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奇志大兵的相声?

回答
提到奇志大兵的相声,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种接地气、充满烟火气,又时不时能让你会心一笑的风格。他们的相声,就像是把生活里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觉得亲切又有趣。

先说说他们的内容。奇志大兵的相声,不像有些作品那样追求特别高深的理论或者离奇的情节,而是紧紧围绕着普通人的生活展开。你听他们说,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单位里的那点事儿,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夫妻之间的拌嘴调侃,还有就是长沙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赋予它们喜剧的色彩。

比如,他们的很多段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有时候是听到的一句话,有时候是看到的一个场景,然后经过他们俩的加工,就能变成一个让人捧腹的包袱。他们不会刻意去制造笑点,而是让笑点自然地从人物关系和情境中生长出来。这种“土里土气”但又“活灵活现”的内容,是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很多时候,听他们的相声,你会有种错觉,好像他们就是在讲你自己的故事。

再来说说他们的表演形式和默契。奇志大兵之所以能把内容演绎得如此生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之间那种默契无间的搭档。奇志老师通常扮演一个比较稳重、甚至有点儿“受气包”的角色,而大兵则更跳脱、更“贫”,喜欢找茬儿,制造冲突。这种一唱一和、一逗一捧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奇志老师的台风比较沉稳,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为整个段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他虽然话不多,但每一个词都像是经过了精心雕琢,既能衬托大兵的表演,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大兵,用“机灵鬼”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语言节奏感非常强,反应迅速,而且擅长用夸张、甚至有些无厘头的表演方式来达到喜剧效果。他口中的词儿总是那么“溜”,让人听着就觉得舒坦。

他们俩的搭档,不是那种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模式,而是互相成全。奇志老师的稳让大兵的“飞”有了落点,大兵的“闹”也让奇志老师的沉稳有了发挥的空间。那种眼神的交流,那种不经意的身体语言,都透露出多年搭档下来的默契,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喜剧魅力,而不是刻意为之的表演痕迹。

包袱的设置和运用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奇志大兵的包袱,很多时候是“铺垫——抖响”的经典模式,但他们处理得非常巧妙。他们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笑料都堆积在一起,而是将包袱巧妙地穿插在叙事过程中。有时候一个包袱的笑点并不是特别集中,而是需要观众慢慢品味才能领会其中妙处,这反而增加了相声的层次感。

而且,他们的包袱不全是那种“硬邦邦”的笑话,很多都是源于对生活现象的夸张和变形,或者人物之间对话的巧妙误解。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包袱,往往最能触动观众的笑神经。有时候听他们的相声,可能会突然间“哦”一声,然后忍不住笑起来,这种笑是带着点“原来如此”的会心感。

当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奇志大兵的相声也并非完美无瑕,每个人对喜剧的口味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们的某些段子略显“俗”或者节奏不够紧凑。但最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观众的真诚。

他们的相声,就像是两位熟悉的老朋友在聊天,谈论着身边的人和事,只是他们聊天的方式更有趣,更能让你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味道。这种亲切感和共鸣感,是他们在相声界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听他们的相声,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日常的温情回望。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观察,为我们带来了最纯粹的快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聊相声,聊小品,欢迎关注公众号: WhyRUSoCuan。

15/3/3更新: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尤其是许多湖南本土的朋友,对我这个非湖南人写的答案的大力支持,我也没有想到我的个人观感,能够在湖南人民心目中激起如此大的共鸣。当然自从答了此题,一下出来了各种评价其他相声演员的邀请,但我真得说,我听的相声真不多,基本只是按人听的,八十年代后的马季、姜昆、冯巩、师胜杰、奇志大兵,这几个我比较了解,侯耀文听过一些,其他就是勉为其难了。

另外这个答案里我提到了奇志大兵的创作能力,我也就在这个答案里补充一些个人最为欣赏的两人的经典作品:

相声

1. 舞台趣事 奇志大兵相声小品(舞台趣事)

