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回答
提高意志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策略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意志力就像是一块肌肉,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变得更强大。以下是一个详细的逐步提高意志力的指南:

第一阶段:认识与准备(打下基础)

在开始具体的训练之前,理解意志力的本质并做好心理准备至关重要。

1. 理解意志力的本质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就像你的手机电量,意志力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如果你在一天早期过度消耗了意志力,后期就更难抵制诱惑或坚持目标。
意志力是一种心理力量: 它关乎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坚持不懈以及抵制冲动的能力。它不是天赋,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技能。
意志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情绪状态、睡眠质量、饥饿程度、压力水平都会影响你的意志力。

2. 明确你的目标与动机

设定清晰、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 (SMART原则): 模糊的目标会让你难以集中精力。例如,“我要更健康”不如“我每周要去健身房三次,每次45分钟”来得有效。
找到强大的内在动机: 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与内在价值观、个人成长、对未来的期望联系起来,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坚持。外在奖励(如金钱、表扬)虽然有效,但不如内在的满足感持久。
可视化成功: 想象实现目标后的感觉,以及它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意志力。

3. 评估你当前的意志力水平和薄弱环节

自我反思: 哪些方面你的意志力最薄弱?(例如,抵抗零食、早起、专注工作、管理情绪等)
记录你的行为: 尝试记录一周或两周内你在易受诱惑或需要意志力的情况下是如何表现的。这能帮助你发现模式和触发因素。
识别“意志力陷阱”: 了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面对什么情况或什么情绪下,你的意志力最容易被消耗或崩溃。

第二阶段:基础训练(建立习惯)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开始小规模地、有策略地训练你的意志力,并建立一些有助于提升意志力的基础习惯。

4. 从小事开始,循序渐进

选择一个易于实现的小目标: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想减少糖分摄入,可以先从每天少喝一杯含糖饮料开始,而不是完全戒掉所有甜食。
挑战你的“小舒适区”: 尝试一些轻微不适但无害的事情,例如:
每天多走几步路。
午餐时间放下手机,专注吃饭。
睡前坚持阅读15分钟。
每天做一组简单的伸展运动。
庆祝小的胜利: 每当你成功完成一个小的意志力挑战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肯定自己的努力。

5.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性是意志力的重要支撑。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严重削弱你的意志力。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规律饮食和健康饮食: 血糖不稳定会影响情绪和专注力,进而影响意志力。尽量保持三餐规律,多摄入蛋白质、膳食纤维,避免过度加工食品和高糖食物。
定期运动: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提升大脑功能,包括执行功能(意志力的一部分)。即使是适度的运动,如散步,也能带来积极影响。
安排规律的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消耗意志力。在需要高度专注的任务之间安排短暂休息,让大脑得到恢复。

6. 学习管理环境,减少诱惑

“眼不见,心不烦。”改变你的周围环境,能大大减少需要动用意志力的情况。

移除诱惑源:
如果你想少吃零食,不要把零食放在显眼的地方,甚至不在家里囤积。
如果你想少玩手机,下班后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使用应用限制功能。
如果你想早起,晚上就把闹钟放到离床远一点的地方。
创造有利于目标的有利环境:
如果你想健身,把运动鞋、运动服放在床边。
如果你想阅读,把书放在书桌上,旁边放上一个舒适的台灯。
如果你想学习,找到一个安静、干扰少的地方。

7. 练习“延迟满足”的技巧

这是一种核心的意志力训练。

“五分钟规则”: 当你产生一个冲动(如想吃甜食、想刷手机)时,告诉自己“再等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你可以做些别的事情,或者思考一下这个冲动是否真的必要。很多时候,这个冲动就会减弱或消失。
列出“等待清单”: 对于一些非紧急的购物欲望或想做的事情,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几天或一周后再看是否真的需要或值得去做。

第三阶段:进阶训练(提升能力)

