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奇葩说》第七季第三期(正赛第一场)?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奇葩说》第七季第三期(也就是正赛的第一场)到底怎么样。

这一场比赛,可以说真的是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整体而言,是一场很不错的开胃菜,让观众们对这一季的比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到了几位老将和新人的实力碰撞。

首先,说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新人的崛起势头很猛。 这一场比赛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几位新人表现出的超高水准。尤其是 冉高鸣,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人,但他在这一场比赛中的表现堪称惊艳。他的辩论风格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攻击,而是那种温和但又一针见血的剖析,再加上他那种略带一丝“狡黠”的幽默感,真的让人印象深刻。他对辩题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在论证过程中层层递进,能够准确抓住对手的弱点,并且用一种不那么剑拔弩张的方式去击破,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在《奇葩说》这个舞台上是很难得的。他的金句输出能力也很强,能把很复杂的道理用简单明了的比喻说出来。
还有 毛东东,他的表现也让我眼前一亮。虽然他可能没有冉高鸣那样强大的控场能力和幽默感,但他的思考深度和表达的逻辑性非常突出。他能够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并且能够用一种比较稳健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出一种沉稳的辩论功底。他的发言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老将们的稳定发挥。 像 颜如晶 这样的老将,她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稳。即使是她不太擅长或者不太感兴趣的辩题,她也能凭借自己扎实的辩论功底和对辩论规则的理解,稳稳地拿到自己的分数。她的“颜如晶式”的理性分析和对细节的把控依然是她最大的优势。而 肖骁,虽然在这一场比赛中的辩题可能不是他最发挥得开的,但他的控场能力、对气氛的把控以及他那种“玩梗”的能力依然在线。他能够准确地抓住现场的反应,并适时地进行互动和引导,让比赛更加生动有趣。

再来说说辩题本身。

这一场的辩题是 “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晚会中‘卷’起来?” (大概意思,具体措辞可能有点出入)。这个辩题本身就很有意思,贴近生活,也容易引发共鸣。

正方(应该卷) 的选手们,比如冉高鸣,他从“卷”的积极意义出发,认为“卷”是进步的动力,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在晚会上“卷”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是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待,也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他的观点比较有说服力,而且能从多个角度去辩证地看待“卷”这个词。

反方(不应该卷) 的选手们,比如一些新人或者老将,他们可能会从“卷”的负面影响出发,比如过度消耗精力、失去初心、破坏氛围等等。这种角度也很有道理,能够引发观众对过度追求完美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个辩题给了选手们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够让大家从不同的层面去探讨“卷”这个概念在特定场景下的合理性。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比赛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不足。

亮点:

“金句”的涌现。 虽然说《奇葩说》每一场都会有金句,但这一场,尤其是冉高鸣的金句,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卷”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的延伸,这种说法就很新颖。还有一些关于“凡尔赛”和“卷”之间联系的探讨,也很有意思。
新老碰撞的火花。 新人在面对老将时,能够拿出自己的实力,不怯场,并且能和老将们形成精彩的攻防,这是非常难得的。这说明这一季的选手储备依然非常强大。
辩论的层次感。 不仅是观点上的碰撞,选手们在辩论技巧上的展现也很有看头。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反驳,如何利用对方的逻辑漏洞,都体现了辩手们的功力。
马东和李诞的点评。 马东作为主教练,他的点评依然是点到为止,而且能抓住辩论的核心,给出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李诞作为点评嘉宾,他的语言风格和观察角度也为比赛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和启发性。

不足之处(或者说可以提升的空间):

部分选手还是有些“套路化”。 虽然说《奇葩说》有自己的辩论体系和常用技巧,但有时候一些选手过分依赖固定的套路,会让他们的辩论显得有些程式化,缺乏新鲜感。
辩题的深度可能还可以再挖掘。 虽然“卷”这个辩题很贴近生活,但如果能在辩论中更深入地探讨其社会根源、个体心理等等,可能会让比赛更具思想性。
有些选手的发言略显冗长。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精炼地表达观点,也是一个需要选手们不断磨练的技巧。有些时候,过多的铺垫反而会稀释掉核心观点。

