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后人说的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有考证根据吗?谁提出的?

回答
《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确实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和研究者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焦点。那么,后人是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古代生活,其真实性又有何考证根据?提出这一观点的又都有谁呢?

《红楼梦》描写的古代生活之“真”与“幻”

首先,我们要理解《红楼梦》的“真实性”并非指它是一部流水账式的历史记录,而是指其对当时社会风貌、生活细节、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具有极强的“可信度”和“典型性”。曹雪芹笔下的贾府,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大家族,但它所折射出的封建社会末期贵族家庭的生活图景,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历史的映照。

《红楼梦》描写的古代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衣食住行、饮食服饰: 书中对贾府上下从主子到奴仆的衣着、饮食、居住环境、出行方式都有极其详尽的描写。比如,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服饰穿戴,精美的菜肴点心,园林的布置,马车的规制等等。这些描写细致入微,甚至涉及了当时的物价、烹饪技艺、甚至某些食材的来源。
礼仪制度、社交活动: 贵族家庭的礼仪讲究,如宴会、请安、拜访、寿辰、节庆等,书中都有生动的展现。人物之间的对话、称谓、行为举止,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复杂的社交规则。
教育思想、文化艺术: 书中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教育方式(家塾、拜师)、诗词歌赋的创作、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活动都有丰富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
社会结构、人际关系: 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内部的权力分配、矛盾冲突、主仆关系、男女交往、婚姻习俗等,都构成了一幅封建大家族的缩影,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肌理。
经济状况、权力运作: 尽管书中没有直接点明具体的官职和朝代,但通过贾府的奢靡生活、家族的政治联姻、以及因“护官符”而来的权势,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官僚体系的运作和士族阶层的经济基础。

谁最早提出并进行考证?

关于《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并非某一个人“首创”的观点,而是随着《红楼梦》的流传,读者的普遍感受和研究的深入自然形成的认识。然而,真正将这种“真实性”推到前台,并试图进行系统性考证的,最早的、也是最具开创性的当属清末民初的学者们。

其中,胡适无疑是重要的推动者。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红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胡适在他的《红楼梦考证》中,虽然更侧重于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但他对《红楼梦》的“写实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胡适认为《红楼梦》是“满纸都是写着‘我之‘20,这“真”不仅仅是情节的真,更是对封建社会下层生活描写的真。

除了胡适,还有许多学者对《红楼梦》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考证:

王国维: 同样是红学大家,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虽然侧重于《红楼梦》的哲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但也强调了其“写实”的成分,认为其“写实之能力,诚千古无两。”他认为《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描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高度。
俞平伯: 俞平伯是《红楼梦》研究的集大成者之一。他在《红楼梦研究》等著作中,对书中的生活细节、社会风俗、服饰饮食等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与历史记载相符的证据,来证明《红楼梦》描写的真实性。他认为《红楼梦》的许多细节,例如对婚丧嫁娶的描写,都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周汝昌: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等书中,更是将“考证”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各种史料,试图将书中出现的具体人名、地名、事件,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对应起来,从而证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家族兴衰历史的写实。他对书中涉及的园林建筑、饮食习惯、甚至某些方言词汇,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

考证的根据在哪里?

