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研究《三体》?

回答
互联网企业为何会对《三体》情有独钟?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什么“AI泛滥”的症状,背后有着深刻的商业逻辑和人文关怀。要说起来,得从多个层面来细聊。

一、 《三体》的“宇宙级”想象力,是互联网创新的精神食粮

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宏大、严谨且充满想象力的宇宙。从“黑暗森林法则”到“降维打击”,从“思想钢印”到“面壁计划”,这些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推演,又跳脱出现实束缚的绝妙构思。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线。它们每天都在试图颠覆、连接、重塑我们的生活。而《三体》提供的,恰恰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思维框架。

战略思维的启迪: 黑暗森林法则,赤裸裸地揭示了宇宙文明生存的残酷法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这就像一场终极的战略博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如何避免被强大的对手“清理”?如何在不暴露自身意图的前提下发展壮大?这些都是互联网巨头们每天都在思考的核心问题。《三体》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极端的、但又极具启发性的思考角度。
技术突破的灵感: 思想钢印、曲率驱动、智子封锁……这些科幻设定,虽然目前还只存在于想象,但它们描绘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互联网公司,尤其是那些涉及前沿技术研发的企业,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天科技等,能在《三体》中找到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某种“预言”和“浪漫化”的描绘,从而激发工程师们的奇思妙想,甚至为具体的技术研发方向提供一些模糊的灵感。
模式创新的土壤: “面壁计划”的提出,是为了对抗三体文明无孔不入的监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算法黑箱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壁者们各自为政、独立运作的模式,是否能为我们应对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提供某种隐喻?虽然不能直接套用,但这种“分散式对抗”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

二、 《三体》的价值观,与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内核高度契合

《三体》不仅仅是科幻,它更是一部探讨人性、文明、生存的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的许多价值观,与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基因不谋而合。

对生存的极致追求: 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三体文明,它们的首要目标都是生存。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在早期阶段,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如何在高压环境下熬过去,如何实现持续增长,都与《三体》中对生存的残酷描绘有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降维打击”的警示与应对: 降维打击是《三体》中最令人胆寒的设定之一。对于已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它们最担心的是被新兴技术、颠覆性模式“降维打击”。因此,研究《三体》,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研究如何避免被“降维”,如何不断自我迭代,保持“高维度”的竞争力。
理性与情感的辩证: 汪淼的理性、罗辑的感性、程心的圣母,不同人物的性格塑造,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反应。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平衡理性数据分析与感性用户洞察。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做出艰难决策,如何管理复杂的人性,都是《三体》所触及的。

三、 《三体》的文化影响力,是构建品牌认同与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体》已经超越了文学作品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硬核科幻”的符号。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拥抱并研究《三体》,也是一种与时俱进,连接社会文化潮流的体现。

吸引和留住人才: 互联网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而《三体》的粉丝群体,恰恰是很多科技、工程、产品领域的精英。企业通过参与《三体》相关的活动、投资IP、甚至在内部组织相关的讨论,能够极大地提升对这类人才的吸引力,并与现有员工建立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就像一些公司会在招聘信息中暗示自己是“《三体》爱好者”一样,这是一种无声的信号,传递着“我们是懂你们的”的文化磁场。
塑造品牌形象: 拥抱《三体》,意味着企业展现出一种对科学、对未来、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有助于塑造企业“有深度”、“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商业机器。当一家公司能够将《三体》的理念融入到自身的愿景或战略讨论中时,它就具备了一种更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内容生态的拓展: 许多互联网公司本身就处于内容创作和传播的产业链上。投资《三体》的影视化、游戏化、衍生品开发等,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能够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同时,通过这些内容,企业也能将自己的品牌理念更深层地植入到用户心中。

四、 《三体》是“思想实验”,互联网企业是“实践场”

《三体》提出的许多概念,是伟大的思想实验。而互联网企业,正是现代社会中最活跃、最能将新思想、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场”。