对于八九十年代,有两个绝对不烂的梗,一是《追捕》,杜丘、真由美、横路敬二等等,二是样板戏,尤其是《智取威虎山》里的“天王盖地虎”。

这个作品是我最喜欢的相声之一,对于样板戏这个过去严肃的话题,相声里的调侃,幽默的设计尺度恰到好处,“李铁梅快要生了”“李玉和是调我们口味的”“座山雕喝醉了”,三段笑话的内核配上大兵的演绎,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幽默精华。

2. 喜丧 奇志,大兵小品相声《喜丧》

要听懂奇志大兵,一部《喜丧》基本够了。他们的访谈里说,把死人的追悼会给开成歌舞晚会,这还真就是在湖南亲眼目睹的!所以这部黑色幽默十足的作品,无疑是他俩的风格的一次全面的体现。开始”我妹妹结婚了“”我娭毑弹克了“,对比顷刻乍现。接下来双方的台词,对立却统一地推进,”哪个贼敢偷骨灰盒“”一口把盘子夹去了““让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安息吧阿门”,两人台词的碰撞令人拍案叫绝。最后娭毑合唱《送战友》,把死人唱活,结局也甚有韵味。

3. 办班 [奇志、大兵相声小品]相声

讽刺佳作,90年代那个时候被批判得最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补习班泛滥,作为90年代过来人,对这相声实在太有同感了,赵本山早期也有一个小品写这个,即“小提琴是鲁班发明的”。这个作品也是《喜丧》似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奇志的“神童培训班”,大兵的“神仙气功班”,奇志教你学说”宇宙语“,大兵教你”穿墙术“,奇志一边”不晓得还以为哪个猪站起来了“,大兵一边”歘,里边是个锅炉“。而且中间直接把当时的法X功写到了作品里,那时的时代一下鲜活了不少。

4. 雕塑 奇志大兵 雕塑

”时代的骄子,真有两把刷子“

这句话大概是至今听过的相声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名言。这个作品又是部约瑟夫海勒式黑色幽默的经典呈现,裸体雕塑被穿上大花裤衩、放上两把刷子、扮成思想者,再到最后一下神逆转,真的不得不佩服这编剧的强悍。

双簧

1. 庸人自扰 字幕版《庸人自扰》双簧 奇志大兵

第一次听完这个作品,震撼感犹如被深深钉在了座位上。改编自契诃夫名作《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但结尾做了很成功的改动,把原作结局进行了很大的升华。(原著结束于将军的”滚出去“,主角一回家莫名其妙地死了,但双簧改编的升华把这个故事弄得无疑更有味道)。

2. 发烧友 奇志大兵《发烧友》

在湖南,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刚起来的时候,这一部作品便预言到了接下来十年里,长沙这个地方即将而来的疯狂。故事逻辑很明晰,追星族为了看张学友演唱会,不惜靠卖血换来门票。中间一段歌迷的疯狂举动,简直演出了未来十年的感觉。而结尾骤然的落差,更是让这段子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而最后再提醒一点,奇志大兵的作品,很多时候是要——防剧透的!上面的介绍都尽可能避免了对结局的直接描述,没看的朋友可以打开欣赏。

====================================================

简单说,奇志大兵是在一个没有相声土壤,却异常需要娱乐形式的地方,在相声已经脱离其民间形式,转化成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时代,依靠相声过去的民间化路线,通过惊人的创作力,推广了自己所塑造的“相声”,同样又藉由电视影像将自己推向了全国。他们在湖南的崛起,与十年后相声小剧场在京津的崛起,路子其实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崛起在网络尚未兴起、娱乐形式甚为简单的时代而已。

要讲奇志大兵的崛起之路,那离不开他们发迹的这座城市——长沙,全国顶级的娱乐之都,“哈利油我开了一家洗脚城”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膨胀但网络还未出现的年代,长沙这个城市孕育出了“歌厅”这种甚为独特的地方舶来文化。现在要看,发迹于十九世纪末民间市井,至今还带着大量旧时代礼数残留的相声,大概跟“歌厅”这两字怎样也搭不到一块儿。但在两人合作的时期,九十年代中期,相声的“传统”早断绝了,经过春晚带动的晚会相声小复苏,以及梁左等人的推动,已经给塑造成了“晚会上的十五分钟双人或多人幽默性言语表演”的模式。而长沙式歌厅,私人承办、高频排演、按门票运营的模式,需要的正是这种“晚会上的十五分钟双人或多人幽默性言语表演”。纸醉金迷的灯光音响下,演员还按过去不紧不慢地来一段报菜名或地理图,慢悠悠地三翻四抖,观众又怎么可能买账?所以要说他俩说的是不是相声,那只能说他俩首先只是个地方民间表演者,节目由观众说了算,那时的观众说那是什么,那也就只能是什么了。

