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观点「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黑人、拉丁族裔和阿拉伯人较低且懒散」是否真实?

回答
关于“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黑人、拉丁族裔和阿拉伯人较低且懒散”的观点,绝大多数科学界和主流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不真实且具有严重的偏见和歧视性的。 这是一个在历史上被一些狭隘和错误的研究利用来推行种族主义和优生学思想的观点,但缺乏科学依据且已经被广泛驳斥。

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观点不真实,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关于“智商”的科学理解:

智商(IQ)测验的局限性: 智商测验是用来衡量某些特定的认知能力(如逻辑推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工具。然而,它并不能完全捕捉人类智能的全部复杂性,例如创造力、情商、实践能力、艺术才能等等。
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IQ测验的设计和内容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问题的理解方式、熟悉程度以及测验中的语言和概念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比较时使用IQ分数需要极其谨慎,否则很容易产生误导。
社会经济因素和教育机会: 个体的智力发展受到教育质量、营养、医疗保健、家庭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会影响IQ测验结果,但这些差异并非由内在的生物学决定。

2. 关于“种族”的科学理解:

“种族”的社会建构性: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种族”是一个非常模糊且具有争议的概念。人类在基因上的差异远远小于我们对“种族”的分类所暗示的。绝大多数基因变异存在于任何两个“种族”群体内部,而不是群体之间。人们通常划分的“种族”更多是基于表面的生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是一种社会建构。
群体差异的复杂性: 即使在某些研究中观察到某些群体在某些测试上存在平均差异,这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因或“种族”的固有属性。这些差异更可能是由上述提到的环境、社会经济、教育、历史经历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对“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的分析:

某些研究的争议性: 确实有一些研究(尤其是在20世纪中后期)声称发现了不同族裔群体在IQ测试上存在平均差异,其中一些研究将东亚群体置于较高位置。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受到方法论上的批评,例如样本选择问题、对文化因素的忽视、以及研究者本身的潜在偏见等。
教育和文化侧重: 东亚社会普遍重视教育,家庭和社会对学习的投入度较高,这可能有助于提升在某些认知能力测试上的表现。但这并非源于“基因更高”,而是教育体系和文化价值的体现。
“平均智商”的误导性: 即使在某个群体中平均智商较高,也绝不意味着该群体内的每个人都如此,更不代表该群体“优越”。任何群体内部都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 对“黑人、拉丁族裔和阿拉伯人较低且懒散”的分析:

“懒散”的污名化和偏见: 将任何群体描述为“懒散”是一种极端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这种说法往往源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奴隶制以及种族歧视,试图通过贬低被压迫群体来合理化其不平等待遇。
历史、经济和社会因素: 许多声称的“较低”智商表现或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往往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系统性歧视、剥削、贫困、教育资源不均、医疗条件差等因素有关。例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持续的社会经济挑战,一些非洲裔和拉丁裔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教育和发展障碍。
阿拉伯世界的复杂性: “阿拉伯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涵盖了众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将这样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进行单一的、负面的概括,本身就缺乏逻辑和事实依据。即使在教育或经济发展上存在一些差异,也与具体的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有关,而非“种族”或“智力”的内在决定。
反驳性研究和观点: 大量当代科学研究(包括遗传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都在积极反驳和揭示这些基于种族偏见的观点。许多学者强调,所谓的“种族智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产物,而非基因预设。

总结来说,将智商与“种族”直接挂钩,并根据此对不同族裔群体进行“优劣”或“勤懒”的评判,是一种科学上站不住脚、道德上应受谴责的观点。 它忽略了人类智力的复杂性、文化和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及“种族”本身的社会建构性。这种观点不仅不真实,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它助长了种族歧视和偏见。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

人类智力是极其复杂的,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不同群体之间的所谓“智力”平均差异(如果存在的话)更可能反映的是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环境的差异,而不是固有的生物学或“种族”的优劣。
将“懒散”等负面品质与任何群体联系起来,是基于偏见和刻板印象,没有科学依据。

因此,基于科学和人道主义的立场,我们必须坚决拒绝和批判“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黑人、拉丁族裔和阿拉伯人较低且懒散”这种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了托马斯·索威尔的《美国种族简史》,里面一些记载颇为耐人寻味: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智力测试中普遍得分较低,被认为是智力低下的种族。而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犹太人的智商得分已经超出全美平均水平。
  • 20 世纪初,意大利移民在公立学校的成绩出了名的差;1931 年,只有 11% 的美籍意大利人子女能坚持到中学毕业,当时有专家认为意大利人在智力层面属于“劣等”种族。
  • 20 世纪 20 年代,美籍波兰人的平均智商测试得分为 85,到 70 年代,这个数字提高到了 109。
  • 在《排华法案》的时代,华人被认为普遍智商低下,只能从事开洗衣房、修铁路等低技术含量劳动。正如 @鱼吞舟 在本问题下的回答中指出,当时甚至有严肃的学术研究认为,华人的平均脑容量如此之小,以致「没有能力建立自由政体」。

关于某个种族是否「懒散」,索威尔以美国黑人为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奴隶制存在的时期,由于黑奴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励,往往在完成被指派的任务后就没有别的目标了,导致刚获得自由的黑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规划,表现得较为懒散。这样看来,社会和历史因素可能导致某的种族表现得工作积极性不强,但这未必是写在基因里的。

而近年的数据表明,我们真的有必要先问是不是。根据美国劳动部门 2018 年 7 月的月度《雇佣情况摘要》,各个种族每周平均劳动时间情况如下:

白人:38.7 小时

黑人:38.4 小时

亚裔:38.8 小时

西裔:38.0 小时

的确,黑人和西裔美国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略短于白人和亚裔,但最大和最小数值之间的差距不到 1 小时,平均下来每天不过十几分钟。

