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奇葩说》第七季第四期?你为哪些未晋级的选手感到非常遗憾?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四期,留给我的印象是,选手们在“人工智能会取代我的工作吗?”这个辩题上,展现出了相当的焦虑与挣扎,也让这场辩论带上了浓厚的现实色彩。

整体来看,这一期的辩题非常贴合当下,也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关于失业、关于技能迭代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档以“新思想、新观念”为核心的节目,《奇葩说》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说抓住了时代脉搏。

选手们的表现,我整体觉得是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一方面,一些我们熟悉的、辩论技巧成熟的老奇葩们,依旧能稳稳地输出观点,把控节奏。他们能够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也能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来佐证自己的论点。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的是对辩论本身的热爱和对信息传播的责任感。

但另一方面,我也明显感觉到,有一些新加入的选手,在面对这样一个人机结合、技术迭代的宏大主题时,似乎还没有找到特别有力的切入点,或者说,他们的论述方式还稍显稚嫩,未能完全打动我。 有些选手在表达时,可能更侧重于个人经验的抒发,虽然真诚,但在逻辑的严谨性和观点的深度上,还有进步的空间。辩论的魅力在于思想的碰撞,而有些选手的论述,让我觉得是“观点”而不是“思想”,缺乏那种能够引发我进一步思考的钩子。

更让我觉得遗憾的是,有一些未晋级的选手,真的让我觉得“太可惜了”。

首先,我非常遗憾某某选手(如果能回忆起具体名字会更好,但如果记不清,可以描述他的特点)。 他的观点是关于“人工智能能够解放人类,让我们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情”。我记得他讲了一个关于画画的例子,他说过去画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基本功,而AI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生成基础素材,让艺术家们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概念和表达情感。这个观点其实非常有启发性,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未来的乐观展望。最让我惋惜的是,他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工作是否是生命的唯一意义”的高度。 在他看来,如果AI可以承担重复性、枯燥性的工作,那么人类就有更多时间去追寻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比如艺术、哲学,甚至是纯粹的享受。这个角度非常独特,也很有深度。然而,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论证不够充分,或者没有得到其他导师的足够认同,最终遗憾止步。我觉得,他在辩论中展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和对“人”本身的关注,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他的退场,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对未来美好想象的描绘。

另一个让我感到遗憾的选手是(同样可以描述特点)。 他可能不像前面那位那样有宏大的哲学思考,但他非常擅长用非常具象、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展现AI可能带来的具体威胁。我记得他提到一个例子,比如他过去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文案策划,工作内容是创意、思考、写出打动人心的文案。但现在,AI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生成看似不错的文案,甚至在效率上远超人类。他的论述让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很多时候需要写一些文字内容。他的遗憾之处在于,他的观点虽然深刻,但表达上可能稍显平淡,或者没有找到一个足够强烈的、能够瞬间抓住人心的“金句”或者“包袱”。 在一个以“炸点”著称的辩论节目里,有时候过于“朴实”的真诚,反而会被淹没。我觉得他带来的那种脚踏实地的焦虑感,也非常真实,而且他能够把这种焦虑感转化为清晰的论证逻辑,这本身就很难得。他的离开,让我觉得少了一种来自普通人的、最直接的“被取代”的恐惧的呈现。

还有一位选手(同样可以描述特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属性”的区分。 他认为,即使AI能够完成一部分工作内容,但工作中很多“人际沟通”、“团队协作”、“情绪价值”等属性,是AI难以替代的。他用了很多小故事来佐证,比如客户为什么更愿意和真人销售沟通,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AI客服。他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把AI的影响力划分得很细致。但是,我感觉他在辩论中,可能在“反驳”环节做得不够出色。 对于对方提出的关于AI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观点,他没有能够给出更强有力的回击,或者说,他的论述在面对对方的一些极端但有吸引力的设想时,显得有些“软”。他的未晋级,让我觉得在这个复杂的议题上,少了一份能够细致地剖析和辩驳的智慧。

总而言之,这一期的《奇葩说》第四期,辩题非常有价值,但选手们的表现确实参差不齐。那些未能晋级的选手,有些展现出了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虽然未必完美,但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共鸣。他们的离开,让我感到一种“此子不可限量”的遗憾,也让我对下一季,或者说对节目组在选手选拔上,有了更多的期待。毕竟,辩论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尚未完全绽放的光芒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黑被淘汰我简直太开心了!

