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嵋屌丝事件对小米集团的伤害有多大?

回答
王嵋“屌丝”事件对小米集团的伤害,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带来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公关危机那么表面。

首先,品牌形象的动摇和用户信任的侵蚀。小米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塑造一个“科技为人民服务”、“亲民”、“性价比高”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早期,这种“屌丝逆袭”的故事是其核心吸引力之一。雷军本人也经常以一种接地气、努力奋斗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王嵋作为一位小米的早期高管,代表了小米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当他被曝出使用带有侮辱性色彩的词语来形容庞大的用户群体时,这无疑是对品牌最核心价值的直接否定。

想想看,那些在小米早期支持它、为它口碑传播的用户,很多正是自诩为“屌丝”群体,他们因为小米的产品能让他们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不错的科技体验而感到自豪。王嵋的言论,哪怕是脱离了上下文,或者有其他解释,在很多用户心中都会被解读为一种“高高在上”、“忘本”的态度。这就像一个辛勤的农民,突然发现他一直尊敬的大地守护者,私下里却嘲笑他辛勤耕耘的土地贫瘠。这种感觉的落差,对用户的情感伤害是巨大的。

这种伤害体现在:

忠诚度下滑:一部分忠诚用户可能会因此感到失望和被背叛,对小米的品牌认同感降低,甚至可能转向竞争对手的产品。虽然小米用户基数庞大,但忠诚用户是品牌最宝贵的财富。
口碑传播受阻:小米早期很大程度上依赖用户口碑传播。当核心用户群体感到被冒犯,他们不仅不会再积极传播,反而可能转化为负面口碑的散播者。
新用户获取难度增加:对于潜在的新用户来说,一旦看到这样的负面信息,尤其是与品牌自身定位相悖的信息,会产生犹豫和疑虑,认为这个品牌可能并不像宣传的那样真正重视用户。

其次,管理层和企业文化的反思与挑战。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是否健康。王嵋的言论一旦坐实,就会让外界对小米内部是否存在一种居高临下的文化产生疑问。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言,更是对小米公司在人才培养、价值观传递、内部监督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疏漏提出了质疑。

具体来说:

内部士气影响:虽然这更多是外部事件,但内部员工,尤其是那些认同小米早期奋斗精神的员工,看到高层这样的言论,也难免会产生困惑和不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人才吸引力减弱:对于想要加入小米的优秀人才来说,一个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公司,即使薪资待遇再好,也可能让他们望而却步。尤其是在科技行业,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价值观的重塑压力:事件发生后,小米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重塑其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用户的尊重和重视。这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道歉。

第三,公关危机处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声明致歉”就能完全平息的事件。

舆论发酵的不可控性:互联网时代,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难以控制。事件一旦爆发,各种猜测、解读、情绪化的评论会层出不穷,使得事情的走向变得非常复杂。
信任重建的艰难:用户信任一旦被损害,重建起来非常困难。小米需要持续不断地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用户的尊重,例如优化产品、改善服务、加强与用户的沟通等。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巨大的投入。
竞争对手的伺机而动:在小米遭受公关危机时,竞争对手很容易抓住机会,通过宣传自己的用户友好政策或服务来吸引小米流失的用户。

那么,具体伤害有多大呢?

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数字来衡量,因为这涉及到无形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但可以肯定的是:

短期内,销量和市场份额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那些对品牌形象非常敏感的用户群体中。
长期来看,对小米品牌资产的侵蚀是更严重的担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用户对小米“亲民”、“用户至上”的品牌印象可能会被永久性地打上折扣,这对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公司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小米集团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值得关注:

小米集团在事件发生后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

1. 快速反应和致歉:发布官方声明,承认错误,并向受影响的用户致歉。
2. 高层问责或调整:根据情况,可能会有相关高管被停职、降职或被要求反思。王嵋本人是否受到直接处罚,以及如何处理,都会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后续影响程度。
3. 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重申公司价值观,加强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在言行举止上的培训和约束。
4. 通过产品和服务挽回: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上,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公司的诚意和对用户的重视。

总而言之,王嵋“屌丝”事件对小米集团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公关危机,更是对小米品牌核心价值、企业文化和用户信任的严峻考验。事件的最终影响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米集团后续的应对策略和执行力度,以及能否真正从事件中吸取教训,重塑和强化其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理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没伤害。