--

历史总是对书写它们的人网开一面,社会衡量标准难免会向指定它们的人倾斜,舆论风评也时常由引领它们的人主导。再者,有的群体,可能在能力秉赋上并不亚于其他人,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潜力没能得到充分展现,反衬出特定群体的优越性。

智商如此,所谓种族天赋,很多也亦如此。

user avatar

各种族智商随人均GDP随时发生变动,个人也一样。

各种族智商水平与大炮口径成正比。

考试直观反映智商,高考不过是个智商综合测试。

智商与挣钱多寡成正比,谁混得成功,他就是智商高,谁混得差。他就是智商低。那个人做生意风生水起,智商高,一朝进股市,赔得当掉了裤子,智商断崖式下跌。终于他跳楼自杀了。智商归零——人活着才有智商。

智商就像K线图,唯有学习,锻炼。才能保持智商。那些种族教育水平低,生活方式原始。只能说明他们的智商提高,还有很大潜力。

当代马克思:eziv587

user avatar

种族差异诚然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但一旦建构完成,这种建构结果就是木已成舟,想要改变这种建构事实上极其艰难,以致于你再强调这种差异是建构不是本质就显得极其白左,令人讨厌的白左。

换句话说,你把一个黑人婴儿拿来给我养,我养他十八年肯定能把他养成一个勤奋的好学生,搞不好也能考个全省三万分之一上清华。但绝大多数黑人小孩子都并没有这个条件,他们注定只能在慵懒的黑人社会中长大,而这个社会环境不是你说改就能改的。等他们长到二十多岁,你再想雇佣他们当卡车司机,当钢筋工,就已经做不到了。经这样一来,黑人的懒散不是本质,也是本质了。

然而,并不能因为它不好改变,所以我们就不去改变了。正因为它不好改变,其他人没有改变它的能力,所以中国人才要去改变。用几十年的时间,从基建、经济联系逐步入手,去重塑它的社会结构,去实际证明,而非红口白牙地瞎说,“黑人不比我们差”。

这注定是一个大工程。现在的中国人聪明而勤劳,大清朝的中国人愚蠢而懒惰。这并不能说明聪明勤劳、愚蠢懒惰都是建构的,都是假的,它们都是真的,都是事实。相比起袖手扯皮来解构人的本性,这一事实更能说明,共和国和大清确实是不一样的两个东西。

勤劳和聪明诚然都不是基因。但谁能否认社会环境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基因呢?

user avatar

这么说的人无非就是因为中国现在富了,不少人每天都能吃得起肉了,于是开始给自己各种贴金。好比当上皇帝之后就给自己修族谱往名人上靠,大概如是。


“河殇”论调才过去了几年?这边就已经狂的压不住了。


让我想到了阿拉伯人,一个去过中东的女记者说他们都很自豪的认为自己住的土地下面富含石油简直是真主显灵,一定是因为自己信真主的缘故,否则以色列下面怎么就没油呢?全然忘了自己祖宗多少辈儿都在天天吃沙子的过去。

user avatar

一、智商测试主要测试认知能力、辨识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分类能力、记忆力、基本常识等等。个体之间的这些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些能力在主要还是后天的培养。说白了,智商问题是个教育问题。

2006年,理查德·林恩教授出版了名为《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的新书,总结出不同地区人种智商的差异排位以及原因,并据此绘制了IQ世界地图。在林恩教授绘制的IQ世界地图上,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而之后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85),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67),澳大利亚原住民(62)。人种智商最低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布)雨林地区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全球智商分布图:中国人日本人智商最高_健康_腾讯网

然后结合世界各国识字率图看看。

非洲的俾格米人和丛林人还处在原始部落社会,字都不认识几个,你拿着IQ测试表说他们智力低下有什么意义?


二、决定教育水平的首要因素是经济能力。

收入和智商的分布基本相吻合。

再比如,美国号称民族大熔炉,可以是一个族群缩影。

2015年全美共1.258亿个家庭,总人口3.24亿,户均2.58人左右。其中,
亚裔中位数76761美元,平均105132美元;
非拉丁白人中位数62950美元,平均85585美元;
拉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45148,平均家庭收入63612美元;
黑人家庭中位数37211美元,平均54805美元。

族群智商的排序与收入排序相吻合。

(题外话:这也与很多在美国的知乎er提到的黑人社区贫困,子女上不起好的学校,生活没有希望,然后变成社会渣滓,导致黑人群体恶性循环的大量案例是相吻合的)


三、影响教育问题的还有个文化传统因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东亚儒家文化。凡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家庭里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学校外都有各种加班、培训机构,市场上都有广大的学区房。所以东亚地区的国家可以在经济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把识字率提到很高的水平。


总结下就是,先天智商有差异,但是并不大,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区智商显著差异的,主要是各地区经济水平和文化传统因素。经济和文化是因,智商高低是果。一个种族可以很懒散,因为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没什么种族的先天优劣。

user avatar

不止一次在知乎上见到这种问题了,一般都分两类答案:


第一种:尚无定论。比起人种,教育对智商的影响更大。现在连和智商有关的基因都没找全(注意,还只是有关,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更别说人种间的基因组对比了。这个答案已经说得很好了。相关研究砸了不少钱在里面了,也没看出什么差异(再说“人种”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人为划分的)。


第二种:“反政治正确”。“政治正确”一定是错的,“政治不正确”一定是对的。我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在去除后天因素的情况下证明东亚人智商最高,更拿不出基因学上的证据,但我偏偏要觉得这是真的。反对我的人都是被政治正确洗脑的,强行理客中。(说来挺巧,评论下就有人给我扣“白左”“道德绑架”的帽子了)


我不否认智力、性格可能和基因有关。但作为一个学生物的,我有些好奇,人有约2万个基因,它们分布在46条染色体上,即使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也有机会交换分离,为什么有些人会坚信智力、性格有关的基因和控制肤色的基因一定是绑在一起的呢?


