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奇葩说》第七季第十期?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

辩题与选手配置:

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实的问题:放下与否,界限感,以及对过去关系的“仪式感”。这不像很多辩题那样纯粹的理论探讨,而是能直接联系到大家的生活经历,所以一开始就吊足了胃口。

这一期的选手阵容,我得说,算是比较老练的。有那些咱们熟悉的能打选手,也有一些新面孔或者久违的老面孔。辩手之间的化学反应,还有他们对于这个辩题的切入角度,直接决定了这一期的质量。

正反两方的观点与论述:

正方:应该给。 我觉得正方打的几个点都挺有意思的。有人从“放下”的角度出发,认为给红包是一种“仪式感”的告别,是一种成熟的象征,表明你真的放下了,并且是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结束。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些关于“断舍离”的讨论,把这种给红包的行为看作是给过去一段关系画上句号的行动。还有的选手把这个红包比作是一种“祝福”,给出去是一种善意,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是一种“能量的流动”。这个角度很有趣,把过去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经历,而红包就是学习成果的一种“返还”或者说“感谢”。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老油条选手,故意把事情往更“奇葩”的方向引,比如给红包是为了让前任“收手”,或者是一种“最后的善意驱赶”。

反方:不应该给。 反方这边也有几位实力选手,他们主要从“界限感”和“不必要性”出发。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既然已经分手了,就应该彻底划清界限,给红包可能会让人觉得藕断丝连,不清不楚。这就像是给自己留了扇没关好的门,总有旧情复燃的可能性,或者给现在的伴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还有的观点是,红包是一种物质上的补偿或者纪念,但既然已经分手了,就说明这段关系在物质层面或者情感层面已经没有了价值,何必还要用红包来“维系”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更有甚者会说,给红包是一种“作秀”,是为了显得自己大方,显得自己过得好,但实际上可能内心并不平静。我特别记得有位选手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尊重”的高度,说不给红包是对自己更好的尊重,也是对这段关系过去不成功的某种“反思”。

亮点与槽点:

亮点:

辩论的层次感: 这一期的辩手们,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还是新面孔,都抓住了辩题的几个核心冲突点,比如“放下与纠缠”、“界限感与体面”、“祝福与作秀”。论述都比较有层次,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生活经验,让观众能感同身受。
金句频出: 《奇葩说》的魅力之一就是金句。虽然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位选手说的了,但有些比喻和说法确实很精辟,比如把前任红包比作是“前任坟头蹦迪”,或者是“最后的体面送终”等等,这些说法非常有画面感,也很能概括他们的观点。
新老选手发挥: 有一些我一直都很喜欢的选手,在这一期依旧保持了高水准的发挥,他们的逻辑梳理和段子包袱都非常到位。同时,也有一些新选手或者近期表现不俗的选手,在这期也成功地展现了自己的辩论风格,给我带来了新的惊喜。
导师点评: 导师们的点评也很关键,他们总能在辩论的缝隙中指出问题,或者升华主题。这一期导师们的点评,有对辩手技巧的肯定,也有对辩题背后情感逻辑的深入剖析,让我觉得不只是看选手打辩论,还能学到一些道理。

槽点(或者说可以改进的地方):

偶有跑偏: 虽然大部分辩手都围绕主题展开,但偶尔也会有一些选手的观点,会因为想制造笑料或者想显得“奇葩”而稍微偏离了辩题的核心,有点为了辩而辩的感觉。
情绪化表达: 辩论到后期,有时候选手会因为辩论的激烈而出现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达,虽然能理解,但有时候会影响论点的清晰度,让观众觉得有点过于煽情,而不是纯粹的逻辑输出。
部分选手套路化: 有些老选手,他们的辩论模式和段子风格可能会有点固化,虽然依然精彩,但如果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也许会更让人眼前一亮。

整体评价:

总的来说,第七季第十期我给中上评价。它提供了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辩题,吸引了众多有实力的辩手来演绎,论辩过程也算精彩纷呈。正反两方的论述都有其合理性和精彩之处,没有哪一方是绝对的压倒性胜利,这正是辩论的魅力所在——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这一期没有出现那种“神仙打架”、“史诗级辩论”的场面,但也绝对是合格甚至优秀的一期。它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在欢笑中也探讨了人际关系中一些不易察觉却很重要的细节。对于喜欢《奇葩说》的观众来说,这一期绝对值得一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前任的态度,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放下”和“界限感”的真正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题目出的非常有问题。应该就简单直接的问《婚礼是否应该有彩礼》,然后辩的是彩礼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但奇葩说为了避免引起女性不适,加了一个独立女性是否应该收彩礼

