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能够煞有介事地讨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是意识形态。
如果说图腾时代以前的人,只知道“天上有太阳,很亮很热”,图腾时代的智人,就懂得说“太阳神是我们的信仰”。有人把这一突变称为认知革命,这说法合不合适先放一边,但“相信同一个故事的人是自己人”这种能力的存在是毫无疑问且独一无二的,并确实是在数万年前才形成的。
信仰的出现,让智人的群体超越了邓巴数的限制,百川汇海,聚沙成塔,在演化上完成了从古生物学到历史的决定性飞跃。
国家、宗教、法律、民族、历法、公司、政府、货币、道德、伦理……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无产者联合起来”、“祖国万岁”、“过年吃饺子”、“钱可以购物”和“太阳是部落的神”,本质上都一样罢了。
我不妨暴力的问你一个问题,看你怎么回答:贫富差距(或者财富的不平等分配)是否应该存在?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过于粗暴摸不着头脑,但很快,你可能会说“不应该”“人生而平等”“这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之类的。
OK,非常好,至少你已经有了一个个人的想法或者“意识”。当然我们都知道,对于这么庞大的问题,你或我的个人意识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微弱到我们懒得思考这种问题),但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我们肯定都知道,不少人有着和我们这种模糊的想法是一致的,也就是这种意识是共有的。
我们不妨就这么粗暴的把这种共有的意识叫做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涉及的第一个层次:意识形态是一个群体共有的“意识,观念,判断,价值观”。如果你看看意识形态的英文 ideaology,idea + ology,第一项就是 idea (观念观点),ology 词尾表示“XX科学”,Biology生物学,Psychology心理学,等等。当然,我觉得解释成“意识的集合”更容易理解。
但我告诉你,有些人可不认同我们的想法。至少存在一些人,他们认为“财富不均匀主要是因为人的能力差异产生的,是合理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人们的积极性”。更关键的,他们可能认为“除非你采用破坏性的掠夺式的手段,否则你根本没有合适的办法完全消除差距,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用急着反驳,我们至少先承认不同思路的存在。但是应该注意到,两方的关键问题其实在于: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面,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没有贫富差距以及财富分配的不均等的,而在他们的理想社会里面,这并不是个问题。
这很重要,我不妨归纳为第二个层次: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描述了它们所认为的理想社会的一些特点。这些对立的观念,我们统统叫做“XX主义”,英文都是"xxxx-ism"。
好,明白了这两点。我再问你,贫富差距应该存在吗?你刚已经回答了,不应该。现在世界上存在贫富差距吗?存在!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怎么存在了?这是个大问题!怎么办?消灭它!怎么消灭?!
你可能冒出来一些点子,但你肯定很快会意识到,你个人是根本做不了什么的,你必须集合和你观念相同的人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你们共有的意识形态所描述的理想状态。当然,你会发现,大部分人还没有经过这种灵魂拷问,所以根本没没有你这么清晰的意识。你需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唤醒他们。
于是,一些人被集合到了一起。而对面的那群人,看到你们在站队,也开始纠集了一个队伍,保护他们的观念,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正确的,而我们将导致不好的结果。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层次:如果唤醒了群体的意识形态,它可以有很大的动员能力。
冲突可能以各种形式产生,并且一触即发。不过你可能会拉着我说“别别,您扯远了,怎么搞得要我闹GM似的。我虽然反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但我没这么极端,适度差异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可不排除有的人比你极端,可能我说话前就有人跳出来说“怎么你小子还没开始就想搞叛变”。一些人随声附和,觉得你软弱。而另一些人内心其实更认同你,但是不说话,而是默默和你一起离开了。于是,意识群体的内部也可能走向分裂,又产生一些新的意识形态或者中间路线。
其实这类问题很多,比如医疗和教育是否应该私有化?最低工资是否侵犯了市场机制?为了环保和人类的长期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减慢一点我们经济发展的步子?
