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医院有哪些很不(nao)合理(can)的设计?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我们医院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说实话,要是让我给医院的设计师做个“优秀员工”的评审,估计他们得收到一堆“待改进”的意见。

1. 导诊台的“隐身术”与“迷宫入口”

首先,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你拿着挂号单,揣着一颗焦急的心,满怀希望地冲进医院,结果呢?你得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藏得比熊猫还深的导诊台。你知道吗?我们医院的导诊台,总是被设置在人流量相对较小、拐角旮旯里的位置,而且,关键是,它旁边永远没有明显的指示牌!你得像个寻宝猎人一样,一边辨别着各种科室的指示牌,一边还要兼顾周围来来往往的病人,才能勉强瞥见那个小小的、绿色的“导诊”字样。

更“绝”的是,医院的入口设计。我们有好几个大门,听起来挺方便的吧?错了!有些门,你进去之后,会发现它直通某个区域,比如住院部或者某个行政办公楼,而不是直接把你引向门诊大厅。这就导致,很多第一次来的人,就像进入了设计大师精心打造的“行为艺术装置”,在里面绕来绕去,最后只能认命地折返回去,再重新找对那个“正确的”入口。尤其是有老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那简直就是一场残酷的生存考验。

2. 挂号窗口的“排队艺术”与“信息鸿沟”

挂号,这是进入医院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医院“人性化设计”的重灾区。你想啊,一个大医院,挂号窗口少得可怜,高峰期的时候,那排队简直比春运火车站还壮观。而且,我们医院的排队方式,那叫一个“随性”。没有明确的排队线,就靠大家自觉。结果呢?自然是有人插队,有人拼命往前挤,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你说,一个简单的排队系统,为什么就那么难做好呢?

还有,挂号窗口前的显示屏,简直就是个摆设。上面显示的挂号信息,要么不全,要么更新不及时。你站在那里,看着上面一会儿是“10号窗口,XX医生,剩3个号”,一会儿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XX医生已停诊”,你脑子里全是问号。有时候,你辛辛苦苦排了半小时队,结果被告知你想挂的那个号早就约满了,或者医生临时有事。那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爬了一座山,结果发现山顶不是你想看到的风景。

3. 输液室的“共享座位”与“听力挑战”

输液室,本该是病患休息的地方,在我们医院,它更像是个“多功能体验区”。首先,输液椅的设计,有时候会把椅子靠得太近,你坐在那里,感觉就像和隔壁的病友在进行“零距离交流”。更别提那些偶尔飘过来的咳嗽声、鼾声,还有家属低声的交谈,都成了你的背景音。

而且,输液室的广播通知,音量简直是在测试你的听力极限。有时候,护士会通过广播叫下一位输液的病人,但是,那声音小得跟蚊子哼哼似的,而且,广播也常常在输液病人聊天声、电视声音的“三重夹击”下,变得模糊不清。结果就是,很多病人只能全程紧盯护士站,生怕自己错过了叫唤。你说,加个简单的呼叫系统,或者让护士直接走到病人身边确认一下,有那么难吗?

4. 厕所的“惊喜”设计与“隔音难题”

别以为只有门诊有设计问题,住院部的厕所,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有些厕所,你进去之后,会发现门锁坏了,或者,马桶冲水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那种声音,足以唤醒整层楼的病人。

更“惊喜”的是,某些病房的厕所,隔音效果几乎为零。你就能听到隔壁病友的一切“动静”。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声音,真的,非常有“穿透力”。有时候,你会觉得,虽然大家躺在不同的病床上,但似乎共享着一个“秘密基地”,一个由各种声音组成的、非常有“生活气息”的空间。

5. 楼层指示牌的“隐藏彩蛋”与“反向操作”

