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布热津斯基的「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日本:并非地区性而是国际性的国家。」?

回答
布热津斯基的这句话,出自他著名的著作《大棋局》,虽然简短,却极其深刻地描绘了他对21世纪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和日本地位的判断。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并深入分析他论述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

先来解析“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

这句话抛出的核心论点是:在当时,即便中国已经崛起,并且经济体量巨大,但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其角色定位,依然更多地被局限在“地区性”的范畴。这意味着什么呢?

1. 影响力范围的局限性: 布热津斯基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在发展,并且在亚洲区域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政治、军事和文化影响力,尚未能真正辐射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与美国这样的“全球性”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所说的“地区性”,主要指的是以东亚和东南亚为核心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中国是无可争议的重量级玩家,但放到中东、欧洲、非洲甚至南美,这种影响力就显著减弱了。

2. 角色定位的被动性: 他可能也在暗示,中国当时的角色更多是被动的,是在应对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全球体系,而不是在主动塑造和引领全球秩序。即使中国提出一些倡议,其根本性质和影响力也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一个“全球性”的国家,意味着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设置议题,能够影响全球的规则制定,能够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比如安全保障、金融稳定等)。在布热津斯基看来,中国尚未达到这个高度。

3. 内部发展的优先性: 布热津斯基深知中国内部面临的巨大发展挑战,比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矛盾、环境保护等等。这些国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牵制中国将其精力、资源和注意力完全投向全球事务。他认为,中国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壮大自身,巩固在地区内的地位,而不是急于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领导者。

4. 与美国的对比: 布热津斯基的分析是围绕着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展开的。他将中国定位为“地区性”国家,正是为了突出美国作为“全球性”国家的特殊地位。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国更多的是一个需要被管理、被平衡的区域性力量,而非与其平起平坐的全球性对手。

再来看“日本:并非地区性而是国际性的国家。”

这句话就显得更为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说是反直觉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日本的影响力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亚洲,尤其是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但布热津斯基在这里强调的“国际性”,究竟是指什么呢?

1. 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影响力: 日本在二战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尤其是日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贸易,都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性”。日本的经济波动,对全球经济都有显著影响。

2. 在国际组织中的活跃与贡献: 日本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并且在很多机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智力贡献。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规则的建立和维护。这一点,与仅仅在地区内发挥作用的“地区性”国家有本质区别。

3. 软实力的国际传播: 日本的动漫、电子产品、汽车、饮食文化等,早已超越了其地理边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是一种典型的软实力输出。这种文化渗透力是“国际性”的重要体现。

4. “安全寄生”与战略的被动性(潜在的批判): 这里可能也包含着布热津斯基的一层潜藏的批判。他认为,日本虽然在经济和国际事务中非常活跃,但其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保护伞(即“安全寄生”)。因此,尽管日本是“国际性”的,但它的战略自主性相对较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往往是在美国的战略框架下进行的。它更像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的“参与者”,但并非“主导者”或“规则制定者”。

5. 与中国的对比,凸显结构性差异: 布热津斯基提出这个论断,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衬托和对比中国。他认为,中国虽然地理范围和潜力更大,但其当前的角色和影响力更像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地区性强权。而日本,尽管在地理上是亚洲国家,但其经济模式、国际参与度和文化输出,使其早已融入并影响着全球体系,具备了“国际性”的特征,即使这种国际性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总结一下,布热津斯基的这句话是:

对中国: 评价其在当时的国际体系中,其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全球辐射力尚未形成,并且在国内发展和区域事务上投入更多精力。它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区域强权。
对日本: 评价其虽然身处亚洲,但其经济、金融、技术和文化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地区范畴,深度融入全球体系,在全球经济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这种“国际性”伴随着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依赖,战略自主性相对受限。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说明什么?

布热津斯基的整个《大棋局》核心在于如何管理欧亚大陆的权力平衡,尤其是如何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他认为,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 key 是阻止任何潜在的全球竞争者出现。

他将中国定义为“地区性”的,意味着在中国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对手之前,美国可以通过管理其区域影响,并利用其他区域力量(如日本、印度)来制衡中国。
他将日本定义为“国际性”的,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强调日本在全球体系中的价值,以及它作为美国盟友在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可能是提醒美国,尽管日本“国际性”很强,但其对美国的战略依赖性是美国可以利用的。

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当时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各国地位和潜力的精辟剖析。它不是一个静态的描述,而是布热津斯基基于对国际关系动态演变的理解,对未来趋势的一种预测和判断。他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看到了其发展的局限性和中国自身的战略重心。他也看到了日本在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广泛参与,但同时也看到了其战略上的“被动性”。这种微妙的区分,是理解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布热津斯基的这两句话并非描述事实,而是他对美国的战略建议。说穿了,就是不要搞利用中日矛盾的小聪明,而是要做中日摊牌的调解员。

其中隐藏着布热津斯基深刻的地缘认知,也是全书的压轴重笔。

这个观点出现于《大棋局》的第六章,全书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 新型霸权

·第二章 欧亚大棋盘

·第三章 民主桥头堡

·第四章 黑洞

·第五章 欧亚巴尔干

·第六章 远东之锚

·第七章 总结

其中第一章是综述,最后一章是总结。剩下的五章属于正文部分。具体又分为两小部分:

