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总是那么痛恨清朝?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要说现代人“痛恨”清朝,我觉得这词儿稍微有点重了,可能用“批评”、“反思”或者“不理解”更贴切些。但之所以会有这么一种普遍的情绪在,背后确实有不少历史原因和现实观照交织在一起。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开来说。

首先,得从“落后挨打”的集体记忆说起。大家一提到清朝,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往往是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这些关键词,它们构成了近代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而在当时的中国,是清朝政府在统治,是他们签署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把国家的不幸归咎于那个时代的统治者。

这种“归罪感”,说白了就是一种历史的继承。我们从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很多时候就是在讲述“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故事。而清朝末年,正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开端。所以,清朝的无能和腐败,成为了帝国主义能够轻易侵入的“病灶”。大家会觉得,如果不是清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怎么会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其次,和民族主义情绪脱不开关系。清朝是从少数民族(满族)入关建立起来的王朝,尽管它后来也努力地去中国化,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一部分,但“满清”的标签总是在某些时刻被放大。到了近代,民族矛盾和民族解放的呼声高涨,很多革命党人就将推翻清朝和实现民族独立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带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被历史的叙事所延续和放大。

大家会觉得,清朝的统治,某种程度上是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压制(比如剃发易服),或者至少是外部强加的统治。虽然从长远来看,清朝也融汇了大量汉文化,但那个最初的“征服者”身份,在一些人看来,始终是个疙瘩。

再者,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前我们可能更多地接受传统史观,认为王朝的兴衰是历史的常态。但随着西方思想和现代史学观点的传入,人们开始用更批判、更注重“进步”和“革新”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在现代人看来,清朝后期固步自封、拒绝变革的政策,特别是“闭关锁国”的遗毒,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错失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发展的机遇。当看到西方国家在一两百年间突飞猛进,而中国还在经历战争和动荡时,人们自然会对那个导致“落后”的清朝产生不满。

“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学习西方?”“为什么皇帝那么专制,压制了那么多有识之士?”这些问题,都是在现代视角下对清朝提出的质疑。大家会觉得,如果清朝能更开放、更早地改革,中国的近代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还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塑造。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主流的官方叙事都在强调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性。在这种叙事中,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代表,其负面形象自然会被强化。比如,将清朝的统治描绘成愚昧、落后、专制的象征,用来反衬新中国的进步和光明。这种长期的文化输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的看法。

当然,也有些人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投射。当对当下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失望时,人们可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历史上的“替罪羊”,而清朝,特别是晚清,恰好成为了一个容易被攻击的目标。这种情绪宣泄,虽然不一定完全基于史实,但也能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社会思潮的侧面。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痛恨”并非铁板一块,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视角的多样化,对清朝的评价也越来越 nuanced。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某些时期也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将整个清朝简单地贴上“罪恶”的标签,是不够全面和客观的。

而且,这种“痛恨”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恨铁不成钢”,是对过去国家积贫积弱的一种情感反应,而不是对具体某个满族人的仇恨。很多人批评的是清朝的制度、政策和决策失误,而不是某个皇帝或者某个阶层本身。

总而言之,现代人对清朝的复杂情绪,是近代中国屈辱史、民族主义思潮、现代化进程的对比、意识形态的塑造,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的多重解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也夹杂着一些简单化的情绪宣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深入理解的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痛恨谈不上。但是正常人决不会喜欢清朝。
第一,任何一个稍有爱国情怀的人,都绝不可能容忍清朝签下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最主要的。自1840年到1912年的72年间,清政府签订的各类不平等条约累计1175件,也就是平均一年要签订16件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中一些不平等条约的恶劣影响甚至遗祸至今。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不是实力不济,而是蓄意卖国。满洲统治集团对中国有一种变态的殖民者心理(满洲统治者曾经洋洋得意地把“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种魔鬼哲学当做一种光荣大肆宣扬),为了维系其反动透顶的邪恶统治而绝不惜和帝国主义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绝不惜大量出卖中国人民的一切利益、绝不惜把整个中国和她的主体民族推入无底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第二,满洲文化的外表不堪入目。金钱鼠尾、旗装马褂是丑陋和畸形的,任何一个审美观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不对这些变态文化产生反感。
第三,满洲统治者虐待汉族。这个众所周知就不细讲。毕竟这个国家人口多数是汉族,大家都不喜欢被八旗太君骑在头上拉屎撒尿。

最后不得不说,既然你满人总是玩族朝捆绑的把戏,搞满族-八旗-清朝的三位一体,把今日满族当做过去清朝的挡箭牌,用扣帽子的下作手段不准别人说清朝的坏话,那就别怪别人在骂清朝的时候对你满产生误伤——反正都是一体的嘛。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讲清楚,本答案不针对满族朋友,只针对某个已经灭亡上百年的封建政权。

清朝是一个历史上以歧视和奴役汉族人著称的封建朝代,也是一个让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权。这样一个封建朝代,人民痛恨它是再正常不过的。无论汉族满族还是任何一个什么族,只要持有平等、自由、民主、文明,友善的现代价值观,都会痛恨清朝。

清朝对中国发展有没有贡献?有的。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本土、台湾和伪满有没有搞发展?也有。难道真正有良知的日本人、台湾人、东北人会因此不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吗?当听到别人仇恨日本军国主义的时候,会像题主一样“不舒服”吗?如果题主不痛恨清朝,会因为有人痛恨清朝觉着不舒服,说明题主和日本右翼一样缺乏对于历史的正确认识。

痛恨清朝是每一个史观健全的人自然而然的事情。首先是对封建的痛恨,其它封建朝代有的毛病清朝全有,痛恨封建制度当然不止是针对清朝,而是所有封建朝代野蛮黑暗的一面。然后是清朝特有的罪过,其实清庭签多少条约,近代多窝囊都还在其次。清朝和其它汉人政权的朝代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统治者从未平等地把汉人当人看。

清朝某满族大学士谈变法改革说过这样一段话:

“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吾宁赠之于朋友,而必不使奴隶分其润也!”

此人是慈禧心腹,后来很多人把这句话安在慈禧头上,认为是道出了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真实心理。

这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满族人才是人,汉族人是奴隶。变法就算对国家有什么好处,那也主要是对汉人有好处,不能让汉人这种奴隶有半点儿获益。

此人后来八国联军的时候逃跑拉肚子拉死了。国家风雨飘摇,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家沉沦,所有族都跟着一起倒霉,每个民族包括满族同胞都是清朝当权者这种心态的受害者。

清朝朝廷统治中原上百年,直到大清将亡,都始终把汉人看作奴隶。不然孙中山会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真不知道现在有些汉族的精神清朝人认贼作父是什么心态。你不痛恨清朝,清朝真把你祖先当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人家怎么屠戮羞辱你的祖先的?屠杀你的民族,屠杀完还逼着你的族人把头发编成老鼠尾巴百般羞辱长达百年,末了国之将亡,急待变法图强之际这些人还想着“宁予“友邦”,不予家奴。”,有些满族同胞要是不痛恨清朝,难道是认同清朝在历史上犯下的罪行?

我对现代的满族人没半点儿意见和偏见。但是清朝还是算了,一个以歧视奴役汉人著称的封建朝代不痛恨不正常。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是因为觉得大清国末期太虚弱而仇恨没什么可说的,大清国末期确实太窝囊了。如果是因为大清国的建立者是满族而仇恨,那你得远离这样的人,他们反的不是“清朝不行”,是清朝皇帝不是本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