在掌握了基础之后,可以开始更深入地挑战和提升意志力。

8. 掌握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策略

压力和负面情绪是意志力的主要消耗者。

情绪识别与接纳: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感受它们,而不是压抑或试图立刻消除它们。
健康的应对机制:
深呼吸练习或冥想: 几分钟的深呼吸或冥想可以帮助你平静下来,恢复专注。
正念练习: 关注当下,不评判地觉察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写日记: 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是一种有效的疏导方式。
与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帮助: 不要独自承担。
转移注意力: 在感到强烈冲动或负面情绪时,做一些能让你暂时忘却或转移注意力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做家务。
认识到“意志力耗竭”的信号: 当你感到疲惫、烦躁、容易发脾气时,说明你的意志力可能已经不足,需要休息和恢复。

9. 学会“预先规划”和“应对计划”

对于可能出现挑战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情境计划 (IfThen Planning): 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例如,“如果我下午三点感到饿,那么我会吃一把坚果,而不是去买饼干。” “如果有人递给我烟,那么我会说‘谢谢,但我现在不抽’。”
“意志力预算”: 计划好一天中什么时候是你的“意志力高峰期”,把最需要意志力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内。

10. 提升专注力和心智韧性

专注力训练:
番茄工作法: 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循环进行。这能帮助你在短时间内保持高效专注。
单任务处理: 尽量避免多任务处理,一次只做一件事。
关闭不必要的通知: 减少来自手机、电脑的干扰。
培养“成长型思维”: 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和提升的。遇到挫折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能力的终结。

11. 周期性评估与调整

定期回顾你的进展: 每周或每月审视一下你的目标和方法,看看哪些奏效,哪些需要改进。
保持灵活性: 生活总有意外,你的计划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某一天你的意志力特别薄弱,不要过度自责,第二天重新开始就好。

第四阶段:巩固与精进(持之以恒)

意志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关键在于将其内化为习惯。

12. 建立“意志力支持系统”

与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互相鼓励: 加入健身小组、学习小组等,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可以提供很大的支持。
寻求导师或榜样: 学习那些在意志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的经验和方法。

13. 关注长期利益,培养耐心

重申你的长期愿景: 时常提醒自己,为什么你要坚持下去,这些小小的努力最终会汇聚成巨大的改变。
理解“延迟满足”是通往长期成功的基石: 很多重要的成就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牺牲眼前的享受。

14. 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

认识到意志力也是需要“养”的: 不要过度透支自己,要学会休息和自我关怀。
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感恩: 肯定自己为提升意志力所付出的努力,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前进。

总结一下提高意志力的关键步骤:

1. 理解与准备: 了解意志力,设定目标,评估现状。
2. 基础训练: 从小处着手,建立规律生活,管理环境。
3. 进阶训练: 学习情绪管理,制定计划,提升专注力。
4. 巩固精进: 建立支持系统,关注长期,保持耐心。

最重要的一点: 提高意志力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不要追求完美,每一次尝试和学习都是进步。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远超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春节时我的两个Blog都更新了类似的文章,一个是我写的,另一个是朋友投稿,都在讲同样的问题可以去看看。计划没有执行,并不是都是意志力的问题。

出处:read.org.cn/html/1789-i

标题: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好几天没有更新Blog了,今天大年初一,来谈谈习惯。我在另一个Blog中“每天一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这句话出自《干劲的开关》,好象很多人都没有看明白,今天来解释一下。

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很多人把意志力的因素看得高于一切,而这正是很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新年的时候,定下一下目标,比如决定每天阅读3小时、每天学习四小时外语,每天进行二小时体育动作,练习2小时音乐之类的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坚持一段时间,突然遇到事情,放弃了,最后得出的原因是意志力很弱,不能坚持去做事。

而“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正好可以做个很好的回答,培养一个习惯时,意志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科学的分析和计划,并且在不断的尝试。

下面是我对这个句话的12点解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刚开始的时候,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培养习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梦想着同时做多件事。如果是重要习惯,一定要一回只做一件事。当你把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时,会减少很多麻烦。