第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站在离岸大陆的立场上看亚欧大陆,进而阐明美国最大的优势是远离亚欧大陆(容易利用大陆国家间的矛盾),但最大的劣势也是远离亚欧大陆(容易遭大陆国家联盟的孤立)。

所以,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控局亚欧大陆。为此,他将亚欧大陆分成了四个地缘区:中央区,西部区,南部区,东部区。

接下来的四章是第二部分,属于分区块探讨美国的战略选择,类似于策论。这个策略从亚欧大陆西端的德法矛盾开始,到亚欧大陆东端的中日矛盾结束。既有呼应,更有深刻的区分。

其中,第三章分析欧盟时,特别强调利用英法矛盾,阻挠出现一个主权化的欧洲联合体。并明确指出,要由美国来定义欧洲的范围,决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顺着这个思路,很多人就会惯性认为,布热津斯基在亚欧大陆的东端,也会利用中日矛盾。可布热津斯基却不赞成这种选择。

不赞成的原因,《大棋局》书中语焉不详,但可以顺其思维逻辑进行逆向推理:

欧洲问题的实质是法德之间的仗已经打透了,欧洲也衰落了。所以要通过联合来根本改变现实世界中的权力结构。同时,美国因为文化的近似性,较易于介入欧洲事务,通过跨北大西洋纽带和北约,进行深度控局。

但是,亚洲问题却是中日的仗还没有打透,存在一个进行时的结构性地缘对抗。同时,东亚属于破碎地带,并无类似北约的组织,美国因为文化差异,也很难深度介入当地事务。

在这个差异环境里,中国太大,其潜力和空间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而日本又是一个如此令人不放心的国家——不要忘记,历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英俄矛盾崛起,又最终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帝国,也曾短暂建立一个巨型帝国。

一旦中日对抗启动,就必将导向不可逆的剧烈冲突。即便短期内两败俱伤,但从历史上看,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复原能力极强的国家。率先复兴的那一个就将成为无可置疑的东方霸主。

故而,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对美国不利。换言之——

通过挑拨中日冲突进而牟利的做法,虽然有短期的战术收益,却存在长期的战略风险。那会造成东亚地缘承重墙的倒塌,进而断送美国的控局基点。

最好的做法就是维持中日和平现状,让中日之间的最后一战永远不要发生,从而自动分裂东部区

实现的方法就是:

不再让日本扮演一个东部区内的捣蛋分子,而是将日本及其周边岛链、海域,从东部区中永远分裂出来。进而引导中国西进,形成中俄印土伊(朗)在中亚的持久地缘竞争。美国就可以在看好日本、协调中日矛盾的同时,灵活利用中俄矛盾达成控局。

为达此目的,他一再强调:削弱在日驻军的做法,和放任日本扩张的做法,都是错误举动。绝对不能再让日本成为有明确势力范围、不受管控的地区大国,但可以给予其全球大国的虚名,由美国带领日本多参与全球事务。随着日本逐渐走出较小但较精确的“远东”,进入更大但也更模糊的“亚太”,日本的力量自然受到稀释。同时,东部区也随之分裂,使得美国可以更自如的处理美中关系。

至于中国,则可以做日本不能做的事情——在远东获得自己的势力范围,做地区大国。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和美国在势力范围边界上达成共识——在岛链防线前适可而止,且不能以战胜日本为头号战略目标。

应该说,这个构想比大部分美国亚东问题专家思考的都要深入。

事实上,后来美国虽然在很多地方背离了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恰恰在这一点上较为坚持。最典型的就是奥巴马内阁的战略东移。其实恰恰是同时看住中日的构想。因为如果美国对日本放心,就不必自己东移,只要松链子放狗即可。但是,在美国心中,日本就是个吕布,根本不能松链子。

未来,中日美战略三角仍将继续烧脑地延续下去。而布热津斯基的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可惜国人对这一段很少看懂。

————————

王鼎杰,喜欢做白日梦的历史拓荒者。凤凰鼎力推鉴主讲人。著有《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李鸿章时代》。策划:《地缘战略经典译丛》、《二战东线文库》。

更多讨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王鼎杰战略智库(ID:Strategic-Thinktank);微博:王鼎杰。

user avatar

说的挺有道理的。

可以这么理解,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世界的存在而单独存在。

日本呢则必须要依托于国际社会,无法单独作为一个国家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布热津斯基的这句话,出自他著名的著作《大棋局》,虽然简短,却极其深刻地描绘了他对21世纪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和日本地位的判断。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并深入分析他论述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先来解析“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这句话抛出的核心论点是:在当时,即便中国已经崛起.............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 回答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禅语,通常被称为“禅宗三境界”或者“悟道三阶段”,意境深远,历久弥新。它并非指代实际的山,而是用“山”这个意象来比喻一个人对事物、对真理、对自我的认知过程。理解这三层境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三层境界的含义:第一层境界: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