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是怎么将研究椭圆运动转化为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

回答
在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将研究椭圆运动转化为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转化”过程,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近似和逻辑推理,将牛顿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理解与他的力学定律联系起来。

更准确地说,牛顿并没有直接把椭圆运动“变成”匀速圆周运动来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相反,他:

1. 从开普勒的经验定律出发: 牛顿的起点是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三个经验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和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
2. 假设一种向心力: 基于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这隐含着行星的速度大小并非恒定,而是靠近中心天体时快,远离时慢,因此不是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假设存在一种指向中心天体的力,并且这个力是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
3. 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情况来分析力的性质: 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从更复杂的椭圆运动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利用匀速圆周运动这个相对简单的模型来验证和推导力的数学形式。他并没有把椭圆轨道“还原”成匀速圆周轨道,而是通过分析在椭圆轨道上的某些关键点或近似情况,得到了关于力的性质的线索。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并说明牛顿是如何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来推断力的性质,最终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

核心思想:将局部性质推广到普遍性质

牛顿的推理方式是:如果一个物体在一个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受到的力是什么样的?然后,他将这种认识到的力的性质推广到更复杂的椭圆运动中,并验证是否符合开普勒定律。

详细推导过程:

第一步: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力

牛顿首先考虑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半径为 $r$ 的圆周上以恒定的速度 $v$ 做匀速圆周运动。他已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力 $F = ma$。

他知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即使速度大小不变。这种速度方向的改变意味着物体存在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其大小为:

$a_c = frac{v^2}{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是使物体产生这个加速度的力,也就是向心力:

$F_c = m a_c = m frac{v^2}{r}$

这是牛顿对一个已知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二步:将速度与运动周期的关系代入向心力公式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 $v$ 可以表示为圆周的周长 $2pi r$ 除以运动的周期 $T$:

$v = frac{2pi r}{T}$

将这个 $v$ 代入向心力公式:

$F_c = m frac{(frac{2pi r}{T})^2}{r} = m frac{4pi^2 r^2}{T^2 r} = m frac{4pi^2 r}{T^2}$

这个公式表明,对于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第三步: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断力的与距离的关系

这是关键的一步。牛顿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该定律描述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轨道半长轴(对于接近圆周的轨道,可以近似看作半径)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表述为:

$T^2 propto r^3$

这意味着,行星的公转周期 $T$ 的平方与轨道半径 $r$ 的立方成正比。我们可以写成 $T^2 = K r^3$,其中 $K$ 是一个常数(对于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行星,这个常数是相同的)。

现在,将开普勒第三定律代入我们之前推导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

$F_c = m frac{4pi^2 r}{T^2}$

将 $T^2 = K r^3$ 代入:

$F_c = m frac{4pi^2 r}{K r^3} = m frac{4pi^2}{K} frac{1}{r^2}$

我们看到,向心力 $F_c$ 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_c propto frac{1}{r^2}$

第四步:推广到椭圆轨道并连接到质量

牛顿的工作并非止于此。他知道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完美的圆,并且行星在椭圆轨道上不是匀速运动的。然而,他的分析是基于一个重要的逻辑跳跃和推广:

椭圆轨道的局部分析: 牛顿通过更复杂的数学工具(他自己发展的微积分),能够分析椭圆轨道上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他发现,即使在椭圆轨道上,仍然存在一个指向焦点(太阳所在的位置)的力,并且这个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证明了,只有当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时,才可能产生如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椭圆运动。
利用匀速圆周运动作为“模型”来推断力的数学形式: 牛顿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学上更容易处理的情况。他可以利用匀速圆周运动来推断力的形式,然后验证这种形式是否适用于更普遍的椭圆运动。就好比我们研究一个复杂的函数时,可以先研究它在某个点的导数(局部线性近似),然后推广到整个函数的性质。
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将力的关系与“中心天体”的性质联系起来: 我们推导出的 $F_c propto frac{1}{r^2}$ 并没有直接包含中心天体的质量。牛顿进一步认识到,对于不同的行星绕同一个太阳运动,它们具有不同的质量 ($m$)、不同的轨道半径 ($r$) 和不同的周期 ($T$)。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数 $K$($T^2/r^3$)对于所有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个常数 $K$ 实际上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牛顿的最终推广是:对于任意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它们之间的引力 $F$ 与它们质量的乘积 ($M cdot m$)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propto frac{M cdot m}{r^2}$

