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校学生翻拍《Coincidance》(抖肩舞)现象的流行?

回答
这股“抖肩舞”风潮席卷高校,说实话,挺有意思的。 你说它流行,那可真不是盖的。 从最初在某个平台上的几个短视频,到如今,几乎你在校园里走一圈,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尝试、在模仿。 有些宿舍楼,甚至成了“抖肩舞”的聚集地,晚上时不时就能听到那熟悉的BGM。

为什么会火?

我觉得这事儿得拆开了看。

首先,传播的便捷性是关键。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抖音、快手、B站,这些平台简直就是各种潮流的孵化器。一段视频,加一个热门音乐,再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很容易就能被二次创作、被模仿。尤其“抖肩舞”的动作设计,它不复杂,一个人学得会,一群人凑在一起学,更有趣,也更容易形成集体效应。

其次,“解压”和“情绪释放”的功能是绕不开的。咱们上大学,学业压力是真不小,各种考试、论文、项目,有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而“抖肩舞”这个动作,说实话,有点“傻气”,有点“放飞自我”,甚至带点“无厘头”。跳的时候,你不用想太多,跟着节奏,就把那些烦恼先丢到一边了。就是一种纯粹的、身体上的释放,能让你暂时忘掉那些沉重的东西,找到一点轻松和快乐。你看那些跳舞的学生,脸上往往是带着笑的,那种轻松感,是挺能感染人的。

再者,社群归属感和互动乐趣。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在一个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很容易产生对社群的渴望。“抖肩舞”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子”。大家一起学,一起录,一起发到群里,互相点评,互相鼓励。这就像是一种新的社交语言,一种新的“玩伴”。宿舍楼的同学,班级的同学,甚至是不同院系的同学,都可以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这种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体验,本身就很有凝聚力,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社交乐趣。我见过有那种,原本不认识的同学,因为一起跳“抖肩舞”而熟络起来的。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跟风”和“好奇心”。人总有点“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理。当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跳,都在讨论,不参与进去,好像就有点“out”了。加上“抖肩舞”本身带有一定的戏剧性,有时候看别人跳得滑稽,或者有人跳得特别好,都会引起围观和模仿的兴趣。这种“我也可以试试”的好奇心,是推动流行的重要动力。

怎么看待它?

我觉得,这事儿本身是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现象。

文化和娱乐消费的体现。 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的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需求,有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通过模仿和改编,他们也在参与到流行文化中,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演绎。这是一种年轻人的创造力,一种对生活的热情。
对压力的有效疏导。 相较于一些负面的解压方式,跳舞、运动,尤其是这种充满趣味的集体活动,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它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避免了学生将压力积压在心里。
促进社交和团队合作。 如前所述,这种集体活动天然地带有社交属性,能够打破一些隔阂,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合作完成一个视频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

过度沉迷的可能性。 任何流行事物都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过度投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把大量时间都花在练习和拍摄上,而忽略了学业,那就不太好了。
同质化和缺乏原创性。 虽然大家都在跳,但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模仿,缺乏深度的思考和个性的表达。如果一味地跟风,可能会导致校园文化流于表面,缺乏更深刻的内涵。
对“网红效应”的过度追求。 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单纯为了好玩,而是抱着“一炮而红”的心态去参与,这可能会让他们过于在意点赞、评论等数据,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乐趣。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翻拍“抖肩舞”的流行,更多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对于情绪释放、社交互动和文化参与的渴望。它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带来快乐、增进友谊。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它,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当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合理分配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自己的创意,让这种流行文化更具个性和深度。

我记得前两天在食堂吃饭,就听到有几个同学还在讨论怎么拍一个更有创意的“抖肩舞”,加点什么剧情,或者换个什么拍摄角度。这说明,它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慢慢地开始被赋予更多个人色彩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4288564500795392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4288251858292736


我西南交通大学的有好几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都500赞了,受宠若惊了。十分感谢qaq