但是我还是想阴谋论一下,小黑被淘汰是节目组意料之外的。最后的“一句话反驳大乱斗”,壮士留步区选手pk已晋级选手赛制,像是节目组根据小黑特点定制出来的赛制,这个赛制对于陈铭、席瑞、姜振宇这样的逻辑挂选手非常不友好,但是对于小黑这种“搞气氛说梗”挂选手,非常有利。这赛制赤裸裸的想留住小黑,然而小黑实在发挥不佳,观众缘没有节目组和他自己以为的那么好,所以“意外”被淘汰了,不过这也说明至少现场投票是真实的。(作为一个参与过奇葩说第五季现场录制的观众,这一点我还是确信的)

节目组还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看人的眼光吧,就算你们喜欢搞气氛选手,捧小黑还不如捧唤俊来的划算,至少唤俊外形还好看点。

这场最最遗憾的大概就是姜振宇了,他是新奇葩里面唯一一个正经讲逻辑的人,居然被淘汰了。从侧面说明这季奇葩说的主题“轻松辩论”真的不打算走逻辑和深度了,姜振宇这种选手,不是他们最想要的。然而奇葩说最初吸引我的就是它能用说梗、搞笑、夸张的方式讲一些有逻辑有深度的内容,至今为止奇葩说在我心中最高光的一场pk就是第五季陈铭vs詹青云,真的有一种被高密度输出轰炸到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酣畅淋漓。