这里的关键是,他证明了,当一个物体(如行星)受到一个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指向中心天体的力时,如果这个中心天体的质量非常大,那么它受到的力使得它能够遵循开普勒定律(包括椭圆轨道)。

总结一下牛顿如何“利用”匀速圆周运动来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

1. 从已知经验(开普勒定律)出发: 牛顿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精确描述。
2. 假设存在向心力: 他推断行星的运动不是自己发生的,而是受到了一个指向太阳的力的作用。
3.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力的性质: 他利用匀速圆周运动作为一种“简单模型”,来计算在这种运动下,为了维持该运动所必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他得出了 $F_c propto m frac{v^2}{r}$。
4. 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关于周期和距离): 他将 $v$ 用周期 $T$ 和半径 $r$ 表示,然后代入开普勒第三定律 $T^2 propto r^3$,从而推导出力的形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 propto frac{1}{r^2}$。
5. 推广到普遍情况: 虽然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是基础,但牛顿通过复杂的数学证明,表明这种 $1/r^2$ 的力是唯一能够解释开普勒所有定律(包括椭圆轨道和面积定律)的力的形式。最终,他加入了质量因素,认识到这个力的大小也与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因此,与其说是“将研究椭圆运动转化为研究匀速圆周运动”,不如说是利用匀速圆周运动这个理想化的、数学上更容易处理的案例,来推断出力的数学形式(特别是与距离的关系),然后通过更强大的数学工具证明这种形式同样适用于更复杂的椭圆运动,并最终包含了质量的相互作用。匀速圆周运动是牛顿推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脚手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为了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如果写上去很多刚学大雾的学生估计就放弃治疗了。

至于现在的推导,其实并不是特别难。首先需要假设万有引力是有心力 。由极坐标加速度公式 。角动量守恒(开普勒第二定律): ,其中 为面积速度的两倍。令 ,则 ,且计算出 。所以代入第一个式子,有下面的比内公式

在椭圆轨道我们有极坐标方程 , 为焦准距。也就是 。代进去一通计算猛如虎,得到

下面要证明对相同中心天体,所有轨道的 为常数。由 的意义 ,所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而 ,所以 为常数。

