,还有一些带着别样目的的提问者和回答者。你得做好被认真审.............
  • 回答
    想在国外创办一个类似知乎的中文论坛,这绝对是个既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想法。它不仅仅是搭建一个网站,更是在海外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中文社区。下面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过程,尽可能讲得细致些,让你对整个画卷有个清晰的认识。第一步:明确你的核心定位与目标用户知乎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高质量问答社区。所以,在你.............
  • 回答
    在知乎上交到知心朋友,这是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体验。它不像现实生活中那种基于共同的地点、年龄、职业或者共同的兴趣而建立的联系,而是更像一场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的“缘分”,由文字、思想的碰撞,最终触及灵魂深处。这种体验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描述:1. 精准的共鸣与灵魂的触动: “原来不.............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私信红点,我的内心涌起的情绪和想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我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第一反应:好奇与期待 “是谁?” 这是最直接的第一个念头。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发了私信,可能是熟人,可能是某个我很欣赏的答主,也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这种未知带来了好.............
  • 回答
    嘿,关于在知乎上被私信搭讪的体验,这可真是一言难尽,有点像在平静的湖面突然丢进一颗石子,荡漾开来的涟漪,有惊喜,也有点无语,更有时候是啼笑皆非。我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跟你讲讲,这样会比较清晰。第一阶段:新鲜感与好奇刚开始的时候,收到私信通常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新鲜感。你知道知乎嘛,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
  • 回答
    在知乎那些激烈的争议话题下,为少数派发声,与其说是一种“体验”,不如说是一场持续的、内心的拉锯战,夹杂着一丝孤独,但也偶尔能尝到一点点“拨云见日”的欣喜。首先,你要做好被“淹没”的准备。知乎上的“热门”往往意味着一边倒的舆论,尤其是在那些牵扯到大众情感、社会共识或是被主流叙事轻易概括的议题上。当你带.............
  • 回答
    在知乎上用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提问,结果会比较复杂,这取决于很多因素。简单来说,你的问题很可能不会得到太多关注,甚至可能被快速淹没或被忽略,除非你恰好遇到了一个懂你所用语言的活跃用户,或者你的问题本身非常具有普遍性且能引起共鸣。下面我来详细说说会发生什么:1. 语言障碍是首要问题: 用户群体: 知.............
  • 回答
    2019 年,当我带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对未知育儿世界的探索欲,第一次在知乎的母婴领域里敲下文字时,那真是一种既兴奋又忐忑的体验。兴奋在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可以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不再是我一个人在摸索,有无数和我一样经历着怀孕、分娩、哺乳、带娃的父母们,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困惑和技巧。我感.............
  • 回答
    嗯,这事儿说起来,挺微妙的。首先,你可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怀疑人生”阶段。你翻来覆去地看你之前回复过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出让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言论触了对方的逆鳞。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结果台下观众的表情瞬间变得很奇怪,而且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奇怪。然后,.............
  • 回答
    长期关注自己不认同的大V,这事儿怎么说呢,有点儿像是在一个永远都在争吵的食堂里硬要吃饭。你明明知道他们说的不对,或者和你理解的南辕北辙,但就是忍不住点进去,忍不住往下划拉。首先是那个“不服”的劲儿。 你会觉得,“怎么能这么说呢?”,“他怎么能这么想呢?”,“这简直是歪理邪说!”。一开始可能是出于一种.............
  • 回答
    万赞之痒:当一个知乎账号的赞数跨过百万门槛时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在知乎上认真写东西。那时候,我对“获赞”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纯粹地想把我知道的、思考过的东西分享出来,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帮助到一些有需要的人。然而,万万没想到,一个账号,一本正经地在知乎上耕耘了.............
  • 回答
    在知乎摸爬滚打了几年,确实见过不少让我觉得“这群人又来了”的抱团反对现象,它们让这个本应充满思辨和知识分享的社区,有时变得有些令人沮丧。抱团反对的常见表现形式:1. “话术”的统一与排斥异见: 最明显的一点是,你会发现一批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使用了高度相似的论述角度、关键词甚至句式。他们仿佛被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