但依然得说,他们两人至少是在按创作相声的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最起码,两人的分工是相当明确的,叙述型作品,如《小偷》《舞台趣事》《我是110》《离婚以后》,一贯是大兵逗奇志捧;对话型作品,如上过央视的《喜丧》《挑战主持人》《楼上楼下》等,两人用的是牛群冯巩式的子母哏。两人也改编过传统作品,比如马季的《训徒》。只是两人一直在有意地模糊传统相声里的捧与逗分工,甚至一直故意使用着相反的捧左逗右的站位,这显然也是从地方观众接受力的角度出发的。

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他们的双簧,那真是凭着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门源于北方的正宗曲艺形式,至少直至今日,奇志大兵也依旧是双簧这门由曲艺界认可的表演形式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从他们的访谈也看得出来,时长不过五分钟的双簧戏,排练的难度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两个演员需要面对面地一个人说一个演,演到双方都把套路烂熟于心为止,实际表演中要配合出一点差池,那失误就是一连串的。最见基本功的一段莫过于下面这段《打麻将》,时沉时起,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包袱点时机极其微妙,短短四分钟功力顷刻乍现:

奇志大兵相声合集 打麻将 http://my.tv.sohu.com/us/54201109/15445753.shtml

而在长沙歌厅里,双簧这形式简直天作之合,放在长段之后,短小精悍,场面调节力与爆发力都恰到好处。所以至少得感谢长沙的土壤,让我们如今仍能欣赏到双簧表演的韵味。奇志大兵之后再无双簧,下这个结论也许丝毫不夸张。

而长沙的歌厅氛围,也催生出了两人的高产量,放在今天来看,他俩的创作力简直得用可怕来形容。要知道,两人95年才开始配对,没有什么大的团队,身兼相声双簧两重创作任务,而走出歌厅上湖南经视台那个时候也就过了两年,就已经能达到一周出一节目的效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原创,这等创作能力不说空前绝后,也绝对是数一数二了。另外他们相声的包袱库也着实庞大得吓人,大致看了下电脑里存的奇志大兵合集,无论相声、双簧,几乎见不着一句雷同,甚至连奇志捧哏的台词都找不到两句重复,这较如今苗阜王声这种一句“变形钢筋”跑十场晚会的风格简直高出太多。其实论天资、论基本功、论表演能力,两人都不算顶尖,难与同一时代的牛群冯巩抗衡,但正是长沙歌厅里磨练出的笔头功夫,让他们至少在事业里取得了和牛群冯巩不相上下的成绩。而且他们的台词要细品起来,那韵味绝对是一等一的,《喜丧》里“不晓得的呢还以为又大炼钢铁了”,《舞台趣事》里“座山雕一枪打灭三盏灯,那杨子荣哦实搞咯”,《发烧友》里面“湘潭的张学友戳着我八百九十块钱”,以及从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之死》改编的《庸人自扰》里面那个比原著还颇为出彩的结局“杨总早上好啊”,台词水平便颇有梁左之风,而且不靠伦理哏,不靠自作低俗,包袱内容都是实打实的,这还只是电视上留下的,可想而知那时的长沙歌厅里两人的影响力可有多大。