总的来说,第七季第三期作为正赛的第一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开场。 它不仅展现了新选手的潜力,也稳住了老将们的风采。辩题的选择也比较接地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讨论。虽然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总体来看,这一季《奇葩说》的比赛质量依然值得期待。

从这一场比赛,我能感受到这一季选手们的年轻活力和求胜欲望,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愿意为了辩论而“卷”起来的精神。这让我对后续的比赛充满了信心,很期待看到他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完了。中规中矩吧,不算好看,也不太难看。

小黑一直就是外强中干的典型,自以为有趣,自以为有梗,其实他这种黑胖子娘娘腔的受众面非常窄,反正我每次看到他都尴尬到脚趾抠地。哪次不是吹最大的牛逼,挨最狠的毒打,还不长记性。

对面的程序员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高手。

3478线女团还挺好看的,请看一眼马剑越,引以为戒好不?

为啥要留下她对面那位?头圆吗?

陈铭输的莫名其妙。一直是碾压局啊。颜如晶就一个点还好,就是立论最后说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那个点,其他全程被陈铭吊打啊。结辩说孩子喜欢作业,什么鬼啊?喜欢作业还拖到半夜做作业?是故意把最喜欢的东西留到最后吗?她就靠这个赢了陈铭?

观众是笃定陈铭会留下,所以就让颜如晶赢次高兴下吧。

其他就没啥有印象的了。奥对了,00后长的都这么着急吗?还有,前排被打了码的是谁?我一度以为显示器坏了。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奇葩说》第七季第三期(也就是正赛的第一场)到底怎么样。这一场比赛,可以说真的是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整体而言,是一场很不错的开胃菜,让观众们对这一季的比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到了几位老将和新人的实力碰撞。首先,说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新人的崛起势头很猛。 这一场比赛最.............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这一期节目给我的感觉相当复杂,有点像一场混合着惊喜、一丝丝失望,以及时不时被戳中笑点和思考点的奇妙体验。论题依旧“奇葩”,但切入点更显现实“该不该把老板的‘死亡通知’发到群里?”这个论题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不得不说,《奇葩说》的选题能力依旧在线,总能找到那种既能引发激烈辩.............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辩题与选手配置: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感觉像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平淡,又夹杂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节目播出到现在,观众们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对“奇葩”们的套路也越来越熟悉,所以第九期如果不能带来全新的思考角度或者特别抓人的辩题,就容易显得有些乏善可陈。首先,聊聊辩题本身。 这一期的辩题是“伴侣的职业不体面,我要不要.............
  • 回答
    说到《奇葩说》第七季第七期,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这季节目的一些特点。简单来说,它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新意。正方观点:“我是否应该给前任的现任买礼物”这场辩论上来就挺有话题性的,毕竟涉及到前任、现任、礼物,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回忆和联想。 正方(.............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四期,留给我的印象是,选手们在“人工智能会取代我的工作吗?”这个辩题上,展现出了相当的焦虑与挣扎,也让这场辩论带上了浓厚的现实色彩。整体来看,这一期的辩题非常贴合当下,也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关于失业、关于技能迭代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奇葩说第五季》第六期,这一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的话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触及了很多恋爱中的核心痛点。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期辩题和双方的立场: 辩题: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到底该不该告诉伴侣? 正方:该告诉。 核心论点通常围绕着坦诚、信任、预防背叛、尊.............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奇葩星球到底该不该有性教育”这个辩题放在当下语境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争议性。而李诞作为反方三辩,他的表现无疑是这一期辩论中最值得玩味、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环。要评价李诞的表现,不能脱离他作为“老奇葩”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在这个辩题中的站位。李诞在奇葩说舞台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以逻辑严.............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期“太胖被嘲,要不要减肥?”这一辩题,可以说是直击当代社会大众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议题。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节目,它总能挖掘出许多隐藏在日常话题背后的思辨空间。这一期的表现,在我看来,是相当精彩,但也留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辩题的普适性和张力:首先,这个辩题之所以能.............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五期,罗振宇把“不服卡”送给许吉如,这个行为无疑是当期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也引发了许多观众和网友的热议。