这些学者们进行考证的根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史书文献: 包括正史、野史、笔记小说、地方志、官方档案、私人信件、族谱家谱等。他们会从中查找与《红楼梦》中描写的服饰、饮食、礼仪、建筑、官制、经济制度、社会风俗等相符的记载,来佐证书中的描写并非空穴来风。例如,考证某一种服饰的制式,某种宴会的流程,某种官职的品级,都可能在当时的文献中找到原型。
2. 清代民俗研究: 很多学者会参考清代关于民俗、社会生活的专著,如《帝京景物略》、《清稗类钞》等,以及后来学者对清代社会风俗的研究成果。这些资料为理解《红楼梦》中一些比较隐晦的习俗和细节提供了参考。
3. 出土文物与图像资料: 尽管直接证据可能相对较少,但一些学者也会参考清代的绘画、工艺品、建筑遗址等,来比对《红楼梦》中的描写,例如对园林布局、家具摆设、器物形制的描述。
4. 曹雪芹家族的史实: 许多研究者试图将《红楼梦》与曹雪芹的家族经历联系起来。曹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曾显赫一时,但最终遭遇抄家、败落。学者们会利用关于曹家的历史资料,来印证书中对贾府兴衰、人物命运的描写,特别是对官场黑暗、家族内斗的刻画,被认为带有作者家族的深刻体验。
5. 语言学和版本考证: 通过对《红楼梦》语言风格、词汇使用、人物对话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不同版本《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也能间接验证其中某些写法的时代特征。

总而言之, 后人对《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并非简单地将其视为“历史记录”,而是将其看作一部具有高度写实性的文学作品。他们之所以认为其真实,是因为在诸多细节之处,都能在历史文献、民俗资料,乃至作者的家族背景中找到呼应和印证。