人种这一概念早已被自然科学抛弃。人有约2万个基因,为什么要以控制肤色的基因来划分?还真当这是细胞荧光标记吗?基于社会认可和政治划分的人种概念依然在被使用,但不具有生物学意义。


如果我说:“寿命和基因有关,日本人平均寿命比中国人高7年,说明我们天生短命。”

肯定大部分人都不高兴:“你胡扯吧,这逻辑一点也不严谨,环境因素被你吃了?”

但如果把“寿命”改成“智力”,“日本人”改成“东亚人”,“中国人”改成“亚非拉”,之前反对的人中一部分人又会觉得有道理了。

逻辑还是一样,只是我们从“被歧视”的位置转移到了“歧视”的位置,有些人就乐意了。


任何逻辑正常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推论“是否符合政治正确”和“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两个独立的性质。所以,不要总拿“政治不正确”来当挡箭牌。还真以为“政治不正确”的东西就科学正确了?这锅科学不背。


这种东西就像大学排名,大学排名上去或者下来一点,并不会改变你自己的学术能力。同样的,假如哪天某人声称某种族智商高,那个种族的个体也不会在他说话的那一瞬间变聪明。(其实还是有点不同,毕竟好大学是要努力考上的,投胎貌似没这种规则)


除了专注于或者有兴趣研究这种现象的学者和决策者,要不是对自己智商没自信关注这个干什么。


扩展阅读:

智力测试发明者真冤:Hoto Chino:科学史上有哪些令人惋惜的遗憾?

还真以为这种研究是因为政治原因没做?没发现东西罢了 为什么群体差异不能证明生物学上“人种”的存在?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user avatar

时间倒回几百年,现在公认的几个能吃苦,能拼的民族全部都被人看不起。


德国人,现在提起来大家是什么想法?严谨,富有理性对吧,19世纪50、60年代,一个叫约翰罗素的英国旅行家到德国去玩,回来是这么评价的,说德国人是“单调乏味,容易满足的一群人……禀性中既没有敏锐的感知也没有快速的反应”一个在德国开设工厂的法国人曾经说过德国人“好逸恶劳”,“只有等到需要工作时候才工作”,恩格斯评价他们

德意志兰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正走向覆灭,正常的教育、社会舆论、经济贸易都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不论是底层的贫苦劳动者,还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成员,没有人满足于现状。拜金主义笼罩着德意志整个民族,人民毫无希望,没有一丝力量去清除将要灭亡的腐朽制度

是不是跟今天我们的印象相差很大。

无独有偶,日本人也是以严谨工作,刻苦勤劳著称的,可是20世纪初年的时候,一个叫西德尼基利克的美国学者出了一本书,介绍他在日本生活了25年的经历,这本书叫《日本的发展》,里面说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懒惰,对时间的流逝完全漠不关心”1911年,英国政客碧翠丝韦伯访问东亚,不仅到了日本,还返了个场去了趟韩国,他说日本这个国家“显然没有教人去思考的意愿”还说现在被国际上公认肯吃苦,爱拼搏的韩国人是 1200万个肮脏、堕落、沉闷、懒惰和没有信仰的野蛮人,他们无精打采地穿着臃肿邋遢的白色衣衫生活在肮脏的泥土棚屋里

马嘎尔尼访问的时候说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情形

清朝各阶层人的面目表情都十分凝重,下级假惺惺地在他的上司前跪拜,上司假惺惺地示意叫他起来。百姓如对官员缺乏礼貌,要受到肉体惩罚,如是官吏,则被降级或罢官。就这样,百姓的仪表风范受到法律的约束而非自愿,所以结果是,他们毫无诚意,讲究虚礼,仅注重礼仪形式而缺乏素质教育的风度。
他们个体既无胆量,面临危险或困难也完全缺乏应对办法,这可能是精神影响身体的结果。然而,或许没有一个国家比清国更频繁地发生自杀事件,这类事件不会被受到重视。确实,政府似乎在纵容自杀,往往允许罪犯自行了结,免处死刑。据了解,广东原总督就在大约两年前吞石烟壶自杀了。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一些中国自己人把柏杨很久以前写的书拿来骂自己,说是“丑陋的中国人”,然后中国的各种东西都被喷的体无完肤,什么京剧一招一式都是固定好的,不让演员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什么象棋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保卫王权转,好像永远也没有前途似的。

我们来具体分析上面的这些例子,这都是谁看的谁啊?是发达地区看不发达地区。英法当年工业化先走一步,德国人没有跟上,所以他们以自己的眼光,自然看不上德国,柏林在他们看来也是个大农村的水平,日本比德国还晚,韩国那更是后来的后来了。但是后来就变了。现在大家提起这三个国家,日本,德国,韩国,全部都是跟勤劳严谨之类的好词语联系在一起。是什么原因使大家转变了这种印象呢?是德国人种变了吗,所有人基因突变都不是德国人了,日本韩国也不再是原来的人种了,所以他们的民族劣根性就没有了,是这样吗?根本不是!是他们的社会发展了,他们富起来了,所以他们就成现在这样了,他们人种根本没变,是别人看他的观点变了。