为什么一开始设问是财富分配问题?一是因为这事是自古就有的分歧,现在大家关心还比较多、比较容易理解。二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很多具体意识形态向左走、向右走的分歧。
历史上的意识形态是怎么分叉的,可以看下图。(来自《政治学与生活》,Michael G. Roskin。其实原书名是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书名翻译有取舍)
记住,每个分叉,都对应一个当时很重大(但也可能听起来很模糊)的问题的思路转向。
我举两个历史上分叉的例子。
第一个,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又一次的崩溃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基调就是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甚至在一些领域国有化。很多国家确实这么做了,自由主义的浓度降低了,而政府干预大大提升。但是这是正确的吗?这违背了原初的亚当·斯密那种纯粹的自由主义。1970年代滞胀开始,经济发展停滞而通胀不止。新自由主义重新出现,在美国是里根,在英国是铁娘子撒切尔,他们在各个领域开始重新私有化。姑且不论其结果,但这是当时很重要的一次新自由主义转向。
第二个,1850年前后,工人在工厂的生活很悲催。(当时的矛盾冲突远比现在尖锐,不过你还是可以通过三和大神以及码农的996来映射到现在。)所以才有了马克思的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冲破枷锁。
但问题并不完全是这么走的。1870年,德国俾斯麦已经有意识开始建立福利体制,而到了1900年,德国的工人政党(社会民主党)已经成为最大政党了。于是乎,一个经典的问题出现了“如果有了选票,我们还需要子弹吗?”。(我建议你在内心至少思考几秒这个问题。)德国的伯恩斯坦说:不需要了,我们不必再武装斗争了,马克思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需要修正。但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同认同这种妥协的,甚至可能视其为实现其理想社会的最大的内部阻力。伯恩斯坦之后被称为修正主义,也就是图的左侧看到的1901年的分叉。
啥是意识形态?
就是让民众达成共识,并进行广泛动员的一个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对民众的动员能力。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很明显这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
历史上动员能力最强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19世纪—20世纪的工人阶级大老粗们未必懂什么剩余价值理论,未必能搞懂什么剥削理论,但是以上这两句话确实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那时欧洲一方面因为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工人阶级过得却是猪狗不如的生活,拿着微薄的工资,吃的是劣质的食物,穿的是破旧不堪的衣物,住的是肮脏破烂的屋子,就这样每天还要工作12—18个小时。
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人生活水平比自耕农还远远不如(详见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现状的调查)。
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这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
二战之后国际共运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开始向工人全面让利,这就是西方福利社会的来源。
70—80年代国际共运达到高潮,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在越南的全面溃败,那个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向老百姓让利最大的高峰时期,80年代初期,美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历史性的顶峰,占人口总比例接近80%。整个西方社会结构从一个金字塔结构变成了一个纺锤体的结构。
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无产阶级、低收入者人口占比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数字。
从80年代之后,因为西方国家社会结构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动员能力逐渐削弱。西方社会反而创造了一套民主、人权、福利理论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西风压倒东方,意识形态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必须得转型。苏联没转型所以就解体了。
中国在总设计师带领下迅速实现了转型,所以我们最后趟出自己的道路。总设计师的伟大不仅是因为改革开放,也是在关键时刻带领这个国家成功的实现了转型,把我们的党从一个革命的政党改造成一个现代社会的执政党。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著名的猫论其实就是一种去传统意识形态的表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西方那套意识形态已经渐渐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贫富差距扩大,族群割裂,社会内卷,民粹主义泛滥,连毒品合法化在西方意识形态下也渐成气候,西方社会精英阶层受制于选票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面对上述社会问题束手无策。而中国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我个人的理解——它潜在的内涵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挖掘出来的一个深刻的观点——四海之内皆兄弟!
为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句话听起来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可以消除族群差异,宗教差异与阶层差异,让人类不是走向内卷与撕裂,而是走向凝聚与和谐,让人类文明实现最大程度的广泛动员。
它不是一句凭空创造的简单口号,它是中国快速崛起背后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实践。包括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动后富,转移支付体制等等治理体系都是这个理论的诠释。
中国的成功崛起不就是打造了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吗?
不就是在中华民族内部成功实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吗?
现在我们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如果嵌入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当下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意识形态。
原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