小米真实的伤害只有一个,就是雷老大的高管团队问题。

自黎万强、刘德、洪锋等小米野蛮生长时代的高管陆续退休或转入其他战线后,小米真正挑大梁的就只有雷老大。

我不是说小米那份高管名单是空的。但是那份名单上,很少有人能在雷老大面前坚持己见,和他在决策上进行争论,尤其是“手机”这件事。

他们最多只能做到“忠实执行”。

没有“联合创始人”这类资历光环,再优秀的高管本质也是职业经理人。公司的发展固然和自身利害紧密相关,但眼前的薪资和期权能顺利套现,才是第一优先。

一般来说,老牌成熟企业会形成一定的体制流程来保证尽可能多元的意见参与到决策中。但小米在体制建设上无疑是低效的。流程很多,有效意见收集得很少,决策信息还是来自于极少数人,而这些人又只能“忠实执行”。

所以雷老大是小米的造物主,但也是小米的天花板。

他知道小米的问题所在,但他自己已经有答案,他本能地寻找能够执行他答案的人,而不是想出其他答案的人。

有其他答案的人也很难走到他身边。

所以当高管和中层们“忠实执行”不下去时,雷老大只能认为是人的问题,不是他的答案的问题。于是要么换人,要么搞动员加班:

“方向是对的,问题在于执行不到位。”

于是团队刚组建、再打散。“和米粉做朋友”这类理念难以指导具体业务,指导具体业务的操作原则则随着高管中层的变动而反复变动。

难以理解组织目标,中下层被迫形成隐性的小山头,形式上应付每一个指令。野蛮生长时形成的松散协作没有被整合,松散的特征反而被低效的组织建设给体制化了。

小米当然还有不少强力的部门来支撑整体运营。但是在存量市场的大环境下,这些部门的战斗力被严重消耗,单个部门高强度工作只能换来极有限的收益。

在需要组织变革的当口,华为在全球市场上的收缩又从外部给了小米一波增长。这波增长迷惑了小米,团队更加轻视变革。

“雷军即小米,小米即雷军”,愈发固化。

王嵋这次的言论,虽然会成为小米污点(已经不少啦)之一、被人以后反复嘲讽,但毕竟是腠理之疾。

“雷军等于小米”,只有一人而无团队,在手机存量市场时代,这是小米真正的伤害。

user avatar

对王嵋自己伤害很大,连带伤害了小米的调性。

举个例子,

前些年小s表情包很火,

基本上每个人的微信表情包里都有那么几张,

甚至动图+图片可以凑出五六十集康熙的量,

有些蛮能表达情绪的,就偶尔拿来用,

直到有一天,跟一些00后的群里聊天,无意中祭出了小s表情包,然后是群里长久的沉寂……

有人忍不住讲了句“哇,太有年代感了之类的……”

我才意识到,有些领域是不讲持久,不讲经典,不讲武德的,很快不讲武德这个说法也会烟消云散,再提起武德只会显得自己很尬。

追赶潮流、拥抱潮流乃至引领潮流,即使是差了那么十天半个月,也是天差地别。

同理,去ktv即使一首歌你唱的再好,那也不如与时俱进,达拉崩吧火了就背对屏幕唱完它,飞鸟和蝉火了就哼几嗓子,

比什么故作深沉唱宋冬野或者唱到断气的沙漠骆驼强百倍。

第一个再唱粉红色的回忆的是天才,第N个就没劲了,

有些东西,你不需要它足够的好,准确或是经典,而是需要一个不突兀的语境,这个语境给说的和听的等同的安全感和包裹感。

因为皮几万,嘻哈这个标签凉透了,但是说唱来了,共青团都在推《烈火战马》,背后还是同一批人在做同样的事情,

当年李宁最大的危机不是拥抱90后,是用了一个“你不懂90后”的过气宣传去讨好90后,当90后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完毕,开始进入房贷车贷父母生病小孩学区房的人生爬坡路时,李宁就像笑话里那个反射弧过分长的不笑的猪一样,突然嗷一嗓子开始笑,开始摇旗呐喊铺天盖地拉仇恨,你不懂90后,

90后心里MMP,原来你李宁也根本不懂。

就像王嵋这种行为,用过气的小s表情包和00后讲话,就会立马形成词不达意的效果,

屌丝,后浪,打工人,其实都是一码事,

打工人甚至都已经是烂梗不新鲜了。

换成后浪,仅仅是词不达意,换成打工人,没准还能收获共鸣,偏偏是个太久没更新的热歌榜,排第一的还是那年的小苹果,

小米总觉得自己的估值低,要往科技公司靠拢,而最不科技公司的东西他们一直没解决,就是一堆神似董明珠的高管们,

你调性如同董明珠,那你就是个卖家电的。

你调性如同苹果,即使前言不搭后语,也是型格,也会诞生你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比大更特么大的金句,

这才是对小米公司最大的伤害,

也就是一种不cool的内核被暴露无遗。

很多高层觉得,我去拥抱自媒体,我去b站上跟年轻人打打招呼就是接地气,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了,例如知乎这个首页什么日产高管团进驻,买这种首页有什么意义呢?