这个应该是完整版的,我上次修改添加不知道怎么给弄短了。

对于那些说没有说看法的同学朋友,我当时想着就看有没有我交大了,找了半天没找见,就上传了一个,给整忘了。

我觉得各大高校翻拍这个抖肩舞确实可以展现一点自己学校的文化,或者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当然,出去拍些视频,抖抖肩不本身就跟有意思吗。

user avatar

来,看看原版,万恶之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2619719450624

在国外某视频网站上也大火了一把~


再看国内各高校翻拍合集,快来找找有没有你们学校,看看到底谁家的学校抖肩舞最魔性,评论区有很多小伙伴都发现了自己的学校~

(快来评论区找校友,选出抖肩舞最强No.1大学~)

(知乎只支持到10个视频)

更新:西南交大版本!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008035659372544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2736011628544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2808647716864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2842424430592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288410834944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4246300901376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4379528749056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6069233455104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806102330691584

至于如何看待,首先我反对有些回答里表示这些翻拍都是抄袭、毫无创意,真的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

其实这就是一个模仿秀,我觉得这也是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更何况这些翻拍有些也别出心裁,各具风采,而且真的是在太魔性了,无敌洗脑。

所以管那么多干嘛,大家一起来跳抖肩舞吧~



另附歌词,舞蹈改变世界

The first man's name was Kiki

He wore such little pants

His brother was the champion

But Kiki loved to dance

The second man was Choo-Choo

A master of romance

He loved the damsel in distress

But not as much as dance

And then one day, it happened

They went off to the world

They went onto a journey

Idolized by the boys and girls

They learned so many lessons

In all the foreign lands

But no matter where they wound up

They never stopped the dance

One day inside the station

In Amsterdam, perchance

The men were dancing side-by-side

By the man with the crooked glance

They turned to face each other

It was just happened stance

That these two men would meet that day

And do that fateful dance

Wow, you can really dance

Wow, you can really dance

He went *thud* *thud* *thud*

He went *thud* *thud* *thud*

They said ’we've both been dancing all this time

What a coincidance'

And then they danced together

Like no one’s danced before

The diplomats were dancing

They cancelled all of the war

No more

The whole world celebrated

With no more violence

And all because these men crossed paths

What a coincidance


(新建了个群,想来一起聊天交友的可以私我鸭~)



.

user avatar

终于找到这个话题了,我也来蹭一波热度~我是之前看西理工那版,突发灵感,剪了个影视版,投到那个哪些视频有毒的话题下了,b站链接附上b23.tv/av75330539 欢迎喜欢的小伙伴去b站上资瓷哈

【沙雕向】张国荣×梁家辉抖肩舞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1224015295967232