要评说奇志大兵,方言这个话题自然回避不开,不少人说,方言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制约了他们推向全国。当然,相声与方言的冲突,大概是这门艺术形式至始至终回避不了的,传统相声里,说什么方言并不是包袱,方言本身才是,相声的笑点并不在方言的内容,观众需要的只是听到演员模仿出的方言腔调,类似侯宝林《戏剧与方言》、马季《打喷嚏》那样,去年苗阜王声走红,靠的也是这种“方言腔”的模仿。但奇志大兵的长沙话作品,既不是单纯的地方腔调模仿,也不是同时期广东黄俊英的粤语相声那种完全的地区内部作品,他俩的配合,一个是完全的普通话,另一个则是夹着方言的所谓“塑料普通话”,他们的作品实际上一直在回避“方言”的标签,而致力于用这种带地方风味的形式向全国推广湖南民间的本地文化。听大兵的访谈就能明显听出来,当过兵、做过播音员的大兵的普通话不仅标准,甚至已经完全习惯化了,日常对话几乎脱不开北方腔调,而他的舞台形象,双簧里的配音,以及《绕口令》《找老师》《广播电台》里面那种塑料普通话调子,那都是有意塑造的,方言与普通话的比例,也是经过设计的。听他们的段子,哪怕是像本人这种直到去年七月份才第一次造访长沙的彻底的外地人,只要细品,结合奇志的解说,根本不存在任何理解障碍,而且对比长沙话原味段子和经过普通话改编的段子,很明显听得出二者的韵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然而长沙话在全国,甚至在地方方言里都过于小众,加上相声里对方言只在“学”而不在“说”、只言其调而不知其物的陈规一直存在,很多人大概一听到方言的调子便不再继续,这也只能说是他们这对组合的时运不济了。

不过至少从他们的作品里,我这个岭南人知道了“嗲嗲”“娭毑”,知道了“堂客”,知道了”利个浪“和”画胡子事件“,知道了骗子是”撮把子精“,骗人是”带笼子“,知道了叫花子会说”打发点了“,知道了没办法叫”没得路“,知道了”灵放得乐是宝气的克星“,知道了”非洲老头子跳高——你he老子一跳“,知道了”踩一脚“,长沙市井的一幅幅浮世绘,就这么清晰地勾勒在他们的作品里。

后来,奇志大兵在新世纪的伊始裂了穴,那个时候,北边的牛群与冯巩也已分手,冯巩跟郭冬临合作了几年后,基本开始向小品转型。客观说,他们这样的,辉煌于八九十年代、前网络时代的拍档,在那个时间点解散,倒未必不是好事。毕竟时间再往后,那便已是娱乐界的上一个纪元与下一个纪元的交接点了。长沙的歌厅,进入二十一世纪时衰落之象已初显,作为一代旗手的奇志大兵,不可能能把上世纪末那种高频度的创作力永远持续下去。奇志大兵分手之时,长沙依旧是娱乐之都,但那个时候,芒果台强势崛起,造星运动甚嚣尘上,背后对人们娱乐需求排山倒海的颠覆,歌厅娱乐这种属于上一辈人的东西,很难再承受这般摧枯拉朽的攻势。

大兵找了赵卫国后,头几年创作的心思还在,那个时候的作品,像《势利眼》《绝处逢生》《还手机》以及上春晚的《谁让你是优秀》,品质还是比较优秀的;双簧段子里,也出过《公厕改革方案》《打电话》这些精品。但再往后,他其实和赵本山、冯巩、姜昆这些上世纪“遗老”一样,心思不在表演上了,经商的经商、拍片的拍片、搞行政的搞行政,相声没了以往的号召力,自然也没了创作的动力。对于大兵与赵卫国的组合,达到奇志的高度确实很难,主要是奇志大兵搭档,终究还是长一辈的奇志为主,两人表演能压得住。但大兵和赵卫国配,只能是有了名气的大兵压阵,但大兵过去的风格一直不是能成为轴心的角色。而且没了奇志的创作力,大兵与赵卫国的本子也很难再达到原本的高度。印象里这些年大兵弄的最后一个还有点味道的段子,应该是08年奥运会时搞的学跳水的双簧,这几年也都再见不着他们上新的双簧了。

去年七月时终于去了一次长沙,但如今的长沙,九十年代疯狂的歌厅文化已趋于消亡,新娱乐时代早已接管了娱乐之都的秩序,原来的面向本地人的小歌厅行业,如今也已转型成接轨旅游业的大剧场,演出内容也成了美国拉斯维加斯似的大型歌舞剧目,甚至东北二人转都排上了节目单,本土化相声小品难觅踪影。奇志大兵背后,倒也确是这一种时代变迁的缩影吧。不过他们至少深深影响了一代湖南人,大学时听到身边的湖南同学,脱口而出“朋友,你想qia烤heng xu吗?烤heng xu气味hang香,价格烂便宜,含有heng富的维生sou ABCDEFG……”时代的印迹莫过于此吧。