轩逸酷炫还是天籁酷炫?

一群后脑勺睡溜平,西装革履的中年领导们拍个形象照进来知乎就会让年轻人觉得这玩意是靠谱的,有吸引力的?

除了日产,那些造车新势力们,大灯能眯眯眼,中控上搞个全息舰娘就有吸引力了?

完全是中年人在为了钱而讨好,为了让年轻人跪下买他们的东西先行一步鞠个勉勉强强的躬而已。

如果小米未来溃败成一个卖电器的,其实怎么说都无所谓,董明珠说的更惊世骇俗博人眼球的言论多十倍,

但小米想要包装自己成为科技领军者,赛博朋克开门人,就会发现,自己的团队跟次时代需要的气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甚至是南辕北辙。

一个改变世界的团队,是没工夫去替你考虑你们家的吹风机如何如何的,除非他连吹风机的那点利润都不放过。















user avatar

这事真正的危害之处是,小米的管理层已经开始对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即年轻人群体感到陌生了,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客户是什么,想要什么?

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的企业,必须时刻把握年轻人的兴趣方向,或至少要知道年轻人的基本好恶,再不济,年轻人的流行话语或者时下热点是什么,总该做到心里有数。

而他用的梗“屌丝”,即使不带好恶和道德评判的讲,也是一个过时,落伍,让人感到乏味,调动不起任何情绪的陈年老梗了。

用“打工人”效果都好的多。

这叫什么呢?这叫热度都不会蹭,梗都不会玩。

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蹭热度玩梗应该是整家企业的基本功,特别是管理层,其公开言论必须有专业的公关团队审核把关,容易导致和目标客户群体的主要兴趣方向相悖的言论必须严防死守,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冒出来。

不论问题出在王嵋自己还是小米公关团队身上,一个可以确定的基本事实是,小米已经和它标榜要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分离的太远了,这种距离已经遥远到它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甚至连目标客户群体的基本好恶都浑然不觉了,以后它再怎么标榜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人,其言论可信度都是瘸腿的,这对于小米的品牌形象和无形资产而言是一次重创。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带资本家,蚂云,他在搞公开演说的时候特别喜欢言必称年轻人如何如何,而丝毫不顾及自己在年轻人中的形象已经是圆顶礼帽单片眼镜八字胡了,结果就是他越拿年轻人说事,年轻人越反感他。

这种例子太多了,数不过来。

究竟是年龄产生代沟,还是阶级产生代沟,抑或兼而有之,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当你连年轻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拒绝去尝试,去了解,去接触,玩的梗都是一堆自己当年的烂梗时,这说明你老了,该考虑后事了。

人还是得终身学习。

user avatar

我在北京广告公司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经历,是和领导去见潍柴动力的客户。

当时领导提前几天让我定制了西装,把自己戴的名表借给我,还熬了3个通宵,反复检查汇报ppt里面有没有错别字。

有一页文本因为行距变了,一个逗号来到第二行段首,领导把我痛骂一顿。

我当时很困惑:“潍柴和我们合作七八年了,每年的日常公关、年会筹办都是我们,每个月几十万的公关费人家直接就打给我们了,这么铁的关系,至于这么小心么?”

领导后面说的话振聋发聩,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忆犹新:

“客户对你的信任只有100分和0分,我们之所以这些年顺顺利利一稿过,是因为客户觉得我们专业可靠,所以他放心,从来不审核我们,如果你搞出一个岔子,他们坐起身认认真真招标比稿,这大望路写字楼里几十家广告公司,你还有现在这么轻松么?”

