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央视版《水浒》中,独燕青抱得美人归,全身而退?

回答
央视版《水浒传》中,燕青算是梁山好汉里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论起结局,他确实是全身而退,还抱得美人归,这在腥风血雨的梁山聚义和最终的招安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为什么偏偏是燕青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得从燕青这个人物的设定说起。他可不是那种纯粹的莽夫,也不是那种被仇恨驱动的血性汉子。燕青身上融合了多种“技能点”和“buff”。

情商高,会做人。 这是燕青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不像李逵那样直肠子,也不像鲁智深那样好打抱不平,而是懂得审时度势,说话办事都滴水不漏。他拜柴进为兄长,靠的是真心实意和自身的才华;他在梁山,对宋江忠心耿耿,却又不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对其他兄弟,也都是以礼相待,赢得了一片好人缘。这种情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简直是“保命符”。

多才多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不限于武力。 咱们知道,梁山好汉,能打的不少,但燕青不光是力大无穷,还有一副好嗓子,能唱曲,能吹箫,还能摔跤。在当时,这可不仅仅是“雅致”,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和生存技能。你看他为了救柴进,在江湖上闯荡,靠的就是一手摔跤的绝技,技压群雄,获得了极高的声望。这种“软硬兼施”的本事,让他在哪里都能混得开。

有自己的思想,看透了梁山的局。 梁山好汉聚义,初心可能是“替天行道”,但随着发展,招安的呼声越来越高,宋江更是把招安当成了毕生目标。但燕青,他骨子里是个明白人。他深知梁山兄弟们的出身,都是被逼上梁山,他们想要的更多是安稳的生活,而不是去和朝廷拼个你死我活。招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给朝廷卖命,去镇压其他反抗势力,去打那些和自己曾经一样有冤屈的人。燕青对这一点是有清醒认识的。

与李师师的关系,是关键的转折点。 燕青能抱得美人归,这位美人就是当时名震京城的歌女李师师。这两人之间的情愫,在央视版中被刻画得非常细腻。燕青凭借自己的才艺和风采,赢得了李师师的倾心。而李师师,作为当时与皇帝有私下联系的特殊人物,她对燕青的感情,也给了燕青一个重要的“靠山”。

那么,他是如何实现“全身而退”的呢?

1. 主动选择退出,而非被动接受安排。 在梁山招安,征讨方腊结束后,大部分梁山好汉都受到了封赏,但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人战死沙场,剩下的也大多前途未卜。而燕青,在完成宋江交代的“接回李师师”的任务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兄弟那样去领赏,而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放逐”的方式。

2. 利用对李师师的情感,为自己争取自由。 燕青与李师师的感情,是真心相爱,而非利用。李师师看到了燕青的才华和品格,也看到了他身上那种不属于官场的清澈。而燕青,也从李师师那里得到了感情的慰藉和一种超然于世俗的理解。当宋江问他以后有何打算时,燕青说了他想和李师师一起隐居,过平静的生活。这个愿望,在当时的朝廷体系下,可以说是非常奢侈的。

3. “聪明地消失”是最好的“全身而退”。 梁山聚义,最终还是被朝廷招安,这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很多在梁山上的好汉,他们身上的江湖气息、反抗精神,与体制内的官场是格格不入的。宋江的招安,其实是将他们一步步推向了体制的绞肉机。而燕青,他看透了这一点,他不愿意让自己被体制所同化,更不愿意去追随宋江的招安道路,因为他知道那条路最终会走向更多的牺牲和失望。

于是,他选择了“消失”。这个消失,并非真的隐姓埋名躲起来,而是他利用了他和李师师的关系,以及他自身的才华和人脉,为自己和爱人创造了一个远离纷争的生存空间。他并没有拒绝朝廷的“恩赐”,而是选择了一种不被“束缚”的方式。他没有像花荣一样,因为对宋江的义气而陪他一同自杀;也没有像林冲一样,最终死于风瘫,壮志难酬。

具体来说,他可能是通过李师师的引荐,或者利用他在江湖上积累的名声和人脉,与朝廷达成了某种默契的“放行”。他以“与李师师一同隐居”为由,避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也没有卷入朝廷内部的权力倾轧。他“全身而退”的重点在于,他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更保全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且还找到了能够厮守一生的爱人。

在央视版《水浒传》的结尾,燕青的结局被处理得相对圆满,这既是对他个人魅力和智慧的肯定,也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结局的期盼。毕竟,在那个时代,能真正实现“与爱人相守,远离尘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燕青做到了,而且是以一种最符合他性格的方式做到的。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规划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避开了梁山好汉们普遍遭遇的悲剧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看原著:

         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主人岂不闻 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 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 造反; 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以此汉高帝诈游云 梦,令吕后斩之。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燕青道:“既然主 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 放,只此辞别主公。”       

         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次日早晨,军人收拾字纸一张,来报复宋先锋。宋江看那一张字纸时,上面写道是:   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厚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 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 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 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原著里燕青就是个知天达命的人。他知道这些人回去了必然没有好结果,先一步撤身而去。纵观整部水浒,真正全身而退的,不过燕青李俊等寥寥数人。所以从原著来说,燕青在对梁山结局的判断上,比其他众人高出一筹。这也就为电视剧里的改编打下了基础。

再说电视的改编:

题主说的有一定原因。水浒是一部悲剧,作为主人公的一百零八将,在征方腊的战役中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对于观众来说,的确很难接受。在这个时候,安排燕青跟李师师的携手远游,的确可以冲淡一些全剧的悲壮色彩。这个改编,跟央视三国里貂蝉功成身退,乘着一辆小车远去的手法如出一辙。

