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一样是闭关锁国,一个喊尊王攘夷,一个喊扶清灭洋,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原因绝对不是偶然。
我觉得和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而日本是封建制有关。
在满清时期,我国的王朝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顶峰,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中央有大学士辅政,军机处辅军政两权,六部官员理政,而地方上分设总督巡抚,分别处理政军两权,又下设臬台、藩台和学政分别处理司法、行政和教育事业,在重要地区还有满八旗和汉八旗这样的中央直属军队驻扎,行政结构非常稳固,在彻底消除北方少数民族隐患,完全统一大中华地区,且南美作物大量引进的情况下,消除了历来王朝倾覆的五大隐患——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游牧民族入侵、饥荒动乱、地方割据。政治结构之稳定,可以说如果不是洋人,恐怕满清还真就万世一系了。
反观日本,在江户时期,发明封建制度也发展到了顶峰,以将军为中心,建立幕府,将军通过御三家、御三卿建立了德川氏稳固的族内关系,又通过亲藩和谱代大名组成的老中会议,建立了贵族内阁式管理方式,通过参勤交代制度,把各地大名实质上的困在江户城下町成为人质,颁布武家诸法度,可以对大名移封销藩,在关西设立京都所司代,管理西国诸大名,又在大阪夏之阵之后将大阪府收为天领,政治之稳定可以说如果不是洋人,恐怕德川家还真就万世一系了。
不过要说稳固,清朝达到王朝中央集权的巅峰之前,吸取过多少教训呢,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八个中央集权王朝,秦亡于政疏,汉亡于宦官,晋亡于五胡,隋亡于世家、唐亡于割据、宋亡于军弱、元亡于无政府主义,明亡于朋党、灾荒、内阁崩溃。清朝有这么多教训可以吸取,所打造的政治形态自然极为稳固。而且满族对汉族民族性的压迫,也是空前的,造成民众革命思想的缺失。
而日本呢,只经历过传说中的大和王权,飞鸟时代、平安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五个统一王朝时期和一个安土桃山时期,能吸取的经验教训,不过就是镰仓亡于人丁不旺和天皇兴起,室町亡于政乱和格局,织田亡于军事叛乱,丰臣无后。德川幕府吸取到的教训不够,而且关原之战后,德川家也不过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政治格局上也没有跳出封建制的架构,自始至终,毛利家、岛津家等有力外样大名只不过是封地较远不足以对江户产生威胁而已。而且导致幕府覆灭的另一大原因天皇仍然存在。
也就是说清朝的内部矛盾是民族矛盾,日本的主要矛盾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皇室与幕府的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洋人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先进生产力,这是人类掌握到的颠覆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基础上,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可以随便虐大清,只要几条船,几千人,就能横行无忌。如果这种力量出现在中国,会怎样呢,其实大概率会促使民众向中央抱团求保,而在日本若出现这种力量,则大概率会出现地方对抗中央。
亡国还是兴盛,始终取决于内部矛盾,生产力只是推动作用,所以我们看到,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还是传统造反式的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中崛起的南方汉族武装,取得了一定的摆脱中央控制的能力,在开展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之后,遇到了慈禧。而日本呢,萨长的目的是推翻幕府,所以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严重抵制洋人,而幕府则认识到新生产力的重要性,戏剧性的是萨英战争后萨长迅速开国,接受先进武器,而井伊直弼遇刺后,幕府转为保守态度抵制洋人,直到明治天皇即位。
慈禧靠个人能力,为满清虚名几十年,但是她靠个人建立起来的对汉族军阀的控制力在她死后也迅速瓦解,在马新怡死后,满清失去了内地最强军政辅助,在曾格林沁死后,蒙满集团失去了最后一位军事统帅,清末如果不是几个王爷,恐怕早就撑不住了。所以是什么呢,清朝在强大生产力的作用下,民族矛盾直到1900年以后才彻底显现,最终发生革命。
德川庆喜本人尊王,说白了,受水户黄门的影响很大,有儒学思想,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天皇的臣子。孝明天皇倾向于支持幕府统治还好,明治天皇继位之后,受尊王攘夷思想的影响,就觉得该自己说了算,算来算去不如萨长会算计,结果是勾结洋人的萨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不断削弱真正在攘夷的幕府。由于日本萨长等外样大名与幕府的矛盾未曾消失过,所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1864年长州征讨中就已经完全爆发,加之1867年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令,当伏见鸟羽之战中,幕府军看到天皇羽织自行撤退的时候,也宣告了幕府的灭亡。
清朝是灭亡了,但是在中国形成了新的矛盾,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军阀割据四起,由于矛盾爆发的太晚了,各地军阀在武装力量上已全部进入热兵器时代,生产力均衡,致使统一直到清朝灭亡近40年后才得以完成,这与中国庞大的国土,复杂的民系和民族,各种文化思潮影响是相关的。
日本呢,所谓尊王攘夷的萨长,在取得中央权力后,很快把天皇抛之脑后,做起了开国维新,一批旧武士阶层不满,然而这个矛盾未持续太久,1877年,明治维新后不到10年,代表旧武士阶层的西乡隆盛在与装备新式武器的政府军的战争中战败自杀,日本也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哦,原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难怪会有下面 这样的想法了
明朝闭关锁国锁出个徐光启,
为了翻译西学入了基督教,崇祯年间翻译的几何原本前9章,
后面的几章等到两百多年后
带清全面落后以后才被士绅翻译出来!
