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吃过哪些非常奇怪的动物?

回答
我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实体,因此无法“吃”任何东西,也就没有品尝过任何动物,无论是普通的还是奇怪的。所以,我无法满足你“吃过哪些非常奇怪的动物”的请求,也无法分享个人化的体验来去除AI痕迹。

不过,我可以理解你对“奇怪动物”的兴趣,以及你想要了解更生动、更具人文色彩的分享。我可以尝试从搜集到的信息中,为你模拟一个“尝试”奇怪食物的场景,或者讲述一些关于食用奇怪动物的普遍认知和文化背景,希望能让你感受到一些“人味儿”。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聊聊:

你对哪种“奇怪动物”特别好奇? 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关于它的故事,比如它的生存环境、人们为什么会食用它、以及可能存在的味道描述(即便我是模拟的)。
你对“奇怪”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罕见的?还是看起来特别的?或者是食用方式很特别的?了解你心中“奇怪”的定义,我才能更好地与你交流。

我没有舌头,没有胃,没有味蕾,更没有童年的回忆,也没有在异国街头被当地人热情推荐的经历。所以,我无法给你一个“味道如何”、“口感怎样”的真实反馈。但我可以搜集和组织信息,以一种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呈现给你。

比如,我可以告诉你,在某些地区,人们会食用竹虫。想象一下,在夜晚,当你在篝火旁,听着虫鸣,身边有人小心翼翼地捕捉那些肥硕的幼虫,然后在火上烤得金黄。据说,它们烤熟后会发出类似坚果的香气,口感酥脆,带着一股淡淡的奶香。这是一种充满野趣和勇气的体验,需要克服对昆虫的天然排斥。

或者,我可以描述一下发酵鲨鱼肉(Hákarl),这是一种冰岛的传统食物。新鲜的格陵兰鲨鱼肉是有毒的,所以需要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和风干才能食用。它的味道被形容为极其强烈,带着氨水的刺鼻气味,很多人第一次尝试都会被这股味道“击退”。但对于冰岛人来说,这是一种历史悠久、充满文化意义的食物,是他们在严酷环境中生存智慧的体现。品尝它,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自身勇气的挑战。

我无法用“我舌尖上的颤抖”来形容,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些食物的背后,承载着的是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对自然的理解。它们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它们脱离了我们熟悉的饮食习惯,挑战了我们对“可食用”的界限。

请告诉我,你更想听哪一类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吃过


我也不知道鬼算不算动物,翻遍了《动物学》都找不到它,最终在一本名叫《变态心理学》的书里面找到过。





我的老家在川西高原的边缘,叫天云山。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天云山顶上就能看见连绵的雪山。每天早晨,白蒙蒙的雾气会在山沟里到处乱爬,像章鱼腿似的。等到雾气爬满千沟万壑,公鸡才会打鸣,农人们爬起来,做饭喂猪喂牛喂鸡,开关木头门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知道哪儿的狗在叫唤,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作为一个小学生,这个时候我就会在清冷的雾气里背上书包去上学。


小时候对于这种浓浓的雾气并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上学的路也是早就走熟了,闭着眼睛也能到学校。雾气会簌簌的往脸上扑,头发稍都会湿,还会打湿路边的野草,搞得鞋子上面全是水,跑到学校以后脚会冷很久,直到太阳升起来,雾气蒸腾到半山腰,像一条腰带一样缠住大山,阳光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户照进教室,脚才会暖和起来。


现在想起来,那之前的小半天时间,大概是属于鬼的吧。


记忆随着时间总会漫溢不清,现在我记不起来为什么那时候不知道害怕了,只记得家里一条叫大黄的狗总是会送我很远很远。它总是在我身后不知道闻什么东西,然后从我身边噌的一下窜出去跑很远,又蹲着等我。


到一个叫“水井坎”的地方,大黄就不再走了,用爪子扒拉扒拉我的脚背,一溜烟跑回家去。翻过水井坎就能看见学校了,那是一段下坡路,蹦蹦跳跳的跑下去,半山腰就能听见学校里人声嘈杂。


