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马前卒拥有了足够多、足够好的房产,那他还会在《睡前消息》里面大力推崇房产税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把“马前卒”这个我们熟悉的、在《睡前消息》中对许多社会议题,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发表过尖锐而系统性观点的公众人物,和“拥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房产”这个前提条件结合起来,确实能引发一场关于利益与立场、理想与现实的有趣讨论。

首先,我们得承认,马前卒在《睡前消息》里对房地产的论述,尤其是在推动房产税方面的论点,建立在 宏观的、对国家整体发展和公平性的考量 上。他反复强调的是:

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他认为,中国当下过高的房价以及居民普遍将财富压在房产上的现象,阻碍了资本的流动和投资的多元化,不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高昂的居住成本也挤压了其他消费需求,影响了经济内生动力。
贫富差距和机会不公: 他视高房价为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加剧贫富差距的重要推手。未能通过房产获得巨额增值的人,其生活压力远大于那些拥有多套房产的人,这是一种隐性的财富分配不公。
财政和税收的健康: 他也从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以及由此带来的财政风险角度出发,认为房产税是构建更稳定、健康的税收体系的必要一步。
理性预期和市场信号: 他希望通过税收机制来引导市场形成更理性的预期,挤出房产投机的水分,让住房回归其居住的本质属性。

现在,我们把前提设定为“马前卒拥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房产”。 这就意味着,他本人从房地产市场中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甚至可以说是“既得利益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会像过去那样,不遗余力地推崇房产税吗?这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可能性一:立场依旧,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调整。

利益与理性的博弈: 即便拥有了大量房产,一个头脑清醒的理性分析者,仍然可能认识到房产税的必要性,因为他能看到更长远的利益。他可能会认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的产业结构、以及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最终才是有利于其自身资产保值增值的长远保障。 如果社会因为高房价而陷入停滞,甚至出现动荡,那么他手中的房产也可能大幅缩水,甚至化为乌有。
从“颠覆者”到“改革者”的身份转变: 他的角色可能会从一个强烈批判现有体系的“颠覆者”,转变为一个 更温和、更有策略的“改革者”。他可能会意识到,在拥有大量房产后,他的话语权也增加了,他可以利用这种话语权,以一种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来推动改革。
强调“谁来收、怎么收”: 他可能会将重点从“必须收房产税”转向“如何合理地、公平地、有效率地征收房产税”。比如,他会更关注税率的设计、征收的起征点、优惠政策的细节、以及税款的去向等。他可能会强调,房产税的出台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而不是“劫富济贫”。他可能会提出,一部分税收可以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或者用于降低其他税负(比如所得税),从而达到一种更均衡的效果。
对冲风险的考量: 他可能已经从房产中获得了足够的收益,并且有能力承担一定的税负。对他而言,缴纳房产税的成本,可能比失去社会稳定、经济停滞的风险要小得多。他可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更看重的是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可能性二:立场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甚至有所保留。

既得利益的惯性: 即使是理性的人,在成为既得利益者后,也很难完全不受自身利益的影响。他可能会对房产税的 具体实施细节 产生更强的关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这些细节,以便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对冲风险的策略改变: 他可能会开始考虑 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冲房产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他可能会更积极地投资海外房产,或者将一部分资产转移到非房地产领域,以分散风险。
“劝说”与“劝阻”的界限模糊: 在公开场合,他可能仍然会继续讨论房产税的必要性,但其语气和强调的重点可能会发生变化。他可能会更多地强调“ 循序渐进、试点先行 ”,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暗示一些“可以理解的”延迟或阻力,以保护他自己的利益。他可能会更倾向于“ 说服大家接受房产税,但也要考虑实际困难 ”,而不是一味地强硬推进。
选择性失明或选择性强调: 他可能会在公开讨论中, 有意无意地回避 对他个人利益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某些方面,或者 过度强调 那些能够减轻其税负的改革措施。

可能性三:极端情况下,立场可能出现根本性转变(虽然可能性较低)。

利益压倒一切: 如果他认为房产税的征收方式将对其个人财富造成 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他已经将大部分财富绑定在房产上,那么即使他曾经是坚定的支持者,也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改变立场。他可能会转向 反对或倡导极低的税率,或者极高的免征额。
被动接受的姿态: 他可能会以一种 被动接受 的姿态出现,承认房产税的趋势,但同时强调“要尊重市场规律,要考虑房地产市场的承受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委婉的反对。