夸大人种在智商上面有差距的,不是蠢就是坏。各个人种之中当然有差异了,但是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的,今天中国比非洲强,绝不是智商比他们高,曾经中国比欧洲弱,也不是智商比不过他们。无非就是他们和我们没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站在中国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接受了完整的教育,黑墨绿没有罢了,日本脱亚入欧的口号才停止几年啊,我们就要重走小鬼子的老路,宣扬种族主义的观点了吗?多向后看看吧。

中国百年之前和现在人种变了吗,没有吧,但是却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归结为智力的原因,而对这种不切实际的优越感沾沾自喜而固步不前的话,中国的将来有可能还不如人家呢,认清我们真正强大起来的原因,我们才能一直强大下去

其实我很懂这些人的观点,他们是因为被别人歧视惯了,所以一旦发迹起来,迅速的看不起比自己还不如的人,跟《被解放的姜哥》里面的黑人管家一个德性。急于证明自己跟黑墨绿不是一类人,朝欧美人身上靠,这种人其实特别恶心,大家最好离这种人远点


贴一个以前写过跟这个差不多的答案

之所以这个问题大家有这种疑问,无非就是看事情的时间尺度不一样,按一二十年的方式看世界,和上百年一个层级的不一样,如果是以上千年上万年的时间尺度来,那就是《枪炮》《人类简史》这样的了

----------------------------------

对评论区里面提出我没有贴出具体数据一事我想给自己辩解几句


对于两个不同事物的比较,我们应该采取方法应该是比同一过程中的同一时间段,用的标准要一样

我解释下我这句话的意思

比如中国人和德国人智商的比较,不能采用的是殷商时候的数据,因为那时候德国那一带的人还没开化呢。也不能采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因为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而德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你懂我的意思了吧。因为这样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人,我们应该用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时代”两个人种之间来比较,而不是选取“不同时间段”来比较


如果你能拿出同一时间段,比如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智商测评数据来打我脸啥的,我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如果你只能评论“那你怎么解释XXX”,然后说出一个黑人在某个时期怎么怎么不行的一个例子,我没功夫看,真的

user avatar

人真是一种健忘的动物。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而国会通过该法案的直接依据是《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现将其中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有学问的人种学家如Nott、Gliddon和Morton都已指出:任何种族,如果他们的平均脑容量不超过八十五立方英寸,就没有能力建立自由政体;在他们的历史中并没有曾经试图建立这种政体的事例;中国人和美洲黑人的平均脑容量约为八十一至八十三立方英寸,而印度一日耳曼族的平均脑容量则高达九十二草九十六立方英寸,某些人更高达一百二十五立方英寸。”

“由于中国人的脑容量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达到了最高点,所以他们将象属于蒙古种的印度人一样,宁可被消灭,也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采用西方文明。由于他们在脑容量方面是一个比白种人低劣的种族,所以让他们保持本来的样子,而去鼓励同他们的贸易和友好关系也许好些;由于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具有一种深挚的爱,所以还是让他们留在原来的地方为好,这是因为他们与白种人相比是一种劣等种族,是一种不同类型、不同文明的种族,因为两个种族不可能在平等的条件下一起生活而不混合起来,因为大自然已经在肤色和气味方面打下了它的标记。”

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啊?好了伤疤忘了痛。刚刚吃饱饭就开始歧视亚非拉人民?

user avatar

没一个在回答题主问题,除了用屁股说话骗赞之外,并不能看到别的东西。

人家问的问题是“黑人智商低”是否是真的?又不是“如果黑人智商低我们该怎样?”这和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和道德问题又有什么关系?比如高票拿法案的内容当作例子说这是歧视,这有什么好说的?法案的内容不是学术报告,不过是一帮利益相关的议员在办事,政客的话不具有任何可信度。

再比如拿历史当例子的答案 ,也极不恰当,扭曲了民族和种族的两个概念。

种族是对人体貌特征的区分,民族是对文化习俗的区分,完全是两码事。

一名黑人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从小生长在中国接受中国的习俗和教育,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但绝不能说他是蒙古人种的一份子,绝不能说他是亚洲血统。

所以在比较种族的时候,民族的例子根本就站不住脚,你能说出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英国人荷兰人丹麦人血统有什么巨大差异?

德国人几百年前被嘲笑最后又崛起能说明种族差异吗问题吗?

不能!因为同一种族或是血统相近的英国人奥地利人荷兰人都曾是世界强国,德国人当时落魄野蛮被瞧不起只是一个文化习俗的问题,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英国人那时却是世界最强的国家。

作为高加索人的种族什么时候集体落后过?作为蒙古人种的种族即使在最不济的时候也有日本这个撑门面的。

而黑人朋友至今没有拿出一个撑门面的,如果说文化习俗能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加勒比海的海地岛,到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黑人朋友们国家有40个以上,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恐怕都不同,但没有一个国家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和中等以上的国民收入。

把种族之间的收入和经济问题归结为文化习俗就能决定的内容是肤浅幼稚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亚洲人崇文重教,努力勤奋,传统文化优秀使得亚洲人脱颖而出。

但你想这种文化是怎么来的?这种文化为什么没在黑人族群中产生?最终你依旧只能把这个问题归结到基因或是环境上,而你归结到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不得不承认先天智力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因为对于种族而言,漫长的生活环境是会影响进化的,并且造成各种性状的差异,各种族的智力水平决不可能是相同的。

以下就是你们争议的林恩教授的书:


林恩教授不仅研究种族与智商的关系,还研究了性别与智商的关系。

行,政治正确的支持者可以说他不仅是个种族主义者还是个性别主义者。

但林教授还研究了营养,脑容量大小,家庭富裕程度,甚至无神论信仰和智商的关系。而且这当中很多研究远远在他研究种族与智商之前。

(对于每篇文献我只能给摘要和短短几句,不然算是盗文吧 )