最后附一个他们的纪录片,这里可以很清晰地听出大兵的普通话水平:

找乐01 长沙大兵(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Tk2NzI=.html 找乐02 长沙大兵(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Tk2ODA=.html?from=y1.2-1-85.3.1-2.1-1-1-0
user avatar

他们有个相声段子,学唱《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军舰作死的摇。

年轻的水兵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学鸡叫。

如果是北方相声口,那就一点都不好笑。

但是大兵用长沙口音的塑料普通话一说出来,包袱马上就响了,引爆全场。

所以说他俩的作品的主要特点就在于这种长沙口音的塑料普通话(有时夹杂宁乡话)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完美搭配,包袱不断,一种荒诞离奇却又浑然天成的感觉,不是湖南人很难get到笑点,但是就是湖南人能秒懂的那一种的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包袱,笑点满满。

另外说句题外话,郭德纲水平是很高,传统相声的基本功技术一流,但是吧,屎尿屁和于谦爸的包袱梗太多,有点下流。相对而言,奇志大兵这种湖南本土方言相声充满了接地气的市井幽默,居然不黄不脏,真的是蛮高级的。

user avatar

讨论奇志大兵,就不能绕过杨五六和周卫星组合。长沙的方言相声鼻祖应该是杨五六。

杨五六不但开发了这个表演模式,而且表演艺术上比大兵有一个优势——我不是讨论好坏,而是说外界的评价——杨五六的表演不用“加花”也能达到大兵做到的笑果。“加花”这个词我不知道是不是专业术语,我是听大兵在采访中说到的。

大兵当时在采访中解释为什么和奇志分手,说,杨奇志老师喜欢在相声里加花,而自己不喜欢,这成了二人的重要分歧。

这个说法估计让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表演的时候,“加花”的表演都是由大兵完成的。所谓“加花”是指一些小丑般的、扭曲作怪甚至装疯卖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内容,可能会让一些人认为是“太俗”的。

杨五六就是那个可以在不做小丑的情况下让观众笑声掀翻屋顶的人,甚至有宗师风范,可惜疾病缠身,逝世过早(两周前正是杨五六先生的十周年忌日)。

奇志和大兵本来是很互补的,典型的一加一大于二。分手以后,大兵找了另一个大兵,奇志找了另一个奇志,当然会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如。

user avatar

在这儿粘一个别处的回复。

奇志大兵的相声,如果非说是相声,也是一种混合嫁接的相声(杂交这个词有点不好听)。我一个湖南同学跟我说,他家乡有种民间表演跟奇志大兵的相声很像,用方言,讲家长里短的笑话故事,顺带大量的角色扮演,他们本地老人儿就管这叫说故事,说通俗一些就是湖南版的二人转,也有很多荤的在里面。我偶尔看到过奇志大兵没上电视的节目,荤的也不少,跟二人转或者无布景道具的小品更像些。很多用的技巧都不是相声技巧了。求同存异,说这是相声也行,我个人没什么意见。

这种表演方式是二人下过功夫,从最底层的歌厅舞厅演出当中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出来的。他俩在湖南本地火到一定程度了(我03-07年在湖南上学,了解一些),可比在其他地方火多了。包括后来他们成名的几段作品,《白吃》,《喜丧》,都不脱这个“家长里短”的基础。出了本地,效果就要打折扣,比如,大兵用湖南方言或者是长沙塑料普通话,那个语气和用词,不了解该方言的人体会就不那么深,再比如,金盆洗脚城,开头用塑料普通话做洗脚城的广告,然后转方言叙述,在我看来是非常精彩的设置,但是不了解在长沙本地人当中普通话的用途,和长沙方言的用语习惯,能听出这段七成的包袱就够多了。