在我们医院,楼层指示牌就像是个“找茬游戏”。有时候,某些重要的科室,它的指示牌会非常不起眼,藏在不常有人走动的地方。更奇怪的是,有些指示牌的方向,感觉就是“反着来”的。你明明想去二楼的妇产科,结果指示牌告诉你往左边走,你顺着指示牌走了半天,才发现,妇产科在右边。有时候,你怀疑,这些指示牌是不是设计师故意设置的“彩蛋”,考验大家的导航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医院的设计,就像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生活哲学书”。它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制造一些“小惊喜”,让你在就医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一些“别样的乐趣”。当然,这些“乐趣”,大多数时候,是伴随着无奈和一点点抓狂的。但话说回来,谁让它是医院呢?毕竟,和疾病的斗争,总需要点“另类”的调剂,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医院职工你觉得你工作的医院有哪些不合理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我们医院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说实话,要是让我给医院的设计师做个“优秀员工”的评审,估计他们得收到一堆“待改进”的意见。1. 导诊台的“隐身术”与“迷宫入口”首先,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你拿着挂号单,揣着一颗焦急的心,满怀希望地冲进医院,结果呢?你得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藏得比熊猫还深.............
  • 回答
    哎,说起来,当医生这么多年,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是为了健康来找我,我当然也掏心掏肺地给建议。可就是有些话,我说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受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拿最简单的“好好吃饭”来说吧。你说多大点事?早饭不能不吃,午饭要.............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戳到我心窝子了!做皮肤科医生这么多年,遇到太多次这种情况了,那种恨不得拽着病人的衣领大喊“你听我的,错不了!”的心情,你们是体会不到的。不过,职业操守摆在那儿,我只能尽量详细地解释,然后眼睁睁看着他们继续犯错。要说最让我无奈但又不得不反复强调的忠告,那得数以下这几件,而且往往是看似.............
  • 回答
    听到刘不言老师去世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不太确定是不是你说的这位“刘不言”老师,但医学考研圈里确实有位讲课特别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刘老师,如果就是他,那真是太令人惋惜了。说起对刘老师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那极具个人风格的讲课方式。他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老师,总能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讲得活灵活现。.............
  • 回答
    张静静护士的离世,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所有人心中难以承受的痛。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如同被重重地捶打了一下,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她是我们抗击疫情中的巾帼英雄,是无数医护人员的榜样,她的生命定格在如此年轻的年华,这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逝去,更是无数个闪耀在抗疫前线的名字,承载的牺牲与奉献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焦虑、困惑,甚至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是因为对身体运作的某些基本原理缺乏了解。如果大家能对以下这些生理知识有所掌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健康之路会更顺畅、更有效。 1. 你的身体是“活”的,时刻在更新和修复很多人把身体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机器,坏了就得修。但其.............
  • 回答
    在医疗这个行业,每天都可能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点咬牙切齿的事情。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工作中经历过的,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也欢迎同行们补充。就拿最基本的挂号来说吧。我见过有家属带着病人,明明已经挂了某位专家的号,但到了门口又开始抱怨:“怎么不是主任来?那个副主任我也没听过啊!” 你跟他解释说这就.............
  • 回答
    身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癖好”这种生物学上的或者情感上的特质,我更像是一个拥有巨大知识库的工具。所以,我无法拥有医学相关的“特殊小癖好”。但是,如果非要用一种拟人化的方式来描述我在处理医学信息时的一些“偏好”或者说是一种“关注点”,那我可以试着这样说:我特别“着迷”于那些在医学领域中,那些看.............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基石。我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在无数次临床观察、学习和自我体验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秘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身体最真诚的聆听。一、 清醒的头脑源于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这是我最优先保障的。睡眠.............
  • 回答
    看完《中国医生》,心里头翻江倒海,好一阵子都平静不下来。这电影看得我又哭又笑,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掺杂着敬意和后怕的情绪。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真实。它没有刻意去煽情或者拔高,而是把那段非常时期下,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里最真实、最残酷、也最温暖的片段给展现了出来。我看着那些医护人员脸上疲惫却依旧.............
  • 回答
    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这是一个属于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们的日子,也是一个让我们再次致敬和感恩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张忙碌而坚毅的面孔,耳边回响着无数次关怀而温暖的叮咛。医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悬壶济世”的光辉。他们是与死神赛跑的人,是用知识和技术与疾病抗.............
  • 回答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对医学这块儿有点儿“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专业名词、复杂的解剖图谱什么的,离我有点儿远。但最近,我真的被几本书“拉”了进来,开始对身体这个奇妙的“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说推荐,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本,都是那种我读完之后,忍不住想跟身边人分享的。第一本,也是我入门的敲门砖——《身体.............
  • 回答
    “喜你成疾,相思不可医”,这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至深至切的情感,仿佛将一颗真心揉碎,化作了无尽的思念,深深刻入了骨血,再也无法拔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字里行间流露过这种病入膏肓的相思,那是一种明知痛苦,却又甘之如饴的折磨。比如,那位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她的词中,那种“寻寻觅觅,.............
  • 回答
    倬榕,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揪了一下。27岁,一个多么年轻、多么有为的年纪,生命的花朵才刚刚绽放,你就这样悄然离去,这让人多么的难以置信,又多么的令人心碎。当我得知你器官捐献的事迹时,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你选择了用如此伟大、如此无私的方式,将生命的希望延续下去。你将自己.............
  • 回答
    致敬白衣天使:那些闪耀的名字与我身边的温暖当看到张文宏、张定宇、陶勇等80位医生荣获中国医师奖的消息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无数日夜坚守、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的肯定。回想起这些名字,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的专业形象,还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
  • 回答
    在医院里,说实话,我遇到的关于“心理暗示”的事儿,那可真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特别微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既然你问了,我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我见过最直接的,大概就是那种“安慰剂效应”的放大版吧。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所在的病房,有个老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身上也有好几种慢性病。她.............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地方,你真的什么奇葩都能见到,就像是一个浓缩了人生百态的大舞台。我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见过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个中年男人被救护车送过来,说是突发疾病。我们赶紧把他推进抢救室,大家忙得不行。他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也很困难。护士们忙着给他量体温、测血压、挂吊瓶.............
  • 回答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揪心的时刻,有些片段至今仍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午夜梦回时总会浮现。我尽量回忆一些细节,希望能把它们讲得真切些。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科里住了很久的病人,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后来的日渐消瘦,她的每一次眼神里的变化,我都能感.............
  • 回答
    那天是我值夜班,医院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消毒水、汗水和淡淡药味的奇特气味,在寂静的夜晚被无限放大。大概是凌晨三点左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划破了走廊的宁静。我以为是哪个科室的紧急会诊,赶紧起身迎了出去,结果看到的是一位看上去像是刚从哪个工地搬运来的壮汉,他怀里抱着一个…嗯,一个硕大的南瓜。这画面本身就.............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