林恩教授的论文的引用次数并不低,可以说你们关于营养,脑容量大小,家庭富裕程度对智力的影响的认识中都有他的贡献。

我可以相信林教授完全就是想研究什么对智商影响大,在诸多研究中顺便研究了种族与智商的关系。

如果你们要以“不科学的种族主义者”为由否认林恩教授对种族与智商关系的研究,你们同样是在否认林恩教授的其他研究,如果你们把林教授关于营养,收入水平等等研究都否定了,那么我便不知道你们所谓”后天因素影响智商”的根据从何而来。

如果你们认为无论先天还是后天都无法影响智商,你们干脆直接否认“智力”的存在好了。


在林恩教授的种族与智商对美国各族裔的调查中,他也不可能没注意到这些后天因素的影响,毕竟他在这些个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他已经尽可能排除了“营养,性别,家庭财富对智商的影响。”

而结果就是排除了这些影响之后,种族对智商差异依旧存在,而且种族对智商的影响远大于家庭教育,营养,性别的差异。

学过计量的人,知道各种差异的大小很容易从回归分析中进行比较。

种族因素对智商的影响有多大?

DC.Rowe et al.

在Herrnstein's Syllogism: Genetic 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IQ, Education, and Income

这篇文章中,明确表述有:

“The total heritabilities were 0.64 for IQ。”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due to a common shared factor were 0.23 for IQ。”

后天和环境因素只能影响IQ的0.23,先天的重要性有多大大家懂了吧,几乎可以认定iq是个“先天”的概念。

种族则可以被视为先天中的一个substantial的因素,比后天的各种因素比如说教育,文化之类的东西影响还要大得多。


而且不仅仅是这几篇文章,别的学者对此也是持认可态度。

Gottfredson在

“Mainstream Science on Intelligence,An Editorial with 52 signatories,History and bibliography。”这篇社评中。

有多达52名心理学和智力研究的学者联署承认以下25个对智力有影响的结论,其中就有:

第20:“因为聪明的学生会学得更快,我们发现17岁的黑人在学术成绩上的平均表现相当于13岁的白人,而西班牙裔在二者之间。”

第23:“将个体放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考量,或许种族之间智力差距会变小,但这个差距依旧是基本的,富裕家庭的黑人孩子会比贫穷家庭的黑人孩子有更好的平均表现,但依旧赶不上贫穷家庭的白人。”


自从Bell 钟形曲线被画出来后,无数的社会人士对此表示批判。

但随后学界表示强硬地回击:

“Bell 钟型曲线只是一条近似曲线,没有任何根据表示它是收敛的,它只是研究结论的近似反映,但不代表其背后的研究结论没有事实依据。”

以下为原文:

第20:

第23:


好了,现在你们信了吧,这不是一个人的研究,黑人兄弟的智商是硬伤就是学界的共识,就是调查的结果。

这篇文章有世界各地多达52名教授联署,目的就是为了控诉你们这些圣母左派的政治正确对学术的迫害。


有朋友说种族与智商的关系没有一个学界共识,这还不是学界共识是什么?早就有了只是你们不承认而已。

这篇文章1997年就发表了,都过去快20年了,而且title就直接说的就是心理学研究的“mainstream”,各国教授联署,还说没有共识?

对于拒不承认事实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能和他们达成共识的。


关于智商可测量性的问题,有的朋友可能说这个智商的测量是不准的,只能测一些方面比如逻辑语言记忆和空间想象,黑人朋友可能还有别的智力测不出来。

1:你首先得回答,还有什么方面是“别的”智力因素?

2:关于所测得的智商的意义,测出来的这个玩意,你们是可以否认它是“人类智力的体现”,你们也可以否认它是“个体潜力的体现。”

但它与收入水平的关联是无法否认的。

在林教授的

“IQ and 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就反映了这个测出来的“平均智商”的高低与各地收入的高度正相关性。

各地区的收入水平和GDP增长率与这个测出来的“智商”高度相关。

名义GDP对于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支配能力的反映,是不得不承认的。

一句话,这可能不是反映你们口中的“人的多方面智力”的“智商”,也可能不是反映你们口中的“人的无限潜能”的智商。

但是却毋庸置疑的是反映谁有钱和什么人适合搞经济建设的智商。

至于“智商”不能反映人的“各方面潜力”,“综合的潜能”的的观点,我打个比方,气象局观察了天上云的运动,并判断出明天要下大暴雨,而你们说“云不过是菩萨的光环,光环是不能反映菩萨法力的大小的,而现在天上的菩萨未见得有这样的法力,因此明天不一定会下大雨。”

你们先假设一个“综合能力”,“各方面潜能”的存在,然后又说IQ测试测不准这个能力,如同假设天上有一堆菩萨在施法,然后说云的数量不能反映菩萨法力的大小,最后论证出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不准一样荒谬。

现在,智商是一个指标,它可以叫做x或是别的什么名字,这个指标x已经被证实,有3/4不能被后天因素影响,而必须要受到种族的影响,而且是substantial的影响,而且同时这个“智商”至少决定了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因素——经济基础。

我就想问各位坚持政治正确的朋友还要怎么辩?



什么是歧视,试图否认这一差距的行为恰恰是真正的歧视。

如果一个人腿脚有问题,你们非说他没有问题,还要求他和别人参加短跑比赛,要有和别人一样的跑步成绩才能毕业,你们不是歧视是什么?

对于种族与智商的问题,如果你们不承认黑人朋友因为先天遗传问题而不能取得相同的经济成就,非要让非洲黑人兄弟采取同样的制度和政策,非要让灯塔国黑人朋友融入白人社会,和如同要求腿脚有问题的人去参加短跑一样,你们不是歧视是什么?