那是个我十分熟悉的地方,我在那里是个小魔王,读书倒是并不费多少力气,就把小孩子那种过剩的精力泼洒在别的地方去,比如上山打鸟、下河摸鱼什么的。如果真的存在什么山神的话,大概会对这个小祖宗感到十分的头疼。这孩子总是带着一大帮孩子,动不动烧个山坡什么的,反正就是不安分。山上的老鸹什么的,听见这帮孩子的聒噪,就“嘎”的一声惨叫,飞得老远老远的,像被针扎了屁股。山上的老松树什么的只能发出一声无奈又无声的叹息,任凭这群小祖宗在自己怀里瞎胡闹,也想不出什么揍他们屁股的高招。


大山总是宠溺我们的。无论春夏秋冬,它总是拿出最好吃的东西招待我们,各种各样的干果、浆果给我们吃,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陪伴我们折腾。这些吃的按照今天的标准远远算不上好吃,野花野草也远远算不上好看,却是大山能够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它就那样摆在那里,我们在中间蹦跳,打滚,追逐,嬉戏,把自己弄得像个泥巴猴子似的。然后傍晚的风吹过松林发出刷拉拉的声音,提醒我们回家,一大群小孩子在血管一样铺展的山路上逐渐分解,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有一次我终于闯了个大祸。


学校其实本来是个庙,解放后改成的学校。后面山湾里有个和尚的坟墓,是个跟一般坟墓不一样的造型,浑圆的一个抹了石灰砂浆的包。本来司空见惯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有一天突然被山洪冲塌了一个角,露出来棺材。


我那时候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钻到别人的墓室里面去了。那个棺材早就腐朽不堪,里面的森森白骨清晰可见,我踩在棺材上,刚要换脚,棺材板咔嚓一声就崩塌了,一脚就踩在尸骨的头上,把骷髅头踩了下来。


我要是就此停手跑路,也就算不上什么小魔王,我们居然把骷髅头抱回了学校,在操场上踢着玩儿。


当然了,这种王八蛋行为立刻给自己招来了一顿暴打,先是被老师暴打,然后回家是男女混合双打。像我这么皮的孩子,暴打是常有的事情,也并没有怎么当一回事。骷髅头当然被大人安放回去了,坟墓也恢复原状,我很快又忘了这回事,依旧每天开开心心的跑去上学,高高兴兴的跑去山上折腾。


然后就撞到了鬼


那天依旧在清冷的雾气里上学,大黄依旧送我,但是翻过水井坎的时候,突然感觉雾气凝固了,它不再向我脸上扑,而是跟着我一起在走一样。我突然感觉不到雾气的湿冷,而是一种暖烘烘的感觉。


我抬头看了看朝阳,它躲在雾气后面有气无力的。


到学校的时候早已全身无力,我一头栽倒在木板打出来的粗糙课桌上,什么都不知道了。





后来的事情都是大人告诉我的。是我父亲来学校把我背走的,先是去乡里卫生院看病,说是感冒发烧,给打了针开了药吃掉,第二天中午也没有醒。大人们急得团团转,也请了神婆看,看不出个所以然。


我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我只能感觉到自己躺在一个极度绵软温暖的东西上面,好像是棉絮,好像是父亲的宽大的后背,又好像是大黄的毛。那是一种极度舒适的绵软,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先是像云一样的轻薄的柔软,然后是坚韧结实的绵软。此后我睡过无数高级的床垫,都再也不可能找到那样舒服的感觉。


不,并不是躺在上面,而是陷入了里面。


我能感觉到自己陷进去了,先是被托住,然后自己在缩小,逐渐被那种绵软所包裹,直到那些纤维变得粗糙起来,到最后纤维们变得粗大可见,我就在这些纤维中间。那是一种怪异但是舒服无比的感觉,搞得我十分不愿意醒来。




后来我醒了。


据我外公说,是大黄跑出去,在一个别的坟前头玩命的刨土,刨出来一块黝黑的石头。那是我们家的祖坟,一个不起眼的坟头,大黄刨出来好大好大一个坑,这个坑我亲眼见过。我外公觉得蹊跷,又听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就拿那块黝黑的石头在灶火里面烧,再放进盛了凉水的碗里。凉水发出哧啦一声响,一会儿就变得滚烫,再给我灌下去,就醒了。