2、不要想着一个习惯21天就可以完成,最少要坚持二个月。

不同的习惯和人所需要的天数不一致,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很小的习惯了30天左右,中等习惯60天左右,大的习惯100天以上。去年看到一本书说,一个新的科学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大致需要2个月左右的刻意练习,更为精确的天数是66天左右培养一个新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少做一天关系不大,千万不要持续二天不做。把21天培养一个习惯的理论放弃吧,最少要坚持二个月左右才行。

3、培养习惯可以按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不要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刚开始少做一点,能做你容易坚持一些。然后不断的增加。

4、明确打算付出多大代价,你的决心很重要。

一旦你真的做出决定,开始一个新的决定时就要全力以赴,让你决心更大一点,改变你的环境和行为。

Blog上有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 可以去看看。

5、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成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解决它,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是一种不断尝试的过程,不要想着一次就能成功。很多时候,在培养一个习惯时,都要反复尝试很多次才能成功。

每次失败时,都要把记录的原因找出来,想出解决办法,多试几次,保持足够的耐心

6、做出明确可以衡量的计划,去学习一些相关的技能。

你的计划必须要明确可以衡量,符合SMART原则:

有很多事情都有一些窍门存在,在开始之前,可以阅读一些书或向一些完成这个习惯的人去请教,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你要做的事多了解一些,特别是要学习下相关的技能,注意一些细节,很让你减少很多阻力.

7、改变周围的环境,帮助你完成目标

尽最大可能为你的目标而改变你的环境,比如你的目标是优质的环境睡眠。那你要改变一下你的寝室,比如换个好一点的枕头、合适的被褥、灯、床和合适的温度。如果你要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整理你的书桌,换个好点的椅子,清静的地方。

8、利用公开承诺的力量

写一个公开承诺书,公布在Blog、微博上或分享给你的朋友。利用周围的朋友来监督你。比如承诺做不到就拿钱请朋友吃饭,你的朋友一定会非常乐意做这件事。

9、给自己一些想要的奖励

给自己定个目标,完成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我去年其中二个习惯的奖励是分别是一台ipad2和一台Nook Tablet。

每天看到奖励的图片会让我非常有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10、在网上寻找一些志同道和的人跟你一起成长。

你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跟你有相同的目标的人,每天打卡,一起完成。比如新浪微博的幸福联盟:q.weibo.com/228409?

豆瓣上的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小组:douban.com/group/111410

每天一起用微信、米聊之类的工具沟通,让这些跟你有相同目标的伙伴一起努力。

11、在遇到混乱和挫折的时候,坚持下去

在培养时,进行一段时间后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你要明白这些问题证明你正在改变,尽量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尽全力去坚持,想办法去解决它。

12、每天记录、定期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改变。

尽可能记录你每天在培养习惯上的花销时间,定期对这些记录做出总结,分析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

出处:write.org.cn/chang-anyt

标题:《Change Anythinge》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书评:逃出暴力解决的陷阱

Blog链接中提供电子书和思维导图下载。


一切开始于50年前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简单就是:立刻吃一颗糖,还是15分钟后吃两颗糖?

对此实验追踪20年的结果显示,能等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基本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SAT分数高很多,更健康的亲密关系,更容易被提升,更快乐……

但问题在于,人们通常对这个实验进行错误的解读,陷入作者所称的”the willpower trap“.就是把抵抗诱惑失败简单归咎于”缺乏意志力“。


确实如此,面对去除坏习惯,或者是建立新习惯,我们通常的做法是”tough it out“。就是用意志力硬挺!我从明天开始跑步!我不能再每天从淘宝上买东西了!我从明天开始就要戒烟!……简单直接粗暴!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将失败,而当失败后他们会认为:


戒烟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购物成瘾,我意志力不够!

减肥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


而作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很多问题看上去是因为缺乏“意志力”(willpower),实际上却是因为缺乏“技能”(skill)。

于是作者做了自己的实验,


首先,作者重复了W.M.的实验,如同50年来被重复无数次的结果一样,只有1/3的孩子能坚持15分钟。 然后,作者对实验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前,先教孩子们一些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等。结果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多了50%!

