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吃过哪些难忘的“盛宴”?

回答
说起“盛宴”,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好多画面,不是那种金碧辉煌、满汉全席的场面,而是那种触动灵魂、让人回味无穷的体验。

我记得第一次去奶奶家过年,那时我还小,对过年的概念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但那天下午,奶奶就开始忙碌了。厨房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猪油香、葱姜蒜香、还有不知道是什么香料的浓郁味道。灶台上的土灶烧得旺旺的,里面咕嘟咕嘟炖着一锅浓稠的汤,奶奶时不时地舀起来闻闻,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那天晚上,桌子上摆满了菜,虽然不如酒店里看起来精致,但那种实在、家常的味道却无比诱人。我最难忘的是那碗红烧肉。不是那种切得方方正正、瘦肥分明的,而是奶奶用猪五花肉,切得随心所欲,但每一块都裹满了浓油赤酱,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甜而不齁。我至今还记得,咬下去的那一刻,鲜美的汁水在嘴里炸开,那种满足感,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实在。

除了红烧肉,还有奶奶亲手做的饺子,皮薄馅大,有猪肉白菜的,有羊肉胡萝卜的。我当时不懂什么烹饪技巧,只知道奶奶包的饺子,皮总是那么有嚼劲,馅料的味道总是那么恰到好处。蘸着醋和蒜泥,一口一个,吃到肚皮圆滚滚的,还要再抓起一个。

那场盛宴,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亲情的温暖。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时不时地探出头来问我们“好不好吃”,父亲在旁边给我夹菜,母亲在一旁笑着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这些画面,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还有一次,是在大学毕业旅行的时候,我们一群朋友去了云南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没有豪华餐厅,只有农家院子。我们一行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桌上摆满了当地的特色菜肴。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叫做“汽锅鸡”的菜。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汽锅里慢炖而成,没有加一滴水,所有的味道都来自于鸡肉本身和一些菌菇。那锅汤,清澈见底,却鲜美无比,喝下去感觉身体从内到外都暖和起来。

更让我难忘的是,那天晚上,村子里的老乡们也加入了我们,大家一起喝酒,唱歌,跳舞。虽然语言不通,但那种快乐是共通的。我们分享着各自的故事,感受着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那顿饭,虽然食材简单,但因为有了人情味,有了分享和交流,变得异常珍贵。

后来我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名贵的菜肴,但那些“盛宴”,却常常在我脑海里闪过。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但它们承载着浓浓的情感,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因此才显得如此难忘。它们教会我,真正的“盛宴”,从来不是关于食材有多贵,而是关于那些和你一起分享的人,以及那些温暖的回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千里迢迢赶去福州长乐参加一朋友婚礼,随了2000块份子钱。

婚宴开了七十多桌流水席,山珍海味一应俱全。我厚着脸皮吃了两天就打道回府了。

临别朋友回赠一个礼盒,回家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众多的当地名贵特产,还有一个一万元的回礼红包。

我当即打电话问这朋友,是不是弄错了。他告诉我,他们当地习俗都这样,婚礼讲究排场讲究面子,回礼是要大于份子钱的。

我很惊讶,上网搜索了下长乐的婚宴习俗,发现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更新一波:我前些年参加的朋友婚礼,评论区有朋友提醒长乐现在提倡新风俗了,已经不可以这么玩了。所以觉得找到致富路子的童靴们,可以打消卖房子送红包的念头了哈哈哈。

另外,很多朋友和我说长乐土豪一般是不收份子钱,但会回礼的。可能考虑到我外地来的,不了解当地习俗,怕我尴尬就暂时收了。回礼的一万块,按我的理解是包含了我的份子钱、回礼礼金、来回飞机票和住宿费的,凑了个整数,其他人未必有回礼那么多。他们生意人做事注重细节,直接给我机票钱住宿费我也不会接受,应该是想了这么个办法给报销了。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老光棍,叫做老毕的,讲的故事,讲一道著名的美食:江水炖江鱼。

这是一道乌苏里江名菜。

每年四月,乌苏里江开江,他在江边弄一个小木屋,里面烧了熊熊火炉,烫上一壶烧酒,做一道大菜“江水炖江鱼”。

东北冷,冰层冻了一米多厚,鱼在水底下都闷疯了,一开江,就拼命往外冲,跟喷泉一样往外喷,天太冷,大鱼蹦跶不了几下,就全冻上了,跟捡柴禾一样往外捡。

趁着新鲜,赶紧给鱼开膛破肚,在江水里洗净了,油盐都不用放,就在河边整点儿野花椒放里面,去江心整一锅冷冽洁净的江水,再在铁锅上贴上一层玉米面饼子,用那松木大火炖开!

