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民众对于特朗普控制新冠病毒手段支持率达55%?

回答
关于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控制新冠病毒手段的支持率达到55%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因为“支持率”这个数字本身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其背后反映的民意也并非单一。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点:

1. 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的重要性:

哪个民意调查? 不同的民调机构(如盖洛普、皮尤研究中心、昆尼皮亚克大学、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等)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提问方式和样本代表性,因此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了解是哪个机构在何时进行的调查至关重要。
提问的具体内容: “控制新冠病毒的手段”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表述。是询问对联邦政府整体的应对措施?还是具体到某些政策,比如旅行限制、疫苗研发支持、戴口罩建议、经济刺激计划等等?不同的问法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支持率。例如,民众可能支持疫苗研发,但反对某些强制性措施。
时间点: 疫情的发展和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动态变化的。55%的支持率是在疫情的哪个阶段?是在初期混乱时?还是在疫苗问世后?不同的时间点民众的感受和评价都会不同。
抽样偏差: 即使是专业的民调也可能存在抽样偏差,比如未能充分代表某些群体(如少数族裔、低收入人群等),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55%支持率的解读:

是多数但非压倒性: 55%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这在政治上可以被视为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但并非压倒性的优势。这意味着仍有45%的民众表示不支持,或者持保留意见。
支持与否的理由多样: 支持者可能认为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推动疫苗研发和分发,提供经济援助。不支持者可能认为政府应对迟缓、信息混乱、对科学建议不重视,或者认为某些措施侵犯了个人自由。
“控制”的标准模糊: “控制新冠病毒”本身是一个复杂且难以量化的目标。在疫情早期,控制病毒的传播是主要目标;在疫苗出现后,重点转向接种和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民众对于“控制”的标准和衡量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3. 影响支持率的政治和社会因素:

党派极化: 在美国政治高度极化的背景下,民众对特朗普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党派身份的影响。共和党支持者更有可能支持特朗普的政策,而民主党支持者则更可能批评。55%的支持率可能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独立选民或者对特朗普持中立态度的选民的支持。
经济因素: 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失业救济等措施,以及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都会影响民众对政府整体应对的评价。如果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可能会提升支持率。
媒体报道和信息传播: 媒体对疫情的报道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沟通方式,都会塑造公众舆论。
个人经历和健康状况: 民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人或朋友是否感染病毒,也会影响他们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评价。
对比性评价: 有时支持率也可能是在与没有政府干预或者其他国家政府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后得出的。

4. 可能的细分情况(如果数据允许):

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55%的支持率是平均值,但不同年龄、种族、收入、教育程度、地理位置的群体,其支持率可能差异很大。例如,年轻人可能更担心病毒传播,而老年人可能更关注死亡风险。
对具体措施的支持度: 如果民调细化到对具体措施的支持度,例如对疫苗研发的支持率可能很高,但对封锁措施的支持率可能较低。

总结来说,看待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控制新冠病毒手段支持率达55%需要:

首先,关注具体是哪个民调,以及调查的时间和提问方式。
其次,理解55%代表着多数支持,但并非压倒性,仍有相当比例的反对或不确定。
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数字背后是复杂且多元的民意,受到政治立场、经济状况、个人经历以及对“控制”病毒的不同理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仅仅一个55%的支持率,无法完全描绘出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新冠应对措施的真实态度全貌,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语境。如果能提供具体的民调数据来源,将有助于进行更精准的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震惊全国的“3Q事件”,小个子奇虎360挑战巨无霸腾讯QQ,面对腾讯“艰难决定”的二选一,网络调查投票显示,绝大多数用户支持奇虎360。

但在后来披露的真实数据显示,如果腾讯的二选一策略再执行3天,奇虎360的用户将清零。对于COVID-19疫情来说,“清零”是个非常好的词,但对于当时的奇虎360来说,“清零”则是灭顶之灾。

四年前的2016年,美国大选,所有的民调都显示,希拉里·克林顿遥遥领先,就在大家期待美国将出现女总统的时候,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

为什么大多数网络用户支持奇虎360,但却在默默地卸载包括360安全卫士在内的全部奇虎360的产品呢?为什么民调显示希拉里·克林顿必将当选,但最后当选的,却是唐纳德·特朗普呢?