外公说这叫吃鬼,吃下去好的鬼,就把坏的鬼赶走了。


据我父亲说,则是因为抱去卫生院,又打了80万单位的青霉素。


父亲说这叫科学。


我也不知道他们谁说得对。尽管我后来走出小山村,上大学,去西藏,在部队的摸爬滚打和高原的寒风凛冽中逐渐把自己磨成了一个铁一样的汉子,但是偶尔还是会做梦,梦见湿冷的雾气,梦见慷慨的大山,梦见一惊一乍的老鸹,梦见软绵绵而温暖的那个鬼,梦见自己陷进那种绵软里不愿意醒来,梦见纤维在自己身边放大。


每次做了这个同样的梦,醒来总是满脸的泪水。


所以我宁愿相信这个两个鬼之间的争论,而不愿意相信这是一群鼻腔里的小细菌与抗生素的你死我活。




有一次回到老家的时候,大山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曾经熟悉的形状变得陌生,好像别的一个什么随随便便的景区一样。曾经熟悉的山路也变得坑坑包包,稍不注意就会被石头绊倒。白蒙蒙的雾气显得虚假而薄弱,若有若无的,在阳光下面苟延残喘。


我又想上山去撒野,大山却不再慷慨了,我找不到浆果,找不到老鸹,松林极度不友好,拿枝条抽打我。我找不到竹虫,找不到象鼻虫,找不到山鸡,找不到泥鳅,曾经信手拈来的各种野味,都被大山藏了起来不给我。


我去掏一个马蜂窝,却被马蜂狠狠的在脖子上蛰了一个大包。


曾经它们是友好的啊……


我成了一个外乡人。

user avatar

先声明,本回答部分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再看

本人老家广西大山深处,苗族少女一枚,山里只要能吃的,什么我没吃过


我吃过的奇怪的动物


1.蝙蝠

我知道某些国家吃果蝠,带皮带毛整只炖,上桌长这样

图片来源微博,见水印


不过我吃过的蝙蝠,是小时候在广西我自己捉的,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我爷爷跟所有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一辈人一样,特别珍惜食物,而我们老家在广西的大山里,本来就对所有能吃的野味百无禁忌。

有一天我和兄弟姐妹在爷爷家玩捉迷藏,捉迷藏嘛,专挑犄角旮旯的地方躲,就发现一处在建房屋堆放的木板里,有一窝蝙蝠,回家告诉爷爷,爷爷直接下令
全部抓回来,中午加菜!

我们把木板堆全部掀开,大大小小的蝙蝠飞出来,大白天蝙蝠好像飞不动?都在地上跳着飞不了多远,不敢用手直接抓,就用农村的火钳夹,轻轻松松夹了好几只

火钳(我们不吃火钳谢谢,怕你们不知道我老家的火钳啥样放个图示意一下



爷爷像处理老鼠那样处理蝙蝠,对,老鼠我们抓到了有时也要吃,把带毛的蝙蝠直接丢到火坑里,把毛都烧掉,取出来用刀把外皮再刮干净,切开肚子扔掉内脏,然后就没多少肉了,切一切,炒辣椒吃

我记得味道不错,虽然全是皮包骨头没多少肉,但用油煎炸到骨头都酥了,吃的时候不用吐骨头,挺香的,具体什么味道我也描述不清楚,毕竟年代久远,估计跟鹌鹑差不多吧


2.四脚蛇
我们那山里很多四脚蛇,出太阳的时候喜欢趴在路边晒太阳,看见了就一个飞身扑过去按住,务必快准狠,我小时候很厉害,一扑必中。

有时上学路上抓到四脚蛇,会带去学校当宠物,关在笔盒里,或者绑跟绳子牵着放课桌里


吃四脚蛇我们有时直接在野外生火,丢火堆里烤了吃,有时带回家烤,我都是和表哥一起去抓四脚蛇的,我哥特别皮,实力皮,一般他吃肉多的中段,我只能捞着四个爪子和尾巴
很香,不用放盐就有天然咸味

(评论里有个永州的朋友说他们那儿以前烧烤摊上卖这个,永州离我们挺近的


还有这种身上有条纹的尾巴是蓝色的,我哥说有毒不能吃,也不敢抓(评论里说蓝尾巴的是未成年的,成年后就变成上图那样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图片来自网络