作者又做了其他一些实验,证实抵抗诱惑的能力不但可以习得,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指出,影响我们行为的起码有6大因素,每个因素都很重要。但通常我们看不见那些因素,从而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到缺乏“意志力”上面。


作者这里做了个比喻:就好像你开了一辆重型SUV,离加油站还有200米的时候没油了。这是一个上坡,但你还是决定把车推过去。你推啊推啊推不动,你觉得是自己力量不足。于是你叫旁边的一个壮汉帮你推,还是推不动,你把他打发走了,又叫另一个壮汉来帮忙,不行再换,换了半天还是推不动,甚至还有向下滑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你向前一看,好嘛,在你像前推的时候,好几个壮汉在向着你反方向推!


如果你想推车,把对着你干的壮汉叫过来,让所有的壮汉一起帮你推!


如果你想改变,让所有影响行为的6大因素,都来帮你!而不是对着你干!


这6大因素就是

动机 技能

个人 1 2

社会 3 4

结构 5 6


1.个人动机:你为什么要改变?你有多想改变?

2.个人技能:成功的改变一般都需要习得新技能

3.社会动机: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4.社会技能:如何让周围的人帮助你

5.结构动机:金钱激励等物质刺激的影响

6.结构技能:对环境的利用


如果你想改变,首先要认清这6个因素,只有认清这6个因素,才不会陷入单一归因的陷阱。

但这也只是第一步,改变从来都不容易,有多不容易?

作者提供了几个数据:


1.婚姻咨询只有1/5成功

2.老板想让下属改变的话,通常只有15%成功率

3.98%的人改变坏习惯失败

4.减肥的人只有1/20成功


作者接着强调,成功的改变,要有科学家做研究态度:设定计划,执行,反馈,调整


1.定位关键时刻(Identify crucial moments)


在哪些时候,哪些场合,哪些人,何种生理心理状态下,你会出问题

例:每次路过面包新语,我都忍不住买很多可爱的蛋糕


2.创建关键行为(Creat Vital Behaviors)

能起到杠杆作用,帮助控制调整的行为

例:想吃蛋糕?可以!只要盯着芙蓉姐姐瘦身照看3分钟!

3.应用所有6大因素来帮助自己(Engage all six sources of influence)


4.失败了不气馁(Make a bad day a good data)


认识到改变的长期性,失败了看哪出现问题,调整后再执行


如何应用6大因素的策略是全书的重头戏,分别为:


1. 爱你所恨( Love what you hate

例:啊,跑步跑出内啡肽,爽!

克服拖延后,被老板表扬了!


2. 做你所不能( Do what you can’t

例:通过刻意练习掌握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技巧


3&4. 将同谋转变成朋友( Turn Accomplices into Friends

例:老公,下次不要买那么多冰欺凌了


5. 逆转经济( Invert the Economy

例:对部门助理:"这是1K元,如果我一个月内又拖延工作,就请全部门人吃饭"


6. 控制环境( Control your space)

例:把游戏机都卖了换台跑步机放屋里

把床边的零食放到阳台


我简单举了几个例子帮助理解,实际上书中策略要详尽的多。而且每个因素都有好几个策略,可以参见我做的思维导图。


书中后半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在具体的领域,比如如何减肥,如何在工作中突破,保持健康,亲密关系等方面,应用上面的步骤和策略来进行改变。


最后,看完全书,很容易让人有激动之感,觉得这么好的东西,真是太实用了,可以解决多少人的实际问题啊!于是我给现实中的一些朋友分享书上的内容,却发现很多明显有相关问题的人并不在意,闻过则喜。我在翻看Amazon的书评中,发现了这么一段话:


“Because I believe that the human heart is more corrupt, self-deceptive, and weak than they assume.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about our lives that, in spite of persistently and intentionally using their strategies, will remain unchanged. In spite of using a variety of influences as suggested, often the heart wants what the heart wants, even if it’s not good for the body, the soul, or others.”