并非用户的行为不可捉摸,而是投票数据存在造假、取样不足等原因。

现在,调查显示,超一半的美国人支持特朗普控制COVID-19的手段,但谁能说得清,这次的调查数据,是不是因为当初投票选举特朗普的“红脖子”再一次站出来支持特朗普,而其他反对特朗普的美国民众大多就没参与投票呢,从而取样不足,才产生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呢?

要知道,人的最大弱点,就在于不肯认错,当初选择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即便在没有在特朗普任期内得到任何真正的实惠,也大多会在今年的选举中再次把选票投给特朗普,因为他们不会也不愿承认自己看错了人,或许这就是美国历届总统总能成功连任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美国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届的一个原因吧。

我要说的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像中国过去两个月那样,真正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绝对正确的,但对于具体某个民众来讲,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果大家阅读的新闻足够多,就能发现,在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杂音的,有一些企业家认为我们中国反应过度了,COVID-19不过就是另一种流感罢了,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当当网创始人俞渝女士。

同样的,美国人中有会有俞渝之流,他们有的是钱、是通风良好的大房子、是消毒彻底的独立办公室、是随时可以接受核酸检测的机会,于他们来说,最要紧的事情是保证成产而非进行“抗疫”,所以他们并不会支持中国式“抗疫”。

除了类似俞渝这样有钱的美国人,美国的“红脖子”因收入微薄,也不会支持美国像中国过去那样大面积停工停产、全民居家隔离,“红脖子”要出去工作,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活下去,如果没有收入,或许没等染病,就已经活不下去了,而染病,还有至少80%的概率扛过去,一个是确定的活不下去,一个是大概率可以扛过去,“红脖子”再蠢,也会选择继续工作。

这就是美国人的人生,有钱人被感染的几率小,即便感染也容易被检测被治愈,穷人虽然害怕被感染,但更害怕失去经济来源。这样的两群人,虽然活在两个世界里,但却会支持同一种做法,那就支持是特朗普现在的比较消极的防疫策略

user avatar

这一套调查的方法早就被上世纪的人玩烂了。

你看,短短几个回合,就可以让一个对问题(是否支持服兵役)毫无思考的人,倾向于回答是。

然后再随便几个回合,让对方不支持服兵役了。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没有动过脑子思考过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川普的基本盘,是美国的民粹主义,仇视中国,美国优先,中国病毒的说法,深得这帮人的心,特朗普之前,政治正确的总统,是得不到这群人青睐的。并且这帮人见识不高,往往不居住在城市,感染比例相对低,这样就能理解,川普选票不降反升了。

再者,川普的支持率和历届总统比,其上限又是非常低的,核心是美国是发达国家,有见识、有科学素养的人的整体比例,肯定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川普是得不到这批人信赖的。

如今的美国社会是割裂的,民粹是川普基本盘,真正有见识的精英又拧不成一股绳,导致民粹的民意上台,社会阶层愈发割裂 。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觉得和倾向民主党的媒体太急功近利有关系,结果起到反作用。这几天一直看推特和油管。几乎都是质疑和挖苦特朗普的。有一个新闻在油管上还挺热,就是前段时间特朗普称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的事。

这事儿确实可恨。但是去参加特朗普记者会的媒体一个个像捡到枪一样,正事儿没问多少,这件事快成焦点了,比咱们这边还义愤填膺的质问特朗普:为什么你称这种病毒是中国病毒?!那语气就好像想把特朗普吃了。特朗普一脸无奈说了句:it came from china。。。示意下一个问题,然后下一个问题居然还是问的类似问题。。。。质疑特朗普是种族主义者,问这个问题的居然有五六个记者。。。。这明显是媒体先射箭后画靶子。评论区都很无奈:

赞数比较高的评论:

1、民主党停止你的指责游戏行吗?