什么是人文关怀?谁缺少什么就尽量给什么才是人文关怀,谁适合什么就采用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承认缺陷的事实,谈什么关怀?

以同样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来要求非洲的人民是不可取的,各国自有各国的国情。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是在给黑人朋友提供人文关怀,是在捐款援助而不是投资,要量力而行。

至于要不要通婚,这和黑人无关,我赞成尽量同种之间进行选育,突出各族群性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多样性。

此外,黑人朋友之间基因的差别,远比亚裔和欧裔之间基因的差别要大,甚至有些黑人与黑人之间的差别比他们和白人的差别还要大,因此“黑人”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它的正确表达应该是“非欧亚人种”。自然,也不能排除黑人中的比白人和亚裔“IQ更高”的个体和群体的存在,以上所有的研究都只能针对平均水平而言。

不过我还是得说,醒醒吧,圣母们,你们并非是真正的左派,真正想要改革的左派,是必须承认事实的。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有黄左倾向的人,我也不反对这种看法,只是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种族无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劳动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严重缺乏自由流动。

国籍制度换个经济学名词的话,叫做劳务贸易保护制度。

东亚地区人口密集,劳务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东亚人平均劳动能力更强一些是经济学客观规律的体现,并非种族优越论。

同样是封闭的劳务市场,其他国家封闭市场内的竞争没有东亚激烈,那么劳动者自然相对缺乏提高劳动能力的动力,这同样与种族无关。

user avatar

6.3更新:

我自认我写的东西里没有任何怎么怎么种族灭绝的意思。

正文里讲的一直都是亚裔,为反驳某些小腿上没骨头的答案,以及针对某些主动把话题缩小到华裔身上的评论,才在原文的其中一段以及补充更新里把话题放在华裔身上。

请某些心理扭曲的人,不要一面政治正确关爱其他族裔,一面张口闭口扣帽子以及人身攻击过分侮辱他人。

还有之前还有位上海某知名高校的三年级女大学生,不知出于怎么样的扭曲心理,以恶意的方式侮辱我的家人。

我不是很懂,我写的这点东西,或者说我本人,就这么招人恨吗?

我不认为我写的东西就一定对,但是我应该没有违法犯罪违背公序良俗,还配不上你们这么热情的回应。

或者要骂就骂我一个人好吗?

不同意本人答案,认为我错误的朋友,要么心平气和在评论区,要么另开一个答案,请不要在本人评论区和私信里过于随意,否则今后本人会使用举报功能。




5.17更新:

针对一些朋友拿精英移民来证明亚华裔本身就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的高智商人群,作此补充。请朋友们不要再说华人精英移民了,留学生或者高端行业精英移民确实有,但比例很小。

你们可以看一下各个时期

最早一批华人移民(淘金):

美国的人口记录数据显示,1848年加州只有3个华人居民,淘金热开始后,更多的中国人开始涌入,1849年达到了300人,1852年骤增至3万人。从1849年至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当时中国正处于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时期,为了寻找生计,许多人前往美国淘金。
1840年-1870年歐洲人口販子將廈門、香港等地70多萬中國勞工“賣豬仔”到南美洲當苦力。同一時期約有100萬華人美國加拿大“淘金”

清末华人劳工(修铁路等工作):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急需劳工,特地派人到中国招募华工。1868年,清朝遣蒲安臣使团到美国,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允许美国在华招工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
1870年,美国华人数量增长到64,199人,到1880年,更激增至105,465人。
1890年美国有华侨107475名,其中8000人在东海岸,6440余人在纽约,1780余人在宾州,北至阿拉斯加也有华侨的踪迹。
1899年夏威夷有华侨27000人,其中6000人为甘蔗农场劳工。在夏威夷群岛有华侨律师。

20世纪前半叶的移民(逃避战乱):

1906年4月18日在美国的旧金山发生特大地震,华人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也遭到美国社会的挤压打击,许多美国白人趁机哄抢唐人街,使华人遭受更大的重创。但同时对华人来说,多了一条移民的途径。因为地震把华人的出生地证明和国籍档案全毁掉了,因此很多华人可以说自己是在美国出生的,从而成为了美国人。

为了针对华人虚报子女移民现象,美国移民当局决定中国移民一到旧金山后就关押起来,仔细审查其所带的文件,并对其进行查问。
1910年政府决定把距离旧金山不远的天使岛上的一块地方圈起来,专作审查中国移民之用。
从此,天使岛一直与中国移民相伴,直到1940年的一次大火吞没了天使岛上的移民站,在30年中,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在此受到了种种非人的对待,在苦难的折磨痛苦中,不知有多少华人命丧于此。
天使岛关在30年关押的17万移民中,大部分为中国移民,在他们的记忆中,天使岛其实与地狱道同名,国父孙中山先生在第二次返回美筹款时也未能幸免,在天使岛被拘禁了17天,后来在华人及部分团体出面交保才获释。
二战爆发后,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与中国等组成反法西斯联盟,为争取中国的抗战,美国于1943年取消1882年的排华案,移民政策改为配额制。然而这也只允许中国每年移民108人。

战后的移民:

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退守台湾,港澳依然被殖民统治,美国为了孤立扼杀新中国的政策,与大陆断绝一切交往,直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这30年间,中国大陆基本没有通过正当途径移民美国的,这段时间之中华人移民主要为港澳台地区。从1940年到1960年,美国华人总数从106, 334人增加到237,232人,20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其中,华人移民约占4万人。
1965年的移民法案中,给中国的移民配额为2万人,另有600名移民配额给香港人。由于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给中国的配额主要为台湾人和自称是来自大陆的香港人享用。
在新移民条例颁布前一年,从大陆、港台来的中国移民仅为4769名,但新移民条例颁布后的1966年,这一数字增加2. 7倍。在1979年,华人移民已达28,391人,主要是来自港台。