“我相信人类的内心比作者假定的更加腐化、自欺和软弱。我相信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尽管坚持地有意地应用他们的策略,仍然无法改变;尽管如他们所建议的使用全部6种影响力,人类的内心仍然是要它想要的,即使那对身体,灵魂,其他人没好处。”


我很赞同。现实中很多人根本不想改变,认为自己一切都很好。对于这些人群,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改变多少。

希望这本书能帮到那些想要改变,却陷入陷阱的朋友。

=================下面是引申时间=======================

关于书评标题——逃出“暴力解决”的陷阱

我发现,不止在改变行为或者习惯上,人们喜欢简单粗暴的“tough it out”,将一切都归结于“意志力”。人类这种单一归因,寻找简单直接解释的倾向,其实体现在各个领域


例如:


啊,这个现象无法解释,一定是存在上帝!

孩子就得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绩就是一切

我的问题就是没钱,只要有钱,我的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他对我冷淡,我没有问题,一定是他外面养小三了!

GDP就是一切,每年必须保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

她看不上我,就是因为我没钱(没房子,没户口……)。

学英语就是要背,我要把新概念都背下来!

老板给同事升职没给我升,一定是他给老板送礼了

………………请自行脑补…………

这种单一归因的倾向,不全面而且通常是错误的,如果抱着这些信念不放,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话,很容易自怨自艾,闭目塞听,停止进步。


我们可以借用书中分析“意志力”的策略,来分析现实中的一些其他问题,可以很好的拓展思路。

user avatar

这里我也推荐一本书: 《The Willpower Instinct》,豆瓣链接在这里

The Willpower Instinct (豆瓣)

如果心急的话,可以直接跳到后面,我会列出书上的一些建议。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三个:

1. 这本书从神经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我们容易被诱惑,从而依照我们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提供建议,而不是违背我们的天性。相比于根据自身经验产生的建议来说,来自这种追根溯源的方式的建议更纯粹,不会把有用的建议和无效的建议混在一起,同时,它也会指出在使用一种方法的时候,关键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方法会有效。

2. 这本书的观点很正。我们的欲望和自控对自身都是有价值的,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要自控,而更提倡一种平衡的生活。

3. 他提供的方法很有效。

以下是建议,我尽量写一点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有效,如果大家对这些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这本书,一起交流。

-----------------------------------------------------------------------------------------------------------------------------

1. 关注你做决定的过程。


我们的大脑中心有一个本能的区域,而自控的区域在大脑前页。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的时候,基本都是本能的区域在主宰。所以,当我们需要做一些对抗本能的决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正在做决定,而且做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一点意志力。

2. 冥想。


冥想是对大脑的训练。哪怕冥想的时候感觉很差,对日常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冥想的时候感觉很差就是因为我们会不断分心,而我们需要把自己跑出老远的念头不断拉回来,而不断把注意力转回到自己要做的事,关注于自己目标正是意志力的一部分。

3. 降低呼吸频率到每分钟4-6次


4. 适当的锻炼,哪怕是5min的室外散步


5. 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


以上三个建议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心,增加一个人的意志力储备。这里涉及人类的两个反应,一个是应激反应,一个是三思而后行反应,前者在外界威胁出现的时候工作,而后者在我们有内在的冲突的时候工作。这两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而三思而后行反应需要的是降低心率、血压、呼吸。

6. 放松,缓解压力

不论是应激反应还是三思而后行反应,他都是一种大脑的紧张,而放松可以给我们的意志力充电。

7. 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做


我们每天的意志力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


8. 合理的饮食,适当补充一点零食


意志力是一种大脑活动,高能耗。


9. 尝试着去控制一件你平时不去控制的事情,比如用左手开门。


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10. 发现真正能让你坚持的动力


当你觉得自己的意志力快要用完的时候,鼓励一下自己,坚持一下,不要让大脑中的意志力停止工作。


11. 不要把“接受诱惑“作为自己”抗拒诱惑“的奖励,不要用”自律“为”放纵“辩护。


当我们有所进步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诱惑,因为有了道德上的优越感。


12. 想改变行为的时候,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行为的量。比如如果我今天抽2包烟,那么明天我还抽2包烟,而不是,我今天抽2包,明天我就不抽了。