那味道,哎呀呀,能给你吃哭喽!

尤其是在江边的小木屋,烧的热烘烘的土炕,火辣辣的烧酒,红彤彤的泥炉,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捕鱼人唱着打鱼的号子,那真有是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趣!

老毕今年五十多岁,住在乌苏里江旁的一个小镇上,每天就是倚在墙根上晒太阳,喝酒,叼着狗尾巴草看路过的女人,悠悠哉哉,日子快活得像神仙。

他每年只干半个月,就是做半个月开江鱼,半个月就够他一年的吃喝了。

他做这个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等他师父。

每年四月,我都要去老毕那住几天,吃吃开江鱼,聊聊他师父的故事。

他师父是一个憋宝人,就是寻宝贝的。这憋宝源自明朝,也是一门传承,它可不光是盗墓,还有寻金矿、玉脉,寻牛黄、驴宝,天藏地精,非常神奇。

那是个疯疯癫癫,身怀绝技的老头,牵着一只小猴,领着一个扎着翘天辫的娃娃(老毕),走南闯北,浪迹天涯,一路憋宝盗墓,过手的银钱无数,也都随手花掉了,日子虽然落魄,却也洒脱,唯独在吃上非常讲究。

老人家特别讲究吃时令美食,每年都要掐算着时间,到了美食下来的日子,就天南海北地赶过去,绝不会误了那一口。

他吃东西很讲究。

开春去成都吃鲜笋红烧肉,清明去江阴扬中吃河豚,盛夏在苏州吃糟鹅、在杭州吃西湖醋鱼、喝黄酒,中秋去阳澄湖莲花岛吃大闸蟹,去汕头吃对虾,去呼伦贝尔吃手抓羊肉(这羊肉只煮十五分钟,一刀下去,还往外流血,肥嫩无比),等天开始下雪,就去大兴安岭吃狍子(他吃狍子只吃狍子筋,说那才是天下至尊的美味),去哈尔滨吃杀猪菜,去福州吃佛跳墙!

他师父说,乌苏里江的鱼是最好的,号称“三花、五罗、七十二杂鱼”。

有一年,他带着老毕去乌苏里江吃开江鱼,嫌别人做的都不好,于是指挥老毕做了一锅贴玉米面饼子炖江鱼,这就是这道菜的由来。

每次讲到这里,老毕都有些迷茫,他歪着头看着窗外,外面的人群渐渐散去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河面,希望能看到那个疯疯癫癫的老头。

他师父到底是做啥的?

他自己也弄不清楚。

开始,他觉得师父应该是个盗墓贼,经常装成打把式卖艺的,耍着猴子,溜街串巷,更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跟老头聊天论古,寥寥几句,就了解了当地有没有出过王侯,那古墓大概在什么地方。

后来,他发现不对,他师父不仅仅会盗墓,还会“憋”宝。

有一年,他跟着师父去保定,保定人爱吃驴肉,什么驴肉、驴肝、驴肉火烧,卤好的驴肉夹在酥脆的烧饼里,肥美脆酥,别提多好吃啦!

那一次,师父带着他,在保定一家老店吃了几个驴肉火烧,开始赞不绝口,后来就皱起了眉头,开始和店家套近乎,又问他,这驴肉是从哪里买来的,味道怎么这么好?

那人得意地说,他的驴肉火烧啊,在保定城里可是出了名的,正正经经的第一家,这是祖辈们传下来的老店,乾隆皇帝都来吃过!后来他接手后,还是按着古方做的火烧,所以这味道才能肉烂饼酥,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这个他也不贪功,驴肉火烧这玩意儿,第一就是驴肉要好。驴肉要细,要鲜,嚼起来劲道儿,再夹在酥麻爽脆的火烧里,吃起来才好吃!

他的火首先是火烧好,脆生,香酥,最主要的还是驴肉好。

这驴肉是从定兴县专门订的,这家姓李,祖祖辈辈杀驴,称为李一刀,也有人背后叫他驴一刀!