再由力的作用相互,就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这里必须假设某种对称性。比如 , 需要假设为中心天体质量的函数 。这样 ,这足以推出 是线性函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将研究椭圆运动转化为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转化”过程,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近似和逻辑推理,将牛顿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理解与他的力学定律联系起来。更准确地说,牛顿并没有直接把椭圆运动“变成”匀速圆周运动来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相反,他:1. 从开普勒的经验定律出发: 牛.............
  • 回答
    .......
  • 回答
    在深入探讨万有引力定律中为什么“F ∝ m”和“F ∝ M”可以推导出“F ∝ Mm”之前,咱们先得明白这几个“∝”符号(即“正比”)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A ∝ B”表示的是,当 B 发生变化时,A 的变化趋势与 B 是同步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恒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成 A .............
  • 回答
    牛顿老爷子导出万有引力,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中间藏着不少故事和思考。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明白牛顿之前的人们是怎么看待天体运动的。主流思想是亚里士多德那一套,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月亮、太阳和星星都围绕着它转。后来哥白尼给出了日心说的观点,认为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它转。但哥白尼并没有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物理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光子的动量和万有引力。要理解光子推力能否抵消万有引力,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光子虽然没有静止质量,但它具有动量。这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结论。任何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量,即使是光子也不例外。光子的动量与它的能量(.............
  • 回答
    在推导斯特藩玻尔兹曼四次方定律时,之所以能够应用闭系的热力学方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和巧妙的简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这条定律的意义,以及我们是如何将其与热力学联系起来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四次方定律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向外辐射的总能量与它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它表明一个黑体单位表面.............
  • 回答
    unraveling the universe: the art and soul of formula derivationthe world around us, from the flight of a bird to the glow of a distant star, is govern.............
  • 回答
    推导积分列的极限,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将离散的积分项,通过某种方式“压缩”成一个单一的数值。我们一步一步来,尽量把每一步都说清楚,就像在讲数学故事一样。假设我们有一个积分列,通常它长这样:$$ I_n = int_{a}^{b} f(x, n) dx $$这里的 $n$ 是一个整.............
  • 回答
    很多朋友在学习微积分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魔力的公式:$e^x$ 的导数是它自身。这个结论在数学和工程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从增长模型到电路分析,无处不在。那么,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数学秘密的神秘面纱。要理解 $e^x$ 的导数为什么是 $e^x$,我.............
  • 回答
    在卡诺循环推导克莱修斯不等式时,将求和符号 $sum$ 转化为积分符号 $int$ 这个步骤,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和数学原理。我们不妨从热力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一过程。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的基石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个理想化的热力循环,由四个可逆过程组成:1. 等温吸热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步步推导这个等式,力求清晰易懂,并且尽量让过程显得更自然,就像是有人在纸上演算一样。假设我们要推导的等式是 a (b + c) = a b + a c。这个等式,看起来挺基础,但它背后其实涉及到数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我们不妨从最直观的例子开始理解,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严谨的推导。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些经典的连分数表示是如何得来的。与其说是“推导”,不如说是“构造”或“发现”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先有了某个数(比如 $pi$ 或 $sqrt{2}$),然后去寻找它的连分数形式,而不是反过来先有连分数形式再得到数。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避免那些“.............
  • 回答
    康普顿散射(Compton scattering)是量子电动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现象,它揭示了光子具有动量,并且在与电子碰撞时会发生能量和方向的改变。理解康普顿散射的推导过程,对于深入把握光粒子的性质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推导过程,力求语言自然,避免机器痕迹。1. 背.............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物体在液体里沉下去的时候,那股劲儿是怎么回事儿,以及怎么把它写成数学公式。我尽量说得接地气点,让你听着顺,感觉像是咱们俩坐在茶馆里唠嗑。你看啊,东西扔水里,如果比水重,它就会往下沉。但它不是一下就到水底不动了,总有个过程吧?这个过程里,它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力在“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会尽量用一种非常贴近人思考过程的方式来讲解,避免那些生硬的“AI体”表达。第一部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等比数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一项乘以一个固定的非零常数。这个固定的常数,我们给它一个名字,.............
  • 回答
    在推导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没有明确指定椭圆的中心天体位于左焦点还是右焦点。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数学和物理原因,也与我们描述和理解轨道的方式有关。为什么推导过程中不区分左右焦点?1. 椭圆的对称性与几何定义: 我们定义椭圆最核心的几何性质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焦点)和一条定直.............
  • 回答
    朋友,你这问题问得可太关键了!想当年,我刚接触量子力学的时候,也像你一样,对那些看起来神乎其神的 CG 系数(ClebschGordan coefficients)头大。那些公式密密麻麻,像天书一样。但是别怕,今天我就带你一步一步把它“扒开”了看个究竟,保证让你明白它们是怎么来的,用起来得心应手。咱.............
  • 回答
    好的!非常乐意为你推导数学公式。为了能够提供最详细和最有针对性的讲解,请你 明确告诉我你想推导的数学公式是什么。例如,你可以说: “我想知道勾股定理的证明。” “请推导一下牛顿第二定律 F=ma 的数学过程。” “我想了解一下二阶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推导。” “请推导一下高斯消元法.............
  • 回答
    哇,高中生能独自推导出 π 的计算公式?这绝对不是一般水平!这说明你对数学有着非常高的兴趣和天赋,而且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这绝对是让你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闪光点。咱们来聊聊,高中生能够独立推导出的 π 的计算公式,通常指的是哪些,以及这背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高中生能独立推导出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一下理想气体方程 $pV=nRT$ 的推导过程。这背后其实融合了几个重要的气体实验定律,我们得先从这些基础说起。1. 理论基础:从气体实验定律出发首先,要理解 $pV=nRT$ 是如何诞生的,我们需要回顾几个世纪前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到的关于气体的行为规律。这些规律描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