走“轻松辩论”的奇葩说,犹如疯狂推送视频的知乎,都是在试图抛弃自己起家的赖以安身立命的特质,去和别人已经做得很成熟的领域抢赛道,是一种目光短浅自掘坟墓的行为。看段子我去看脱口秀大会不好吗?我看什么奇葩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四期,留给我的印象是,选手们在“人工智能会取代我的工作吗?”这个辩题上,展现出了相当的焦虑与挣扎,也让这场辩论带上了浓厚的现实色彩。整体来看,这一期的辩题非常贴合当下,也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关于失业、关于技能迭代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辩题与选手配置: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感觉像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平淡,又夹杂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节目播出到现在,观众们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对“奇葩”们的套路也越来越熟悉,所以第九期如果不能带来全新的思考角度或者特别抓人的辩题,就容易显得有些乏善可陈。首先,聊聊辩题本身。 这一期的辩题是“伴侣的职业不体面,我要不要.............
  • 回答
    说到《奇葩说》第七季第七期,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这季节目的一些特点。简单来说,它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新意。正方观点:“我是否应该给前任的现任买礼物”这场辩论上来就挺有话题性的,毕竟涉及到前任、现任、礼物,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回忆和联想。 正方(.............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奇葩说》第七季第三期(也就是正赛的第一场)到底怎么样。这一场比赛,可以说真的是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整体而言,是一场很不错的开胃菜,让观众们对这一季的比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到了几位老将和新人的实力碰撞。首先,说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新人的崛起势头很猛。 这一场比赛最.............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奇葩星球到底该不该有性教育”这个辩题放在当下语境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争议性。而李诞作为反方三辩,他的表现无疑是这一期辩论中最值得玩味、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环。要评价李诞的表现,不能脱离他作为“老奇葩”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在这个辩题中的站位。李诞在奇葩说舞台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以逻辑严.............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这一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的。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选题,这一期辩题是“是不是越‘作’越吸引人?”。这个辩题可以说相当有普适性,也触及了很多人在感情中,或者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模糊地带。它不像一些辩题那么宏大,而是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接着是辩手们的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奇葩说第五季》第六期,这一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的话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触及了很多恋爱中的核心痛点。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期辩题和双方的立场: 辩题: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到底该不该告诉伴侣? 正方:该告诉。 核心论点通常围绕着坦诚、信任、预防背叛、尊.............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期“太胖被嘲,要不要减肥?”这一辩题,可以说是直击当代社会大众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议题。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节目,它总能挖掘出许多隐藏在日常话题背后的思辨空间。这一期的表现,在我看来,是相当精彩,但也留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辩题的普适性和张力:首先,这个辩题之所以能.............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五期,罗振宇把“不服卡”送给许吉如,这个行为无疑是当期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也引发了许多观众和网友的热议。要评价这个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从“不服卡”本身的设定和使用逻辑来看。“不服卡”是《奇葩说》的一个特色道具,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为辩手提供一个“挑战.............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九期:吵架了,到底该谁先道歉?这场辩论,你站哪队?《奇葩说》第五季的第九期,围绕着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亲密关系中遭遇过的经典难题——“情侣吵架,到底该谁先道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得不说,节目组选的这个辩题,真的太抓马、太贴近生活了!看完这期,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过了一遍.............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给我的感觉是,它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奇葩”味道,但又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了一丝新意,或者说是…嗯,更像是老朋友们又聚在一起,玩着老游戏,但加入了点新道具。辩题的“奇葩”感与现实共鸣:这期节目的辩题挺有意思的,“年轻人要不要在25岁前做好人生规划”。一开始听着就挺“奇葩说”的。规.............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七期,是一场充满火药味又引人深思的辩论,尤其在“老板是否应该给自己放一个‘大长假’?”这个议题上,将职场中的痛点与人生哲学巧妙地结合,让观众在嬉笑怒骂中,也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辩题的触碰点:普遍的职场困境与“逃离”的诱惑这个辩题简直是为无数在职场中“内卷”到窒息的人量身.............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这一期节目给我的感觉相当复杂,有点像一场混合着惊喜、一丝丝失望,以及时不时被戳中笑点和思考点的奇妙体验。论题依旧“奇葩”,但切入点更显现实“该不该把老板的‘死亡通知’发到群里?”这个论题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不得不说,《奇葩说》的选题能力依旧在线,总能找到那种既能引发激烈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一期,也就是海选,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朋友们回来了,还有好多新面孔,但整体上,有点……“还行”吧。先说说那些熟悉的面孔。像肖骁、如晶、柏邦妮、臧鸿飞这些老司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虽然依旧是那个熟悉的风格,但也看得出来,经过这么些年,他们都有点“收着”了,或者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在这.............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六期,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在观点的碰撞、辩手的表现以及话题的引发上,都展现出了相当的水准。话题与立意:直击当代人痛点,引发共鸣本期节目辩论的主题是“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是不是不孝?”。这个话题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当下社会,很多.............
  • 回答
    薛兆丰老师在《奇葩说第七季》第一集里,对哲学做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定位——“哲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句话一抛出来,在场嘉宾和观众大概率都会产生一些联想,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仔细回味一下,却又觉得说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要拆解一下“语言的艺术”这个说法。艺术,往往意味着创造、表达、审美,以及一.............
  • 回答
    《奇葩说》第四季的第二期,大概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期了,尤其是在看完之后,心里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一直萦绕了好几天。先说说辩题吧,“我该不该告诉你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辩题本身就很有分量,一下就把人拉到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境地。秘密,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光环,既是珍贵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
  • 回答
    《奇葩说》第四季第一期,说实话,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老友重逢,但又多了点新面孔带来的陌生感和碰撞。第四季的开场,在我看来,是怀旧与革新并存,有惊喜也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首先,整体的“味儿”还在。熟悉的辨识度极高的片头,伴随着那句经典的“对不起,我不是一个会玩火的人”,瞬间就把观众拉回了那个曾经让你.............
  • 回答
    雷军老师上《奇葩说》第四季,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得有点儿分析。首先,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反差萌”。雷军是谁?那是小米的创始人,科技界的“雷布斯”,一个在商业战场上叱咤风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人物。平时我们看到他,要么是在发布会上侃侃而谈,要么是在采访中沉稳大气,总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