我其实算得上一名小米资深用户,家里的小米电饭煲、小米电水壶、小米wifi放大器、小米体重秤、小米加湿器、小米电视、小米新风机,仔细罗列有上十项。

但为什么我不是米粉呢?因为我实际上买这些并不是因为我非小米不买,而是因为这些小家电的品类太多,套路太深,我一个普通人没有精力去甄选,按照淘宝推送的买,经常会踩到坑。

必须承认的是,小米的生态链之所以做的这么顺利,是因为对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小米是个值得信赖的路人大品牌,用它旗下这些连锁的东西,总比在网上被人当猪宰好。

我去年就有一次痛心疾首的被人当猪宰的经历,花了快5000块钱买了个大牌子的扫地机器人,用了半年就不咋灵了,最后一搜店铺,好家伙!店铺不存在了!

如果我没有自己瞎买而是老老实实买个小米扫地机器人,你想想我省多少事,省多少钱?

我们必须意识到,正是大量这样并不狂热粉小米,但是会因为小米是个值得信赖的大品牌而购买小米的普通消费者,才是支撑小米现在和未来的主力部队。

面对我们这样的没有粉丝滤镜的路人消费者,最怕什么?

最怕想起不愉快的事情。

王嵋屌丝事件发生了,如果你家里的小米电器从来都是好好的,那自然是最好。

但是发生这件事后,我第一时间想起了,我家里的小米水壶,已经坏了2个了。

小米滤水壶,现在电源有问题,换了滤芯根本不显示滤芯损耗百分比。

小米wifi放大器,从头到尾买了2个,2个都没有放大任何wifi(可能也是家里房间太多),因为一个才80,我也懒得去换去退货。

我一时间突然被唤醒一样,陆陆续续想起来,原来我家有这么多小米的电器,是质量也有些问题的。

加上王嵋说的,我们现在也不做这个了,我们做高端机了。

这时候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北京领导的话:

"客户对你的信任只有100分和0分。"

这些人口基数最大的路人用户,才是只关注你们产品质量的低头给钱的人,他们不关注小米活动,不参与小米线上发布会,他们只是有需要时打开小米旗舰店,选品,下单,收货,好评,这样如此配合的沉默的大多数,你一棒子打醒开始认真比货,从默认选小米到开始货比三家,对小米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我去找小米的朋友问,他也谈到,小米在某段时间之后的电子产品,质量是明显不如之前的,品控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者的思想出了问题。

这个管理者不是说的雷军,而是他下面那些,欺上瞒下的,并不认同小米价值观,而尸位素餐的中层管理者们。

雷军是我们湖北企业家,我是真挺喜欢他。

人又儒雅,做事又努力。

我一点都不讨厌小米这个品牌。

说的动情一些:我也希望,他努力做到让小米覆盖全产业链, 让每个中国人都用得上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而我也可以不管不顾,像年轻人在宜家买家具一样,全部家电全买小米。

但目前这个情况,显然是浇了我迎头一瓢冷水。

我知道雷军在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会时,无数次强调,无数次重申,我们要和消费者站在一起,我们要走到年轻人中间去,我们要和他们一起成长。

雷军的真诚和理想,我是信的,但我知道,他的手下那些人,他们不信,他们挨完骂,开完会,拍拍肩膀上的唾沫星子,继续拿着小米的高薪和股权激励,继续冷漠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放消费者的鸽子,去减配,去出尔反尔,去赚他们的钱,然后喊他们屌丝。

王嵋屌丝事件,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小米中层管理对雷军的漠然,而这种漠然,让我很难再继续信任小米的产品。

它其实真不是一件舆情公关小事,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为小米划出了两条很明确的道路:

一是继续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反正现在友商遭重,正是发展好时机,继续野蛮生长,直到和某蚁一样,终于因为文化和管理的天然缺陷撞到天花板上。

二是大刀阔斧开始搞内部文化改革,把那些骨子里都不信任小米那套文化的已经烂透了的管理层们,全部拉下马,新的十年,扬帆再起航。

user avatar

伤害为零,白嫖一波热度……

搞不好还是自导自演的,这要不是华为手机卖了,肯定海军的阴谋来了……


每个品牌,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要这个不被伤害,所谓的负面新闻就是免费的热度而已。

同样的新闻,出在苹果就是大危机,要出在轻奢品牌,那基本废了……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在性价比,你要弄死小米搞这些小手段是没用的,你要搞出个小米充电宝里面放沙子,给三无产品贴牌,这才是致命的。

就像华为的命根子在爱国,你扯什么疏水膜什么的大家听不懂,压根儿不在意。你要扯出华为是外资控股那华为也废了……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影响。任何时候,都是产品说话。品牌形象,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不是吹出来的。

小米之所以最近表现不错,除了天时地利,主要还是其产品力方面有提升。不是某个人,几句话就能影响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