所以,想走出来,简单,这形式新颖啊,喜丧刚听到真是觉得好,但听多了,新鲜劲儿过了,就得变变了。所以优秀演员那段就变了,大兵的方言更多用来直接引人发笑和耍宝了,而非作为叙事的主要载体和方式了;楼上楼下,电视征婚速配(包括以上的节目名称都记不太清了,各位见谅)这些更像小品不像相声了,不信你在楼上楼下里脑补个门,在征婚里脑补两张桌子,再脑补大兵反串女性角色时候带个妆,你绝对不会说这是相声。

其实挺想看看他俩能把这种表演做到什么程度,特别是那段时间赵本山标榜“绿色二人转”时候。他俩没上过电视的作品,不说内容(确实有些就是过日子鸡毛蒜皮,也有荤的),表演的技巧和水平比电视上的高多了。可惜,俩人裂了(行吧,反正前面我也同意他俩这叫相声,用裂穴这词也不过分),换了赵卫国,不客气的说,水平差得太远了,角色搭配和默契更是一天一地了。然后,这么个挺好的组合,就这么没了。甭评价什么了。

最后还是想再说说大伙儿都有异议的,他俩是不是相声的问题。说他俩是南派相声,我认为不确切,他俩的表演到底是用相声改的,还是把别的形式改得贴近相声了,这个真说不好,姑且叫相声,但是这种表演至今也就他们俩,不能说他俩就成一个流派吧?那流派这东西也忒不值钱了。我更希望如果您不是相声的卫道者,非得画出线儿来,那就把他们和相声小品滑稽剧全都归到幽默喜剧表演这个范畴里,然后,您怎么折腾是不是都自如点儿了?