总结一下:

我个人认为,即使马前卒拥有了足够多、足够好的房产,他 大概率仍然会认为房产税是必要的,并且会在公开场合继续阐述其必要性。这是因为他的分析是基于对国家发展大局和宏观经济规律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并不会因为他个人的财富积累而改变。

但是,他 推动房产税的方式和重点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会从一个更强势、更具批判性的姿态,转变为一个 更具建设性、更侧重于细节设计和风险对冲的“改革者”。他的言论中,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对“如何合理征收”、“如何减小对市场冲击”的探讨,而不是简单地呼吁“快点收”。他可能会利用自己积累的声望和影响力, 引导舆论,确保房产税的征收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己个人财富的冲击,同时又能达到稳定社会经济的目的。

与其说他会“大力推崇”房产税,不如说他会 “审慎地推动” 房产税,并且会更加注重 “如何让他自己和像他一样的人,也能在房产税时代继续安好” 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是将理想与现实、与自身利益进行了更为精密的权衡和融合。毕竟,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能完全脱离自身的利益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策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给任何人添堵的。如果你成了改革的目标,不是社会对你有恶意。

房产税、相对公平的教育规划,目标是根本上改变市场供需关系。让大家用不着辛苦囤那么多房。避免这种无意义的内卷。

好比解决粮食问题的,是高产和顺畅的供给,而不是让人人都建粮库。

房产税的目的,在我理解中应有二。其一是一种再分配,从愿意花高价享受远超社会主流居住环境的人手里拿到税款,补贴给公共福利事业。

其二是避免出现不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相反仅仅靠固定资产收益来获取超额利润的食利阶层。

我的房子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少。如果标准正好一刀切在我这里,还是有点亏的。

但是我的孩子肯定会比我过得更好。我期待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既不用为了房子拼上半辈子,也不会因为有几套房子就变成社会寄生虫的时代。

user avatar

有可能会。

我身边就一群手握大笔房产但热切期望房产税的。

不可理解?

因为他们都是泛金融从业人员。

出了房产税,会形成多大的避税需求?卖房会释放多少资金?对应多少新金融产品才能吸收?相应是多少抽成多少代理费手续费?