2、如果民主党人不让我们称之为中国病毒,那我们就叫这种病毒叫kungful吧。(kungfu是功夫,ful是流感的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控制新冠病毒手段的支持率达到55%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因为“支持率”这个数字本身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其背后反映的民意也并非单一。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点:1. 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的重要性: 哪个民意调查? 不同的民调机构(如盖洛普、皮尤研究中心.............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当地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影响至今仍深远。要详细地理解这场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1. 直接的杀伤力与瞬间的毁灭: 广岛(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爆炸中心瞬间产生了.............
  • 回答
    最近的调查数据确实令人担忧,显示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跌至近乎历史最低点。这个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原因,而不是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单一事件或群体。核心原因剖析:1. 政治极化与媒体党派化加剧: 这是最显著也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美国社会政治立.............
  • 回答
    爱德曼(Edelman)发布的信任度调查报告中,2020年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5%,这一数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爱德曼信任度调查的背景和方法论: 什么是爱德曼信任度调查? 爱德曼是一家全球顶级的公关公司,其每年发布的“爱德.............
  • 回答
    数千辆车排队领取救济粮:一个美国普通民众的缩影美国得州数千辆车排队领取救济粮的场景,无疑是疫情对美国普通民众生活造成深刻影响的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无数家庭在疫情冲击下艰难求生的缩影,折射出疫情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带来的多重挑战。排队领取救济粮的背后:疫情的直接冲击与经.............
  • 回答
    自五月以来,美国民众对未来的乐观情绪出现了近乎两成的下滑,这个数字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特别是在拜登总统就职半年之际,这种乐观程度的骤然下降,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乐观程度下降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波动首先,要明白这种.............
  • 回答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在2020年公布的对华颠覆性活动开支高达1000万美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NED及其职能简介:首先,理解NED的性质至关重要。NED并非政府.............
  • 回答
    大家对美国12月份组织的全球民主峰会的看法存在多样性,这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对民主的理解以及地缘政治视角。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和分析:大家对全球民主峰会的看法:支持和积极的观点: 重申和推广民主价值观: 许多支持者认为,峰会是美国在全球舞台上重申和推广民主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全球民主出现挑战和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美国驻华大使馆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委内瑞拉“民主过渡框架”的声明,此举无疑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投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外交政策工具的多样性,以及“驻外使馆”作为信息发布和政策宣导平台的重要作用。虽然我.............
  • 回答
    美国民众对口罩鼻梁条是5G天线、会跟踪甚至致癌的怀疑,反映了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信息传播、科学素养、社会信任以及特定群体的心理状态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地探讨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怀疑的起源与传播路径 虚假信息的催化: 这种怀疑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虚假.............
  • 回答
    关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记录的接种疫苗后死亡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理解这个数字的背景和数据收集方式至关重要。 VAERS系统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CDC收集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的系统叫做“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
  • 回答
    美国卫生部发言人声称“CDC科学家密谋推翻特朗普”,并呼吁民众购买枪支弹药,这番言论无疑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指控的性质与来源: “CDC科学家密谋推翻特朗普”: 这个指控非常严重,暗示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内部存在政治阴谋,试图.............
  • 回答
    近期,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发生了一起由军警(通常指的是国民警卫队或警察部门的武装人员,在特殊情况下会被授权使用武力)驱散民众的事件,并伴有开枪行为。这起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事发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细节可能因不同报道略有出入):事发地点位于迈阿密海滩,具体时间.............
  • 回答
    最近一则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的视频中,一名男子突然闯入一个正在进行的直播采访,他情绪激动地向镜头前的记者表达愤怒,指责媒体“炒作,煽动民众恐慌”。这名男子的行为无疑触碰到了当下社会对于信息传播和媒体责任的核心议题,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名男子为何会如此激动。虽然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教授关于呼吁美国民众警惕特朗普的言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斯奈德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的声音往往能引起不少关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斯奈德教授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东欧史专家,尤其是对2.............
  • 回答
    美国民众对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这种看法深受个人经历、政治立场、媒体报道,甚至是历史事件的影响。联邦调查局(FBI):深入社区的“执法者”FBI作为国内主要的联邦执法机构,其工作内容与民众的日常生.............
  • 回答
    关于“全球抗疫排名”中美国被列为第一的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理性分析,避免简单化的结论。以下从背景、争议焦点、国际视角和客观评价四个层面展开探讨: 一、争议背景:排名标准与数据来源1. 排名依据的争议 美国的“第一”可能基于死亡率、疫苗接种速度、医疗资源等指标,但这些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式存在.............
  • 回答
    要评价上千名日本民众在东京游行支持特朗普、抗议美国大选结果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反对”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的动机、背景和可能的影响,都值得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日本举行这样规模的、针对美国国内政治的游行,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事件。 日本社会普.............
  • 回答
    这场疫情带来的“肉荒”现象,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尤其是在美国,原本以为物资丰富的国家,也会遇到这种供应链断裂的尴尬。你想啊,咱们平常吃肉就像喝水一样稀松平常,突然间牛肉、猪肉都上了限购名单,这滋味可不好受。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疫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食品加工厂的停工和减产。像屠宰场这种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