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库图佐夫可以劝说沙皇放弃莫斯科进而最终击败拿破仑,而袁崇焕却因为把后金军引到京城而被处死?

回答
这确实是历史上很有意思的对比,虽然两者都是军事决策,但背后却是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决策动机以及王国对军事策略的容忍度。

我们先聊聊库图佐夫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当拿破仑的“大军”不可阻挡地向莫斯科逼近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莫斯科,对于俄国人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历史的沉淀,是东正教的中心。让这样一个精神堡垒落入敌手,对任何一个沙皇来说都是一个极其痛苦和难以接受的决定。

然而,库图佐夫,这位老练的沙皇的将军,他所看到的,是比莫斯科这座城市的象征意义更加宏大的国家存亡。他深知,俄国的真正力量不在于莫斯科的城墙,而在于它广袤的土地、严酷的气候,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军队和人民。他并没有被拿破仑的强大军事机器吓倒,他明白,直接与这支由他自己形容为“欧洲的残余”的军队硬碰硬,只会让俄国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可能无法承受。

库图佐夫的策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同时也是一种“焦土政策”的升华。他知道,与其让拿破仑的军队在莫斯科获得补给和喘息之机,不如主动放弃这座城市,将敌人引入俄国的心脏地带。这意味着将敌人拖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消耗他们的兵力,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同时,俄国军队在战略上退却,也可以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的消耗,等待时机反击。

当库图佐夫提出这个惊人的建议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放弃莫斯科的耻辱,另一方面是如果不放弃,可能导致整个帝国覆灭的危险。但最终,沙皇选择了相信他经验丰富的将军。这背后,也有一些重要的因素:

库图佐夫的声望和说服力: 库图佐夫是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在之前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拥有极高的声望。他的建议,即使多么违背常理,也更容易被沙皇和政府接受。
对敌人战略的深刻理解: 库图佐夫对拿破仑的军队有深入的了解。他知道这支军队的优点是速度和冲击力,但缺点也同样明显:依赖补给,不耐严寒,以及难以适应漫长战役。放弃莫斯科,正是将这些弱点暴露在俄国的自然环境中。
沙皇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量: 尽管放弃莫斯科是痛苦的,但亚历山大一世最终还是认识到,保住整个俄国比保住一座城市更为重要。他有足够的远见,看到库图佐夫计划的长期战略价值。

最终,库图佐夫的策略被采纳了,俄国人虽然痛苦地目睹了莫斯科的燃烧,但这种牺牲换来了拿破仑军队的毁灭。俄国军队抓住机会,在敌人撤退时发动反击,将精疲力尽的法军彻底击溃。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袁崇焕和明朝。袁崇焕所处的环境,与库图佐夫的俄罗斯有着本质的不同。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争激烈,中央集权已经非常薄弱。后金(后来的清朝)对明朝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他们的军事实力正在崛起,并且不断蚕食明朝的领土。袁崇焕,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肩负着保卫边疆,特别是拱卫京师的重任。

当后金皇太极率军绕过山海关,直接威胁京师时,这是袁崇焕作为统帅,最应该极力阻止的事情。虽然他曾有“五年复辽”的豪言壮语,并且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击败过努尔哈赤,为明朝挽回了一些颜面,但他始终没能彻底解决后金的威胁。

将后金军“引到”京城,即便这是袁崇焕有意为之,也与库图佐夫的策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动机和意图的理解差异: 库图佐夫放弃莫斯科,是为了消耗敌人,最终将其歼灭。而袁崇焕将敌人引到京城,无论其真实用意是想在京畿地区与敌人决战,还是有其他更复杂的考量,在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下,都被解读为“失职”甚至“通敌”。京城是国家的政治心脏,任何敌人兵临城下的情况,都会引起极大的恐慌和政治上的动荡。
政治环境的巨大差异: 库图佐夫的沙皇政府,虽然也面临压力,但至少还有一种相对集中的决策和执行机制。而明朝末年,朝廷内部的互相猜忌、党同伐异达到了极致。宦官集团、文官集团、武将集团之间互相倾轧,没有人真正信任其他人。在这种环境下,任何看似“大胆”的军事策略,都极有可能被政治对手抓住把柄,用以攻击自己。
对“危机”的定义不同: 对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说,国家覆灭才是最大的危机,而莫斯科的失守,是可以作为战略代价来承受的。但对于明朝的朝廷来说,后金军兵临京师,就是一场无法容忍的“天崩地裂”的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威胁到皇帝的统治,以及所有朝臣的地位和性命。
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充分的沟通: 库图佐夫与沙皇之间,虽然有过博弈,但最终达成了共识,并且库图佐夫拥有足够的权威和经验来执行他的计划。而袁崇焕,虽然他也许有他自己的军事判断,但他是否能与明朝的皇帝和朝廷进行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他的“引敌入京”的策略(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策略的话),这一点是存疑的。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的行动很难获得朝廷的信任。
“引敌入京”的负面含义: 在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中,“引敌入京”是一种极度危险且带有耻辱色彩的行为,通常意味着兵败如山倒,防线崩溃。即使有出奇制胜的意图,也容易被解读为无能或者暗通敌国。