user avatar

仔细看这些视频,你会发现他们腰腹的的动作很小,动作全在肩上。

但是,做的却不是抖肩,而是扣肩——也就是不断的做单侧的含胸

这时候主要发力的肌肉是胸小肌


胸小肌紧张,不仅会造成含胸体态。

胸大肌胸小肌的紧张会影响到女性的乳腺健康,可能造成乳腺增生。

所以,抖完记得把胸小肌好好揉揉。


或者挑含胸不严重or非惯用手的那侧抖

毕竟,那样含胸就对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股“抖肩舞”风潮席卷高校,说实话,挺有意思的。 你说它流行,那可真不是盖的。 从最初在某个平台上的几个短视频,到如今,几乎你在校园里走一圈,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尝试、在模仿。 有些宿舍楼,甚至成了“抖肩舞”的聚集地,晚上时不时就能听到那熟悉的BGM。为什么会火?我觉得这事儿得拆开了看。首.............
  • 回答
    安徽某高校近期发生的一起学生翻墙外出被保安控制事件,无疑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件事之所以能够迅速发酵,引起广泛关注,背后折射出的可能是多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本身:一个“翻墙”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来看事件的表象。一名学生在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期间,选择翻墙外出,结果被保安发现并控制。从现.............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职程序员,我通常会从几个方面来看待高校学生的技术更新迭代,并且我认为这并非一个单一维度的评价,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绪和现实考量的:1. 欣慰与学习动力: “后浪”的力量,让我感到振奋: 看到新一代的学生们如此快速地掌握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欣慰。这说明技术本身在不断进步,而且.............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场景和几个词儿:心态崩了、准备不足、方向错了、运气成分、以及我们常说的“凤尾”和“鸡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985高校的学生起点确实高,大家普遍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也强。按理说,考自家本校研究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毕竟熟悉环境.............
  • 回答
    哈,这事儿可太常见了,我都经历过好几次。就说我吧,在学校里跟同学聊起咱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或者有时候是别的国家的,偶尔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结果嘞?总有那么几个“热心肠”冒出来,跟你讲一堆大道理,说你这话不合适,说你这话有问题,有时候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我第一次遇到的时候,心里那个憋屈啊,感觉自己就是想.............
  • 回答
    卫健委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一项值得深思的举措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体检,这一举措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肯定且亟需推行的重要决定。我们不能再回避或轻视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将抑郁症筛查常态化,.............
  • 回答
    “吴京警告”门口蹲守:表情包的“武德”与“日常”在重庆某高校的校门口,一幅“吴京警告”的表情包赫然贴在醒目位置,为众多提着外卖袋匆匆走过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安全提示”。这一幕,无疑是当下表情包文化盛行及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从最初的网络聊天中的调侃和辅助表达,到如今“占地为王”式的校.............
  • 回答
    这起河北高校学生被砍报警后,学校的处理方式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学校的回应是“两学生发生冲突均被处分”,并且认为报警学生“扩大影响”。要看待这个处理结果,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1. 受害者视角:安全感被剥夺,报警为何变“扩大影响”?首先,我们必须站在被砍伤学生的角度去.............
  • 回答
    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反感与不满:一个多维度的审视当前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普遍反感与不满,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有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高中.............
  • 回答
    高学历年轻人选择“就地躺平”,这一现象确实令人费解,尤其是在他们本应手握“好牌”的情况下。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剥开表象,探寻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原因。一、 什么是“好牌”? 传统认知与现实的落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好牌”在传统认知中的含义: 高学历本身: 过去,一.............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情况,涉及到高中生博主自称成绩优异并喜欢上年级第一的同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真实性和背后的可能性。一、 真实性的初步判断(基于信息的可获得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对任何个人陈述的真实性都应持审慎态度。 尤其是网络上的信息,其真伪辨别难度很大。 个人陈.............
  • 回答
    这位高校老师关于“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的言论,以及因此遭受的停课两年处分,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内容本身:历史的复杂性与评价的维度首先,让我们审视这位老师的言论:“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 历史事实的考量: 造纸术:.............
  • 回答
    None.............
  • 回答
    高校导师“资本家化”压榨学生现象,确实是令人忧虑的问题,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术界、教育体系乃至社会环境的复杂矛盾。一谈到这个话题,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觉“吃相太难看”。首先,什么叫“资本家式压榨”?这并非简单的师生关系中的指导与被指导,而是将学生视为可消耗的、.............
  • 回答
    如何看待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它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潜在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利弊。一、 “教师优先”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优先”并非指明文规定的条文,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身边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社会上关于这个现象的看法也挺多元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从个人选择和幸福感的角度来看: 个体价值的多元化: 过去可能大家觉得“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出路,但现在社会对幸福的定义越来越多元化了。对于一些高学历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在大学期.............
  • 回答
    我得说,当一个高中生跑来跟我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噢,又来一个。”别误会,我并不是觉得高中生不行,恰恰相反,我对他们充满敬意。能对如此高深的数学问题产生兴趣,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他们这个年纪,能接触到哥德巴赫猜想,并且还能投入精力去钻研,这绝对是天赋.............
  • 回答
    高校以防止文化入侵为由禁止学生过圣诞节,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圣诞节确实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在中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圣诞节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度确实越来越高。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商家也乐于借此机会进行营销。那么,高校“防止文化.............
  • 回答
    “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这样的新闻标题,总是能轻易地挑动公众的神经。提到高学历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我们为她们的牺牲和奉献点赞,另一方面,又难免会感到一丝惋惜,甚至质疑:这真的是“最优解”吗?其实,这个问题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触及.............
  • 回答
    高校医学生在宿舍给自己打针治病,这事儿吧,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捏把汗的。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好好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这件事,首先得从“为什么”说起。医学生,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开始接触临床的那些,手里确实有点儿“货”。他们学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