然后,这个辩题的正方为了赢真的连一个辩手的基本职业素养都不要了,直接悄然的将辩题就发展成了一场诡辩。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彩礼这个旧习俗是否应该存在。彩礼是否会打压了女性在婚后家庭里的地位。让女性在精神上觉得拿人嘴短。然后在女性在今天结婚时是否还应该向男方先寻求一笔补偿。这样是否还算独立进行辩论。

在这个辩题的现场,反方其实一直还踩在社会矛盾的点上的,结果正方却逐渐黑化,辩到最后直接变成了,彩礼是男人舔着脸一定送的,既然人家舔着脸送了,我收还是不收呢?收了以后社会上骂我不独立怎么办?哎呀好为难啊。。然后再给不让收彩礼的人扣上个胡乱定义独立女性的帽子。

发现了吗,点从彩礼是否应该存在变成了不收彩礼是侮辱独立女性上。

这时正方的辩论点变成了:我收不收钱和我是不是独立女性没关系

直接给对方辩手扣上一顶大大的帽子。。。我缓缓打出一个大写的六六六。。。

同理是不是也可以说:我啃不啃老和我独不独立没关系,那钱是我爸妈舔着脸要养我的?

彩礼这个就是个旧习俗,其实他的本意就是为了压榨女性家庭地位,给予的补偿。让女性在家庭中有一种拿人手短的,并且在离婚时缺乏正当性。所以彩礼这个事情,其实很难从正面去要求独立女性去收彩礼收的理所应当。反方也知道,结果现在反方直接就把彩礼的正当性和暗示意义去掉,直接变成了彩礼理所应当。女性能不能收。这就很扯了。。。

如果问题直接把背景设定成男性一定要舔着脸给,而且非常纯洁,就是单纯的想给你,那女性应不应该收?那这个问题还辩个啥?人家都舔着脸给了,并且什么都不要求你做,你为啥不收?那说白了,女性收或不收都没有错。根本不用辩啊。问题是现实真的有这么纯洁吗?

整个辩论我还是比较欣赏黄执中,他永远踩在点上。结尾的奇袭更是令颜如晶无言以对只能耍赖,其实这场最厉害的其实还是场外的陈铭。他把彩礼的本质,和对方的偷换的自由与独立的概念很直白的揭发了出来。

但很可惜这场辩论还是以反方失败告终,即使他们发挥到远比正方好。但判官姥爷其实更爱,更能接受阳春白雪。面对现实还是缺乏勇气。。。

如果大家不太了解彩礼的古往今来,可以参考一下我另一个关于彩礼的回答。

女朋友要房产证加她的名字,但是她们家什么都不出,我该怎么办? - 凉小知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104