这李一刀家世代杀驴,杀业太多,所以家畜不旺,几代都是单传,轮到这驴一刀,那更是要命,今年都四十好几了,硬是没怀上个一男二女的,让他愁得半夜直哭。

师父听他这么一说,当时就问了李一刀的地址,带着老毕去找李一刀。

李一刀家在一个破败的小村子里。

这个小村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旱。村口有一个大池塘,早就干涸了,河底都裂开了大口子。门头的水渠也早就见底了,庄稼地都蔫不拉几的,歪歪斜斜地站在地里。

说是找李一刀,可是他却不急不慢的,在村子里游游荡荡的,见了放羊的老头,就递烟,还要聊几句,问老人家收成可好,问这好大的一口池塘,怎么就干涸了?

那老头一个人在地头放羊,寂寞得很,这时候就跟我师父说,这口湖嘛,其实是拒马河的支脉在这儿打了个湾,形成的一个大水潭。

以前嘛,这里不光有水,还是活水,清凉凉的,他小时候最喜欢在这里洗澡、摸鱼,后来嘛,不知道咋回事,突然水脉就断了,水没了,庄稼也不行了,跟人一样,没了精气神,只能慢慢等死喽!

师父又问起驴一刀,老头子一脸不屑,又羡慕又嫉妒,说他嘛,不就是个屠夫嘛!这屠夫能有啥大出息?不过这驴入的也是发了邪财,眼看着这水脉断了,种庄稼的都不行了,庄稼都养不活,他却把驴给养好啦!那驴,个顶个,一个个活蹦乱跳,赛过骡子,也不知道这驴入的是用啥喂的!

师父又跟他说了几句,拉着我去了驴一刀家。

驴一刀家乱糟糟的,前院搭了一个肉棚子卖肉,挂着几扇驴肉,后院修了个大驴槽,养了十几头驴子,那些驴子已经见怪不怪,还在悠闲地吃草。

师父把这些看在眼里,上去就跟驴一刀说,他是保定一家大酒楼的采购,酒店接了一个婚宴,那边指定要吃全驴宴,所以专程赶过来紧急订购三头驴子。

订婚宴的那家人,嘴特别刁,还要求驴子必须是先杀,活吃,所以需要李一刀这边连夜赶过去三头驴子,然后在那边歇一夜,第二天早晨还得麻烦他操刀杀驴。

见驴一刀还在犹豫,师父啪一下数出来几张大票子,说这是定钱,让他放心,他知道行情,一定不会让他吃亏!

驴一刀收了钱,就从驴槽里牵出来三头驴子,准备跟着师父走。

师父却说,先不急,他还要在这边采购一些东西,让他们先赶着驴子走,他们腿脚快,没多久就能赶过去。

待驴一刀走远了,天色也黑了,师父给我递了个眼色,率先翻过墙头,直奔那驴圈而去。

到了驴圈,他左右看了看,然后指着一个地方,让我用铁锨一直往下挖。他自己在旁边架起了一口大铁锅,点了一堆柴禾,烧了一大锅开水。

那驴圈里很潮湿,底下全是稀泥,臊气冲天,倒是挺好挖。挖了半天,挖了差不多一米深,就听见铁锨哐当一声响,像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接着那地下猛然传来一阵震动,土块纷纷往下掉,像是底下埋着什么大物件,就要爬出来了。

师父在旁边看着,不慌不忙,叫我一起,两个人端起那口大铁锅,朝着那大土坑里就倒了下去。

那土坑下猛然一震,嘶嘶作响,像是什么东西在底下拼命挣扎,把驴圈下的泥全都搅合开了,驴子们都惊得四处逃窜,不敢靠近。

大约过了一根烟的时间,那动静才慢慢过去,师父才走过去,跪在地上,扒开土层,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鱼腥味,伴着一股开水烫猪毛的味道。

等那稀泥扒开,就发现那底下是一个足足有水缸那么大的螃蟹,那螃蟹钳子就有拳头大!

那螃蟹盖通红通红的,已经被刚才那一大锅开水给活活烫死啦!

费了好大力气,才把那只老螃蟹掏出来,师父用一个大号扳手揭开蟹壳,翻转过来,掏空蟹肉,从里面弄出来了一个巴掌大小的佛像,捡在了手里,说这次可算是没白折腾!