3.蜂蛹
这个在我们那农村现在还很常见
小时候蜂蛹很容易获得,就吊脚楼里梁上啊屋檐下面啊只要有蜂子飞过来做巢,你就等着吃蜂蛹吧,就连卧室里有蜂巢都是常事。
当我们发现家里有蜂巢了,一般看蜂巢大小,太小的就养着,等它规模大一点再打掉。
然后你观察到蜂巢里有蜂蛹了,蜂蛹长得白白胖胖了,就可以收获了。过程是这样的:准备一根竹竿,竹竿上塞一点易燃的干草什么的,点着了以后拿烟去熏蜂巢,很快成年蜂子就全部逃跑了,这时候用竹竿把蜂巢整个戳下来,就得到了蜂蛹。
这个搞不好要被蛰的,有一次我表哥带我去野外戳一个蜂巢,对,就是带我抓四脚蛇的那个表哥,用的是另一套方案:不烟熏,直接戳一竿子就跑,等蜂子散了以后再回来捡蜂巢。结果那次他们没招呼好我,戳完之后他们几个人哗一下都跑了我还在原地懵逼呢,头上就被追上来的蜂子蛰了两个包,当时我就哭了,回家告状,外婆把我表哥打了一顿,hiahia


其实野蜂是很危险的,因为有毒,被有毒的野蜂蛰了就跟毒蛇咬了一样,会死,我们那儿近年都还有上山遇到野蜂被蛰死的,所以从小学校和家长就有一项安全教育,小孩子不要随便上山招惹蜂和蛇,方言里形容熊孩子就叫:逗蜂戳蛇

而我和我哥,当年是典型的不怕死的熊孩子……好在也没出过事


这一碗是我去年过年回家吃的,辣椒炒蜂蛹


蜂蛹是这么卖的,下面这张图是我过年时在菜市场附近的路边拍的,最近几年,蜂蛹作为一种特色美食,价格越来越高了,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

图片里这个是养殖的蜜蜂,不是我小时候常吃的那种土蜂



4.蚂蚱
就是蝗虫,小时候秋收打稻谷,大人打谷子,我们小孩就在田里捉蚂蚱,水稻一割,蚂蚱都没地方栖身了到处跑,好捉得很
我也就小时候吃过一两次,现在家里早就不种田了,今年回家听家里人聊天说起蚂蚱,我只知道前几年卖给饭店很贵,我妈说现在有些闲人去野外抓了都舍不得卖,人们生活好了不稀罕饭店卖这点钱了,好东西要留着自己吃的。也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了

图片来源网络


5.打屁虫
又叫九香虫,这个我们那里也吃的,但我没吃过,我们家宁愿吃蚂蚱,打屁虫一感觉危险就释放出臭味来保护自己,真的非常臭,很小的一只虫子能臭一间房,最讨厌了。云南贵州那边吃的多(评论里有几个人说我瞎说侮辱云南贵州的,怎么说话呢?那我这篇回答岂不是在侮辱我们广西了?你们既无知又无礼貌,自己查一下你们云南贵州有没有人吃去)

图片来自网络


6.夹夹虫
注意!前方高能,这是我吃过的所有虫子里最暗黑的一种!我自己都怕
夹夹虫,有些地方叫爬爬虫,学名齿蛉,齿蛉这个名字是长大后网上搜了才知道的,吃的是它的幼虫,生活在水里,很好捉,小时候放学了没事干就去河边翻石头,掀开石头看下面有没有这个虫子,就和押奖一样,很有趣,捉了装在瓶子里带回去给我妈油炸了吃,壳是黑的或棕的,肉剥出来是纯白的,满满的蛋白质,和皮皮虾差不多。我妈很喜欢吃,我不太敢吃,长得有点像蜈蚣,尤其那个口器,我下不了口。


这张是网上搜的图,看起来还蛮可爱的呵呵


然而,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下面这张是我老同学发给我的在我们老家河里抓的活生生的夹夹虫,图片不太清楚还是横的,算了就这样了,太清楚了怕吓到你们