因为我们太容易把困难的事推到明天。


13. 认为那个渴望变得更好的你才是真的你。


这样你就不会因为自己做了一点好事,而要奖励自己一点做坏事的权利了。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你认为想做坏事的那个才是真的你,而做好事是别人的要求。


14. 分清楚奖励的承诺与奖励本身


这个里面涉及到比较多神经学方面的东西。当我们得到了一个奖励的承诺之后,我们就会不断地去追求那个奖励。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要抗拒诱惑的时候,诱惑会显得格外诱人,而当我们得到诱惑的时候,却发现似乎没有那么幸福。所以,当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想想过去得到他的时候的感受。

15. 保持心情愉快


16. 远离让你恐惧的事


17. 缓解压力:运动,散步,宗教活动,瑜伽,创造性的爱好,阅读,听音乐等等


18. 原谅同情自己而不是指责自己(尤其是在自己做了没有意志力的事的时候)

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会更渴望种种诱惑,因为在原始的大脑中,满足欲望能让我们觉得开心。

19. 在做计划时,预测自己可能会受到的诱惑,并想一个应对之法


20. 降低我们对未来收益的折现率。当我们要做与长期收益相背离的事情的时候,生动具体地想一想那个长期收益,想想我们为了及时满足放弃了更好的长期收益。


21. 在抗拒不了诱惑的时候,对自己说,等10分钟。

虽然只有10分钟,但是在心理上,我们会把它当做是未来的收益,它的价值会降低


余下还有一点内容,再补充。很多地方我其实都没有解释的很好,建议大家看原书。书不厚,提供了很多例子。

----------------------------------------------------------------------------------------------------------------------------