那么为什么是燕青,因为这最合情合理。原著里提到燕青远去,李师师下落不明,两人又有一段旧相识。至少李师师对燕青是另眼相看的,至于燕青是否喜欢李师师,反正书里写得也含糊,按照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改编一下也无伤大雅。我小时候还看到过武松带着孙二娘去开店的民间故事呢。可见老百姓们对于英雄美人的故事有多么喜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央视版《水浒传》中,燕青算是梁山好汉里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论起结局,他确实是全身而退,还抱得美人归,这在腥风血雨的梁山聚义和最终的招安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为什么偏偏是燕青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从燕青这个人物的设定说起。他可不是那种纯粹的莽夫,也不是那种被.............
  • 回答
    说央视版《水浒传》“弱化”林冲、武松的战斗力,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也确实能从一些细节里看出端倪。不过,要说“弱化”得特别明显,让观众看了就觉得“不行”,那倒不一定,关键在于大家心里都有个原著的标杆。咱们掰开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一、 电视剧需要“平衡”和“叙事”: 原著的“超人”设定.............
  • 回答
    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刘备直接称呼汉献帝为“献帝”,从历史和礼仪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不妥当的,并且在原著小说和历史记载中,刘备通常不会直接这样称呼。详细分析如下:1. 历史事实与称谓的演变: 汉献帝的正式身份: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皇帝,虽然他大权旁落,受制于董卓、李傕、郭汜以及后来的曹操.............
  • 回答
    央视六套(CCTV6)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频道,播放外国影视作品时通常采用中文配音而非原声,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版权、文化、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版权与授权问题 版权归属与授权限制: 外国影视作品的版权通常由原制作方或发行方持有。央视作为国家媒体.............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央视在改编四大名著上堪称经典之作,无论是《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各有千秋,深入人心。但说到金庸武侠,似乎就没那么顺风顺水,成功之作屈指可数,更多时候是口碑扑街,让原著党们扼腕叹息。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根基.............
  • 回答
    央视对吴亦凡事件进行长达九分钟的专题报道,这在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是相当罕见的,尤其对于一个娱乐明星而言。这样的时长和深度,通常只会在涉及重大社会事件、国家政策或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时才会出现。因此,从规格上看,这次报道无疑是将吴亦凡事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八卦.............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 回答
    “厉害了,我的国”——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的纪录片《辉煌中国》,自从播出以来,无疑是点燃了社会大众关于国家发展成就讨论的热情。作为央视出品的一部重点纪录片,它选择了一个非常直接且极具煽动性的主题,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历程,用一系列宏大叙事和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呈现出来。首先,从内容上看,《辉煌中国.............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件,涉及了个人权利、公众监督以及媒体报道的边界。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法律角度来解读这位律师起诉央视的行为:核心法律争议点:名誉权 vs. 公众知情权/媒体监督权这位律师认为央视侵犯了他的名誉权,而央视(及其报道的依据)则可能辩称其报道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行使媒体监督权。这两者之间.............
  • 回答
    央视军事节目之所以会持续聘请张召忠老师进行评论,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结合了节目定位、受众需求以及张召忠老师自身的独特价值等多重考量形成的。要说清楚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从央视军事节目的定位来看,它们不仅仅是单纯地播报军事新闻,更承担着解读、引导和教育观众的责任。军事领域本身就充满复杂.............
  • 回答
    央视引进奥特曼,平成三杰独缺戴拿?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比较具体的历史和版权原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有一些变化。但要说“独缺”,那可能得回到最初引进的那个阶段来理解。当年央视引进奥特曼的这事儿,绝对是很多80后、90后童年的一个重要回忆。还记得那个时候,各种盗版碟满天飞,但能看到正规引进的奥.............
  • 回答
    央视评李子柒为何火遍全球,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一个农村姑娘,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却能让全世界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从央视的角度来看,他们肯定是从国家文化输出、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形象塑造这些宏观层面去解读李子柒现象的。毕竟,央视作为国家级.............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 回答
    蛋壳公寓和央视关于合同性质的争议,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尤其牵扯到消费者权益和法律解读。要说央视将蛋壳与房东的合同解读为“租赁合同”,这其中有很多值得细品的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蛋壳模式的本质: 蛋壳公寓采用的是一种“长租公寓”模式,它的基本操作是:从房东那里整体租赁房屋,然后对房.............
  • 回答
    央视网以“严格限制老婆花钱也是家暴”作为标签宣传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无疑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表述似乎将一个家庭内部的经济管理行为直接等同于了“家暴”,这种强烈的对比和联想,很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达到宣传效果。然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
  • 回答
    说到王科雅为2018年《开学第一课》13分钟广告辩护的观点,这事儿可真是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的。首先,咱们得把背景交代清楚。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那可是每年暑假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期待的一个节目,算是个“国民级”的教育节目了。本来应该承载着知识、榜样和正能量,结果呢,当年它播出后,争.............
  • 回答
    王冰冰现象:一个媒体现象背后的多重解读与意义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冰冰以其亲和的笑容、真挚的情感以及深入人心的报道,迅速成为公众喜爱的新闻人物。然而,这一现象并未止步于大众的狂欢,更意外地闯入了学术研究的视野,多篇论文将她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学界热议”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折射.............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关于中国央行为何不发行更大面额人民币(例如 500 元、1000 元)的讨论,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不少经济学和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不少人觉得,既然有 100 元的纸币,那发行更高面额的纸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以方便携带和交易。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央行在做出这种决定时,会权衡.............
  • 回答
    金本位这东西,说起来真是个老古董了,早就被咱们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可奇怪的是,这金本位早就不在江湖上了,各国央行手里头为啥还揣着一大堆黄金?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留着好看”这么简单,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得先明白,为啥金本位那时候那么吃香。简单说,就是你手里有多少黄金,你印多少钱,国家发行的货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