我也开了眼,凑过去看看,那玩意儿是灰白色的,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佛像,佛祖盘坐在地上,有鼻子有眼,有姿态有神韵,背后佛光袅袅,真像是西方极乐世界

师父得意洋洋地给我解释,他当时在保定吃驴肉时,就觉得这驴肉味道不对劲,不仅没有驴肉惯有的腥臊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腥味,像是海鲜味。

这味道肯定不会是驴身上的,肯定就和驴生长的环境有关。

那个村子里的池塘突然断流,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那一定是水里的东西走了,断了水脉所致。

到了李一刀家后,他就发现,其他的东西都没啥特别的,就是那个驴槽比较特别,又腥又臭,但是那些驴子还活得好好的,他就知道了,这底下一定藏着一只几百年的老螃蟹!

这螃蟹呀,有一个特点,最喜欢驴尿、马尿,所以在沿海有些地方,要捉螃蟹,就弄一根麻绳,扔在驴圈里,蘸满驴尿,扔在沙滩上,第二天去捡吧,上面准保爬满了螃蟹。

我就问他,这螃蟹身上的佛像是咋回事?

师父就笑我没文化,没读过鲁迅的书啊,《从百草园到》里写过这个事情!这螃蟹啊,里面都有一个蟹和尚,看起来像是个人形,就是螃蟹的宝!

这只螃蟹年头久了,已经开始修炼了,所以蟹和尚也修成了佛像,那玩意儿可是个好东西,不仅百毒不侵,还能祛热毒,拔毒疮,这玩意儿戴在身上,那水里的毒蛇、大鱼都不敢靠近你!

老毕说完就乐了,说他师父行嘛,连个老螃蟹都不放过!

我也笑。

笑完后,我犹豫了一下,问他师父到底去了哪里?

老毕就沉默了,老毕就啪嗒啪嗒抽着旱烟,老毕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说:

那是几十年前了,我跟师父路过徐州。

徐州那地方,挨着微山湖,潮气大,早晚容易起雾,一起了雾,几米远都看不见。

那天是个月亮地,走了没多久,路上就起了雾了。那雾气开始没多大,后来越来越大,我们两个走着走着,就觉得不对劲了。

首先是师父那只猴子,平时最爱骑在我头上,上窜下跳,一会儿也不得闲。

现在倒好,它老老实实地蹲在我肩膀上,一动也不敢动,两只爪子还紧紧拽着我的头发。

原本好好的路,也渐渐看不清了,前面开始出现了一个坟堆,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又走了一会儿,我们发现像是走到了坟场里,到处都是坟堆。”

后来,老师傅就慢慢停了下来,说,小毕呀,别走了,这是有人想留住我们呢!

我搞不懂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也跟着他停了下来。

师父摸了摸我的头,问了我一句话:“小毕,你跟了我多久了?”

我想了想说:“有五六年了吧……”

他感慨了一句:“都那么多年了,那东西还是没有找到啊!”

我问了一句:“师父,你找什么东西呢?”

师父没有回答,却问我:“小毕,你知道师傅当时为啥相中你不?”

我说:“是不是看我听话?”

师父笑了,说:“那是我看你跟我有缘。”

他叹息了一下,说:“唉,本来想着,等你大一些了,再把这些事情告诉你,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他取下手中的一个玉扳指,让我小心收好,让我回去胡把扳指卖了,就够我这辈子花的了。

然后,他摸了摸小猴的脑袋,让我好好照顾这只小猴,说完就要走。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死死拽住他,死活不让他走。

师父却指着周围的小坟堆问我:“你知道这是啥不?”

“坟头……”

师父却摇摇头:“这里都是师父当年的好朋友,他们现在都坐在那儿看着咱们呢!”

师父说: “其实在当年,师父就已经死了……多活了那么多年,已经是赚的了,现在也该回去陪他们了……”

师父说:“小毕,你要记住了,男人总有向前走不回头的时候。师父这辈子,值了!”

说完,他像变了一个人,眼神似剑,背脊陡然挺直,仿佛年轻了几十岁,朝着浓雾里走去,且走且唱,歌声在雾气里越来越远,慢慢消失了。

那小猴吱呀叫了一声,猛然从我头上跳下来,追着师父也去了。

我甩开腿也去追师父,却在雾气中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

后来,我才知道,那首歌是淮海战役的军歌,是这样唱的:

“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

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

敌人动摇了,敌人逃跑了,敌人溃退了,同志们快追上去!