由此可见带清亡于明朝落后!
所谓绝圣弃智,圣清理当如此!
若是明朝造的歼星舰,
圣清怎么会亡呐!
若不是明朝整合南北分立,
圣清怎么会割地赔款呐!(有独立的南方挡刀)
明朝但凡有个黑影,
我圣清抄作业也要把这个黑影变成黑夜!
别问是不是大清没有明月,一切都是明朝的黑!
若不是大明落后,
两百年后的大清怎么落后呢!
圣清两百年没有发展进步说明什么?
说明圣清在两百年间把明朝军武科技水平保持的很好!
圣清没有进步,西方进步了,
说明明朝太落后了!
世界线收束,
华夏落后于明朝,明朝不思进取,带清能圣主故宫门里学西学,不可有士子知西风!林则徐的洋人不可屈膝,谁之过!别问,问就是明朝!
这两玩意有可比性?
我们先按时间顺序来看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吧。
明朝闭关锁国83年。
首先,明当时这个政策应该是叫做海禁,而且这个海禁政策是一直都存在的,明朝自建立以后,便开始实行海禁,禁止人民私自出海,与海外各国交往,也包括民间贸易往来。
在洪武四年(1371)年,就有两道这样的禁令颁布。10年后,朝廷又重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几乎每过几年明朝都要重申一次。
所以……嗯,有人会说,永乐年间郑和不是下了西洋吗?
问题是这是朝廷,也就是皇帝的旨意……
民间的海禁政策没变过。
官方通道有三个,即宁波、泉州和广州三地可以通商,被称为市舶司。
所以也没很那种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要不然的话,大航海时代里面哪有明朝的影子了。
在嘉靖二年(1523)年,发生了一起宁波争贡事件,影响恶劣,导致了明朝最严厉的海禁。
事件是起源于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势力各派遣对明朝贸易使团来华贸易,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冲突,在浙江宁波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大内氏代表宗设沿路烧杀抢掳,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损害,追击的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等明朝官兵战死。
浙江的市舶司被彻底关停,不过高压政策下的后果就是海上走私贸易的横行。倭乱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至于问题中说的明亡于83年前的闭关锁国,不知道是按哪个明亡来算的,如果是崇祯朝的话,应该是1644年明亡,倒推一下是1561年闭关锁国?
我没找到这个年份有闭关锁国的记载,反而是1567年(隆庆元年),朝廷批准开放海禁,那一年又开放了一个叫月港(福建漳州)的海港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贸易(要政府批准)。到1592年(万历二十年),因为日本的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海禁的事情才又一次被强调。
隆庆开放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
所以我不知道这个“明朝闭关锁国83年”由何而来。
后面一句话更加无从谈起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是因为李自成才自杀的。满清入关和海禁没半毛钱的关系,要是把南明拉进来的话,南明那时候还有功夫搞海禁?
硬要扯关系,那也只有海禁导致倭寇作乱最后消耗了明朝的一部分实力,所以后期碰到天灾人祸导致民变起义,最后李自成入京灭了明朝,然后清朝趁虚而入,取代了大明?