要评价这个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从“不服卡”本身的设定和使用逻辑来看。“不服卡”是《奇葩说》的一个特色道具,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为辩手提供一个“挑战.............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九期:吵架了,到底该谁先道歉?这场辩论,你站哪队?《奇葩说》第五季的第九期,围绕着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亲密关系中遭遇过的经典难题——“情侣吵架,到底该谁先道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得不说,节目组选的这个辩题,真的太抓马、太贴近生活了!看完这期,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过了一遍.............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这一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的。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选题,这一期辩题是“是不是越‘作’越吸引人?”。这个辩题可以说相当有普适性,也触及了很多人在感情中,或者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模糊地带。它不像一些辩题那么宏大,而是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接着是辩手们的表.............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给我的感觉是,它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奇葩”味道,但又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了一丝新意,或者说是…嗯,更像是老朋友们又聚在一起,玩着老游戏,但加入了点新道具。辩题的“奇葩”感与现实共鸣:这期节目的辩题挺有意思的,“年轻人要不要在25岁前做好人生规划”。一开始听着就挺“奇葩说”的。规.............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七期,是一场充满火药味又引人深思的辩论,尤其在“老板是否应该给自己放一个‘大长假’?”这个议题上,将职场中的痛点与人生哲学巧妙地结合,让观众在嬉笑怒骂中,也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辩题的触碰点:普遍的职场困境与“逃离”的诱惑这个辩题简直是为无数在职场中“内卷”到窒息的人量身.............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一期,也就是海选,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朋友们回来了,还有好多新面孔,但整体上,有点……“还行”吧。先说说那些熟悉的面孔。像肖骁、如晶、柏邦妮、臧鸿飞这些老司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虽然依旧是那个熟悉的风格,但也看得出来,经过这么些年,他们都有点“收着”了,或者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在这.............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六期,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在观点的碰撞、辩手的表现以及话题的引发上,都展现出了相当的水准。话题与立意:直击当代人痛点,引发共鸣本期节目辩论的主题是“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是不是不孝?”。这个话题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当下社会,很多.............
  • 回答
    薛兆丰老师在《奇葩说第七季》第一集里,对哲学做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定位——“哲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句话一抛出来,在场嘉宾和观众大概率都会产生一些联想,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仔细回味一下,却又觉得说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要拆解一下“语言的艺术”这个说法。艺术,往往意味着创造、表达、审美,以及一.............
  • 回答
    《奇葩说》第四季的第二期,大概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期了,尤其是在看完之后,心里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一直萦绕了好几天。先说说辩题吧,“我该不该告诉你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辩题本身就很有分量,一下就把人拉到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境地。秘密,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光环,既是珍贵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
  • 回答
    《奇葩说》第四季第一期,说实话,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老友重逢,但又多了点新面孔带来的陌生感和碰撞。第四季的开场,在我看来,是怀旧与革新并存,有惊喜也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首先,整体的“味儿”还在。熟悉的辨识度极高的片头,伴随着那句经典的“对不起,我不是一个会玩火的人”,瞬间就把观众拉回了那个曾经让你.............
  • 回答
    《奇葩说》第三季,黄执中了!那绝对是如同一股清流,又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在那个舞台上,他用他独特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征服了无数观众。提起黄执中,你脑海里浮现的,首先应该是他那股沉稳的气场,说话不疾不徐,但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而且极具穿透力。在第三季,他简直就是“辩论教科书”的代言人。他的表达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