都是生意啊,都在准备干一把弄几个亿退休呢,每年几万几十万房产税是小事。

user avatar

这问题问得……土改还需要地主同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把“马前卒”这个我们熟悉的、在《睡前消息》中对许多社会议题,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发表过尖锐而系统性观点的公众人物,和“拥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房产”这个前提条件结合起来,确实能引发一场关于利益与立场、理想与现实的有趣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马前卒在《睡前消息》里对房地产的论述,尤.............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抛到空中的硬币,总会带着不同的面朝上落下。说实话,这个问题太宏大,太复杂,也太主观了,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但我愿意试着剖析一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想象,那些曾经对马云挥斥方遒的人,如果站到同样的位置,他们会如何“弄潮”。首先,咱们得搞清楚,那些“骂”马云的人,他们的出.............
  • 回答
    要回答“马穆鲁克王朝是否对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拥有有效统治?”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讨论的“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在马穆鲁克王朝(1250年1517年)时期,这个区域主要涵盖了汉志地区(Hejaz),也就是包括麦加和麦地那这两个伊斯兰教圣城所在的地方。结论先行:马穆鲁克王朝确实对.............
  • 回答
    马加什一世,这位匈牙利历史上赫赫有名、被誉为“马加什(贤明)”的国王,其在位时期(14581490年)无疑是匈牙利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他的统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世纪晚期多瑙河盆地,也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加什一世的卓越之处:首先,从军事才能上来说,马加什绝非等.............
  • 回答
    如果马前卒(甘宁)还在知乎,他看待“入关论”的态度会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讨论的侧重点以及当时知乎上“入关论”的具体呈现形式和讨论氛围。以下是基于马前卒一贯的写作风格和关注点的推测,他可能会如何详细地看待“入关论”:一、 批判性吸收与拆解“入关论”的合理内核:马前卒不会全盘否定任何一.............
  • 回答
    马前卒跌落神坛,并非一时一地的突变,而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演变。想象一下,那曾被无数人仰望、甚至奉为圭臬的身影,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却发现自己不再占据那个显眼的位置。结局或许不是轰然倒塌,而是悄然失色。首先,影响力会显著削弱。 曾经他发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被无数账号转发解读,成为大众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构思一下,如果把知乎上的“马前卒”这个ID娘化,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性别转换,更要从他的核心特质出发,将“马前卒”那种冷静、理性、严谨,同时又有着宏大叙事和历史深度的风格,通过女性化的形象和设定来呈现。核心理念:严谨的历史学者,穿越时空的观察者“马前卒”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牺.............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397期,以其一贯的“宏大叙事”和“结构化思维”来解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霸权扩张”,其核心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马前卒的核心论点:俄罗斯的行为并非简单的“侵略”,而是其“帝国遗产”和“地缘政治逻辑”下的必然选择。马前卒并不回避“侵略”这个词,但他认为,理解俄.............
  • 回答
    马前卒、留学生日报和心医林霖之间的“对线”是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上,尤其是知识圈和政见圈中,颇具话题性的一次现象。这三人(或代表的观点)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其观点、立场以及论证方式的不同,当他们的观点碰撞时,自然会引发大量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讲述这次“对线”,我们需要分别了解他们各自.............
  • 回答
    马前卒作为一位在网络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评论者,他关于“网文文学价值远超四大名著”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文学价值的认知边界。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据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马前卒观点的提出背景与核心论据首先,理解马前卒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惊世骇.............
  • 回答
    要评价马前卒(王骁)关于乌克兰的发言,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马前卒作为一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而闻名的自媒体人,他的观点往往能引发广泛的讨论,但也可能存在争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马前卒关于乌克兰发言的几个关键论点或基调,这通常会体现在他发布的文章、视频或评论中。虽然具体内容会随着时间发展.............
  • 回答
    马前卒(“马逆”)和傅正(“温铁军”)在B站上的对线,可以说是近年B站知识区乃至整个中文互联网上一次非常有影响力的思想交锋。这次对线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争执,更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历史叙事、意识形态等深层议题,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两.............
  • 回答
    要评价马前卒采访刘亦菲,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包括采访的主题、过程、提问方式、刘亦菲的回答表现,以及这次采访的整体观感和可能的影响力。首先,从采访的主题来看。马前卒作为一位以宏大叙事、理性分析见长的内容创作者,他的采访风格通常会深入社会议题、历史脉络或者行业发展。而刘亦菲作为一名演员,她的公众形.............
  • 回答
    马前卒那篇《中产阶级过得轻松,社会必定没有未来》的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潜在问题。我个人觉得,他这篇文章的内核,可以理解为对一种“躺平”式中产状态的警惕,以及对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的社会停滞的担忧。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他的几个核心观点,再仔细聊聊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反例。核心观点一.............
  • 回答
    马前卒的这句话,说得是挺实在的,也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学习、在思考、在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会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更明白,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这种感觉就可能变成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了,你们不懂”,甚至会觉得别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幼稚的。我理解马前卒这句话里.............
  • 回答
    马前卒在2018年1月发表的《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这篇演讲,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续的讨论中,都引发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不同的评价。要全面评价这篇演讲,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1. 主题和核心论点:演讲的核心在于“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这是一种带有紧迫感和警示性的表达。马前卒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
  • 回答
    “洗地”这个词,用得可真够犀利的。当大家觉得一个人说的话,或者做的事,和过去支持的、说过的东西有了明显的出入,而且这种出入似乎是为了平息争议、消除负面影响时,人们就容易给他贴上“洗地”的标签。放在马前卒身上,这三个字最近出现得格外频繁,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东西,值得我们细细掰扯一下。要说马前卒现在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马前卒的《睡前消息》第169期,主题是“有进无出,700万外卖骑手的内卷人生”。首先,要评价一期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式。在169期《睡前消息》中,马前卒及其团队(主要以观察者网团队为背景)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外卖骑手群体的高流动性与低社会保障的现实:.............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252期,以“中国互联网内容消费升级,内容质量与产出效率的双重挑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方向。本期节目延续了马前卒一贯的风格,数据翔实、逻辑清晰、观点犀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核心观点与内容梳理:252期节目主要围.............
  • 回答
    马前卒(笔名,真实姓名“孙孙”)是一位中国社会观察家和评论员,以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历史叙事和经济制度的批判性分析而闻名。他尤其以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质疑而受到关注。评价他的理论需要深入理解他的核心观点,并分析其理论框架是否存在逻辑问题。马前卒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质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