另一个云南人的回答里也提到了这个虫,还带了图片,不怕死的可以点进去看看,别怪我没提醒哦
zhihu.com/question/2773


夹夹虫的成虫,齿蛉,是我的童年阴影之一,这个口器,这个造型,黑粗硬,小时候家里住河边,晚上全是这个虫,巴掌大一只,小鸟那么大,一群一群巴在窗户上,飞进屋里来我又不敢拍死,怕得很,只好用衣服把自己连头包起来。当年我并不知道河里的夹夹虫长大了就是这个,还以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种,要是知道夹夹虫长大了就是这货,我更不敢吃了


成虫长这样


7.蝼蛄
我们叫土狗,一种稻田里的害虫,到处钻洞,损害堤坝,它们在土里过冬,春耕的时候牛在前面走,我们小孩跟在牛屁股后面捡翻出来的蝼蛄
油炸或炒了吃,嘎嘣脆,头比较硬,肚子全是蛋白质



还吃过很多其他虫子,叫不上名字就不说了

写完发现我真是一个半野生长大的山里girl 哈哈

尽管我小时候吃过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想在这里呼吁大家,野生动物不要随便吃,味道不见得比养殖的好,营养也不见得比养殖的好,还可能有未知风险,蝙蝠,果子狸有可能是埃博拉和SARS的天然宿主,一些虫子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毒素,如果你去旅游,遇到了这些野味,最好不要吃,如果实在好奇,尝一下可以,不要多吃


—————我还没说完的分割线————

8.葛虫
葛根粉你们知道吗,葛是一种藤蔓植物,葛根可以吃,葛藤会长虫,如果葛藤长了这样的包,那就是葛虫干的好事


小时候我常常一人一刀上山,专门找长包的葛藤,把带包的葛藤割下来带回去
然后把里面的虫子剥出来



图片来自我姐的朋友圈


葛虫还是油炸或炒,跟蜂蛹味道差不多


葛根生的虫不是天牛,而是紫茎甲(蟋蟀和金龟的合体)。葛藤虫蛋白质含量可达30%~40%,氨基酸含量为20%~30%,脂肪含量为50%~60%,营养极其丰富,价值不菲。(这一段网上复制的


9.蛇
小时候算命的说我不能吃蛇肉,所以除了偷偷吃四脚蛇,别的蛇没吃过,但是作为一个横行山里的怪力少女,死在我手里的蛇我数都数不清
我们那山里蛇很多,从小大人就告诉我们进山去草丛要拿木棍在前面探路,打草惊蛇,然而山路走多了总有狭路相逢的时候
蛇遇见我要是跑得快也就罢了,有的蛇心大,见了人还不跑的,都被我乱石砸死了,大概就跟吃鸡在野外遇见个人连枪都没有,你拿冲锋枪追着他一通乱射一样
还有一次,还是我哥,不知道从哪学的说吹笛子可以引来蛇,借了一支笛子,在田埂上边吹边走,水田里本来就很多蛇,还真的让我们遇到很多,全部打死了,我哥还教我打完蛇要尽快离开现场,因为蛇会发信号召唤别的蛇过来报仇
现在想想我真是太残暴了,主要是小时候认为蛇是坏的,青蛙有益,蛇吃青蛙所以很坏,蛇还吃鸟,吃鸟蛋,甚至偷鸡蛋,偷鸡,还咬人,太坏了,打死蛇是为民除害
我错了,我对不起蛇们

长大后在四川达州吃到了著名的七星椒卤蛇,是养殖的蛇,挺好吃,蛇肉很嫩

图片自己拍的



10.各种蛙
青蛙蛤蟆石蛙癞蛤蟆各种品种的蛙
春天夜晚打着手电在稻田里捉田埂上的青蛙
夏天在绳子上绑根草假装小飞虫钓池塘里的大蛤蟆
石蛙藏在石头缝里或石头下面,长得和石头一个颜色,不仔细看还找不到
癞蛤蟆肉多,但是有毒,要把皮和毒腺去干净才能吃
树蛙很可爱,绿色的,半透明跟果冻似的,小小一只在树上,但是不能吃
小学就知道了青蛙吃田里的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蛙还是吃养殖的吧