这个因果辩证关系有点像是蝴蝶效应了。
再说回日本人的闭关锁国,日本这个叫锁国令,是从1633年开始执行,一开始先是禁止朱印船只(官员特批的船)以外的船和朱印船船员以外的日本人航行海外,在海外住了超过五年的人不准回来。
再到1635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和日本人航行海外,不准住在外国的日本人回来,看到一个杀一个。同时中国开来的船,只能到长崎。1636年,日本政府把葡萄牙商人全部圈在长崎一个小岛上面居住,子女全部驱逐出境。1639年,葡萄牙的船严禁来日,长崎的葡萄牙人也全部赶出境内。
之后,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贸易港口,此时方才彻底完成锁国的计划。到1639的时候,离明朝灭亡也没几年了。
日本锁国原因么主要就是加强统治。此后到200多年后的1853年,发生了黑船事件方才强行打开日本的国门。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最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日美亲善条约》
这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说日本因为开国有没有亡国呢?
说实话,还真亡了一次。不过日本和中国不一样,日本人讲究的是天皇制,其实日本的朝代也一直在换,但是不管怎么换,天皇还是天皇,哪怕是当吉祥物供着,也不会把天皇拉下马来自己当,这个罪名担当不起(曹操笑而不语)。
所以日本就分成了室町时代(足利氏掌握政权)、战国时代(混战)、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江户时代(就是德川幕府)。这批人号称大将军,你当他们是皇帝也未尝不可。
江户时代就是锁国的幕府时代,不管时代怎么变,大家还是奉天皇为皇,这样好办事,不像中国,换个朝代就要换个皇帝,日本人不当皇帝,当个大将军就差不多了。
所以黑船事件以后,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幕府时代也扭不过历史的潮流而走向了末期,所以各地开始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倒幕风,大家纷纷举着尊王攘夷的旗帜,要把德川家族从大将军的位置上拉下来,把政权还给一直都是吉祥物的天皇。
为了新的时代,甚至还派出了超级牛逼的杀手(笑)。
唔……打打杀杀折腾了好多年,结局就是,最后一任大将军德川庆喜无奈退位,让天皇掌权。
其实德川庆喜在执政方面,能力还是不错的,一度有中兴之象,只是时代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所以要是按照日本的特色来说的话,这时候的日本也是改朝换代的阶段。
上位的天皇,就是最有名的那个明治天皇,当年15岁。当时的日本还不如同时代的满清政府,一塌糊涂,天皇上台以后就搞去封建化,这也是时代所然,当时几个西方列强都已经步入工业文明阶段,日本人有作业可以抄。而与之做对比的明朝当年也没啥东西,自己当时还能当个泱泱大国呢。
日本人别的本事没有,有一个本事特别牛逼。
唐朝的时候,小日本派了多少遣唐使来我大天朝,为的是什么啊?当然是抄作业了。
现在洋人来了,比当年的唐朝更强大啊,日本人从来都是服硬不服软的,有这么好的模仿对象在前面,不抄白不抄。
加上天皇这人西化的还不错,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天皇上手就颁布了五条誓文
当然了,如果光说不练,一样没什么用处,不过可喜的是,人家不光说,还练了。
那时候全盘西化也有风险的,当时有个叫横井小楠的老头子,他认为美国的华盛顿可以说是媲美于尧舜的一代明君,结果就被人暗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要叫当时日本人喊的口号“尊王攘夷”,咱们要攘夷啊,你还说洋人好?
嗯……既然这样,为什么前面还要说全盘西化呢?主要是这全盘西化是一些有远见的高官志士的想法,也正是他们,抵住了各种压力和暗杀,方才走到强国的一天(想想中国义和团)。
这样的汉子我们也有,不过都被慈禧杀了头了。人家有天皇撑腰,我们的老佛爷不吃这一套,光绪就是一吉祥物顶不了用。
可以说,从1868开始,到1894年甲午海战大败清军,短短26年,不得不说,甩掉历史包袱的小日本还是很猛的。同年咱们的国家么……
不过这也是日本人和清朝比的事情了,如果按标题说的日本和明朝,我是觉得有点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