中国开放后的移民(亲属,技术,以及开始出现留学生移民):

1979年以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量增长最快,其主力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的移民。如同美国的移民配额优先原则一样,移民美国的华人也主要是亲属移民。
在20世纪80年代,有84. 5%来自大陆的美籍华人为父母申请移民美国,是美国各类移民中最积极为父母申请移民的。
八九十年代,技术移民也是移民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有专长的才能通过申请,获得了移民美国的机会,然后又以家庭团聚为由,申请国内的家人移民,通过这样循环式的是实现移民美国梦。

新世纪的移民我原本不太清楚,大家可以和我一样,参考一下这个问题下的答案:

还有就是可以找找每年的绿卡类别,自己判断一下筛选过的高智商群体到底占多少比重。



补充几个视频: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现在叫韦仕敦大学,评论里西安老铁一个比一个皮)罗士顿教授解读黑人智商:

https://www.zhihu.com/video/977848543646494720

美国黑人牧师对自己种族的看法:

https://www.zhihu.com/video/978214306583740416

科学家发现和智力有关的新基因:

https://www.zhihu.com/video/978214636588314624



久违说一声斜腰。

首先确定一个事情,人种不同,平均身高,平均寿命,平均智商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同族裔的平均智商差异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只是参考,不一定对。)

哪怕差异的原因和基因一点关系也没有,只和经济水平,环境因素,文化差异这些因素有关,差异也是存在的啊。这个问题没说只是基因,不论是什么导致差异,似乎都不影响这个问题吧。


不过请注意,你智力低或者智力高,不会因为你所在种族的平均智商数值的高低,就有什么改变,拿着个来嘲笑别人是一件很捞的事情。

但是只要不是把种族人种平均智商的数据,作为依据来嘲讽歧视其他人种,只是讨论这个事情...似乎也可以吧。

尤其是题主问法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

公元21世纪,华夏人某问答平台开始有人自吹自擂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

而且提出这些观点,甚至是最认同这些观点的,是美国人,有些人骂中国人干嘛?



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上来就政治正确,却全篇都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



美国华裔占美国人口1.4%,但华裔科学家占美国科学家总数的14.7%,到能被称为科学家的程度,很难用家庭观念不同来解释。要是搞政治正确,像某些答主说的华裔智商最多是平均,恐怕很难有说服力。


最高赞那位举出来的排华法案时间是1882年,这个法案的产生本身是出于什么目的你们可以猜猜,但肯定不是出于学术研究,或者单纯为了提升自己国家平均智商数据。

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
1815年到1882年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
但是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其中的规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意志薄弱者等入境。
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而题目所说黑墨绿等相对更懒散,可以去问和这类人群有过长期接触的人,纸糊上留学的或者在国外工作的很多,看他们怎么说的。


同时,这个问题可以了解一下:美国19世纪工人运动 为什么单单这么排斥中国人呢?



那么回到题目,东亚人平均智商到底怎么样呢?

很难正面回答,选一个也许有些极端的,同样是美国的例子吧,不代表本人观点。


美国弗吉尼亚州2012年的时候设立了一种被认为是涉及种族偏见的教育制度,教育委员会决定在通过课程的学生人数比例方面加以限定。

如下图,一门数学课程,亚裔要通过82%,白人要通过68%,拉丁裔为52%,黑人为45%,残障儿童为33%,所有学生平均为61%。

弗吉尼亚教育部门官网截图

那么这个制度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告诉学校,如果学校教学正常的话,一个考试应该有82%的亚裔学生及格,其余类推。

如果亚裔学生只有81%及格,那就是学校试卷出难了。而如果是统一考试的话,别的学校亚裔都到达82%的及格率,你的学校没到,那就是你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

同理,其他人种的通过率要求也是如此理解。

当然在当时文件发出后,这也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除了亚裔之外的其他人不满,因为这是很少见的这么直白这么政治不正确。

白人等于是在正式文件上承认智商不如亚洲人,同时这个文件简直就是在对着除了亚洲人之外的几乎所有人种群嘲。

尤其是黑人,残障儿童都能是33%,而黑人才45%,也就是说黑人儿童智商的要求只比残障儿童高出来1/3。

弗吉尼亚州民主党议员McEachin和立法机构的黑人议员都谴责该政策“倒退落后”。
“如果我们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好的表现,他们就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McEachin说。 在NPR的电话采访中,弗吉尼亚州教育厅长解释说弗吉尼亚州的希望是所有的学生,无论种族和族裔都能够通过考试。但是事实上黑人和拉丁裔学生确实总体上的表现不如白人和亚裔学生。这次的新政就是为了帮助更多挣扎着的学生并给予他们更多时间追赶上来。


这个制度合理还是不合理,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这种制度的确立之初可能真就是基于现实情况,或者说有其现实根源的,因为它要学校必须分别满足对所有种族的通过率要求。

这很难用“只是单纯的种族歧视”来解释。

用弗吉尼亚州教育厅长的话,就是每个人种儿童的起点不同,低通过率也是为了让这些起点差的孩子能顺利毕业不会耽误升学,然后逐年缩小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起点整体不会比亚裔差的白人儿童,他们的通过率要求却比亚裔儿童低呢?