其实也不用看,反方三辩已经把现实说的很清楚了。如果彩礼真的能洗得那么白,洗的那么纯洁,那为什么二婚三婚不给收彩礼,女方也不好意思收彩礼。现实是沉重的,并不能像反方那样用辩论技巧洗的那么纯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辩题与选手配置: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
  • 回答
    聊到《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二期,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个词:“情感的泥沼”。这一期辩题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藏”,然后面对的对手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不藏”。 这两个辩题一摆出来,我就知道,这又是一场关于内心世界和现实选择的拉扯,而且是那种能把人纠扯得细细碎碎的。整期节目给我的感觉,就是 “把生活.............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感觉像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平淡,又夹杂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节目播出到现在,观众们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对“奇葩”们的套路也越来越熟悉,所以第九期如果不能带来全新的思考角度或者特别抓人的辩题,就容易显得有些乏善可陈。首先,聊聊辩题本身。 这一期的辩题是“伴侣的职业不体面,我要不要.............
  • 回答
    说到《奇葩说》第七季第七期,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这季节目的一些特点。简单来说,它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新意。正方观点:“我是否应该给前任的现任买礼物”这场辩论上来就挺有话题性的,毕竟涉及到前任、现任、礼物,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回忆和联想。 正方(.............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四期,留给我的印象是,选手们在“人工智能会取代我的工作吗?”这个辩题上,展现出了相当的焦虑与挣扎,也让这场辩论带上了浓厚的现实色彩。整体来看,这一期的辩题非常贴合当下,也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关于失业、关于技能迭代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奇葩说》第七季第三期(也就是正赛的第一场)到底怎么样。这一场比赛,可以说真的是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整体而言,是一场很不错的开胃菜,让观众们对这一季的比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到了几位老将和新人的实力碰撞。首先,说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新人的崛起势头很猛。 这一场比赛最.............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期“太胖被嘲,要不要减肥?”这一辩题,可以说是直击当代社会大众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议题。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节目,它总能挖掘出许多隐藏在日常话题背后的思辨空间。这一期的表现,在我看来,是相当精彩,但也留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辩题的普适性和张力:首先,这个辩题之所以能.............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四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尝了一道本应是主菜的菜肴,结果发现它只是一道精致的开胃小点,虽然不难吃,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有点意犹未尽,又或者说,它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味蕾”上的期待。这一期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会抢走我的工作吗”,乍一听,是个十足的“大命题”,也契合了当下社会人人关心.............
  • 回答
    评价《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得从几个方面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期都有它的亮点和槽点,观众的口味也不同。先说一下整体观感:第五季第十七期,给我的感觉是依旧保有《奇葩说》的内核,即辩论的趣味性和对社会议题的探讨,但相比于前面几季,整体的“炸裂感”和“金句频出”的程度有所下降,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思.............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以“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为辩题,无疑是该季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讨论。这一辩题触及了人类知识传播、个体创造力、社会公平以及技术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争议。辩题本身的魅力与挑战: 科技幻想的碰撞现实: 这个辩题的核心在于一个大胆的科技设想——瞬间实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奇葩说第五季》第六期,这一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的话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触及了很多恋爱中的核心痛点。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期辩题和双方的立场: 辩题: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到底该不该告诉伴侣? 正方:该告诉。 核心论点通常围绕着坦诚、信任、预防背叛、尊.............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奇葩星球到底该不该有性教育”这个辩题放在当下语境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争议性。而李诞作为反方三辩,他的表现无疑是这一期辩论中最值得玩味、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环。要评价李诞的表现,不能脱离他作为“老奇葩”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在这个辩题中的站位。李诞在奇葩说舞台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以逻辑严.............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五期,辩题是“在一段幸福的恋情中,是否要与大数据匹配最合适对象约会?”。这一期可谓是狠狠地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说实话,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数据?最合适对象?听起来好理性,好科学,但也…有点丧失了恋爱的“烟火气”吧?正反双方观点浅析:正方(要.............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五期,罗振宇把“不服卡”送给许吉如,这个行为无疑是当期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也引发了许多观众和网友的热议。要评价这个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从“不服卡”本身的设定和使用逻辑来看。“不服卡”是《奇葩说》的一个特色道具,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为辩手提供一个“挑战.............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九期:吵架了,到底该谁先道歉?这场辩论,你站哪队?《奇葩说》第五季的第九期,围绕着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亲密关系中遭遇过的经典难题——“情侣吵架,到底该谁先道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得不说,节目组选的这个辩题,真的太抓马、太贴近生活了!看完这期,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过了一遍.............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这一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的。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选题,这一期辩题是“是不是越‘作’越吸引人?”。这个辩题可以说相当有普适性,也触及了很多人在感情中,或者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模糊地带。它不像一些辩题那么宏大,而是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接着是辩手们的表.............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给我的感觉是,它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奇葩”味道,但又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了一丝新意,或者说是…嗯,更像是老朋友们又聚在一起,玩着老游戏,但加入了点新道具。辩题的“奇葩”感与现实共鸣:这期节目的辩题挺有意思的,“年轻人要不要在25岁前做好人生规划”。一开始听着就挺“奇葩说”的。规.............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七期,是一场充满火药味又引人深思的辩论,尤其在“老板是否应该给自己放一个‘大长假’?”这个议题上,将职场中的痛点与人生哲学巧妙地结合,让观众在嬉笑怒骂中,也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辩题的触碰点:普遍的职场困境与“逃离”的诱惑这个辩题简直是为无数在职场中“内卷”到窒息的人量身.............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这一期节目给我的感觉相当复杂,有点像一场混合着惊喜、一丝丝失望,以及时不时被戳中笑点和思考点的奇妙体验。论题依旧“奇葩”,但切入点更显现实“该不该把老板的‘死亡通知’发到群里?”这个论题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不得不说,《奇葩说》的选题能力依旧在线,总能找到那种既能引发激烈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一期,也就是海选,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朋友们回来了,还有好多新面孔,但整体上,有点……“还行”吧。先说说那些熟悉的面孔。像肖骁、如晶、柏邦妮、臧鸿飞这些老司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虽然依旧是那个熟悉的风格,但也看得出来,经过这么些年,他们都有点“收着”了,或者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在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