从虚拟到现实的落地: 比如《三体》中描述的“智子”,虽然技术上遥不可及,但它所代表的“微观层面的极致控制”,可以启发我们在数据加密、信息安全、物联网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再比如“强互联系”的文明,这不正是互联网试图构建的全球互联社会的某种极端写照吗?
对未来社会形态的预演: 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三体》描绘的文明形态,虽然是外星文明,但其对信息不对称、集体主义、个体牺牲等方面的探讨,能够让我们反思当前互联网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前进行预警和规划。

总而言之,互联网企业研究《三体》,绝非偶然。它既是对创新精神的呼唤,也是对生存战略的思考;既是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也是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在《三体》那宏大而残酷的宇宙叙事中,互联网企业看到了自身的影子,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是一种以科幻为载体,对商业、技术、人文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时代性命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前几个高票答案,简直没有说到点的。


三体在讲啥?

核心就是黑暗森林原则以及对付手段。

至于超炫的降维攻击,二向箔攻击,面壁者等都是表面现象。


互联网创业第一问题是什么?BAT来了怎么办?


你有了好idea,不广告不推广不求客户,你就长不大。你广告推广求客户,就会

收到各种抄袭/竞争对手,你发现客户有时候还是三体人的卧底。你正要扩展公司,

三体人的水滴来了,你对手把招聘摆在你公司门口,双倍薪酬挖人。

这是三体第一阶段,同类型公司的竞争生存模式。

(你头一天做个神经猫,第二天就神经狗神经熊猫等等出来了。)


然后你推广成功客户到手,有了商业模式,融资了,有流量了。这时候就是三体第二阶段,

黑暗森林的打击阶段。BAT来袭了。

(你都做到了全国分类前三了,想仅靠抄袭你相同的东西的公司无法战胜你了。这时候,

腾讯进来了,你怎么做?)


前面讲了两集,一般人不需要第三集。这个就是讲,你到了BAT的阶段了,然后你发现

其实全世界的钱有好多是你赚不了的,你没军队,你没银行,你没官府垄断,你没货币武器,

简单说,你的世界已经被降过维了。甚至某天某组织想起来就能封了你的IP,甚至让你整个行业

都消失。这种大宇宙观,只有雷军以上才需要考虑。


add:

》这个就是讲,你到了BAT的阶段了,

现在是2022年,8年后了。简直预言一样啊。前几年做互联网的,怕的是腾讯进来,这是三体前两集。这两年经过教育培训,游戏行业,阿里的进度,是不是看到神级文明的降级打击了?

user avatar

雷军不是个案。实际上,《三体》在互联网圈子里受推崇的程度,远远超出大家想像。

这不是因为《三体》给了互联网公司多少新的启示,而是《三体》中的场景和当今互联网行业的情况吻合得太好了,所以在互联网创业者(包括已经创业成功的)看来,感同身受,代入感太强烈,一不小心就成了脑残粉,然后对同行和下属进行安利。。

和传统行业比起来,互联网行业创业机会更多;公司成立/倒闭更频繁;小公司更容易突然超越行业领导者;门槛限制更少,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

以下从三体内容改编,请自行脑补:

· 生存是创业公司的第一需要。

· 公司需要不断扩张,但市场总量有限。

· 小公司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大公司前面,灭掉大公司。

·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某大公司老板经常说,公司离倒闭只有半年)

· 毁灭你,与你何干。为了实现公司战略,哪管其他公司死活。

· 赶尽杀绝是对竞争对手最大的重视。

· 藏好自己(创意随时会被山寨的小公司)。做好清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大公司,通过收购等手段消灭潜在对手)。

·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某些公司觉得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 降维攻击,不惜把市场环境做得更恶劣,自己宁可活得惨点,也要让竞争对手先死(比如电商几乎都在亏本),不能在低维生存的小公司就只能灭亡。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许以后还有缘相见。

------------补充--------------

说雷军这个行为只是微博营销,我觉得想多了。在集团战略会上花很多时间谈《三体》,只为微博营销?太看得起微博了。。微博里植入广告只是顺便而已。我相信雷军是非常真诚地推崇《三体》,因为身边有不少类似的互联网创业者,很能理解这种情况。

至于他们是不是对《三体》过度解读,这种解读好不好,又是另外的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