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斯瓦希里语和阿拉伯语的巧合。虽然斯语吸收了大量的阿语词(和日语吸收汉语的水平有得一拼),但是在吸收过程中与本身的班图语法融合后,发生了一些巧合的、且能产的重新分析现象。
先铺垫一下:
可以发现,斯语的m-和阿语的mu-看上去就有点像(尽管彼此完全无关),那么比如阿语的muhandis“工程师”借入斯语后,就会顺理成章地变成mhandisi[3][4]/m̩.ha.ˈndi.si/,也即斯语共时层面来看词根就是-handisi(和阿语原本的词干还是很接近的),并可以进一步派生成第11类的抽象名词uhandisi“工程学”。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5],如muḥarrir“编辑”→mhariri,muḥāsib“会计”→mhasibu,musāfir“旅行者”→msafiri等等。(但有些斯语词尽管带m-,实际上原本在阿语里没有mu-,这个m-是根据斯语自身语法要求加上的,不是重新分析,如mshairi“诗人”来自阿语的šāʕir而非*mušāʕir)
有个例子比较特别:muʕallim“老师”→斯语mwalimu,看起来和前面的没什么差别,把mwalimu里的m-提取出来即可。但事实上,m-还有一条规则——当后接词干以元音开头时,这个m-要变成mw-,也就是说其实共时层面被分析为了mw-alimu(音节划分是/mwa.ˈli.mu/,不是/m̩.wa.ˈli.mu/),若要派生成第11类抽象名词则是ualimu。中间冒出来的/w/吧,说它保留自阿语的/u/也行,说按斯语mw-的规则加上去也都行。
另外,阿语中mV-是个用途很丰富的前缀(尽管在不同词式中mV-的元音会不同),分词以外的词式有些会变成斯语的第3-4类,第3类和第1类一样前缀也是m-,但对应的复数(即第4类)是mi-,所以传统上仍算作两组四类。比如:
P.S. 再来个不是mV-的巧合,斯语“吃”的词典形是kula,和阿语的√ʔkl“吃”有点像(而且√ʔkl的/ʔ/还不太稳定,比如在命令式二阳单就会变成kul,/ʔ/丢了之后就更像了)。但事实上,所有斯语动词的词典形默认要加不定式的ku-,其词干只有-la(甚至-a是动词后缀,词根就一个-l-),所以也没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斯语m-例子是基于巧合的重新分析,斯语和阿语正好有比较接近的前缀,但不会对词干或词根本身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和另一个重新分析的例子相区分:阿语的kitāb“书”(词根√ktb“写”)借入斯语后变为kitabu,此时ki-被重新分析为了第7类表工具的前缀,词根变成了-tabu,并可变成复数形式vitabu——这就算不上是巧合了。
顺便,斯语和日语也能找到点联系。
斯语里表示方位的第16、17、18类名词丢失了原本原始班图语的前缀,三者合流并产生了后缀创新-ni。如nyumba是“房子”,加上后缀变成nyumbani“在房子里”(属第17类,“在大房子里”是nyumbani kukubwa,形容词ku-前缀能说明是第17类而非第16或18类)——于是乎就和日语に的用法比较接近(当然日语还要考虑に和で的区别,斯语不需要)。
以及,斯语有个特殊疑问词是nani,但并不相当于なに“什么”,而是“谁”。然而,斯语里询问名字时用的是“Jina lako nani? (你的名字是谁?)”,这时候就碰巧和なに有点像了(虽然“名前はなに”是有点怪,用“名前はなんですか”会比较正常)。
其实我一直希望有大神回答我
为什么各种种族和语言中叫母亲都是“mama”
韩语中男性生殖器叫做“좆”,南宁白话的土话中男性生殖器也叫“tsot”,两者发音基本相同……南宁白话土话的“tsot”演变到如今的“南普”后念做“cuǒ”,已经虚词化,作为一个强化语气的虚词,绝大多数只会“南普”的南宁人即便口中时常说出“cuǒ”,如“多cuǒ余”“不cuǒ懂”,也基本意识不到它本是生殖器的名称。
另外《水浒传》里就有“撮鸟”(cuo diao)一说,可见撮和鸟(diao)应该至少是元明官话里就有的说法,流传至今。“撮”字正好是t尾入声字,应该就是南宁白话“tsot”的本字,似乎在西南官话里也有“哈戳戳”这种说法,字面上对应的其实就是“傻屌”。
PS. 与“撮鸟”对应的女性生殖器名称应该是“兮屄”(即人人皆知的“娘希匹”),“兮”在两广粤语里普遍使用,即用作接尾词的“hai”(一般写成“㞓”)。
韩语的“좆”貌似也可以虚化(接头词),比如좆같、좆새끼、좆나、좆밥、좆물,不但发音跟南宁土话的“tsot”一样,用法也神似,都是用性器官的名称来加强语气的说法。
其实在骂人用语的语法构造方面,汉朝两族真是惊人的一致,尤其是“将男女性生殖器名称虚指化或活用为其他词性,乃至已经让说话者意识不到自己说的是性器官”这一语法现象,在西方诸语言和日语中似乎都没有类似用法。比如英语的语法活用最多只是把动词“fuck”虚化成“fucking”之类,没有说把cock、pussy这种性器官的俗称名词弄成副词、形容词乃至动词的。而韩语的国骂씨발,本意是表示女性生殖器的씹+하다,也就是将其动词化,这跟粤语里的国骂“屌你老母”的语法构成完全一样……汉语各方言中撮、屌、兮、屄四大性器官名词虚词化的用法想必不用多说了,韩语的좆、씹同样可以大规模虚化,上面列举了좆的一干衍生词,씹衍生的씨발놈、씹새끼之类,跟汉语各方言里的这傻屌、这逼之类的用法在字面上简直毫无违和感。而且双方连在书面语上的避讳形式都一模一样,中文用“傻X”“我X”,韩文也用“X발”“X되고요”。
跟汉语很多国家名称带“亚”一样,维吾尔语很多国家名称都带ye后缀,比如:
汉语―英语―维吾尔语
德国―Germany―Germaniye
巴西―Brazil―Biraziliye
俄罗斯―Russia―Rosiye
日本 ―Japan―Yapiniye
英国―England― Engiliye
法国―France― Firansiye
意大利 ―Italy―Italiye
西班牙―Spain― Ispaniye
其实,这个ye不是汉语那样音译的结果,这些国名原本带这个后缀。而维吾尔语的这个后缀并不是音译的结果,这方便跟这些语言存在巧合。
ye在维吾尔语里是“土地”的原生词根,可以派生出家园、国土、领地、属地、农田等很多跟地有关的含义和组词。
日本人叫yapun,日本国叫yapuniye,意思是日本人的土地和家园。
可能是祖先们知道人要吃饭活命需要依靠土地,所以在维吾尔语里“吃”叫y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