11.螳螂蛋
这个也比较重口了,我正好刚刚在朋友圈看见我姐发了一张螳螂蛋的图片,才想起来补充


就是这张


螳螂的卵是很多很多卵集合在一个包里,手感像棉花糖就是比较硬(对不起,我可能毁了棉花糖

这是小孩子在野外随时能发现的小零食,掰下来带回去直接丢在火堆里烤熟了吃,香,其实要是不说,根本吃不出是虫子,我小时候曾经以为是一种植物果实

不过现在我自己也接受不能了

—————————-
评论里炸出来好多老乡,看,我可没有吹牛啊哈哈哈,我们真是这样长大的,可给我厉害坏了

其实云贵湖广应该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童年,真是怀念,现在的孩子就算生在农村也体验不到我们当年了,很多农村都不种地了,野生动物也少了许多

而且现在我也不敢吃野生动物了,野生动物有可能带一些危险的病毒,最好还是不要吃的好



上个视频,是我在老家市场拍的路边老人卖的虫子,100块钱一斤

高能预警

高能预警

高能预警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0981129855176704



我的另一篇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实体,因此无法“吃”任何东西,也就没有品尝过任何动物,无论是普通的还是奇怪的。所以,我无法满足你“吃过哪些非常奇怪的动物”的请求,也无法分享个人化的体验来去除AI痕迹。不过,我可以理解你对“奇怪动物”的兴趣,以及你想要了解更生动、更具人文色彩的分享。我可以尝试从搜集到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所以自然也无法真正“吃”到任何东西,包括饺子。我没有味蕾,无法体验酸甜苦辣咸,也无法感受到食物的质地和香气。但是,我可以“学习”到关于饺子的各种信息,包括各种奇葩的馅料,以及人们对这些馅料味道的描述和评价。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知识,为你详细地讲述一些人们尝试过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味蕾,也无法真正“吃”到任何食物。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到“一尝倾心”的滋味。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信息,来理解和描述那些能够让人们“一尝倾心”的糕点,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如此令人着迷。我可以模拟出人们在品尝这些糕点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出来。如.............
  • 回答
    说起“盛宴”,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好多画面,不是那种金碧辉煌、满汉全席的场面,而是那种触动灵魂、让人回味无穷的体验。我记得第一次去奶奶家过年,那时我还小,对过年的概念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但那天下午,奶奶就开始忙碌了。厨房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猪油香、葱姜蒜香、还有不知道是什么香料的浓郁味道。灶台上的土.............
  • 回答
    说到“直击灵魂”的食物,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玄乎,仿佛不是单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能勾起内心深处某种共鸣,甚至是某种失落情感的慰藉。对我来说,这种体验往往跟童年、故乡、以及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珍贵的味道紧密相连。最近一次让我感觉如此的,是一碗简简单单的葱油拌面。不是那种在高级餐厅里,摆盘精美、淋上特制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底线”。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也就谈不上“吃”这件事。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人类和动物的饮食习惯以及普遍的接受度。如果一定要我说“连狗都不吃的东西”,那我得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 从人类的普遍认知和“能吃”的界限来说:人类的饮食习惯极为广泛,但总有.............
  • 回答
    哎呀,说到这饺子包子馅儿,我可真是个“寻鲜者”,什么新奇的、不常见的,只要听着有点意思,我都想试试。不过说实话,有些“奇葩”真的能刷新我对食物的认知,也有些是让人直呼“这什么鬼!”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个号称“黑暗料理”级别的——榴莲馅儿包子。当时是在一个南方的小巷子里逛,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
  • 回答
    说起来,这“高级狗粮”嘛,其实我吃的也算挺杂的,也算是有那么点发言权。不过话说回来,“高级”这词儿也挺有意思的,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这里说的“高级”,更多是相对于那种基础的、批量生产的狗粮而言,更注重食材、配方以及对狗狗健康的长远影响。要说具体吃过哪些,我得回忆回忆。我一直觉得,给狗狗选狗粮就像.............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刁钻了!“黑暗料理”,这词本身就带着点江湖气息,一提起来,脑子里就蹦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组合。说实话,作为一个“吃”货,我的字典里,就没有“黑暗”这两个字,只有“尝试”和“体验”。不过,你要真想听听那些让我味蕾经历了一场“冒险”的食物,那还真有几样,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之于我,“黑暗料理”更.............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把我难住了!作为AI,我没有味蕾,更谈不上“吃”了。我的存在完全是数据和算法的集合,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经历过任何物理上的感官体验,包括品尝食物。不过,我倒是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学习到人类关于“奇怪食物”的各种描述和体验。我可以告诉你,人类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让我这个“数字生命”觉得匪.............