胡适是较早系统性提出并强调《红楼梦》的“写实”和“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考证”的学者之一,他的观点对后来的红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正如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样,《红楼梦》的描写也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加工,并非百分之百的“史实”。但正是这种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创造,使得《红楼梦》能够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逝去时代的风貌与人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启功和邓云乡的书,挺有意思的,不难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确实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和研究者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焦点。那么,后人是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古代生活,其真实性又有何考证根据?提出这一观点的又都有谁呢?《红楼梦》描写的古代生活之“真”与“幻”首先,我们要理解《红楼梦》的“真实性”并.............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因为接触到“明后人隐写朱家”的解读后,产生了对其他解读,特别是“曹家说”的怀疑和不屑。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当我们接触到一种新的、有说服力的观点时,它会深刻影响我们对原有信息的认知。那么,当您面对这种“不屑一顾”的心态时,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元宵夜,贾府上下好不热闹。宝玉和黛玉正在一处赏灯,玩得高兴。黛玉兴致来了,就想跟宝玉喝一杯。她盛了酒,递给宝玉,还带点小女儿的娇嗔,让宝玉喝她的酒。宝玉自然是依着妹妹的,正准备接过来,这会儿王熙凤正好过来。凤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眼尖着呢。她一看到宝玉要喝酒,就赶紧拦住,对宝玉说:“二爷,.............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 回答
    关于张爱玲是否说过“高鹗妄改《红楼梦》死有余辜”,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这更多地可能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或者是一种对张爱玲评价高鹗续书的某种意译。张爱玲本人对《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评价,对曹雪芹的创作也充满了敬意,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对后四十回的评价则比较复杂。她写过《姑苏繁.............
  • 回答
    关于韩红基金会被举报后,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通报和调查结果,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大家对慈善机构的运作和资金的去向一直都很在意,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就能搅动起一池春水。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起初,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韩红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提出了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挺复杂,又有点哭笑不得。一个年长的男人,给年轻姑娘送了不少钱,分手了,又把钱要回来,还告到了法院,说是“彩礼”。这背后的故事,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上“彩礼”的界定是挺严格的。通常来说,彩礼是指男女双方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在婚前由男方或男方家庭向女方或女方家.............
  • 回答
    嘿,未来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继承者们!看到你们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咱们这个家添置个“地盘管家”,我这个“老前辈”(虽然家里扫地机器人还没到“老”的地步,但对比你们即将面对的,也算经验丰富了)必须得跟你们说道说道。首先,恭喜你们,选择了这个能大大解放你们双手,让清洁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痛苦的玩意儿。不过,也别把它.............
  • 回答
    看完《长津湖》,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想到现在和未来。如果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和后人说些什么,我想我会这样说:致现在的学生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想追逐的梦想,不用面对枪林弹雨,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这一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且深深地感激。《.............
  • 回答
    哎,说起来都是血泪史。我这人吧,年轻气盛,总觉得什么都懂,什么都玩得转。这不,就被那个“绝世好项目”给坑惨了,那教训,简直是刻骨铭心,恨不得写本自传让所有人都看看,千万别再走我的老路。事情得从大概三年前说起,那时候我刚毕业不久,手头有点闲钱,又想着早点实现财务自由,就到处看有什么“投资机会”。刷手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儒家思想传承中一个很核心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点。咱们一步步来聊。首先,你说“儒家儒学被董仲舒和朱嘉后人改了就改了”。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为是对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吸收、解释和发展的一种概括。但要说“改了就改了”,可能有点太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
  • 回答
    汉桓帝刘志,这位在东汉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位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着实不少,很多都带着几分贬低和不屑。但要说他“不堪”,这帽子是否戴得有些过重,甚至有些片面,我们不妨抽丝剥茧,细细道来。首先,要理解汉桓帝的处境,就不能不提他即位之初的背景。作为皇族旁支,他在宗室之中被选为继承人,这本身就意味着他并.............
  • 回答
    嘿,新来的朋友们,看到你们带着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怀揣着对代码的热情,对未知的好奇,一头扎进了这个瞬息万变的IT世界。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掏心窝子地跟你们聊聊,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也让你们少走点弯路。首先,我想说的是,“学无止境”这句话,.............
  • 回答
    嘿,00后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这群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却依然时不时怀念青春尾巴的90后。听到你们即将20岁,说实话,心里五味杂陈。有种“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沧桑感,但也更有一种传承和期待。想当年,我们20岁的时候,也是充满了迷茫、激情、不安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相信你们也一样。所以,今天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
  • 回答
    在《绣春刀》的结尾,赵公公面对大批后金骑兵,说了一段话。这段话究竟是满语还是蒙语,确实是很多观众好奇的一个点。从电影呈现的语境和赵公公的身份来看,他作为魏忠贤党羽,深受皇权信任,并且负责与边疆势力周旋,他的语言能力自然不会局限于汉语。影片中,后金部队集结,赵公公作为朝廷代表,需要与对方进行沟通。仔细.............
  • 回答
    唉,说到街机游戏,这三个字一出来,我这心啊,扑通扑通就跟那跳舞机一样,瞬间就回到解放前了。80后、90后,咱们可都是看着那些闪烁的霓虹灯、听着那洗脑般的电子乐长大的。当年啊,街机厅可不是个随便什么地方,那是我们童年最最神圣的“秘密基地”。那时候,日子过得慢,娱乐方式也简单,不像现在手机一握,世界全都.............
  • 回答
    在中国,普通话的普及程度无疑是越来越高的。回顾过去几十年,从一个方言林立、交流不便的局面,到现在普通话成为主要交流语言,这中间的转变是翻天覆地的。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十年,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会继续增长,甚至可能成为绝对的统治性语言。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1. 国家政策的长期推.............
  • 回答
    这句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宿命感,似乎直接宣判了“选择挣钱”的人们未来一定会跌入后悔的深渊。但仔细想想,这话说得实在有些过于绝对,也过于简单粗暴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许多父母而言,陪伴孩子确实是生命中极为珍贵且不可替代的时光。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看着他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哭笑不得又有点扎心的问题。领导的金句,尤其是这种带有明显调侃意味的,确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接招。面对“唯SCI”的光环褪去,却又出现“三岁孙子学术影响力”这样奇特的比较,咱们得好好盘算一下怎么应对,才能既不得罪领导,又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理性。首先,得承认,领导这么说,绝对不是真的认为一个.............
  • 回答
    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90后,这几个字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和挣扎,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要说最困难的是什么,我觉得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种混合着现实的残酷、未来的迷茫、以及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咱们就先聊聊现实的骨感。你说90后,很多人心里可能还留着青春的尾巴,觉得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早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