这些建议看起来都很琐碎,似乎缺乏一个体系。但我们追求的不是体系不是么?关键是,好用,好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高意志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策略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意志力就像是一块肌肉,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变得更强大。以下是一个详细的逐步提高意志力的指南: 第一阶段:认识与准备(打下基础)在开始具体的训练之前,理解意志力的本质并做好心理准备至关重要。 1. 理解意志力的本质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
  • 回答
    广东近期在汽车上牌方面确实释放了一些松动的信号,尤其是在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出各种措施来刺激消费,这其中汽车消费也常常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怎么看待广东放宽广深汽车上牌指标,以及多地出台措施提振消费?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
  • 回答
    国内博后待遇的逐步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欣慰但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现象。过去,提起博士后,人们往往将其与“清贫”、“过渡性”等词联系起来,待遇不高是普遍共识。然而,近些年来,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种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国内博士后的薪酬和福利正在悄然上涨,甚至在某些地区和一些重点高校,已经达到了令人.............
  • 回答
    “缺氧”的战场,制氧的革命:全军高原部队制供氧建设的便携化单兵化趋势及其战斗力影响长期以来,高原作战环境对人类生理极限的严峻考验,始终是制约我军高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瓶颈。稀薄的空气、低压的环境,意味着部队官兵需要持续不断地摄入氧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高强度的军事行动。而传统的制供氧方式,无论是.............
  • 回答
    降低消費慾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覺察和實際行動。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步驟指南,幫助你逐步達成這個目標: 第一階段:覺察與認知 (Mindfulness & Awareness)在開始行動之前,深入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慾望的根源至關重要。步驟 1:記錄你的消費和慾望 (Track Your S.............
  • 回答
    保定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被时代浪潮裹挟,一步步失去昔日的光彩。要细说这段历史,得从头捋一捋。从省会到“陪都”:地位的变迁是起点保定,曾几何时是河北的省会。你知道吗?在民国时期,保定可是北方的重要城市,经济、文化都曾有过辉煌。省会的地位,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集中,就像一个城市大脑,辐射.............
  • 回答
    “专家建议逐步缩小城乡、地域差距,让农村剩男向城市输出”这一提议,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一、 提议的背景与意图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提议提出的背景和潜在意图。 农村“剩男”问题: 这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城.............
  • 回答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这项关于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指导意见,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信号。这不仅仅是教育政策上的调整,更是对我们整个社会人才观、教育观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塑。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对当前教育领域“唯分数论”弊端的直接回应。长久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在评价学.............
  • 回答
    美军是否在逐步放弃坦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逐步放弃”这个概念的含义。它不意味着美军会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坦克退役,而是指在未来的军事战略和装备发展中,坦克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在整体陆军构成中的比例可能发生变化。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
  • 回答
    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大集”正在悄然消失,或者规模日渐萎缩。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好”或“坏”可以概括。大集的历史角色与文化意义首先得明白,大集可不是随便哪个集市。它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定期(比如每月一次或数次)集中举办的大型商品交易.............
  • 回答
    媒体关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逐步停止在英国 5G 网络中使用华为技术的报道,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到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所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这件事情的“真假”从目前普遍的媒体报道和英国政府的官方.............
  • 回答
    俄罗斯宣布将逐步脱离以美国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是一个重大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它背后有着深远的动机和潜在的影响。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俄罗斯宣布此举的背景和动机: 地缘政治的压力与制裁: 这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自2014年以来,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
  • 回答
    贵州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逐步分区域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这一举措,无疑是牵动人心的大事。这背后涉及公平、效率、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融合等诸多复杂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会带来哪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政策调整的背景与逻辑:首先,得理解贵州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高考加分政策,.............
  • 回答
    海底捞:300家门店的“瘦身”与背后复杂的经营图景最近,海底捞宣布年内将逐步关停约300家门店的消息一出,立刻在餐饮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对于一个以门店数量扩张著称的火锅巨头来说,如此大规模的关店计划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方面表示此次调整“不会裁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营策.............
  • 回答
    看待“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针对女性先行延迟至55岁,随后男女共同逐步延迟至65岁的方案,这背后牵涉到的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社会、经济、家庭、性别平权等方方面面盘根错节的议题。咱们不妨一步步掰开了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又意味着什么。首先,为啥要搞这么个“渐进式延迟”?这.............
  • 回答
    农业农村部出手整治高价彩礼和人情攀比,这消息在广大农村地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个问题,说白了,就是“面子”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压得不少家庭喘不过气来。要说怎么改进,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得从多个层面入手,而且必须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才能真正落地。如何有效改进这些问题?首先,破除陈规.............
  • 回答
    西安的疫情情况,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无疑是12月31日将要实施的防控措施调整,以及小区内部生活秩序的恢复。这背后牵动着市民们的心,也反映出当前西安疫情的态势。要详细说西安目前的疫情形势,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确诊病例的数量上来看, 整体的增势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病例高峰期后,新.............
  • 回答
    香港政府计划在未来八年内,将法定假日从现有的十二天逐步增加到十七天。这个消息无疑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工作与休息安排,同时也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香港的整体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政策的可能意义和潜在挑战。首先,从市民福祉的角度来看,增加法定假日无.............
  • 回答
    钟南山院士的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对中国当前疫情防控策略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未来走向的清晰指引。它并非简单地否定或肯定某种做法,而是展现了一种在复杂现实下,权衡利弊、寻求平衡的审慎态度。首先,他明确指出“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这背后蕴含着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知。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地域辽阔,各地经.............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的问题,涉及到人口增长的方方面面,而且“人口红利”这个词本身就需要好好说道说道。如果美国未来100年真能从三亿多增长到十五亿,那绝对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口红利”这个概念,也得结合实际情况来审视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人口红利”。 简单来说,人口红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