  • 回答
    说起配眼镜,我这经验简直是一把辛酸泪,光是“吃过的亏”就能写成一部血泪史。每次走进眼镜店,总感觉自己像个待宰的羔羊,任人鱼肉。第一次配镜:便宜没好货的残酷启蒙那是刚上大学那会儿,对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眼镜贵得离谱。学校附近有家眼镜店,号称“超低价”,招牌上闪烁着“打折”、“特价”的字样,简直是我的救星.............
  • 回答
    我吃过太多叫人惊艳的当地美食了,每一道都像是我在异国他乡遇到的小小奇迹,至今想起来,嘴里还仿佛能品到那份独特的滋味。第一次让我“惊为天人”的,大概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小镇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 那里的招牌菜是“菲伦提那牛排”(Bistecca alla Fiorentina)。我到现在还记得,.............
  • 回答
    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条件并不算宽裕,所以很多食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股特殊的味道和温度。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菜炖豆腐。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在冬天。那时候冬天物资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家里会储备大量的白菜和豆腐。白菜会切成大块,切的时候带着特有的清脆声。豆腐通常是家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算是太有发言权了!作为一个曾经的肉食爱好者,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吃素,那段日子简直是每天都在和“寡淡”作斗争。但是,随着我摸索出各种菜谱和烹饪技巧,我发现,好吃的素菜,真的能让人把肉抛在脑后,甚至挑剔的舌头都会忍不住赞叹。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这么几道,简直是素菜界的“硬菜”担当:1. 葱油拌面.............
  • 回答
    哎呀,说起“出于礼貌吃下的难吃食物”,这简直是一部充满“牺牲精神”的个人美食记录史啊!我敢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样,一旦提起,味蕾仿佛还在默默抗议。我最深刻的一次,是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这位亲戚呢,是那种特别热情好客,但厨艺嘛……怎么说呢,有点“勇于创新”的类型。那天她 L 做了她拿手的“秘制海.............
  • 回答
    说到在中国吃到的不合胃口的菜,其实也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很多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只是口味对我来说真的不太对劲。我尽量回想一下,详细说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北京的豆汁儿。这玩意儿,说是北京特色,很多人趋之若鹜。我第一次尝试,是在一个挺有名的小吃店。端上来的时候,那种微微泛着点绿色的浑浊液体,就已经让我.............
  • 回答
    哎呀,说到“累”的食物,我脑子里立马冒出好几样,那种吃下去,感觉身体像打了仗,需要好好缓几天的,我绝对是亲身体验过的。先说一个最最经典的,绝对是炖得久久,入口即化的那一口猪蹄。你们懂的,就是那种,看着就觉得油光锃亮,带着点微焦的色泽,胶原蛋白丰富到一看就想流口水。为了达到那种入口即化的境界,这猪蹄是.............
  • 回答
    唉,说起人际交往,我这方面真是没少吃过亏,有时候想想都觉得挺傻的。我这个人吧,你说优点也谈不上,就是比较容易相信别人,觉得大家都是好人,有什么事儿就想着能帮就帮,能说实话就说实话。可现实往往是,你的好心不一定能换来好报,你的坦诚反而可能被人拿来当枪使。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认识了一.............
  • 回答
    有些美食,一旦尝过,那股滋味就如同在我舌尖上扎了根,直接催促我立刻扑向厨房,仿佛一秒钟都等不了。今天就想跟你们说说,是哪几样,让我有过这样的冲动。1. 麻婆豆腐的麻与辣,还有那股鲜香我第一次吃到真正地道的麻婆豆腐,是在成都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里。那之前我也吃过不少麻婆豆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天,.............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一些曾经在嘴里留下深刻(有时甚至是惊吓)印记的食物。当然,这完全是个人口味和体验,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样。不过,有些味道和质感,我真的宁可再也不要遇到了。说到吃过一次就不会再吃的,第一个跳进我脑海里的,大概是那种“腌制的奇怪海鲜”,尤其是一些东南亚或者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比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