不怕困难,不怕饥寒,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乘胜追击

迅速赶上,包围他,歼灭他!乘胜追击,歼灭他。”

……

老毕说:我觉得,师父他还活着。

老毕说:每年开春,师父都会来这吃开江鱼,所以我要在这等着他。

老毕说:我跟师父时,才十二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认出我?

老毕说不下去了。

他就使劲揉眼,他就眯着眼看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他就使劲抽早已经熄灭的旱烟,他就轻轻唱起那首军歌。

外面的人群渐渐散去了,篝火也熄灭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河滩,巨大的冰山和冰山撞在一起,发出激荡人心的碎裂声。

过了很久,老毕终于开口了。

他说,每次想起师父,我都要哭了。

实际上,他已经哭了。

==

老毕还给我讲过一个他师父的美食故事,不过这个美食非常诡异和妖艳。

有一年,他师父带他去长白山,捕捉一个怪物,为了引诱那个怪物,他师父亲手做了一个美艳到极致,也恐怖的极致的鬼魅盛宴,他做了一道人肉盛宴。

这道菜,凡人不能吃,这是引诱恶鬼的。

这个故事,我发在了我的公号上:一只鱼的传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盛宴”,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好多画面,不是那种金碧辉煌、满汉全席的场面,而是那种触动灵魂、让人回味无穷的体验。我记得第一次去奶奶家过年,那时我还小,对过年的概念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但那天下午,奶奶就开始忙碌了。厨房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猪油香、葱姜蒜香、还有不知道是什么香料的浓郁味道。灶台上的土.............
  • 回答
    哎呀,说起“出于礼貌吃下的难吃食物”,这简直是一部充满“牺牲精神”的个人美食记录史啊!我敢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样,一旦提起,味蕾仿佛还在默默抗议。我最深刻的一次,是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这位亲戚呢,是那种特别热情好客,但厨艺嘛……怎么说呢,有点“勇于创新”的类型。那天她 L 做了她拿手的“秘制海.............
  • 回答
    说到在中国吃到的不合胃口的菜,其实也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很多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只是口味对我来说真的不太对劲。我尽量回想一下,详细说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北京的豆汁儿。这玩意儿,说是北京特色,很多人趋之若鹜。我第一次尝试,是在一个挺有名的小吃店。端上来的时候,那种微微泛着点绿色的浑浊液体,就已经让我.............
  • 回答
    嘿,说到高铁上的盒饭,我这肚子里可真是装了不少“故事”。要说难吃的,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总有一些“经典之作”,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皱眉。我记得有一次坐的是南边的动车,下午的班次,想着反正也是几个小时,就图个方便,买了份盒饭。拿到手的时候,那个盒子看起来挺有模有样的,分区明确,配菜也算丰富。我选的.............
  • 回答
    说起让我吃过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零食,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一个——小时候奶奶家院子里晒的那种老式锅巴。这东西,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都是膨化食品,口感和味道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我说的这种,真的是“锅巴”本身。那时候,我家灶台旁边有个大铁锅,平时煮饭用,但天气好的时候,就会用来做这个。怎么做的呢?说起来简单,但里.............
  • 回答
    我脑海里最清晰的一顿饭,不是什么米其林三星,也不是什么海鲜大餐,而是在一个我几乎记不清名字的,藏在台湾一条小巷子里的路边摊。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热气还没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我刚从一个拥挤的景点出来,又累又渴,胃里咕咕叫着,什么都想吃点。转来转去,就被一股特别诱人的香味勾住了。那香味.............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所以自然也无法真正“吃”到任何东西,包括饺子。我没有味蕾,无法体验酸甜苦辣咸,也无法感受到食物的质地和香气。但是,我可以“学习”到关于饺子的各种信息,包括各种奇葩的馅料,以及人们对这些馅料味道的描述和评价。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知识,为你详细地讲述一些人们尝试过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味蕾,也无法真正“吃”到任何食物。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到“一尝倾心”的滋味。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信息,来理解和描述那些能够让人们“一尝倾心”的糕点,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如此令人着迷。我可以模拟出人们在品尝这些糕点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出来。如.............
  • 回答