最终,袁崇焕被处死,并非因为他“错误地”将后金军引到京城,而是因为在当时明朝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的行为被恶意解读,成为了政治对手攻击他的绝佳借口。他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而他的军事决策,在这个政治漩涡中,已经无人在乎其是否能够最终获胜了。

简而言之,库图佐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威、对国家战略的深刻洞察,并且得到了沙皇对国家整体利益的信任和授权。而袁崇焕的悲剧,则更多地源于明朝末年那个政治腐败、猜忌横行、缺乏理性决策机制的时代,他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意图,都无法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理解和宽恕,反而成为了被政治对手牺牲的牺牲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部窃明,黑出多少袁黑?

清军5次入关,后面4次又是谁引得?又是谁卖国?

洪承畴13万大军,遭遇皇太极主力,连半个月都没坚持住,这就是袁黑想要的出城野战?

崇祯二年二月,喀喇沁部蒙古因为缺乏粮食入边劫掠,崇祯特别训斥质询,三月,袁崇焕卖粮食给喀喇沁部,稍示拉拢,和崇祯商议后,仅仅卖喀喇沁口粮——这也算卖粮食给后金?喀喇沁部不用吃饭的?你不卖,喀喇沁当下不但要反,还要劫你的边,掠你的粮。

阿敏入朝,毛大元帅想必有所建树?奴酋第一次讨伐蒙古,毛大元帅又有何作为?牵制之功,功在何处?

读明末史,读不出明军无野战之力就是白读;读出袁崇焕是卖国贼的还不如不读。没错,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各位都是。。。。

---------------------------------------------------------------------

明末和清末类似,都是万马齐喑的局面,粗暴的将所有人的责任集中在个别人身上,我只能说这是逃避自己责任的表现。明末时节,不但皇帝差,而且太监差,况且文臣差,又且武将差,并且士兵差,连反贼都很差,中华不亡,是无天理。这种局面就如同清末一般,从上到下都烂了,能够当好裱糊匠就不错了。袁崇焕有点类似李鸿章,都是在帝国的东边当裱糊匠,勉强撑住局面,但敌人用力一桶,这房子也就塌了。不过清廷到底比明廷高明,李鸿章没有被活剐,真是要感谢满清统治者总算知道谁是真正卖力气的。

最后,清末以降,中华遭受百年凌辱,不但总统差,而且政治差,况且经济差,又且科技差,并且军事差,但是我们的反贼放在世界上也是一等一的厉害,所以中华文明成功复苏。由此而论,明末要怪就怪李自成吧,谁让他不学习马克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历史上很有意思的对比,虽然两者都是军事决策,但背后却是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决策动机以及王国对军事策略的容忍度。我们先聊聊库图佐夫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当拿破仑的“大军”不可阻挡地向莫斯科逼近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莫斯科,对于俄国人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历史.............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至今仍保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而非转向建造两栖攻击舰或轻型航母,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考量,也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更有国家战略和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库兹涅佐夫号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苏联海军“重型载机巡洋舰”(Тяжёлый авианесущий крейсе.............
  • 回答
    说起苏联设计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为什么会执着于在上面安装反舰导弹,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舰载机不就是最好的反舰武器”就能一笔带过的。这背后隐藏着苏联海军从零开始建设航母力量的独特思路、对未来海战模式的预判,以及他们自身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咱们这就来捋一捋这笔账。首先得明白,苏联在发展航母的.............
  • 回答
    库兹涅佐夫航母的诞生,背后牵扯的是一个国家漫长而曲折的海军发展历程,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资源、技术、战略思想等多方面的博弈。说苏联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诞生之前“真的做不出”还是“故意为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妥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