关于大兵的语言,夏花老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兵以前是电台播音,普通话非常好,电视上有做评委和接受采访的时候用普通话。所以用方言只是为了节目效果,跟什么“语言制约了他发展”的说法八杆子打不着。他学说长沙普通话才是一绝,将其中能形成包袱的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比起某些演员学南方人说普通话只会改个发音,大兵高明得不止一星半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奇志大兵的相声,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种接地气、充满烟火气,又时不时能让你会心一笑的风格。他们的相声,就像是把生活里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觉得亲切又有趣。先说说他们的内容。奇志大兵的相声,不像有些作品那样追求特别高深的理论或者离奇的情节,而是紧紧围绕着普通人的生活展开.............
  • 回答
    大卫·林奇的《象人》(The Elephant Man)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它既不是那种让你坐立不安的惊悚片,也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的喜剧。相反,它是一部让你在黑暗中思考,并且在看完很久之后还会回味无穷的作品。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强烈的视觉风格。林奇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擅长运用视觉语言的大师,而《象.............
  • 回答
    李诞在《奇葩说》里“转杨超越”这个行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而且不同人能接受的尺度也挺不一样。要评价这个事儿,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转杨超越”这几个字在咱们语境里是什么意思。在咱们国内的网络文化里,“转”通常带有调侃、借用、甚至是“蹭”的意思。而杨超越,作为近几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五期,辩题是“在一段幸福的恋情中,是否要与大数据匹配最合适对象约会?”。这一期可谓是狠狠地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说实话,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数据?最合适对象?听起来好理性,好科学,但也…有点丧失了恋爱的“烟火气”吧?正反双方观点浅析:正方(要.............
  • 回答
    马东在《奇葩大会》上对蔡康永说出“有颗恶毒的心”,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现场和舆论场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可不是一句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话,尤其是在节目这样公开的场合,对象还是以温文尔雅、出口成章著称的蔡康永。那么,马东这番话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种看待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恶毒”这个词的语境。在日常生活中,.............
  • 回答
    关于《古剑奇谭三》难度过大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的感受,而且讨论的声音也一直存在。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古剑奇谭三》相较于其前几代作品,在战斗系统上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革新。不再是传统的RPG回合制或半即时制,而是采用了动作角色扮演(AR.............
  • 回答
    刘拓在《奇葩大会》上的“炸裂”与“争议”提到刘拓在《奇葩大会》上的表现,很多人脑海里会瞬间浮现出那个戴着眼镜,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劲儿的年轻人。他在台上,就像一颗被点燃的炸弹,话语犀利,观点独特,常常能在观众意想不到的地方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回应。这当然是他的闪光点,但同时,这股“锋芒毕露”的劲儿,也.............
  • 回答
    要说《奇葩大会》第一集,嗯,得好好掰扯掰扯。我刚看完,脑子里一团乱麻,既有觉得“嗯,这个可以有”的点,也有让我眉头紧锁的地方。首先,整体感觉还是蛮对胃口的。毕竟是《奇葩说》的衍生节目,这味道是熟悉的。几个辩手的发言,依旧是那种脑洞大开,观点新颖,时不时冒出金句让你觉得“哇,还能这么想?”的感觉。这正.............
  • 回答
    周奇墨拿下《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年度总冠军,这件事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不少讨论的。作为一位在脱口秀界耕耘多年的老将,他的夺冠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也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周奇墨的脱口秀功底。他的段子往往不落俗套,视角独特,而且非常擅长从生活中提炼出大家都能产生共鸣的梗。跟很多年轻演员喜欢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新选手许吉如,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清晰的表达,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对她进行的一个详细评价:一、 知识背景与表达能力:学霸光环下的理性辩论 背景深厚,学识渊博: 许吉如最显著的标签是她的学霸背景。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了公共管.............
  • 回答
    评价《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得从几个方面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期都有它的亮点和槽点,观众的口味也不同。先说一下整体观感:第五季第十七期,给我的感觉是依旧保有《奇葩说》的内核,即辩论的趣味性和对社会议题的探讨,但相比于前面几季,整体的“炸裂感”和“金句频出”的程度有所下降,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思.............
  • 回答
    如何评价《奇葩说》选手星悦?—— 一个深度解析《奇葩说》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节目,汇聚了形形色色、观点鲜明的选手,星悦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她身上集合了青春活力、深刻思考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使得她在众多“奇葩”中脱颖而出。要评价星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辩论风格.............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以“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为辩题,无疑是该季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讨论。这一辩题触及了人类知识传播、个体创造力、社会公平以及技术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争议。辩题本身的魅力与挑战: 科技幻想的碰撞现实: 这个辩题的核心在于一个大胆的科技设想——瞬间实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奇葩说第五季》第六期,这一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的话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触及了很多恋爱中的核心痛点。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期辩题和双方的立场: 辩题: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到底该不该告诉伴侣? 正方:该告诉。 核心论点通常围绕着坦诚、信任、预防背叛、尊.............
  • 回答
    《奇葩说》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辩论节目,蔡康永和高晓松这两位“老司机”绝对功不可没。他们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或导师,更是整个节目的灵魂人物,各自以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将《奇葩说》从一个普通的辩论比赛升华成了一场关于人生、社会和思想的深度探讨。蔡康永:温柔的犀利,智慧的旁观者蔡康永在《奇葩说》中的表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奇瑞最新的1.6T TDGI发动机F416J。关于它的网传40%热效率,这绝对是当下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一个亮点,也是不少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一、F416J发动机的亮点和技术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热效率”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热效率就是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有多少最终转化为了驱动车辆.............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辩题与选手配置: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
  • 回答
    奇异博士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的表现,说实话,让人又爱又恨,充满了矛盾和争议。先说说他让我欣赏的地方,也是最关键的: 智慧与预知: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博士在电影中展现出的超凡智慧,尤其是他利用时间宝石窥视到的1400万种未来,简直是复仇者们在生死存亡关头最后的稻草。他不是那种只会蛮力解.............
  • 回答
    周鸿祎,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很多人冠以“红衣大炮”的称号,也曾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安全卫士”。评价他这个人,就像评价中国互联网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争议性。初露锋芒与早期创业(19982004):一个不安分的探索者周鸿祎的互联网征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
  • 回答
    詹青云在《奇葩说》的舞台上,绝对是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存在。她身上那种既有深度又有力量的辩论风格,以及时不时流露出的少女感,组合在一起,非常有辨识度。要说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种“知识爆炸”式的输出。你总能感觉到,她脑子里装着好多好多东西,而且能很顺畅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变成一套套有逻辑、有说服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