我不知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东亚人平均智商世界最高,黑人、拉丁族裔和阿拉伯人较低且懒散”的观点,绝大多数科学界和主流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不真实且具有严重的偏见和歧视性的。 这是一个在历史上被一些狭隘和错误的研究利用来推行种族主义和优生学思想的观点,但缺乏科学依据且已经被广泛驳斥。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观点不真实,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儒家思想是东亚的良心”这一观点,是一个极具概括性且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论断,在东亚地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儒家思想是东亚的良心”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根源在于儒家思想在东亚社会长期以来扮演的核心角色。其“良心”的寓意可以从以下.............
  • 回答
    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厂,而不是东北,这一事实,确实能引发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深度探讨。有些人会立刻联想到林毅夫教授几年前提出的关于东北地区发展轻工业必要性的观点。那么,这个联系有多大,以及这个联系是否“验证”了林教授的观点,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林毅夫教授提出观点时的背景和.............
  • 回答
    “华为手机高端让给了苹果,中低端让给了Ov小米”——余承东这番话,如果真如传闻般出自他口,那绝对是句掷地有声的“实诚话”。不过,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维度来好好品品这句话的分量和背后的含义。首先,这句话的“狠”劲儿在哪?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市场分析,它直接点出了华为手机在当前复杂市场格局下的一个“.............
  • 回答
    .......
  • 回答
    “韦神”的教学风格究竟如何?北大学生是否真的不需要生动的讲解?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背后涉及了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师个人风格的多元理解。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网友质疑的缘由:为什么会出现“呆板”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友提出“教学水平.............
  • 回答
    在网上流传的“南方比东北冷”的观点,其实是一个基于特定时间段、特定地区以及大众感受的主观判断,而并非科学事实。科学意义上的寒冷程度,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风力以及日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流行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概念上的混淆与误解 “冷”的定义多样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关于苏军在1945年进入东北的行动及其性质,以及与“满洲国”这个政权的关系。认为苏军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满洲国是“敌国政权”,这种观点确实存在,但将其简单化为“合理”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并且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多重维度和道德评判的复杂性。要详细分析这.............
  • 回答
    2021年东京奥运会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并非仅仅是艺术观点不同就能概括的。这场奥运会背负着太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挑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网上汹涌的批评浪潮。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的阴影。 2020年就应该举办的奥运会被推迟了一年,但疫情的阴霾并未散去.............
  • 回答
    李楠就余承东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研发投入超35亿的说法提出质疑,这本身就触及了商业宣传和信息透明度的核心议题。要评价李楠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要理解李楠的质疑点可能在哪里。作为曾经的魅族科技CEO,李楠深谙手机行业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他质疑35亿这个数字,很可能不是否定.............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外娶东南亚女性可能导致中国产生严重外交危机”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极端的论调,其背后可能包含了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考量,但将其归结为“严重外交危机”未免过于简化,也可能带有某种情绪化的色彩。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观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男性的.............
  • 回答
    东京奥运会观众指导方针中“禁止大声加油”这一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对疫情控制的考量。毕竟,在全球疫情仍然严峻的背景下,奥运会作为一项大型国际赛事,控制传播风险是首要任务。大声喊叫会产生更多的飞沫,这在病毒传播的敏感时期无疑增加了风险。所以,这项规定虽然让现场氛围.............
  • 回答
    东京奥运会不接待海外观众,这个决定无疑是一个既有现实考量,又伴随着巨大经济损失的复杂命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一、 核心原因:疫情下的安全至上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的严峻形势。即使到了2021年,病毒的变异、疫苗接种的进度、以及各国之间旅行和防疫政策的差异,都.............
  • 回答
    东京奥组委确认东京奥运会不接待外国观众的决定,这一政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确实实施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但后续可能因疫情反复或政策调整而有所变化。这一决策对东京奥运会及日本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经济影响1. 收入损失与替代方案 门票收入减少:原本预计吸.............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如果真的采取“空场闭门”的形式进行,那对比赛本身的影响绝对是颠覆性的,而且绝不是一句“没人看”那么简单。这就像是把一台精密的仪器在完全真空的环境里运行,很多原本存在的“变量”被突然抽离,留下的结果,谁也说不准。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对运动员心理层面最直接的打击。 情绪和肾上腺素的来源消失.............
  • 回答
    官方确认东京奥运会将不接待国外观众,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它的影响是深远且多层面的,绝不仅仅是观众席上的冷清这么简单。这决定,就像是在一张本已因疫情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画作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我们得明白做出这个决定的背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疫情防控的严峻形.............
  • 回答
    柯震东的新戏发布会,听着就挺有话题性的。他本人也算是当年那个奶油小生形象深入人心,虽然之后的事件让很多人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但要说“复出”这事儿,咱们观众心里是怎么想的,确实是个挺值得聊聊的问题。我个人来说,接受不接受,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从 演员这个职业本身.............
  • 回答
    “MMA职业选手就是当今世界徒手战斗能力水平最高的一批人”——这个观点,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道理,但要说绝对正确,可能也还差那么点意思。咱们一层一层地聊。首先,咱们得明确“徒手战斗能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单纯指最有效的、最实用、最符合现实冲突场景的近身搏斗技巧,那么MMA(综合格斗)选手无疑是.............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观点”是什么呢?请您告诉我具体的观点,我才能帮您判断它是否可以被证明,并为您详细分析证明的可能性和方法。在您提供具体观点之前,我可以先笼统地谈谈“观点能否被证明”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的一些基本思路,这或许能帮助您思考如何向我提出您的问题。“观点能否被证明”的关键在于其性质: 事实性观.............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比较敏感的讨论。关于“无神论者生孩子是否更自私”这个观点,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完全同意,而且认为这个论断有些过于绝对和片面。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呢?我猜想,它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考虑:1. 宗教/信仰的传承顾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