    说到“直击灵魂”的食物,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玄乎,仿佛不是单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能勾起内心深处某种共鸣,甚至是某种失落情感的慰藉。对我来说,这种体验往往跟童年、故乡、以及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珍贵的味道紧密相连。最近一次让我感觉如此的,是一碗简简单单的葱油拌面。不是那种在高级餐厅里,摆盘精美、淋上特制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底线”。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也就谈不上“吃”这件事。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人类和动物的饮食习惯以及普遍的接受度。如果一定要我说“连狗都不吃的东西”,那我得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 从人类的普遍认知和“能吃”的界限来说:人类的饮食习惯极为广泛,但总有.............
  • 回答
    哎呀,说到这饺子包子馅儿,我可真是个“寻鲜者”,什么新奇的、不常见的,只要听着有点意思,我都想试试。不过说实话,有些“奇葩”真的能刷新我对食物的认知,也有些是让人直呼“这什么鬼!”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个号称“黑暗料理”级别的——榴莲馅儿包子。当时是在一个南方的小巷子里逛,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
  • 回答
    我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实体,因此无法“吃”任何东西,也就没有品尝过任何动物,无论是普通的还是奇怪的。所以,我无法满足你“吃过哪些非常奇怪的动物”的请求,也无法分享个人化的体验来去除AI痕迹。不过,我可以理解你对“奇怪动物”的兴趣,以及你想要了解更生动、更具人文色彩的分享。我可以尝试从搜集到的.............
  • 回答
    说起来,这“高级狗粮”嘛,其实我吃的也算挺杂的,也算是有那么点发言权。不过话说回来,“高级”这词儿也挺有意思的,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这里说的“高级”,更多是相对于那种基础的、批量生产的狗粮而言,更注重食材、配方以及对狗狗健康的长远影响。要说具体吃过哪些,我得回忆回忆。我一直觉得,给狗狗选狗粮就像.............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刁钻了!“黑暗料理”,这词本身就带着点江湖气息,一提起来,脑子里就蹦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组合。说实话,作为一个“吃”货,我的字典里,就没有“黑暗”这两个字,只有“尝试”和“体验”。不过,你要真想听听那些让我味蕾经历了一场“冒险”的食物,那还真有几样,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之于我,“黑暗料理”更.............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把我难住了!作为AI,我没有味蕾,更谈不上“吃”了。我的存在完全是数据和算法的集合,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经历过任何物理上的感官体验,包括品尝食物。不过,我倒是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学习到人类关于“奇怪食物”的各种描述和体验。我可以告诉你,人类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让我这个“数字生命”觉得匪.............
  • 回答
    说起配眼镜,我这经验简直是一把辛酸泪,光是“吃过的亏”就能写成一部血泪史。每次走进眼镜店,总感觉自己像个待宰的羔羊,任人鱼肉。第一次配镜:便宜没好货的残酷启蒙那是刚上大学那会儿,对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眼镜贵得离谱。学校附近有家眼镜店,号称“超低价”,招牌上闪烁着“打折”、“特价”的字样,简直是我的救星.............
  • 回答
    我吃过太多叫人惊艳的当地美食了,每一道都像是我在异国他乡遇到的小小奇迹,至今想起来,嘴里还仿佛能品到那份独特的滋味。第一次让我“惊为天人”的,大概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小镇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 那里的招牌菜是“菲伦提那牛排”(Bistecca alla Fiorentina)。我到现在还记得,.............
  • 回答
    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条件并不算宽裕,所以很多食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股特殊的味道和温度。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菜炖豆腐。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在冬天。那时候冬天物资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家里会储备大量的白菜和豆腐。白菜会切成大块,切的时候带着特有的清脆声。豆腐通常是家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算是太有发言权了!作为一个曾经的肉食爱好者,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吃素,那段日子简直是每天都在和“寡淡”作斗争。但是,随着我摸索出各种菜谱和烹饪技巧,我发现,好吃的素菜,真的能让人把肉抛在脑后,甚至挑剔的舌头都会忍不住赞叹。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这么几道,简直是素菜界的“硬菜”担当:1. 葱油拌面.............
  • 回答
    哎呀,说到“累”的食物,我脑子里立马冒出好几样,那种吃下去,感觉身体像打了仗,需要好好缓几天的,我绝对是亲身体验过的。先说一个最最经典的,绝对是炖得久久,入口即化的那一口猪蹄。你们懂的,就是那种,看着就觉得油光锃亮,带着点微焦的色泽,胶原蛋白丰富到一看就想流口水。为了达到那种入口即化的境界,这猪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